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试一次就成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墉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只有爱的百无禁忌,才能成功的痛快淋漓!需要改变的不是爱,而是爱的方式。刘墉沉淀十余载自陈心迹,《再试一次就成功》首次披露爱女小帆进入常春藤名校的“自由教育法”。他没有枯燥啰嗦的说教,也没有义正言辞的批评,不扮演权威,不诉诸情绪,不耽于溺爱,放低姿态,表达出对子女的需求与依靠。让“爱的絮语”直抵内心;让倾听与沟通不再难。

《再试一次就成功》里,刘墉以娓娓道来的形式,把处世哲学和教育方法渗透在子女成长的点滴过程中,亲切自然却也铿锵有力,风趣幽默却不乏犀利见解。

内容推荐

享誉华文世界的刘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亲,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译著有多种;女儿刘倚帆15岁就获得了美国总统奖,被美国常春藤大学录取。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备受推崇。

  《再试一次就成功》中刘墉以温情的笔触,娓娓道来的形式,将爱与责任糅杂在教育理念之中,将人情世故渗透在日常小事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试一次就成功》是一本爱的百科书,大到谈成长、谈处世,小到谈美、谈考试,父爱之情跃然于纸面。

目录

前言

 展现自己,神采飞扬

 飞翔吧!孩子!

第一章 谈自制

 你有资格玩吗?

 你为什么不关手机?

 迟到与早死

 小心被爱情攻陷

第二章 谈处世

 小心水煮青蛙

 何必引人多心

 在爱中成长

 几件窝心的事

 当你令人惊艳的时候

 为男朋友下厨

 露白的后果

第三章 谈美的呈现

 为什么她愈来愈美

 小心见光死

 小心穿帮照

 不要拍成铜像

第四章 谈记忆

 别让脑里长草

 人生因记忆而充实

 你要发现自己

 天才与白痴

 你是哪种桌子?

第五章 谈考试

 一生努力为一生

 回家

 和忧郁做朋友

 四肢发达一定头脑简单?

 苦寒,真美!

 读书与梦想

第六章 谈成长

 一生难忘的日子

 那些跳动的人影

 你是同性恋吗?

 黑堡的疼痛

 穷学生,向前站!

 妈妈我爱你

 灰姑娘的城堡—美梦成真

试读章节

你为什么不关手机?

外出旅游的时候,常看见名人的“题句”。你知道我印象最深,而且最有感触的是什么词吗?

那是我有一年去九寨沟,回程在路边一个叫“山菜王”的餐馆,见到客人写在墙上的打油诗——“花衣裳,红脸庞,青稞酒,山菜王。羌寨是我家,永不接电话。”

我对最后那句“永不接电话”特别有感触,因为虽然忙里偷闲去九寨沟,同行的朋友却总在讲电话。在旅馆,半夜听见他房间的手机响,声音特别大,害我睡不安。连走在九寨沟风景区,正心旷神怡欣赏美景时,也被他的手机干扰。

我有一次火大了,问他为什么不能把手机关上。

他居然耸耸肩,说关了电话会不安心,怕有什么急事发生,自己不知道。

于是我发现,不带手机会死、不开手机会慌,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精神病”。

【刘墉经典语录】

能忍人所不能忍者,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你知道我为什么提这个吗?

因为当我说在台湾经常看见年轻人手上攥着电话,上面一闪一闪的,连半夜都开着,好像有接不完的电话时,你笑着说在美国也这样,许多同学连睡觉都开着手机。你妈妈则接过话:“维妮的妈妈说她夜里三点还在被窝里打电话呢!”

对上班族而言,常开着手机,还有点道理,因为世界愈变愈小,很可能半夜三更有地球另一边的电话,事关业务,不能错过。

但是难道学生也要如此吗?你们也炒汇率、搞期货吗?如果没什么事,手机还非开着不可,连洗澡睡觉都得带着,就是有了“强迫性行为”。

我当然了解你们手机不离身的心理。那是因为你们大了,要一步步离开父母、出去独立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变得比家人更重要。

也可以说,你们好像上了驶向人生彼岸的船。当岸上的父母不能再依靠,你们非抓紧船和同船的朋友不可。手机则好像船上的无线电,随时可以呼救。接到朋友电话,更表示有人关心。

我想起三毛在世的时候,常深夜写信给我,我们却从没半夜拿起电话打给对方。因为我们彼此体谅对方可能正在工作,那泉涌的文思不可被打断。我们也知道如果总在创作的时候聊天,彼此都不能产生好作品。

于是我要问:你们是学生,有那么繁重的功课,有那么多该专心学习的东西,却为什么总开着手机?

如果你等电话,那“等待”会让你分心;如果你不等电话,又何必放个随时可能打扰你的东西在旁边?

或许你要说,朋友很重要,不能跟父母走一辈子,但朋友可以。

问题是,朋友一起走,应该彼此提携,不是彼此牵绊。如果你们天天把时间、精力耗在电话上,还可能有高的成就、走向人生远大目标吗?

朋友之间讲义气,当朋友有难,当然应该救。但是救人也要有条件、有技巧。

你知道当你解救溺水者的时候,应该由他的后面接近吗?因为你由前面靠近,他可能在慌乱中把你死死抱住,使你们两个都沉下去。

你知道有时候,救生员甚至一拳打昏溺水者,再拖上岸吗?因为打昏他,还能救他一命。不打昏,可能两个人都没命!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和朋友一天到晚讲电话,两个人可能“抱着溺死”。当你发现朋友太爱打手机时,则应该狠狠给他一拳,对他说:“对不起!我要关电话了。”

我曾再三对你引述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话:

“在你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因为你自己也是人,你连自己这个人都不能爱,哪有资格去爱别人?”

