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遥远的麦子/康巴作家群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南泽仁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二辑作品写出了浓郁的康巴地域特色,给中国文坛带来新的惊喜和收获。

四川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甘孜州作家勤奋耕耘,在文坛异军突起,成绩斐然,形成了“康巴作家群”,引起文学界的关注。

南泽仁所著的《遥远的麦子》为第二辑的其中一册,文字自作者心灵深处,静谧打开,清清浅浅、零零散散。回溯梦境般的牧场;一枚小心翼翼的蝶,叠合于珍藏内心深处那人的臂膀,安此尘缘;缄默不语,任一颗心灵去碰触世界……

内容推荐

《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二辑):遥远的麦子(散文集)》原本与麦子无关,只是与之参照,在风中相似命运,遗失、落定、生发的过程。文字自作者心灵深处,静谧打开,清清浅浅、零零散散。回溯梦境般的牧场;一枚小心翼翼的蝶,叠合于珍藏内心深处那人的臂膀,安此尘缘;缄默不语,任一颗心灵去碰触世界……

不断记录,不断告别,重获新生,以散文这样一种明心见性的形式。

《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二辑):遥远的麦子(散文集)》由南泽仁所著。

目录

七日堡子的传说

缘来

择日成婚

我出生了

缘去

阳光牧场

牧场间

磨房沟

阿爷驱魔

哑巴精变

阿爷打熊

金枝小姑来了

竹炮

钉城

露天电影

观杂耍

早熟玉米

果实

五彩婚礼

母亲来了

孜呢宗贝

母亲的家

喊魂

堡子上的水源

熬麻糖

火山上的苹果

火供

立水筷子

烧羊棒骨

点一盏心灯

情的故事

心灵家园

仰望圣地

情动伍须海

失言112

先祖是毛人

我的父亲

我会为你转经

朝,德孜寺

朝,扎鲁寺

偿还

人殇

归属

她的世界

素处以默,幽妙其微

画者人生

婚事

吉祥日子

平牛板

天葬的起源故事

订婚

过年

暮秋的安宁

心在织锦

按我尘缘

觉醒

倾听声息

夜深深

借过凡尘

遇见

醒来的落叶

心有故乡

想念是一朵云

疏离俗尘

心归处

不被认同时

最红的羊角花

今夜无月

花月

一泫泪

就这样活着

寂静

云朵里的月亮

暮归

静默生活

我的沉默

像风一样

花开一节

灵魂出走的时候

爱您

听雨

嗡嘛呢呗袂哄释

落雪了

“南杰茨培”的畅想

谁的眼睛这么挑剔

梦里梦外

等待

爱在山梁背后

远嫁

不前不后

嘎和布

雪山的天空不可阻挡

俗尘中那一笑

我去丹巴

野棉花

与奶奶的简单幸福

做个记号在梦里

淡去在天上

觉知

梦不同样

走进你其实这么简单

如花相会

你是谁的母亲

满心期待

满樽邀月

转水湾有一处白杨林

一束绛红

珍重

听雨

永恒的太阳

魂牵梦萦伍须海

潮湿的记挂

将微笑掷放在天际

牵手

开启的门

可可西里

今天二三事

琼浆

放在心上

心如止水

我的小小少年

牧歌悠扬

依拉草原行记

试读章节

七日堡子的传说

一只神鹤,一身洁白的羽翼,飞来从云之落处。向往雅澹幽美、山明水秀的地方栖息落脚。神鹤飞倦了,敛翅停歇于一座独立浩瀚苍茫中如塔状山体的半山腰(现在的烧香堆旁)。这里山山相连,山上梅竹相映成趣,地上满目苍翠青草、禾苗。山脚,河水清冽澄碧,哗哗奔流。

这正是神鹤一直苦苦寻找的地方,七日堡子。神鹤焦渴不已,欲飞到河边美美的饮饱水。正在此时,河水忽然幻化成一条乌黑的蟒躺在河床里。神鹤见状,竭力振翅扑向那蟒,咬住它头部七寸的地方不放松。蟒奋力挣扎,相持不久便不动弹了。河水慢慢的涨了个沱恢复了常态。神鹤精疲力竭,飞转向七日堡子半山腰停歇后便生动的融成七日堡子现在的景观。一对翅膀分别是“转经楼”和现在的乡政府所在地。身体是七日堡子,长长的颈项伸向河谷,头部含住了这条奔腾不息的呷尔河水。人们传神,七日堡子因缘有神鹤的护佑万物福泽祥瑞、人心菩萨低眉、氛围安宁团结。也永远不会有人沾染麻风病痛。

