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泽编著的《二战十大猛将》详细描述了巴顿、麦克阿瑟、尼米兹、蒙哥马利、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这十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名将的人生经历。用每个人的经历将那一段宏大的二战历史如画卷般慢慢展现在读者的眼中,让读者轻松地了解二战的历史,明了战争的缘由,知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战十大猛将/荣耀二战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恩泽编著的《二战十大猛将》详细描述了巴顿、麦克阿瑟、尼米兹、蒙哥马利、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这十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名将的人生经历。用每个人的经历将那一段宏大的二战历史如画卷般慢慢展现在读者的眼中,让读者轻松地了解二战的历史,明了战争的缘由,知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 内容推荐 他们冲锋在先,以凌厉的攻势,令敌手心生畏惧。他们从不犹豫,以威猛的气势,让千军为之辟易。他们是攻防两端的长矛和坚盾!他们是铁血沙场的烈火与利剑!他们是战争史上的传奇! 王恩泽编著的《二战十大猛将》图文并茂地为读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十大猛将,包括巴顿、布莱德雷、古德里安、科涅夫、隆美尔、罗科索夫斯基、麦克阿瑟、曼施坦因、蒙哥马利、尼米兹,讲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参与的主要战役,旨在让读者了解这些将领,并从全新的角度了解二战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巴顿——不败的战神 第二章 麦克阿瑟——最勇敢的人 第三章 尼米兹——海上骑士 第四章 蒙哥马利——阿拉曼子爵 第五章 隆美尔——沙漠之狐 第六章 古德里安——闪击战之父 第七章 曼施坦因——战略天才 第八童 朱可夫——胜利的象征 第九章 科涅夫——攻击之王 第十章 罗科索夫斯基——常胜元帅 试读章节 热血与豪胆 巴顿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最会指挥的名将,其成功的奥秘又是什么呢?在所有探究这一问题并试图给出正确答案的人当中,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给出了这样一种至今被认为是最接近事情真相的解释:“作为统帅,巴顿最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他的下属有时会有怨恨,但仍然会仿效他的言行,会像他那样思索作战方法。巴顿的才智就是在于他能够率领全体官兵去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巴顿,这就是巴顿指挥艺术的奥秘所在。” 当然,这也只是后世之人的一种观点罢了。对于巴顿本人而言,热血与豪胆,才是他认为的能够夺取战斗胜利的两件最强武器,同时也是他被称为“血胆将军”的根本原因。 说到巴顿的指挥艺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始终强调兵贵神速的作战理念。身为一名职业军人,他从不关注为什么要打仗这类毫无意义的问题,而是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战争的直接目的上。他常常会对士兵讲道理:“什么是战争?战争就是杀人,你们不杀死敌人,敌人就会杀死你们,戳穿你们的肚皮,或者击中你们的内脏!” 在巴顿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他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某次视察途中遇上了道路堵塞的问题。眼看着长长的作战物资都堵在了道路上,心急火燎的巴顿只好从车上跳下来寻找造成拥堵的原因。当他发现是因为一辆马车堵在那里后,火冒三丈的他对赶车的士兵破口大骂:“蠢货,你连最简单的解决办法都想不出来,你还能干什么?”说完,他先是掏出枪来打死了那匹马,然后又和士兵们一起把马匹的尸体和马车推到路边。在道路恢复畅通后,他又告诫闻声赶来的军官,如果再因为类似情况影响了部队的进攻速度,那么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撤对方的职。 另一件事则能证明巴顿不光作战勇武,对于作战核心目标的理解也是直奔主题、不顾及其他的。那是在1944年的秋天,当时巴顿指挥下的第3集团军刚刚离开解放后的巴黎,向着洛林的方向继续推进。此时,他却发现自己部队的行进速度越来越缓慢。经过询问,原来是美军的燃料供应出现了问题,坦克因为缺少燃料根本跑不起来。情急之下,巴顿紧急致电艾森豪威尔要求尽快补给足够的燃料。可即便如此,要等到艾森豪威尔把燃料补给上来,就不能实现巴顿快速制胜的作战理念了。于是,不想再等也不能再等的巴顿,竟然下达了一个即使是放眼整个战争史也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命令——任何士兵如果能够偷到燃料,那么不管他是美军士兵还是德军俘虏,都可以享受到放假3天的福利待遇!可是,到哪里去偷燃料呢?当时在巴顿第3集团军的左右两翼,刚好是美军第1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所以也就只能去这两支部队偷了。当第1集团军司令霍奇斯发现了这件事情后,被气得大发雷霆的他马上就到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那里去告状。