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过了,别人还要接上生活,如果把世界比作一座房子,那么我们离开的时候,还是不能把这做房子毁掉;不仅不毁掉,而且我们还要尽可能地把它装潢得好一点,哪里漏雨了,我们就加一片瓦。这就是人的仁慈……读本书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匆促的长旅/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炜 |
出版社 | 中国海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过了,别人还要接上生活,如果把世界比作一座房子,那么我们离开的时候,还是不能把这做房子毁掉;不仅不毁掉,而且我们还要尽可能地把它装潢得好一点,哪里漏雨了,我们就加一片瓦。这就是人的仁慈……读本书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内容推荐 我们至今还生活在世俗之中,大多数人仍然要继续生活在世俗之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坚持自己的纯洁的观念,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看法;我们有时难免要努力地以自己的行动和工作去贯彻自己的理念。有时候看起来像是妥协,实际上一点也没有。一说到知识分子就让人感到痛苦,因为我们总是渴望从他们当中找到最优秀的人。 商业时代的知识分子变得稀少了,他们开始分期分批地转化为专业人士:各种各样的人士。 但我们不能把这些人士也当成知识分子。 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目录 第一辑 窗前/2 童年三忆/3 田野的故事/11 山路/19 失去的朋友/27 尊长/29 一条有树的路/30 怀念/32 马颂/36 有个依岛/49 我与档案馆/51 济南的泉,钟楼和山/53 第二辑 利口酒/56 梦一样的莱茵河/62 去看阿尔卑斯山/67 默默挺立/73 徐芾在日本/77 台港小记/91 从国际艺术村谈起/97 第三辑 九三年的操守/104 关于乡土/106 悲观与喜庆之间/108 自由:选择的权利,优雅的姿态/113 中年的阅读/116 爱与同情/119 人的用具/121 世纪梦想/126 匆促的长旅/129 地方文化与地方老人/142 第四辑 青春的印记/152 她为什么喊“大刀”来/154 南山的诱惑/160 选择的痛苦/163 第一本书的故事/172 八月手记/177 秋日随笔二题/180 守望的意义/186 唯有写作/192 诗之源/194 自画像/195 术与悟/196 作家:对应什么,保存什么/198 朋友与书与出版社/200 第五辑 阅读的烦恼/204 L.B的文本/205 M.K的矫揉造作/207 失去天真的孩子/209 意淫者/211 匆忙的媚俗/213 落入/216 可爱、不幸/218 不再失去的自由/220 与生命等值/222 丑/224 查无劳迹/225 色盲之哀/227 蓬蓬与谦谦/229 质木无文/231 安静赞/233 怀疑/235 封闭/237 率性的D.L/240 大玩家/242 干净/244 永恒的自语/246 暗伤/248 思想的表达/250 没有一句诗/252 第六辑 小城春月/256 心中的交响(一)/259 心中的交响(二)/267 “大地”及其他/270 把自己准备好/278 艺术和友谊的悲悼/283 奔跑女神的由来/289 时髦或边缘/294 城市与现代疾患/300 第七辑 仍然生长的树/308 “文学周”答辞/315 交流与期待/318 文学的现代性/326 遥远的我/337 试读章节 一 没有围墙的学校 我不愿回忆我的中学生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留给我的不愉快的事情太多了。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同学们中间。我在心里与他们交谈着:当年是这样的吧?我们的学校、还有我们自己,是这样的吧? 我们的中学坐落在胶东西北部的小平原上,那是胶东自然环境最优美的地方之一。我们的学校不像当时一般的校园那样,围了高墙,又做了大铁门。她藏在一片果树林里。与果林相连的,是那无边的、茂盛的乔木林。一幢幢整齐的校舍在园林深处,夏秋天里看去,只见一片葱绿,要是没有人指点,只怕还不知道这里面有所学校哩。林中的鸟儿很多,树下满是野生的白菊花。