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生(肉身觉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古代埃及人处理“肉身”的方式为制作木乃伊,过程繁复细致,使“肉身”可以“不朽”(不腐烂消失),可以静静等待Ka的归来。

十七、十八世纪之后,西欧的考古学者陆续打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取出一具一具的木乃伊。

这些静止的“肉身”,沉睡了三四千年,并没有等到Ka的归来;“肉身”并未觉醒, “肉身”只是静止在死亡之中。

木乃伊是否“不朽”了?

古埃及的文明,以“肉身”的“不朽”对抗死亡。

木乃伊失败的例子仍然很多,“死亡”也仍然威胁着活着的生命。于是,埃及人选择了坚硬的花岗岩,把“肉身”雕刻在石块中, “肉身”凭借着石块的坚硬牢固长久存在, “肉身”有了留在人世间的代替品。

古埃及的雕刻围绕着“人”的主题,围绕着“死亡”的主题。

仿佛“肉身”蝉蜕而去,遗留下一具一具“肉身”的形骸。

埃及人对这些形骸眷恋甚深。巨大、雄伟、严肃而端正,埃及的雕像具有“肉身”凝视死亡的永恒意义。这些雕像站立着,两手紧贴身侧,双手半握拳,掌中常握着通向死亡的符咒经卷。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隐喻着向“死亡”的通行。

美术史上常常提到古埃及人像“中轴线”与“两边对称”的几何性原理。

“中轴”、“对称”的几何形式,在置放这些雕像的陵墓建筑——金字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几何的角锥形式,仿佛是古埃及文明浓缩成的“死亡”符号,永恒静止,在漫漫的时间风沙中,竖立着悲怆而又绝对庄严的存在。

在埃及,有关“肉身”觉醒的故事是非常悲剧的。

大神奥西力斯与妹妹伊西丝结为夫妇,生下一子,名伏尔斯,开始了人类的繁衍。

恶神塞特,因为嫉恨奥西力斯,将其杀死,遗尸尼罗河畔。

伊西丝抚尸痛哭,眼泪流成尼罗河每一年的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泥土,繁荣了农业。伊西丝被奉为河神、农神,也是大地之母。

塞特则仍然充满报复之心,趁伊西丝前去寻找伏尔斯时,将奥西力斯的尸体毁坏,撕成碎片,散弃于尼罗河中。

“肉身”散失,不再完整存在,伊西丝伤痛欲绝,开始沿河寻找,一片、一块,将“肉身”找回,以针线缝补连接,誓愿从尸体的碎片中,重新复原奥西力斯的“肉身”。

伊西丝对“肉身”的坚持,感动了天上诸神,替她完成誓愿。诸神以亚麻布包裹尸体碎片,掮起生命之风,奥西力斯复活了,头上带着死亡的印记,成为冥世之王。

这个神话充分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对“肉身”的执着。

“肉身”觉醒,在于“肉身”的存在。执着“肉身”,坚持“肉身”的不朽,因此使古埃及的人像艺术发展出辉煌的成绩。

埃及艺术中的“肉身”之美,如同复活后的奥西力斯,带着“死亡”的印记。

是通过对“死亡”的凝视,产生了对“肉身”的执着、不舍。

将“肉身”冰封于静止的时问之中,等待复活的召唤。

希腊的人体艺术自公元前八百年以后逐渐崛起。

早期的希腊人体艺术还明显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两手夹紧在身体两侧,身体平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但是,仔细观察这些人体,就会发现,在埃及几何式的块面中出现了较多的细节。  膝盖的关节不再僵直,胸部的肌肉微微起伏,有着仿佛呼吸的律动;手臂的肌肉有了解剖学上更精准的描写。整个人体,虽然还无法动作,但已富有真实“肉身”运动的渴望,充满了弹性。

仿佛在漫长的静止之后,冰冻的“肉身”开始溶解软化。从僵直到柔和,从冰冷到温暖,从呆板到富于表情,脸颊、嘴角泛起了淡淡的微笑。

从克里特岛到爱琴海诸岛,向北延伸到希腊半岛,以及亚洲西陲,广大的古希腊文明领域,是以海洋作为中心。这与以尼罗河为命脉发展出来的古埃及文化全然不同。

沿着尼罗河,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帝国。大河两岸,土地的分配、灌溉,水源的取用,都形成统一的管理和纪律。

