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带着故乡上路/中国百年散文典藏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作人//郁达夫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作人、郁达夫编著的《带着故乡上路》收录了百年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名家名作,本辑为乡村卷。书稿既有现代大家如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梁实秋、许地山、郁达夫、俞平伯等人的代表作,又有活跃在当代文坛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铁凝、王安忆以及台港澳的龙应台、席慕蓉、董桥等人的名篇。本辑以乡村为主线,重点展示了村庄的生态、风情文化。

内容推荐

周作人、郁达夫编著的《带着故乡上路》是“中国百年散文典藏书系”系列之一。

《带着故乡上路》内容介绍:故乡是情感深处的记忆,羁旅异乡的游子用文字盛宴的方式,慰藉着难以排遣的乡愁。故乡的野菜,酸梅汤和糖葫芦,藕与莼菜,胡同的味道,土地的誓言,雨声,月亮,脚印,等等,构筑着思乡者的爱与哀愁。他乡不是故乡的慨叹与故乡已似异乡的哀挽,在世纪的文字长河里,缓缓流淌。

目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故乡的野菜

还乡后记

藕与莼菜

香市

青纱帐

故乡的风采

打橘子

旧家的火葬

故乡的杨梅

素心

酸梅汤和糖葫芦

乡心

乡愁

一个消逝的山村

家乡的过年食品

野店

山居

桃园杂记

土地的誓言

下雨天,真好

芙蓉城

枣花香

水碓

野渡

吃家乡饭

月是故乡明

老家

水仙花

我所生长的地方

桥乡醉乡

乡居闲情

绵绵土

故乡情

脚印

故乡的胡同

愁乡石

乡魂

乡愁

忆汉家寨

故乡在远方

我心归去

绝版的周庄

静虚村记

还乡

大地的语言

前方

祖籍

西藏大地

水乡茶居

忘柳庄

黑土地

野旷天低树

铁匠铺的雨声

在民俗里蹲着的村庄

试读章节

稍稍熟悉北方情形的人,当然知道这三个字——青纱帐,帐子上加青纱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地,沉沉地,如烟如雾的趣味。其中大约是小簟轻衾吧?有个诗人在帐中低吟着“手倦抛书午梦凉”的句子;或者更宜于有个雪肤花貌的“玉人”,从淡淡地灯光下透露出横陈的丰腴的肉体美来,可是煞风景得很!现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纱帐这个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气力,光着身子的农夫,横飞的子弹,枪,杀,劫掳,火光,这一大串的人物与光景,便即刻联想得出来。

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谓秫秫,每到夏季,正是它们茂生的时季。身个儿高,叶子长大,不到晒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麦子豆类隐蔽不住东西。这些年来北方,凡是有乡村的地方,这个严重的青纱帐季,便是一年中顶难过而要戒严的时候。

当初给遍野的高梁赠予这个美妙的别号的,够得上是位“幽雅”的诗人吧?本来如刀的长叶,连接起来恰像一个大的帐幔,微风过处,秆、叶摇拂,用青纱的色彩作比,谁能说是不对?然而高梁在北方的农产植物中是具有雄伟壮丽的姿态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是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高高独立,昂首在毒日的灼热之下,周身碧绿,满布着新鲜的生机。高梁米在东北几省中是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东北人在别的地方住久了,仍然还很欢喜吃高梁米煮饭。除那几省之外,在北方也是农民的主要食物,可以糊成饼子,摊作煎饼,而最大的用处是制造白干酒的原料,所以白干酒也叫做高梁酒。中国的酒类性烈易醉的莫过于高梁酒。可见这类农产物中所含精液之纯,与北方的土壤气候都有关系,但高梁的特性也由此可以看出。

为什么北方农家有地不全种能产小米的谷类,非种高梁不可?据农人讲起来自有他们的理由。不错,高梁的价值不要说不及麦、豆,连小米也不如。然而每亩的产量多,而尤其需要的是燃料。我们的都会地方现在是用煤,也有用电与瓦斯的,可是在北方的乡间因为交通不便与价值高贵的关系,主要的燃料是高梁秸。如果一年地里不种高梁,那末农民的燃料便自然发生恐慌。除去为作粗糙的食品外,这便是在北方夏季到处能看见一片高杆红穗的高梁地的缘故。

高梁的收获期约在夏末秋初。从前有我的一位族侄,——他死去十几年了,一位旧典型的诗人,——他曾有过一首旧诗,是极好的一段高梁赞:

“高梁高似竹,遍地参差绿。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玕玉。”

农人对于高梁的红米与长杆子的爱惜,的确也与珊瑚琅玕相等。或者因为这等农产物品格过于低下的缘故,自来少见诸诗人的歌咏,不如稻、麦、豆类常在中国的田园诗人的句子中读得到。

但这若干年来,高梁地是特别的为人所憎恶畏惧!常常可以听见说:“青纱帐起来,如何,如何?……”“今年的青纱帐季怎么过法?”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季,乡村中到处遍布着恐怖,隐藏着杀机。通常在黄河以北的土匪头目,叫做“秆子头”,望文思义,便可知道与青纱帐是有关系的。高梁杆子在热天中既遍地皆是,容易藏身,比起“占山为王”还要便利。

青纱帐,现今不复是诗人,色情狂者所想象的清幽与挑拨肉感的所在,而变成乡村间所恐怖的“魔帐”了!

多少年来帝国主义的迫压,与连年内战,捐税重重,官吏,地主的剥削,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一个待爆发的空壳。许多人想着回到纯洁的乡村,以及想尽方法要改造乡村,不能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办法,何时才有成效!