当时的人也不像现在这么多,很少有一群群的人拥到林子里千什么。林子安静、美丽、幽雅,我现在想起来,还真感谢那些选择校址的人。 校址可以选择,上中学的时代可不能选择。我开始做中学生的时候,正好是六十年代末期。那时候社会上很乱,人们的日子都不很好过,林子边上村庄里的居民又闹起了派性,再老实的人也得不到安宁。有时人们从静谧的林边走过,竟然不由自主地想像起里面的生活来。他们往往想像得很美好。 其实,这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也忙成了-团糟。大家写大字报、开批判会,有时兴致来了,可以一连几天通宵不眠。林子边上静静的,林子深处却闹翻了天。 我们都会写大字报,简直是无师自通。字越写越大,墨汁蘸得很浓,一句话的结尾,常常要使用三四个感叹号。开始是矛头向上,批判资产阶级,后来就在同学中找小“牛鬼蛇神”了。同学们出了教室,或者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同班级的见了面,都皱着眉头问对方:“你们班找到了吗?”对方有时这样回答:“刚找到,两个……一个是地主(他爷爷给地主看过庄稼);一个骂过烈属王大爷……” 夜晚,南风送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儿,白菊花更是香极了。写大字报用的墨汁放得久了,摆在桌上很臭,大家还是一下一下地蘸着。我们做学生的写,老师也写。有的老师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学生写的大字报,看到满意的词句,比如,“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反误了卿卿性命”等句子,一定要用红笔在下面划一道曲线。到后来我们也完全猜得出哪些句子将会被划上可爱的红线,就到处去寻找那些有趣的、但是怎么也搞不明白的古怪句子和词了。有一次,有人竟然使用了“怪哉”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够“怪哉”了!果然,没有一会儿工夫,它的下面就有了红线了。所有的同学都看着眼热。当然他也有羡慕别人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大字报上写出了这么一句:“岂非咄咄怪事!”另一些人一下子就给征服了。大字报上每出现一个新词、新句,被批判的小“牛鬼蛇神”就哆嗦一下。这大约就是战斗性了。我们觉得“革命”和“造反”真有意思……我们大概是建国以来写毛笔字最多的一些中学生了,也是毛笔字写得最糟糕的一些中学生!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联办中学,其中还包括小学。记得一个小学生在田野里玩,摘了几个果子、扒了几块红薯,学校就决定开他的批斗大会。他很小,,还没有一张桌子高,脸色蜡黄。批斗会是必须呼口号的,呼口号的时候,他自己也跟着举起小小的拳头。校园里的大字报,这阵子几乎都对着他,黑板报上的插图文章,也是批判他的。他连哭也不敢哭了,只瞪圆了一双惊骇的眼睛,痴呆地望着那些他永选也不会理解、一多半儿字还不认识的大字报……这个小同学今天哪去了?他即便长成了一个魁梧的汉子,会忘得了那些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忘得了那个声嘶力竭的批斗会吗?我相信他心灵上还会带着当年创伤的疤痕。 除了搞批判,就是“学工、学农、学军”——我们学校离一座煤矿的矸石山不远,因此主要是“学工”。我们“学工”就是爬到山顶上,从废矸石里面掘小煤碴。雨天,雨水可以把亮晶晶的小煤碴冲出来,我们就得冒雨登山了。矸石里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常年燃烧,发出一股难闻的硫磺臭。在风雨天里,有时燃烧得更厉害,矸石山上整天浓烟滚滚。我们自觉这就是在闯一座火焰山!心里有着莫名其妙的激动和自豪——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大家不知在黑泥水里跌了多少次,各自提着个小篮子,里面都盛着一捧煤碴。大家把煤碴倒在山下的一块平场上,等着外地人来买。当时很多煤矿不出煤,这样的煤碴也成了好东西。 卖煤碴得了一些钱,学校用来买了高音喇叭。高音喇叭安在学校的一棵大树上,一天到晚放着几支相同的歌。有一段京戏的几句词儿妙极了:“提篮小卖,唉唁唉瞎唉瞎瞎!拾煤碴……”这真是唱绝了。这不是唱我们“学工”吗?活生生地唱出了我们提着篮子拾煤碴的情景——它知道它是我们拾煤碴的钱买来的,所以就这样唱了,它可真是个够朋友的好东西。