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张良三宿得奇书邱生一餐获恩师
秦始皇用武力剪灭了齐、楚、燕、赵、魏、韩六国以后,这六国的王公贵族都不甘心失败,总想找机会推翻秦朝。
姬公子家是韩国很有名望的大户,祖上五代都当国相。姬公子十七岁那年,秦始皇攻占了韩国,他的哥哥也被杀了。姬公子要报仇,他重金雇了一个刺客,在秦始皇出去巡游的时候,用大铁锥袭击秦始皇,没想到秦始皇早有防备,刺客被捉,供出了指使人。姬公子闻讯赶忙出逃,跑到下邳躲了起来。姬公子从此改了名姓叫张良。
有一天,他实在烦闷透了,就溜达到了汜水桥上。正赶巧,桥上坐着一个穿着黄袍的老头在晒太阳,两条腿搭在桥外悠闲地晃动着。
张良走到老头身边的时候,老头像是故意把一只鞋晃到桥底下,命令似的对张良说:“年轻人,帮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心里正郁闷着呢,听老头用这样不客气的口吻跟他说话,就想发火,可他一看老头白发苍苍,年纪很大,就忍着气下去把鞋捡了上来。
老头又跷起脚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在心里说:“我啥时这样伺候过人呢?”他想放下鞋就走,但转念一想,人老了可能都这样没礼貌,不能跟他计较,就把鞋给老头穿上了。
老头起身,拍拍屁股,一句话也没说,倒背着双手扬长而去。
那时候,张良在暗暗地结交各地的豪杰志士,还想替韩国报仇。他瞅着老头远去的背影,觉得这个老头不是一般人,就跟在老头后面,看老头要往哪儿去。
走了一二里地,那老头好像知道他在后面跟着,突然转回了身,对他说:“年轻人,我看你有点出息,教给你点东西吧。三天后,五更时你还到那个桥上等我。”
张良猜不透老头要教给他什么,但他知道一定很重要。
三天后,张良准时在五更来到了泗水桥上。那个老头已在桥上等他,见了他,挺生气地说:“哪有这样约会的,叫我这老头子等你?过三天再来吧。”
张良挺懊悔,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比老人晚到。
又过了三天,张良四更时就来到了桥上。可是,那老头还是比他先来了。老头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要是看不起我老头子,就不要来了!”
张良羞得面红无语。
“过三天再来吧!”老头拂袖而去。
到了第三天晚上,张良不敢再睡,天一黑就来到了桥上。老头不大一会儿就来了。张良急忙迎了上去。
“嗯,这还差不多。”老头挺高兴,从袖头里拿出一本书,说:“年轻人,你要真想有作为,就好好看看这本书,你要能把这本书读透读懂,就能当一个国君的老师。”
张良一听,立即跪下,说:“谢谢老师,请问恩师大名。”
老头一甩袖子说:“你不必知道我的名姓,也不用谢我。你要建功立业,还要得十年工夫。等你到了济北谷城山下见到黄石,那就是我。”
说完,老头飘然而去。
天亮以后,张良打开那本书一看,是一部《太公兵法》。张良知道这个太公就是他早就十分崇拜的周文王的军师姜子牙。他拿着《太公兵法》,如获珍宝,爱不释手,日夜研读。几年以后,他投到刘邦门下,给刘邦出谋划策,打了很多胜仗。后来,他果然路过了谷城山,看见了一块形状奇特的大黄石。他很怀念也很感激那个不知名姓的老头,就把那个老头叫作黄石公。
张良帮助刘邦灭了秦朝,又打败了楚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的帝业以后,他才明白了:虽然他为韩国、为家人报了仇,但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诸侯争霸、连年战乱、民无宁日了。可他又看到刘邦当了皇帝,就让自己的亲族都封了官掌了权,而对于那些曾经跟他出生人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却心生疑忌、不为重用,说贬就贬,说杀就杀,这才理解了他的恩师黄石公为什么胸有奇才却不争名利、淡泊于世外。
张良从此心灰意冷,辞官不做,遁世不出。
其实,黄石公并不像张良想的那么简单,他有才,却不想为施展自己的才能费心劳力、招惹是非,但他又不想把自己的才能带进棺材,他要让别人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黄石公不亏是个高人,他在十年前选中了张良,为他完成了一半心愿。十年后,他又选中了一个人,来为他完成另一半心愿。他又选中了谁?
就在张良随着刘邦把霸王项羽追赶到乌江边的时候,黄石公正在北边的谷城山一带转悠。这天傍晚,他来到邱家庄的村口,坐在一棵柏树下休息。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走路有些吃力了。他望着村庄里袅袅生起的炊烟,这才觉得自己已经饥肠辘辘。
就在这时,从村里走出来一个青衣少年,看见黄石公一个人坐在那儿,很有礼貌地说:“老人家,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回家?”
黄石公说:“我是走累了,在这儿歇一会儿。”
少年说:“您家在哪里?我送您回去吧!”
黄石公说:“我也不知我的家在哪里,走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那少年以为老人糊涂了,就笑着说:“老人家,您还没有吃晚饭吧?”
黄石公拍拍肚子说:“何尝是没吃晚饭,我是一天都水米没打牙了。”
少年说:“那您就到我家去吃吧,今晚还可以住在我家。”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