青纱帐季的恐怖不过是一点表面上的情形,其所以有散布恐惶的原因多得很呢。

“青纱帐”这三个字徒然留下了极淡漠的,如烟如雾的一个表象在人人的心中,而内里面却藏着炸药的引子!P25-27

序言

尽管散文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文体,尽管散文的历史是一个没有定论的悬案,尽管散文也曾不被某些作者所认可——有所谓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戏言。然而,散文的实际状况是它的生命是强盛而博大的,她是文坛一株大树,她是文学的一个精灵,无远弗届,无所不在,从古至今,林林总总,留下了众多精品,制造了许多经典。对于文化的传承,对于文学的发展,对于人生的精神引领,散文之功,善莫大焉。可以说,泱泱华夏文坛,散文成为一个漂浮于人生和社会之上的文学精灵,对社会和文坛的影响,不可忽略。设若没有散文,中华典籍会留下多少空白和遗憾。即便自现当代文学实际看,散文成就了许多大家,也是各类高手们一试天地的园地。所以,散文这个文学精灵,游荡于文学的天空中,也裨益于社会人生,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爱神。文学,是一个经典不断被传承的活动。当我们面对诸多散文经典时,我们不能不以一种敬畏虔诚的心,享受着散文大家给予的精神滋养,也享受着散文佳作带给我们的阅读愉悦。

这就是,为什么当下文学并不太为读者所青睐,而散文或可一枝独秀,仍有不少读者追捧,仍有众多的集子和年度选本行销于世。在灿烂的文学天空,散文的绚烂光影,灵动而优雅的姿态,温暖而亲和的面容,装点出无边的风景。

为什么,一个并没有明确的文本定义、杂糅了诸多文学样式之长的文体,一个亦古亦新的文本样式,在如今文学分工越来明确、细化之时,仍有相当的人气,在创作和阅读两个端点上仍然相得益彰,为当下其他文学形式所鲜见。除了她轻巧的文本样式,灵动的文学情志,雅致的文化情怀,摇曳的文体风格等等之外,我以为,这个文学宝库中,屹立着若许的文学精品,众多的文本经典,成就了这一文学形式有如高山大原般的气象。这些出自不同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的佳作,如同厚厚的基石,构成了散文文本的经典性,形成了散文世界的斑斓景观。散文这株文学长青树,其生命葳蕤,其枝繁叶茂。

于是,在浩繁而迹近泛滥的散文选本中,人民日报出版社郑重地推出一套《中国百年散文典藏书系》,以七个不同的专题,收纳了四百余篇、二百余位作家的佳作,让我们从气势和规模上,感受到泱泱中华散文王国里,草长莺飞,洋洋大观;这条文学的山阴道上,目迷五色,气象万千。散文的选题,是开阔而多彩的,散文的写作手法,是开放而不拘泥的,散文的语言,是多彩而个性独特的。我们可以从这数百篇文学名篇佳作中,体味到散文文本的经典气象,领悟到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内容,其包罗万象,妖娆多姿,其情怀悠悠,风致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选本中读到,在文学王国里,那些亲情、友爱、恋情,这事关人生普通情感的诸多题旨,其丰厚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怀;也可从中体会到大干世界、浮世人生,所持守的人类基本情怀;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人情世情,自然人文,如何在大家们的笔下,表达的如许精微,如许的热烈,也如许的透彻。当然,那些高情大义、普世情怀,那些相濡以沫,危难与共,或者那些相忘于江湖,君子之交等等,不同的情与义,相同的人情与友爱等话题,在众多的作品中,有充分的展现和精彩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共鸣。当然,作为时下丰富而轻捷地展示社会人生,书写时代精神与个人情怀的散文,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关注现实,展示民生,描写情怀,丛书选题也相应地以城市、乡村、自然、哲理等不同部分划分,有的甚至是相同的题旨下选同题文章,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自近代以降,散文大家英雄辈出,几代人在不同的时空中,共同书写相同的题旨内容,它们被纳入其中,这虽是编辑的巧妇之作,却权当一次有如穿越性的文学同题竞技,其意义独特,足可玩味,让读者诸君从这些同题目、或同题材的展示中,更为丰富地理解散文对于人生情感和自然人文,别有情致的书写。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不同作家们的功力与魅力。无论是老者,那些上世纪初年驰骋文坛的泰斗宿将,还是后来者,那些晚出几十年后才活跃文场的新进后生,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感受,人各有异,着眼点不一,却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上展示出自我,展现一个人独有的文学世界、一个人特殊的心路隋怀。这种老与新、传统与现代,互为交集的文学景象,很有意义。作家们倾力倾情地写出心中的自然,写出变化的城市与乡村,写出现代文明下的精神求索,包括种种认同与抗拒,寻找和皈依,等等,无论是正面的书写,还是质询与期待,出于人生的一种大爱,出于对社会人文、自然生态等等的敬畏与尊重,在多姿多彩的散文世界里,打造了一个集合型的文学的人文精神,书写出一个整体性的人生世界。

对散文的经典性认定,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尺,但读文相类于识人,大体是雅致清丽,有品味,有情味者,方可为大雅之作。如是,这套丛书放在你面前,你可从容地品评,或许,从这众多佳作中,看到了编辑们的心血,或者,读它们,有了一次关于散文的有意味的文学之旅,那就够了。对于散文来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人生的某种见识,得到了文学的快乐,甚至引发出阅读后的感悟,找到了自己的某些共鸣。这样,编者万幸,文学也是有幸。

文学的经典,可以是恒定的,有时也是一个活的流动体,或者,它是在不断的开掘和发现中阐释其特殊的意义的。

是为序。

写干2013年12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