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伏藏之天上阿里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崔忆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个犹如世界尽头般孤独却辉煌的所在。他在天上,在传说里。

“阿里”,仅仅这两个字,透着神秘,藏着勾引,让人一次一次奔赴而去。更喜欢藏文的发音“e li”,第一声的鼻音,如呓语,从鼻腔缓慢流出……在冈底斯脚下,在远古的文明里……内敛大气、汹涌悲壮!

阿里,雪山的故乡,湖泊的归宿地,居住着最寂寞的神,行走着最淳朴的牧人。

喜马拉雅山脉在阿里西部与西南部划出一道白色弧线,筑起一道冰墙,与印度、印控克什米尔、尼泊尔接壤;北部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与新疆相邻;冈底斯山脉横亘在万里羌塘与喜马拉雅之间,那是神与王相遇的地方。神山之父冈仁波齐,圣湖之母玛旁雍措,纳木纳尼女神峰,鬼湖拉昂措聚集于此地,跨越几千年分别与象雄18王,普兰王、亚泽王、古格王相遇。当神与王都远去了,牧人们依然逐着水草,放牧着流云般的羊群,8万多人生活在3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足够宽敞、足够自由,就算风雪偶至,也挡不住牧人快乐的迁徙。

阿里,大河从这里发源,信仰从这里发源,古老的文明从这里发源。

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从冈仁波齐身边流出,以神赋予的方向孕育了古老文明。高原最初的居民在大河边留下了雕凿在崖壁上的艺术;谜一样的象雄王国、如一曲悲歌的古格王国都曾光耀一时。这里是原始苯教的发祥地、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的源头……世界最高的山峰阻隔了温暖和湿润,却挡不住各族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山那边,古印度、伊朗、希腊文明,于阗艺术,以及传教士们,纷纷从藏在冰峰脚下的山口进入,有的留了下来,有的在第一次交锋后悄然退出。

阿里,谜团。

象雄王国消失得太彻底。仅是消失也就罢了,却留下些若有若无的线索,让后人猜测、分析、辩论、幻想……没有定论。古格王国也在一夜之间灭亡,一起消失的还有他的臣民,然而他们却在无数的洞窟里藏满了艺术的巅峰之作,让后人仰望惊叹。人们拼凑不出七百年间发生的故事,夕阳下,赤红的土林周遍整个时空,留下一段史诗般的怀想。

让牧人的歌谣与传说覆盖那些不可考的历史吧!阿里,真正吸引我们的,是来自他的土地上艰难活着却快乐的人们。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再听听他们代代相传的故事。将自己交给荒野的悠琼阿妈、抚养孤寡老人的边防战士、千里迢迢返回家乡的洛珠仁波切、守着穹隆银城的次珍老爹、未曾上过学却懂得与人分享的丹增……他们身上集合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恭敬、感恩、慈悲、勇敢、智慧、宽纳。

阿里,神话般的时空,那里有一扇向世人敞开的香巴拉门——那是传说,抑或确凿的历史。信仰和传说本就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坚信的样子,总是让人折服。

人类现代文明的脚步已向阿里靠近……民谣将被遗忘,习俗就要消失,讲故事的人也慢慢老去……今天还看得见的风土人情还会继续多久?洞窟中的壁画还会鲜艳夺目多久?部落体质荡然无存,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还能持续几代?我们只能双手合十,祈祷牧人的歌谣与传说,能在一个帐篷与一个帐篷间永远流转……

藏北,一个宽泛的地理名词,按行政区域划分,它不等于阿里。

这片不可耕的土地,涵盖了那曲、阿里地区,或者还可以加上青海省西南部。可可西里、三江源、双湖、羌塘草原……剩下大片的“白地”在等待人类的命名或占领。“羌”意为北方,“塘”为草原,羌塘以北的地方称“羌洞”,意为北方的空白地。人们习惯了在“藏北”这个名称之后加上“无人区”,也习惯了将这条贯通于沙砾荒滩问的路称为“大北线”。

大北线,没有一条路比它更艰辛、更充满诱惑。因为,它通向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天路”,穿梭在唐古拉、昆仑、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环绕在纳木措、色林措、当惹雍措等200多个湖泊之间。半年以上的冰冻期,冰雪融化,“天路”变成断断续续的沼泽。人们仰视它,也仰望着生活在这里的牧民。

关于藏北牧人的生活记述,来自闯入这块神秘土地的外国人。19世纪60年代,对于旅行家、探险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来说,西藏足…块充满秘密的处女地。他们将自己装扮成商人或朝圣者,将经纬仪、六分仪藏在手持的转经筒里,携带武器与黄金抵达。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带着绘制出的地图、矿藏标本回去了,另一部分人则把自己永远留在了这片荒原。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描述了他以死为侣穿行藏北的经历:他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了81天才第一次看见了人,“他们以食粗硬老朽的肉、牛油、酸乳和砖茶为生……如果他们最后死了,就被家属抬到山边,扔给豺狼和秃头鹰”……这是1906年。那时的牧民以狩猎为生。现在的藏北已看不见猎人,不知道是衣食丰足了不用狩猎还足因为猎物少了无从狩猎。不管怎样,藏北一直是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士。英国人亨利·海登在他的记述中写到1922年他在藏北所见:“在藏北申扎、义布一带,经常看见一群群的藏羚羊,湖区的各种野鸭每群都有二三百只,站在崖壁顶端可以看见湖里的鱼在浅水的地方觅食……”

更遥远的时代呢?

