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I 前殖民时期的数千年:公元前1500—公元1757年
第1章 雅利安之前的印度
第2章 印度教时期的印度
第3章 印度社会体制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第4章 穆斯林印度
Ⅱ 殖民地世纪:1757—1947年
第5章 英属印度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第6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I:总体趋势
第7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Ⅱ:农村发展
第8章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Ⅲ:贸易和工业
第9章 劳动力市场的演进
第10章 英国统治的影响与遗产
Ⅲ 独立年代:1947—2000年
第11章 计划体制及其以后的印度经济
第12章 现代争论:人口、贫穷与管制
第13章 有关政策:从岁入到市场经济
第1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本书把“印度均衡”(the Hindu EquiIibrium)界定为从大约公元前6一前5世纪在印度次大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秩序常态。在这种历史常态中。生活在印度河一恒河平原上的印度各民族人民已经形成了一种惯常的行为模式,以至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数人没有改变和打破这种常规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形式的任何激励。
本书详细考察了印度三千年来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演化,解释了印度长期的经济停滞和近期的崛起。特别是,本书解释了印度基于种姓制度的社会秩序的形成。以及种姓制度为何仍然在印度的政治、社会安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印度近来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将最终撼动古老的印度均衡。
对于每一位想了解印度这一国家以及关心“印度往何处去?”的人而言,本书将是令人着迷的读物一本书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大家风范。它充满了震撼人们思想的观念、证据和讨论。
把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文明古国的历史演化轨迹叠放在一起来比较审视,会发现二者的许多相似之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两个社会处于一种经济史学家所说的“内卷”状态,即不但社会体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形式不断自我维系、自我保持和自我复制,而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种长期停滞状态……这种文化与制度的均衡,无疑是可怕的。更为可怕和可悲的是,生活在某种特定社会安排和意蒂牢结钟罩之下的大多数人还意识不到自己就生活在这种可怕的文化与制度的均衡之中,因而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均衡选择”实际上并不在于人人安于现状和因循守旧,而在于打破这种“伪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