如今,就在这条河上筑起了无数大小型水电站,呷尔河以超出自身速度的奔流朝远外供应着源源不断的电能。再说七日堡子的藏、汉、彝三个民族。他们共饮一条河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的融合,并存一样的微笑,志向。屈指已然数不清楚这个小小的堡子已走出了多少辈人才,他们踏实的在故乡和远乡的热土上做着不屈的事业。

缘来

奶奶舍楚·仁青纳母长到十二岁那年因为门当户对,舍楚家把奶奶许给了南吉·银卓次称,我的阿爷。那年他十五岁,长相俊朗,昂藏英伟。

冬日,南吉家敞放了牧场上最后一群围栏奶牛之后便择了良辰吉日去七日堡子舍楚家迎娶我的奶奶。队伍浩荡的在龙溪沟蜿蜒盘亘的山路上往来穿梭。那一天的前一夜下了一场弥天大雪,雪掩漠万物埃尘,完成洁净洗礼。舍楚家的送亲客穿戴阔绰讲究的落座在阿爷家的“上巴位”(火塘正上方的位置,属上宾座。)他们大碗装盛包谷酒,酣畅啜饮。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沉浸于“鲁佐”(九龙鲁汝人特有的一种仪式:三天三夜的山歌舞蹈)带给他们的欢愉气氛。奶奶同阿爷却在屋后白杨林里玩了三天三夜的雪,他们掬起一捧一捧的雪堆垒塑成一头高大的牦牛,奶奶骑在上面。阿爷在雪牦牛的脖颈上套了一根用大红篙子染成的毛绳牵住手里原地行走。奶奶则用手摇响腰间银铃,发出清脆生动的声响。仿佛他们已经行走了许久许久。场景里阿爷是奶奶的新郎,奶奶是阿爷的新娘。阿爷对奶奶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白的牦牛,上面驮着这么好看的女子。奶奶发出比银铃声响还要好听的笑声萦绕山林。

次日清早送亲客人留下了奶奶,原路返回。奶奶哭喊着要回,那雪白的羊皮袄子裹在身上,像小雪般猪拙足奔走。没过膝盖的雪地,迷茫的白。唯有一串深深浅浅的脚迹和奶奶稚嫩的哭声,与远天连成茫远……

留下来了,奶奶继续和阿爷在白杨林子玩雪。

春雪消融,奶奶寻着送亲客人留在雪地里的那串串脚印,怎么却都长成了簇簇耀眼的红花。草原倒是位有心人。奶奶迷失在了这早春的牧场。她用最痛彻的哭声震慑让她极不情愿留下的一切事由。还有屋后那片白杨林子。阿爷的母亲捏捏奶奶胖呼呼的脸蛋说:“仁青,从此后这就是你的家了,次称是你男人。”阿爷对着奶奶发笑,奶奶默然不语,暗自期许,将来定是要回去的。

龙溪沟的山头如撑开的五指,太阳在山头缓缓绕行,从不朗照。玉米和洋芋在土地里长势清瘦。龙溪沟人的生活多靠牧场上的酥油和奶酪作为主体收成与沟外的人作物资交换。相比七日堡子,这里太过冷冽,漫长了。阿爷在高山牧场放牧时常遇见野兽出没。他摸索了一整套猎获野物的本领,套绳索。奶奶便依傍在帐篷门口遥望远山,阿爷脖颈上架起猎获的野物,枣红镶金边的衣服像一簇燃烧的晚霞点燃奶奶的日暮前守望。这些猎物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阿爷会把猎物身上最好看的皮毛镶嵌在奶奶的衣领子上,阿爷说奶奶是他见过的最好看的女子。

春来春去,雪落雪融,屋后那片白杨林子又黄了。

奶奶为阿爷生养儿女,在牧场上放牧生活。她无暇顾及那些瑶草红花,任意它们在眼前红来绿去。牧场的冬天从来提早,春天稍纵即逝。只是奶奶始终没有踏进过屋后的那片白杨林子,即便是少了一头牦牛找遍整个“南吉茨培”(南吉家附近的冰湖)也从不涉足那片林子。那片林子迷惑奶奶丢失了许多梦,许多本该属于她自己的梦。阿爷对此无话可说,只是努力的做好一个男人和牧人该做的事情。偶尔的阿爷也会喝上两口从公社带回来的包谷酒。醉了想不用躲闪地看看奶奶美丽的大眼睛,摆两句窝心的龙门阵。可是每次都是喝了就醉了,醉了就睡了。

P1-4

序言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阿来

去年,“康巴作家群”书系,一次性推出了七位甘孜州,或甘孜籍各族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与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人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致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已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人。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的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人所造应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二辑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甘孜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