今天我要对你,以及每位年轻朋友说:

你们要有自我期许,先把自己的功课搞好,要求每个人尊重你的时间,使你能成功,将来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一个不知在重要时刻把手机关上的人,是不懂得说“不”的。然而喜欢总说“是”的人,却会尊重说“不”的人。

因为当你能说“不”,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是”。

当你常不开手机,别人才会高兴地喊:“哈哈!你终于有空接电话!我终于找到你了!”

P7-10

序言

大概所有美国家长都知道,高中“后两年”是孩子最要紧最辛苦的时候。

在这两年间,他们要面对“全国会考SAT”,更高一层的“分科能力测验SATⅡ”。想进好大学的学生得提早修习大学程度的课程AP,参加那些科目的统一鉴定考试。有些人修到十几门,各科老师“互不通气”,常常要考一起考,要交报告也挤在同一时间交,造成许多美国高中生都得忙到深夜两三点才睡。

女儿功课忙、压力大,加上正逢青春期,自然脾气坏,我和太太就成了最先面对的人。身为华裔,怎样在“一人教之,十人咻之”的环境里维持中文;怎样在“没大没小”、直呼长辈名字的西方社会中懂得敬老,都成为我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她在初中时,从不必帮着收碗盘,反而这两年我坚持要她帮忙,也总让她请八十多岁的外公和七十多岁的外婆出来用餐。我还常叮咛太太,趁女儿在家,教她烹饪,免得离开家之后什么都不会,出去打工都有危险。

我的中文课改了教学方式,以前都由她先读课文,见她不会的字,则加以指导,顺便教些相关的东西。现在我则要她帮忙翻译“文字学”,让她有成就感,借机会了解中华文化。并在餐桌旁边摆了个黑板,甚至请外公用毛笔字写整首古诗挂在餐厅墙上,利用吃饭的时候随机教育。

更有效的方式是我们夫妻把她带到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让她直接学习。如同她哥哥高三那年,跟着我在中国旅行一个月,自自然然学会了中文简体字,也自自然然爱上他祖先来的地方。

与教儿子不同的是,女儿大了,开始爱美、爱现,我不但带她上《鲁豫有约》、《讲述》、《非常接触》这类电视节目;带她一起登台,我演讲、她演奏,而且教她各种上节目要注意的事,甚至亲自为她化妆。

我不希望她是个生长在象牙塔、玻璃屋的小公主,因为她很快就要面临外面的世界,世界上有太多可怜人,我不能让她说:“何不食肉糜?”

所以我每次从大陆和台湾回美,都会告诉她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把贵州盲眼女孩孙琴珍、太原孤儿乐乐和美美的照片拿给她看,告诉她那些可爱的孩子,多么需要我们关怀。

值得高兴的是,我的“小公主”主动愿意走出她的城堡,去北京陪孙琴珍看病,跟她睡在一起、生活在一块儿,而且隔年跑去贵州的山村,探望孙琴珍的家人和同学;去太原与美美乐乐相会。

我还有项艰苦的工作,是告诉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认为自己能以学校第一名毕业,就表示可以在外面的世界做“头儿”,我告诉她那些杰出运动员有多么不简单,所以能被大学优先录取;那些少数族裔,尤其黑人,当他们肯努力、力争上游时,这个社会当然应该给他们特别的鼓励。我也告诉她由于亚洲人表现太杰出了,尤其华裔,可能遭忌。躲在我们这长岛的一角她或许见不到,当有一天到大学、到社会,多多少少会发现“特殊眼光”,甚至种族歧视。

这是事实,我不能不说,虽然小公主可能不以为然,但我得先让她有心理准备。她岂知道,哥哥在高中时,已经跟着我去纽约第五街和香港九龙,领教商家的骗术。

我的小公主跟她哥哥不同,刘轩出生在铁道边的违建区,每天由奶奶推着娃娃车看黑烟滚滚的火车,在大杂院里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地长大。小学二年级一下子被带到美国,一切由零开始,后来又在龙蛇混杂的曼哈顿上“史岱文森高中”。

小公主则出生在中央公园对面著名的“西奈山医院”,每天坐着漂亮的娃娃车,由奶奶和外婆带着在安静住宅区的浓荫繁花间散步;小学毕业又搬到美丽的湖边,在隔街的中学一读就是六年。

所以同样面临那一刻——孩子大了,要离开家进大学了,我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我当年不操心儿子,而今我操心女儿。

这本书里就呈现了我这复杂的心情,也呈现了我多元的教育,甚至包括教她怎么拍照比较漂亮、怎么站比较美、怎么说话比较动人。请别笑我是个琐碎的老爸,请谅解此刻我有着琐碎的心情。

最后,我要特别谢谢我太大,因为我常不在美国,都由她带小公主。加上“女儿心”与“儿子心”不一样,我不容易摸到,也不宜直接问,总得由太太转告。我是策划者,太太是执行者,这本书应是她与我共同完成的。

女儿上小学,我写《做个快乐读书人》、《小姐小姐别生气》;她上中学,我写《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到她上高中,有了今天这本《再试一次,就成功》,她真的长大了,要飞扬了。

写到此,我掷笔,热泪盈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