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南仁淑。一个把幼年“作家”的梦想照进现实的韩国女作家。一个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国创造女性励志类奇迹销量的韩国女作家。一个在七年的时间里,已经在中国出版了11本图书的畅销书女王。一个始终关注新生代20几岁年轻女性,淡然审视青春的犀利派。大学生时,就已拥有广播编剧、影视编剧、自由撰稿人等多重身份。2004年出版的第一版《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以现实性十足的文字阐释二十几岁女性最关心的问题,创造出了女性成长励志图书领域的新流行风向。在书中,作者以大姐姐的率真口吻提出了诸多忠告,影响了无数二十几岁女性的青春。2013年,作者再一次提笔为新一代的20几岁女性重新修订了白金纪念版《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百万白金纪念版)》,亚洲五国全新上架。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百万白金纪念版)》,韩国南仁淑的作品。《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百万白金纪念版)》共分为8个部分,如何做一个好命的女人、对幸福的定义、20几岁是如何明确人生方向的年纪、20几岁应该如何开始提高交朋友的水准、为了改变命运如何开始投资、积极的想法会带给你什么以及对美丽、对婚姻的阐释。本书的可贵在于,前人花20几岁时的花样年华在用心与思考的,现在透过文字与经验告诉后辈,你可以更省力。
白富美并不是完美人生的关键要素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成了白富美的天下。从小被誉为才女,长大后不负众望进入常春藤联盟的女人、受外交官父亲的影响,至少会讲五国语言的女人、凭借惊人的商业天赋,而立之年已然成为富姐的女人……望着这些成功女人在社会上所向披靡的样子,早已戴上“平庸”的烙印的“我们”,难免要怀疑自己这一辈子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直到现在,潜意识仍然时不时地在暗示“我”:就像高中模拟考试时,成绩单上的第15903名一样,你是否无意识当中也为现在的人生排了名次呢?
不过不要紧,凡有过人生低潮的同龄人,只要在走出低谷的那一刻从容环顾身边,就可以发现,一个女人的人生是否完美,其实与所谓的“白富美”无甚关联。
那么,我们渴求的“完美人生”到底是什么?虽然判断标准因人而异,但不外乎就是“物质、精神上的余裕中感受幸福的人生”、“满怀信心憧憬未来的乐观人生”等等……说到这里,感觉女人智商和人生完美度成正比才是。可为什么有那么多女性,明明具备极其优越的幸福条件,却过着不幸和充满遗憾的人生呢?每当发现这些“不幸白富美”,“凡人”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窃窃私语一番:“果真是人生叵测,天命难违。”也难怪,谁让眼前的一切状况和她们所熟知的因果关系格格不入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其说是“白富美”之优越条件或“天生好命”决定完美人生,不如说是隐藏至深的某种相关关系,左右人生圆缺。而那神秘的相关关系,就是帮人做出明智选择的“聪慧”。
选择左右人生,而心理倾向左右选择
在我的高中母校,H是当之无愧的传说和英雄式人物。除了学习成绩稳居全国排名前五十,在诸如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表现出得超常能力,直接引出了人们对神之公平性的普遍质疑。
后来,她顺理成章地考入国内最高学府。在当时,“成为所学专业的翘楚,并当一名国外著名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是她所追求的唯一梦想。为此,她几乎把“实现梦想之前,不会受任何外界干扰和影响”当做了口头禅。
可是,几年之后传来的消息,却让所有人大感意外。在大学期间,她违背自己的初愿,和同系的男同学一起坠入了爱情之河。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为了等待服兵役的男友复学,她甚至提出休学申请等待男友退役。面对来自亲朋的各种劝言,她还说了这样一番话:
“没有牺牲,就没有真爱,没有真爱,何谈人生价值。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
听完这句,尽管心中的隐忧并未完全消除,但人们还是相信她的选择。因为她一直以来的表现,都很明智而聪慧。
不过事与愿违,男友退役后,两个人很快就分道扬镳,而彷徨迷离中找不到方向的她,也被迫放弃了留学夙愿。无奈之下,匆忙改变目标参加了一些国家行政考试,但屡尝失败的苦酒后,只得当上了再平凡不过的女白领。问题是以她的心高,显然不会满足于当一名普通女白领。于是她不停地跳槽,并不断地挑战各种行政考试。
那么,H的人生变得如此起伏不定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她对爱情的坚守只换来大学男友的无情背叛?再者说,要是她通过国家行政考试,达成当前目标就能够重新铺就人生坦途?
