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中国宗教法治建设的发展脉络,结合其他国家的宗教法治经验,《后反恐时代的宗教与法治建设》以比较的视野,阐述了中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结构性协作的格局,继而尝试回答后反恐时代中国现有的宗教法治架构能否符合法律制定者、利益攸关者、民众等多层级的权利义务要求等重要问题。尽管中国的宗教法治体系尚存在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受限制、执行力不足等等条件制约,但后反恐时代中国宗教法治建设尚不亟需理想主义地建立专门的宗教法。需要做的是,立足宗教发展现状,尊重宗教,事实导向地推进法治建设,以实现后反恐时代的宗教法治。本书由章远著。
序章
第一节 引言:宗教复苏与后反恐时代的法治问题
第二节 宗教与法治既有研究及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本书章节结构概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分析路径
第五节 基本结论和观点
第一章 法律、法治与宗教概念
第一节 法律、法规、政策的含义与边界
第二节 宗教观念的时代内涵
第三节 宗教与法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宗教与法治建设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政教关系——传统视角
第二节 利益分层——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第三节 政治发展理论——历史主义的视角
小结
第三章 新世纪他国宗教法制问题及相关案例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宗教法制与宗教政策
第二节 普通法系国家的宗教法制与宗教政策
第三节 国际法与宗教法治
小结 比较的中国意义
第四章 法规及政策结合的中国宗教工作
第一节 中国宗教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中国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内涵
第三节 中国的宗教法治体系
第四节 宗教政策与法规协作的树形结构模型
小结
第五章 后反恐时代宗教与法治建设:挑战与解决途径
第一节 管理者与宗教法治
第二节 被管理者与宗教法治
第三节 质疑的声音
第四节 后反恐时代中国宗教法治建设时代命题
第六章 尾声:“城墙”与“护城河”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宗教事务条例》
附录Ⅱ 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
附录Ⅲ 世界人权宣言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