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艾森豪威尔当然也不好听之任之,于是就赶忙找来巴顿质问为什么会搞出如此可笑的事情。谁知巴顿的回答却理直气壮:“我不知道别的,我只知道我的坦克只有开动起来,我的大炮只有打得响,才是先进的武器,否则它们只是一堆废铁!”对于这个理由,艾森豪威尔也说不出什么对错来,这件事情就只能以不了了之的结果糊涂收场了。 这就是巴顿对于战争的态度,他只关心那些最能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对于其他可有可无、细枝末节的东西一概不予理会。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指挥下的部队才像是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其速度和直奔主题的方式方法甚至让德军感到不可思议。德军中最有名望的元帅、时任西线总司令的伦德施泰特,就曾经很是无奈地告诫自己的属下要时刻盯住巴顿,这位美国将军出现在哪里,那么德军就应该加强哪里的防御。 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吃过巴顿苦头的敌军将领,更是对他在作战时的勇猛无敌叹服不已。西格弗里德·威斯特法尔将军就对自己的这个对手给予了很高评价:“我在那时就认为他是盟军阵营中最杰出的将领。他在行动的果断、大胆方面尤其突出。这恰恰与蒙哥马利相反。自北非战役以来我就了解他,蒙哥马利总是极端小心谨慎,不愿冒任何风险。”在谈到巴顿时,伦德施泰特元帅的参谋长布卢特里特将军也不无感慨地表示:“我们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做敢当的‘装甲兵将军’,一个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性的雷厉风行的人。他和我们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大概是由于他最接近于我们对古典军事统帅的定义,因而他的作战指挥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进一步发展了拿破仑的用兵方法——兵贵神速。” P19-23 序言 1943年2月,伏尔加河沿线。白雪皑皑,天寒地冻,风冷如刀。 在冰冷的战壕中,冻得僵硬的德军步兵颤抖着看着银白色的雪原。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军官不安地在战壕中巡视着,不时紧张地望望地平线的方向。在这样无险可守的地形上,如此单薄的战壕组成的防线,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旦苏军集中突破,守在这里的德军步兵几乎将一触即溃。一旦苏军发动反击,德军又该何去何从?带着这样的忧虑,巡视战壕的德军军官找了个避风的掩体坐了下来。他凝视着眼前的MG42机枪阵地,陷入了沉思…… 此时,趴伏在战壕上的哨兵却从望远镜中发现了情况。在远处的雪雾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黑点”。这些“黑点”越来越多,并迅速地向德军阵地移动而来。随着“警报!”的喊声,蜷缩在战壕中的德军步兵都进入了阵地。德军军官举起望远镜,随即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微笑:“不要开火,他们是罗马尼亚军的步兵。”或许是元首发现了这条防线的薄弱,因此将仆从国军从其他战线调过来协防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孤军奋战了。 然而,他脸上的微笑很快僵住了。在望远镜中,苏军T—34/76式中型坦克集群从罗马尼亚步兵背后的雪雾中冲出来,像驱赶着猎物的猛兽。上气不接下气的罗马尼亚步兵高声叫喊着:“苏军坦克!苏军坦克!”钢铁洪流般的苏军坦克群喷吐着火舌,汹涌而来。就像那个德军军官预料的那样,在苏军坦克的狂潮之下,德军防线土崩瓦解。复仇的苏联红军猛烈地进攻,向前、向前、再向前!整个坦克集群如同永不停歇的永动机,冲垮眼前的一切敌人,碾碎遭遇的一切障碍。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当然,这支庞大的兵团并不是在盲目地乱撞。如此迅猛的攻势,需要同样勇猛的将领指挥,才能发挥效用。尽管他们并没有出现在冲锋在前的坦克里,但却时刻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挥舞着“军队”这支利剑,在敌军阵线上挥砍拼杀,冲锋陷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一场浩劫,但也是无数名将建功立业的沙场。对于一场以机械化为主的战争来说,最为耀眼的指挥官也自然是那些擅长攻势作战,进攻精神旺盛的猛将。尽管他们风格迥异,但无论是热血豪胆的巴顿、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刚毅勇猛的朱可夫、诡计多端的隆美尔、冲锋在前的古德里安、还是足智多谋的曼施坦因,对进攻的重视和强调,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他们的存在,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他们之间的较量,让坦克、大炮、飞机、军舰和士兵,不再是死板的棋子,让军队的每一步行动都体现了智慧与艺术的结晶。他们之间的碰撞,是铁与血、血与火、火与剑的对决,是闪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将星绽放的光芒,是战争之神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英雄们谱写的战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