在藏北的文布乡,有一座传说中的象雄都城。象雄,谜一样的古老邦国,早在吐蕃王朝以前就已经光耀在西部西藏的土地上了。传说象雄王国的中部地带就在藏北以达果神山和当惹雍措为中心的辽阔牧场。可以想见,那时的藏北应该是水草丰美吧?

同一块土地,被不同时代的人描述着,而他们都不属于这块土地。荒凉、悲壮、艰辛、苦难是外来人赋予藏北的表面之意,生活在这里的牧人过着自己的日子,跟这些描述无关。他们编唱着歌谣,晃动着手里的吾尔朵(一种羊毛编织的甩石绳),赶着牛羊满山走;他们住在牦牛毛编织的帐篷里,喝牛羊奶,吃牛羊肉,讲述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他们穿着羊皮袄子和牛皮做的鞋子,以牛粪取火……就这么简单地生息繁衍,守着家园,守着信仰,守着这块不可耕的土地。牧人们赋予这块土地的山水以灵魂,于是,神灵来了,魔鬼来了。

香巴拉是位于北方的极乐世界,圣土、凡人看不见的世界,就是彼岸。

在拉萨一家甜茶馆里,土旦向我们描述着他在经典里所读到的香巴拉:那里由形如莲花的雪山环绕,清澈的河流贯穿其间,国都迦拉波城的中心是柔丹王宫。四季花开,果子永远挂在枝头,黄金遍地,满山宝石。住在那里的人们没有执着、迷惑、欲望,没有贫穷困苦,没有疾病死亡,没有战争,想活多少年就可以活多少年。无论国王还是百姓,都是具足智慧的时轮密法修行人。

传说,香巴拉有四扇大门,一个在布达拉宫底下,一个在玛旁雍措附近,一个在扎什伦布寺的晒经墙下,还有一个在当惹雍措湖边的山上——也只有这一个被赋予了具体形态,据说那是一块巨大的石头。

那么,到哪里能找到开启番巴拉门的钥匙呢?

“香巴拉门是靠修为开启的。”土旦说他想去找当惹雍措边的那个香巴拉之门。

洛桑帕达益西大师撰写了《香巴拉国路程记》,在藏学家桑木旦(英)与寺本婉雅(日)的论述中都有提及。传说他还曾到过香巴拉国。

可是,去了香巴拉还能回来吗?

“回来干吗?”土旦一脸诧异。

《青史》第十辑“时轮传承及其教授如何而来的情况”中记载了几位大师曾前往香巴拉听受时轮密法,回来后将此法传授给圆满具足的修行者。大概五六年前,相熟的一位丹增喇嘛圆寂了,年仅40岁。他的上师说:丹增喇嘛暂时去了香巴拉……

香巴拉真的存在吗?

“如果20年前我跟你说,相机不用胶卷就能拍出照片,你肯定认为我是个疯子。”

必须成佛了才能去香巴拉吗?

“你是首都北京人,可你不是国家主席,你不是主席也可以去北京啊。”

受了时轮金刚灌顶就能去香巴拉吗?

“灌顶只是取得了一个签证,如果你走错了路,或者走到一半就懒得走了,你还是到不了香巴拉。”

那咱们一起去找门!——若此生不可能抵达香巴拉,去看看大门总是好的。何况,那扇大门位于当惹雍措附近,那是苯教的圣湖。P3-7

后记

猎入,猎人,请带我回家

古老国度里的一个王子,乔装成猎人,在这里等着带我回家。

这是故事的结尾。

担心自己在不着边际的传说中走得太远,该回家了。

突然怀疑,我是否真的到过阿里。不过是一粒微尘落入浩瀚无边又琢磨不透的时空罢了。十来次进出阿里,最初的震撼和激动早已随天空的云走远了,却种下一颗随时随地都会发芽的种子。某个冬季的夜晚,我们迎着一轮满月,迫不及待又泪流满面地赶回拉萨,却发现,星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月亮也不再整个上午陪着我们了。

阿里之于我只是一个期待。始终遗憾没有找到香巴拉大门:还未曾抵达喜马拉雅山脉另一侧的底雅小镇,据说那里盛产桃子;扎达县内的香孜古堡,一座更完整的古格时期的宫殿,还得再去一次吧;什么时候才能前往那位老藏医守护着的罗布拉康,那年应他邀请却在途中被拦截未能到达;文布乡里那个古象雄的都城,即便徒步也得去看看吧……香巴拉门真的在那儿,去,就会看见的。就如同那位传说中的猎人,他一直就在那儿。

那天,车奔驰在崭新的柏油马路上,一位挎着长枪的猎人站在马路正中间,他的羊群正朝山坡走去,阳光在他的身后一泻千里,无遮无蔽,一道金边勾出一个顾长的剪影,立在天地之间。无论现代化的脚步如何逼近,猎人依然扛着枪出发了。