当然以H的聪明才智,通过行政考试的概率并不低。但是,这能不能把她的人生修饰得“完美无缺”,却要另当别论。因为,她只具备优越的条件,却不拥有可以创造“完美人生”的资质。
她已经为一段并不牢靠的爱情犯过轻视自己梦想的错误。如果她能亡羊补牢,及时发现促使自己做出非理性选择的是年少的冲动,还算有药可救。可要是察觉不到这一点,一味地为自己辩护,就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做出类似选择。需要做出现实性选择的时候,不擅长做出选择的白富美们,反而更容易陷入不幸。这是因为她们的超然条件,即使犯了错误,人们也会轻易将它合理化。
以H为例,多次与“埋头苦学不问世事”、“进军海外继续深造”等初衷背道而驰以后,她极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犯下颠覆自己初愿的错误。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这些选择汇聚起来就会构筑一个人的人生框架。而这些选择往往被人的心理倾向和性格所左右。所谓“八字”或“命”其实也是心理倾向的另一个名字罢了。
每当遇到人生十字路口,白富美们都是一副很清楚自己该如何选择的样子。可一旦到了真正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刻,她们的决定却又总是那么荒诞离谱。虽然她们辩解说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促使她们做出最终选择的终归还是本人的性情。她们“追求实利”的意志频频崩溃,实则也和她们的心理倾向有关。
当然,漫长人生自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我本人就亲手颠覆了“不与基督徒和军警交往”的明确取向,和一个牧师的儿子兼空军军官恋爱并结婚的。
即便如此,世上总是有一些女人通过最合理的选择,找出最接近自己理想人生的捷径,过着一种不知后悔为何物的美好人生。虽不知道她们是不是都属于白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定然属于“聪慧”女人无疑。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她们身上有一系列共同点可以参照。
不可否认,无人能在一朝一夕内改变可左右选择的性情,而且到了性情已固化的三十岁以后,变化的幅度更是小得可怜。不过凡事没有绝对,二十多岁的女人,即使即将奔三,大可不必因为已经过了二十几岁而自暴自弃。我本人也是过了30岁以后,才猛然醒悟这些道理并及时改变人生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我在更年轻的时候,如价值观和性情更具可塑性的20几岁时及早改变自己,我的人生必定会更具戏剧性、更加辉煌灿烂。这也是迄今最让我耿耿于怀的地方。现在,每一个二十芳华的女人面前,都有一些可以左右人生的机会可以选择。所以从现在起培养好心理倾向,即可享受超乎一切想象的美好人生。
经过训练的良好心理倾向,可以帮人选择更加富裕、幸福、优越的人生。而这也是作者动笔撰写本书的终极目的。
P22-27
遥望十年后的自己
大学路,咖啡馆。我的视线从笔记本屏幕移到了窗外。
一位长发飘逸的妙龄女子披着深黄色外套,阔步走在尚没有完全褪去冬天气息的二月街头。我那一双疲惫不堪的眼睛,在年轻女士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气息中,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突然脑海中浮现了这样一个想法:再过十年,她是否依然会像今天这样昂首阔步呢?有一点可以肯定,到时候只要她眉间没有“川”字纹,也没有耷拉双肩匆匆穿过马路,那么她一定是拥有了幸福的人生。
我一直在说服自己,《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一书或多或少启发了读过拙作的上百万女同胞,帮助她们合理调整了步伐,规划了全新的人生。
时问总是过得很快,距首版发行,已悄然过了五个年头。在刚刚迈进三十而立门槛的时候,凭年轻热血一笔而就的我,如今也已接近不惑之年,而世道变化之快更是让人摸不着头绪。于是“为了顺应世界变化”,出版社提出了推出“修订版”的建议,我也重新拾起了尘封已久的原稿。不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总想为旧版原稿添加牢骚的莫名冲动,把我拖进了短暂的慌乱之中。我心里十分清楚,要是继续被这莫名的冲动牵着鼻子走,“修订版”势必面目皆非,成为另一本新书。
当年提笔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内容有效期也就只有十年。可如今我却发现,尽管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女人们的生活却依然在原地踏步。于是,即使再过十年,书中内容也不会太过离谱的想法悄然占据了我的脑海。
抱着原稿苦恼并挣扎一段时间后,我痛苦地发现以我现在的年龄和感性,根本不可能让刚刚送走二十岁的青春,一脚迈进而立之年时,凭借活生生的记忆和情感写下的原稿锦上添花。无奈中,我决定只改动已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内容,并修饰原文中略显粗糙的句子。
我只希望经过一番修饰的《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能够帮助新近跨人二十岁门槛的所有女人找回更美丽、更自信的自己。
2009年冬
南仁淑
致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中老年长辈们总是用充满羡慕的眼神看二十几岁年轻人。偶尔,她们的脑海中还会闪现“宁愿付出一切代价,也想重新享受一次二十几岁年华”的想法。不过,正处在生活有保障的三十几岁的中青年,和这些长辈有所不同。她们都觉得三十几岁的年华很不错,不想再回到二十几岁。她们只在一种情况下,愿意回到二十几岁。就是:“带着三十几岁的精神,回到二十几岁。”她们相信,带着三十几岁的价值观和经验,以及人生秘诀回到二十几岁,就可以过上比现在更美好的人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或许,这本书反映的是我“想带着三十几岁的头脑,重过二十几岁人生”的欲望。所以,书中提到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和我同龄的三十几岁女同胞们都已熟知的内容。而我只是比她们多了一个归纳整理这些内容的能力。
有不少人觉得,以我现在的年纪为二十几岁的女人写书,是不是太年轻了些。但是我觉得,我现在不仅拥有二十几岁时候的生动记忆,还正好拥有三十几岁的领悟。所以,现在才是为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写书的最佳时期。年过五十的人生前辈们虽然对人生的解法了如指掌,却不能理解二十几岁年轻人找不到人生答案的原因。
希望你不要一味排斥书中提到的一些让你有些不知所措,却又真实的故事。希望你在做出人生抉择之前,冷静地反问一下自己:“这个决定是不是真的为自己好?我是不是真的因为爱自己,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今,我到了三十几岁后半段,在做出一系列决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选择后,我领悟到了这些真理,并过上了全然不同于从前的人生。真心希望,目前还拥有许许多多选择机会的你们,在读过本书以后,成功掌控现实,过上只有幸福没有悲伤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