以法老王为最高领导,层层负责,不相紊乱。个人的“肉身”也只是整个群体中的一环,如同金字塔中的每一块砖石,无法独立存在,独立的“肉身”也没有任何个体的意义。P28-31

目录

自序

辑一 肉身觉醒

肉身觉醒——关于人体美学的思维

肉身凋零——关于死亡美学种种

俗世肉身——罗马时代的人体美学

肉身救赎——基督教的人体美学

肉身救赎——基督教的人体美学

新月肉身——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体美学

欲念肉身——印度人体美学

苦役肉身——印度佛教的肉身修行

宠辱肉身——中国人像艺术种种

宠辱肉身——中国人像艺术种种

宠辱肉身——秦俑与汉阳陵俑比较

宠辱肉身——【世说新语·容止篇】的肉身惊寤

辑二 肉身丝路

肉身丝路

尸毗王割肉喂鹰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后记

序言

在加护病房的几天,看到许多肉身送进来、又送出去。肉身来来去去,有时时间很短。

肉身旁边守候着亲人,焦虑、哭泣、惊慌。

肉身送出去的时候,盖上被单,床被推走,会听到床边亲人无法抑制地大声嚎啕的声音。

隔着围屏,或隔着墙,隔着长长的走廊,哀号的声音传来,还是非常清晰。

肉身的来来去去很快,有时候一天会听到好几次哭嚎的声音。

如果在深夜,那声音听起来,特别凄怆荒凉,在空洞的长廊里,留着久久散不去的萦绕纠缠的回声。

我低声诵经,在无眠的暗夜,好像试图借着朗读经文的声音,与那久久不肯散去的回声对话。

“身坏命终,又复受身——”

《阿含经》说到肉身败坏、生命终了的时刻,却又恐瞑悲悯着还会有另外一个肉身在等待着。

……

我固执骄傲、自大、贪于爱美与尊严的肉身,却在这么卑微的肉身前面,起了巨大的震动。

我知道,肉身的功课,或许没有做完,也没有做好。

许多赖在甬道门口、扒着门框、不肯离去的肉身,一点也不悲壮尊严。一点也不骄傲自信。

使我深深咀嚼着“好死不如赖活”这么粗鄙的民间谚语。

这么粗鄙,却这么真实。

肉身能够像尸毗王,为了救下一只鸽子,把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切割下来,喂给老鹰吃吗?

肉身可以像萨□那太子,投身跃下悬崖,粉身碎骨,把这身体喂给饥饿的老虎吃吗?

敦煌壁画里一幕一幕舍去肉身的图像,与甬道里匆匆忙忙、来来去去的许多肉身交错而过。

我在寻找自己的肉身,想要跟自己好几世、好几劫来的肉身,相见相认。

二○一一年九月十二日中秋

内容推荐

《此生(肉身觉醒)》:蒋勋首次呈现苦闷的肉身与文明的相遇。

这是蒋勋因急性心肌梗塞被送入急诊室做心导管手术、之后又进行长达半年的复健,死里逃生之后,他讲述并录制佛经故事免费赠送,与人结缘,用另一种眼神看人间。

这也是蒋勋从病魔威胁下的死亡关口回来、首次呈现与“生”息息相关的人生感悟——罗马时代的俗世肉身、基督教时代的肉身救赎、至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月肉身、印度的欲念肉身和苦役肉身、中国的敦煌壁画和秦俑中的宠辱肉身……跨越各大文明,追寻肉身之美,寻找此生与自己最美丽的相遇,《此生(肉身觉醒)》是一部用生命之书。

编辑推荐

2010年底,蒋勋患急性心肌梗塞,送台大医院急诊,在加护病房住了好几天,接着,因为心脏缺氧肌肉局部坏死。2011年,蒋勋做了长达半年的复健。在医院里,他思考肉身,有了与美术史角度不一样的反省。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理 由,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凝视自己的形貌?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思维自己的形貌?

《此生(肉身觉醒)》:蒋勋首次呈现苦闷的肉身与文明的相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