此刻回忆起猎人,只会拉出对阿里的新一轮念想。事实上,跟出版社约下这个选题已是5年前的事了,一拖再拖,久久不能完稿。生怕自己浅显的认知给读者一个不够清晰的“阿里”。几年间埋首史料,一页页一行行地寻找阿里的前世与今生,企图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却最终迷失在未被定论的历史里。每一次打开文档都是如此艰难,推翻了一稿又一稿,不断删减,最终只剩下这些当地的传说和故事。于是决定放弃寻找那些不可考的历史,不想却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阿里。讲故事的人老了或者再也找不到了,但他们本身已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这就是阿里,他在天上,在牧人的传说里。

感谢大格桑、小格桑、索南旺久三位桑耶佛学院毕业的才子,有了你们渊博的佛学、史学知识才能支撑着我在浩瀚无边的藏文化中走得更远。感谢藏语老师索次在干幅壁画图片中推敲其中的藏文字,捕捉那些细微又重要的信息。感谢格桑旺堆和边诺,当伙伴们都在喝酒谈天、唱歌跳舞的时候,你们埋头翻译了每篇文章的标题。年纪轻轻的你们能投入在藏文学的专业里又对本民族文化如此热爱,让我钦佩不已。最后要感谢土旦,也许你不曾帮助我完成一部书稿,但你却教会我如何在藏地生活,教我沿袭本地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西藏十年,是你们的鼓励拉动着我们的脚步,行走在高原。

很快,我们就会回去了,回到有风的旷野。

那天,猎人和他的羊群就这么停驻在旷野,歌声被风吹得很远——

我是一个浪子

我浪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帐篷

但我头顶蔚蓝的天空是我浪子的帐篷

我是一个浪子

我浪子没有忠于自己的伴侣

但我背上的长枪是我浪子的伴侣

我是一个浪子

我浪子没有属于自己的骏马

但我满山遍野的野马是我浪子的坐骑

我是一个浪子

我浪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家畜

但我草原无数的野牦牛是我浪子的家畜

目录

引言 阿里

神灵鬼怪的影子 藏北——何处是阿里

1、土旦的梦想,寻找香巴拉之门

2、念青唐拉和纳木措

3、占堆的鬼湖,色林措

4、木嘎雪山下的悠琼阿妈

5、文布,久违的青稞

6、达果和当惹雍措

7、迷路在军仓

荒原牧歌 措勤、改则——扎日南木措的神话

8、打加措边的天外来客

9、扎日南木措,阿妈啦的小屋

10、门东寺、门东尼姑寺,噶玛洛珠仁波切的心愿

11、盛情的草原,寂静的扎西曲林

12、扎布耶盐湖,被击败的黄羊,掉队的蓑羽鹤

不见象雄 噶尔——狮泉河流过荒地

13、狮泉河镇,荒原孤岛

14、扎西岗,边境城堡

15、直达布日寺,莲花生大师降妖伏魔之地

16、古如甲寺,阿里仅存的苯教寺庙

17、次珍老爹的穹窿银城

鸿蒙之初 日土——湖泊环绕的地方

18、班公湖的夏雨冬雪

19、德鲁村,美好从当下开始

20、寻宝在高山,日土岩画

21、我就是扎西

堙没的王朝 扎达——象泉河孕育的古老文明

22、魔界,扎达土林

23、废墟的秘密,古托林寺

24、托林寺,老僧人的脚步

25、普布,第二代守门人

26、仁珍,东嘎皮央的守护者

众神的居所 普兰——孔雀河流淌的地方

27、冈仁波齐、蒋扎寺,神仙也寂寞

28、齐吾寺,云端之上

29、生命,在朝圣的路上

30、楚果寺,玛旁雍错的守护神

31、贡布日寺,依卓拉姆升天的地方

32、索朗主任与科加寺

33、边防战士丹增与孤寡老人

猎人,猎人,请带我回家(代后记)

内容推荐

宁心、崔忆所著的《伏藏之天上阿里》内容简介: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原羚、蓑羽鹤、秃鹫、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它们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古老的文明从这里发源。千年的壁画,描摹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愿景。

《伏藏之天上阿里》讲述人类现代文明的脚步已向阿里靠近……民谣将被遗忘,习俗就要消失,讲故事的人也慢慢老去……今天还看得见的风土人情还会继续多久?

洞窟中的壁画还会鲜艳夺目多久?

部落体质荡然无存,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还能持续几代?

我们只能双手合十,祈祷牧人的歌谣与传说,能在一个帐篷与一个帐篷间永远流转……

编辑推荐

宁心、崔忆所著的《伏藏之天上阿里》作者十年行摄西藏,足迹遍及西藏各个角落。本书近百幅图片,是从作者近十年来的十万余张摄影图片精选而来。这些图片很多都是绝大多数旅行者无法涉足之地、不曾饱览之景。全书共分六章,包括引言、后记在内共35篇文章。全书6万余字,近200幅图片,来自作者的大量藏行笔记和文献古籍的资料整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