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玲著的《寻找巴维尔》讲述了中国小姑娘蓝蓝和俄罗斯小男孩巴维尔从小因家庭世代友情,邂逅在中国北方省城哈尔滨市。后由于历史的变迁,两个家庭失去了联系,这对青梅竹马的小朋友天各一方。为了割舍不断的情谊,蓝蓝长大后开始了寻觅巴维尔一家的国外征途。20年后,历经波折的两人终成眷属。
陈跃玲著的《寻找巴维尔》是一篇中篇小说。《寻找巴维尔》讲述的是中国女孩蓝蓝和俄罗斯男孩巴维尔,由青梅竹马、情窦初开到生离死别、天各一方,世事风云变幻,真爱念念难忘。
在一次次多舛的国外途中,在一年年的苦寻路上,未来扑朔迷离,现实亦幻亦真。她找到他了吗?他还爱着她吗……
我出生在中国北方的哈尔滨市,我们家住的那条街的街口,有一个全市最大的无轨电车车库,那条街上有许多俄式大院。
院内有果树、小花园、葡萄架,有一座或几座独立的苏联房。
房子有高台阶、凉亭,屋内设置有烤炉和地窖,朝街的窗户,带有折叠式木制的窗产板。
那里住着一些养奶牛和轩俄式面包房的苏联人。
而在哈市的马迭尔宾馆、华梅西餐厅、秋林公司等,都有苏联人在那里工作。
这些商号在全国也是闻名的。
比如在国内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的四大西餐馆中,就有哈尔滨的华梅西餐厅。其他三个是北京的马克西姆西餐厅、上海的红房子西菜馆和天津的起士林大酒店。
当时的秋林公司,从前边的商场到后面的食品加工厂,工作人员大多是苏联人。就是商场的环卫人员也是苏联妇女。中国人一般称苏联妇女为“玛达姆”(俄语音译)。
我们家就和一个养奶牛的苏联人家一起住在那条街上的一个大院子里。
苏联人家里只有两位俄罗斯老人。老爷爷叫瓦洛佳,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老扔奶叫娜塔莎,讲的中国话带有很好听的调子。
俄罗斯人的名字分为三部分:名字、父名和姓。为表示尊重,在称呼名字时,同时要加上父名。但对亲人、熟人、同辈或小辈以及同学等,都可以直接称呼名字或爱称。
就针对俄罗斯而言的外国人来说,为了便于记忆和表示亲切,大都直接称呼名字也就是了。
因而,从我会说话时起,就叫两位俄罗斯老人为瓦洛佳节爷和娜塔莎扔奶,并认为他们就是我的亲爷爷和亲奶扔。
当时,我小到还不懂得去问大人“为什么我们是黑眼珠、黑头发,瓦洛佳爷爷和娜塔莎奶扔是黄眼珠、黄头发呀”这样的问题。
有关我亲爷爷的往事,直到我长大时,才从爸爸、妈妈和我亲奶奶那里听到。
说起来,那是一段噩梦般的往事。
我爷爷在我出生前,很早很早就过世了。
哈尔滨市现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是当年日伪警察厅的所在地,我爷爷就曾经被关押在那里。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在哈尔滨市的最后一个可以寻觅,可以回忆我爷爷的地方。
爷爷在日伪警察厅关押期间,奶奶不管刮风下雨,死守在警察厅的门前。不知过了多少天,才见到爷爷被人押了出来。
奶奶扑上去,而爷爷只被允许说上了一句话:
“不要难过,回去好好过日子,把儿子养大吧!” 爷爷抬起戴着手铐的手,想擦去奶奶满脸的泪水,想要多说两句话安慰一下奶奶,但没有办到,他被无情地带走了。
就这样,爷爷眼含热泪回头望了望自己年轻美丽的妻子,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这是爷爷留给世间亲人的最后一瞥,凄惨而又悲壮。
当时爷爷和奶扔还是风华正茂的两个年轻人,爷爷30岁,奶奶小爷爷两岁,我爸爸才刚满2岁。
记得每次爸爸讲起爷爷和奶奶时,总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他曾哽咽着对我说:
“我当时太小了,连你爷爷什么模样都根本记不得。我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但小时候,我不相信你爷爷已经不在人世了,总是想象着哪一天他会在眼前的茫茫人海中突然走出来。每当看到别的孩子蹦蹦跳跳地牵着他们自己爸爸的手时,我是多么想也能享受这奢侈的一刻啊!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老有一个问题一一我的爸爸在哪儿?那是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闷在我心里说不出来的痛。
“你奶奶说,你爷爷非常喜欢我。我八个月大时,有一次,你爷爷坐在床上抱着我,奶奶见节爷眯缝着眼睛,笑眯眯的,好像正在做着什么美梦,奶奶要从爷爷怀里把我抱走,不料你爷爷摆手不让动,说我正在撒尿。结果,尿了你爷爷一身和一床。”
爸爸时不时就想起爷节当时和奶扔说的话:
“别动!别动!别打扰了儿子,让他尿完。热乎乎的,多美啊!”
P2-4
世界上除了苦厄,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会在我们心中涌起温暖和萌出绿色妁嫩芽。
我想把一朵淡雅的人文花朵献给你:
为在经济大潮中冲浪和脚步急匆的你送土一点关怀;
为年长的朋友能得到一些欣慰和满足;
为青少年朋友呈现别样生活的一角,开阔一点眼界;
或作为闲暇时的一杯清茶,以滋润你的心田,得以欣赏生活的另一面。
洁净、明快、清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