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于1908年出版,后来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写信告诉作者,自己把《柳林中的风声》一口气读了三遍。
格雷厄姆酷爱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对大自然的描写极其流畅、丰富、多姿多彩,本书也因此被誉为英国散文体的典范。
阅读本书我们看到了动物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还看到了柳林中动物们的友谊。本书告诉我们,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要团结、和睦,要像小动物一样,共同爱护我们美好的自然家园。
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动物们对人类的那种深沉的、执著的爱和信任。也告诉人们,在与人相处时,应多一些宽容大度,彼此之间要多一些理解。
在绿草如茵的森林里,鼹鼠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它还结交了水老鼠、老獾,蛤蟆,这些朋友。蛤蟆依仗父亲的遗产,不务正业,一次又一次的闯祸。水老鼠、老獾这些朋友帮助教育都无济于事。
蛤蟆又闯祸了,他不但坐了牢,连蛤蟆府也被野树林的黄鼠狼、白鼬占据了。
蛤蟆逃出监狱,在水老鼠、老獾、鼹鼠这些朋友鼎力奋战下,最终捣毁了黄鼠狼侵占蛤蟆府的目的,同时也成就了它们之间一段深厚的友谊。
《柳林中的风声》出版后,多次重印再版,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也使格雷厄姆成为英国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
《柳林中的风声》不仅充满了童话般的想象力,而且还不乏现实的生活场景。这是一个由柳林、河流以及稳重老练的獾、聪明细心的水老鼠、机智勇敢的鼹鼠和自高自大的癞蛤蟆构成的神奇世界。
春天来到河岸
北欧的动物,不到春天是决不会出来的。鼹鼠的家在深深的地底下,整整三个月,他足不出户地待在家里过冬。这会儿,鼹鼠闲得发慌,右手拿了把扫把,左手拿了个畚箕,肩膀上还披着一条长长的抹布。从他的样子看,就知道他是要大扫除了。
他先扫地,接着是擦桌椅,干完这些就不知道做什么了。鼹鼠想了三秒钟,决定要拖地板。他先把拖把打湿、拧干,然后就开始拖了。刚才的一次劳动已经把他弄得筋疲力尽了。
鼹鼠想哪天拖地都行,何必在这一天累自己呢?他收拾好拖把,轻轻松松地坐在椅子上,口里哼着小曲:
春神来了怎知道?
冬雪融化小草冒。
春神来了怎知道?
小鸟枝头高声叫。
“春神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股奇妙的“气味”,哦!或许应该说是“气氛”更恰当吧!悄悄地钻进了深深的泥土,潜入了鼹鼠的家中。
鼹鼠停住歌唱,愣了一会儿。“来了,真的来了。”他从椅子上弹跳起来,恨不得立即飞奔出去。
他努力地清除地道,四只小爪忙碌地又刨又挖,尖尖的嘴巴还一面“嘀嘀咕咕”地自语:“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最后,鼹鼠尖长的嘴首先露出地面,太阳暖暖地照在他身上。
“哟嗬!”他自顾白地欢呼道:“好棒喔!”
鼹鼠高兴地在地上打了好多滚儿,突然,他听见了各种微妙的声音,鸟叫声、动物谈话声、甚至还听到了小草钻出地面的声音。
草原上的各种声响交织成了自然美妙的声音。这儿是如此的明朗舒畅,但自己的家却是那么阴暗潮湿。鼹鼠决定忘记大扫除的事,欢快地冲向灌木丛,正好撞到了树后的兔子。
“好兔子不挡路。”鼹鼠吐了吐舌头。
“你……”兔子气得舌头都打结了。
“对不起!”鼹鼠补了一句,一溜烟连身影都瞧不见了。
鼹鼠穿过树林,看见花朵在开放,鸟儿在安家,虫子在草丛跳舞,小草发出嫩芽,一切都在春天中欢快地进行着。
鼹鼠漫无目标地闲逛,不知不觉中愈走愈远。他绕来绕去地越过一丛野草,突然停下脚步……事实上,鼹鼠也不得不站住,因为他的面前正横着一条又细又长的水。
鼹鼠见过大雨后洼地上一滩又一滩的积水,但是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长的一条水,长得像一条蛇的水。
鼹鼠并不知道它是一条河,‘只能看着它的水面倒映着光影。鼹鼠沿着河岸默默观察它——在宽敞平坦的河床上,河水缓缓地流动,就像是一位正在悠闲散步的绅士。
当河水行经凸出的岩石时,顿时水花四溅,宛如舞意正酣的舞者,摇晃裙摆。当河水流过狭小的河床时,欢快的奔腾着向前流去。
鼹鼠走累了,就在岸边坐下来。波光粼粼、水声潺潺,河水仍然上演着它的剧目——那是大自然藏在心底的故事。鼹鼠看了好一阵子,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坐在草地上的鼹鼠看见在河对岸的水边有一个黑黑的洞口,这个神秘的洞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眼睛直勾勾地盯住那个洞,忍不住遐想得出了神。这个在隐藏在草丛中又挨着水的洞,对于喜欢水的动物来说再好不过了。
鼹鼠仔细地打量着洞口,突然洞里仿佛有小小的亮光闪了一下。鼹鼠眯着眼睛瞧了又瞧,嘴里还喃喃自语:“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那亮光又闪了几闪,露出一对乌溜溜的小眼睛,接着是带着几根胡须的小鼻头,最后露出了一张棕色的小脸。
“我是一只水老鼠,不是随便的什么‘东西’!”洞口有只水老鼠谨慎地瞧着鼹鼠。
“嗨!你好。”鼹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只鼹鼠,名叫安安。”
“你好!”水老鼠点了点头:“我叫水老鼠。你愿意过到河这边和我一起玩吗?”
“啊!不必了,我们就站在这儿聊聊吧!”鼹鼠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过“河”。
水老鼠没有说话,拉开绳子跳进了一艘外面是蓝色,里面是白色的小船,而这艘小船刚好能容下两只小动物。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