我们大笑着,明明知道自己的推论是错误的,却偏偏要那样想,并大声地应和着唱起来。除了用它听歌、学戏,还用它讲话。批判大会上发言,被它扩出来的声音,威武而雄壮,势不可挡。把大字报对着麦克风一念,大字报的词句仿佛更完美无缺了,连我们自己都怀疑起来:这么好听的词儿,会是我们亲手写出来的吗?卖煤的钱除了买来一个大喇叭,还买来了一副篮球架。篮球架很漂亮,不组织一个过硬的球队是对不住它的。学校领导亲自挑选队员,条件是个子高、觉悟高、出身贫农。P3-5 序言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中国宋代以后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练、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发轫于“文革”之后的新时期文学,义无反顾地融人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作家们以文学投注社会、历史、时代的质疑与思考。而以大智慧、锐利锋芒面对现代语境者,惟随笔马首是瞻。 当不少人正儿八经地以文学的名义把有趣的世界弄成无聊的人间,将原本充满审美愉悦的活动搞得枯燥乏味的时候,很多充满忧患意识和强烈使命感的随笔大家,或金刚怒目、慷慨悲歌,或棱角隐含、重剑无锋,或微言大义、皮里阳秋,却都以血写的文字,锥心刺骨的表白,臧否忠奸善恶,激扬爱恨情仇。他们随笔的深邃和宽厚又构成另一种大境界,是远比创伤性的“愤怒”与“自怜”大得多的境界。 艺术的深度就是灵魂的高度。读精彩随笔,不仅开启一扇回眸历史、眺望人间的窗口,还可澡沐精神的尘埃、滋润饥渴的心田、刺伤情感的平庸、点燃理想的魅惑。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遗存。在文化多元交融的现实语境中,一代风流,几多绝妙文章。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一篇篇浸含着个人声音的随笔,或瞄准社会世相,直面人生,关注国运民瘼,为黎民黔首的困顿大声疾呼,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血性;或痛快冲破“言志”、“载道”的桎梏,向善求真,踔绝无羁地写人性、人情、人在宇宙时空的位置及命运,或违情越俗地写“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焦灼与苦闷、喧嚣与希望,原本就是人生饶有意味的一页。 他们是面对消费时代的精神背景,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力求超越当下精神困境的精神殉道者;他们是具有尼采式的悲剧意识、昂首问天的现代屈原。从美学观念上看,他们又是崇真尚实的,修辞立其诚,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读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文者,纹也。在文学大家的笔下,随笔有坚硬高大的思想骨架,又有人生丰饶的血肉。题材五花八门,形式千变万化。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做小,信手拈来,便成妙谛。格局不求一律,风范尽可自由,包罗统汇,构成随笔美文的大博览,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隅、重要的知识构成和难忘的审美记忆。为传统文化承传续上一捧柴薪。 “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就是着眼于这些活跃文坛的随笔大家,遴选其最具人文承载的美文精品,七卷同时推出。幸赖这七位文坛大家、也是经年好友的悉心襄助,本套丛书遂顺利面世。两年前,我曾为一家出版社主编过十五卷本著名作家散文丛书,就因得到过他们热情的支持而顺利出版,颇受各界好评。如今再度合作,甚是愉快,并相信这套丛书也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此丛书出版之际,主编总要说点什么,遂写了几句浮浅的关于随笔的文字,不敢言序,赘语也算不上,叫碎语唠叨好些。离题谬误之处,方家哂之可也。 汪兆骞 丁亥年夏至于北京抱独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