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马拜·比拉勒著的《原野飞雀》既体现了新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原野飞雀/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马拜·比拉勒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马拜·比拉勒著的《原野飞雀》既体现了新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内容推荐 朱马拜·比拉勒著的《原野飞雀》这部哈萨克族小说描述了十月革命后几支白俄残余势力逃窜至新疆,先后达数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的白俄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小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哈萨克族社会风貌,其民族色彩浓郁,历史资料翔实。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有时候,原野上的飞雀为了觅食,会久久地眺望着远方,它们会在垃圾堆旁,或是在融雪后裸露的土地上,或是在打麦场雪堆下捂烂了的麦粒堆里,偶尔啄来微不足道的一点食物,一时填满嗉子,解解饥渴;或是钻人只有自己才能自由进出的野外粮仓里,填饱肚子再飞出千疮百孔的窗户,然后成百上千地集结在一起。这些飞雀将略呈灰色的弓形喙插进微微翘起的绵柔细嫩的羽毛里,悠闲地梳理着,显得小巧玲珑。它们用灵敏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歪歪扭扭的树节突起随风摇曳的树权,在恰似摇篮的树枝上以悦耳动听的声音叽叽喳喳地倾诉着什么。 遗憾的是,这种美妙平静的时刻突然被搅乱了。这是为什么? 18世纪以来,沙俄就像一只贪吃的熊,在哈萨克草原觅食。当它吞下了哈萨克草原的大部分领地后,这只贪吃的熊并没有满足,又将利爪伸向了远在东方的中国。19世纪,沙俄强迫国势衰微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原属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领土沦丧。而原臣属清朝政府的哈萨克人在两国划界之后,被俄方以“人随地归”的说法强行掳走。然而原本过惯了自在游牧生活的哈萨克人在沙俄的殖民压迫和血腥镇压下,仍旧向往着在中国属地的自由生活。他们不顾一切地向中国迁徙。 直至1916-1917年,由于俄国在欧洲战场上频频失利,再加上国内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兵力严重不足,于是向驻牧于哈拉湖附近的哈萨克牧民强行征兵,并捕杀其头目数人,遂激起哈萨克人的奋起反抗。俄派兵镇压,哈萨克人寡不敌众,只有向新疆逃亡。虽经中国守卡官兵的阻拦,但无奈闯关的俄国哈萨克人数太多,不下三十万。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战火烧过乌拉尔山脉,吞没了中亚广袤的原野——从里海之滨到喀喇昆仑,上游至科布多高原,下流至哈拉湖、斋桑湖周边,甚至燃及天山茫茫的森林。随后,爆发于克里姆林宫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纷争,以及接踵而来的大饥荒,导致靠近俄属边界的芒昂拉克一带的哈萨克人大批逃亡中国。从民国五年起,逃到巴尔鲁克、博尔塔拉一带的哈萨克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两万户之多,沿天山山脉直到甘家湖一带支起密密麻麻的灰色毡房。迁徙大潮犹如巨大的泥石流一般压境而来,吓得原来居住在这一带的哈萨克人全跑到博格达山一带,他们留下的地盘很快就被这些移民占据了。 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哈萨克斯坦各地——奥伦堡、斜米、塔什干、乌拉尔、奇姆肯特等地建立了阿拉什政权的分支机构。尽管后来克里姆林宫做出决定原谅了那些虽然要求自由独立但也没什么歹心的派别活动,但是布尔什维克们在萨尔阿尔卡一带、额尔齐斯河沿岸、七河流域对那些自作主张犯上作乱的政客们进行了清剿。 随后,在斜米、哈勒巴、阔克别克特、阿克苏瓦提、斋桑附近迅速建立起来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短短的几天里采取了紧急行动,没收了牧主乡绅们的财产,并把他们当成反革命分子,流放到了远东、萨哈林岛、哈巴洛夫斯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以北的白海一带,绝大部分人被拉去当工人,修建土耳其一西伯利亚铁路,或者被充军。所有农户仓库里的粮食被强行调往俄罗斯内战战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人们唯恐失去栖身之所,失去糊口的粮食,甚至所有财产,所以只好四处逃散,各自奔命。 这场革命风暴很快席卷了这个哈萨克部落。现在,居木克部落的人们像撒出去的黑豆一样散落在芒昂拉克地区的各个角落。他们犹如失去了高瞻远瞩的领头羊的羊群一样,只能在暗地里相互联络,向他们的祖辈一样,逃离这块是非之地。随后,他们以不易被外人觉察的行动一路迁徙,投奔了部落这时的首领——能言善辩的毕官巴赫提亚尔,并威逼他说必须迁徙到目前还没有革命乱党,眼下还算太平的中国属地——塔尔巴哈台山南麓的叶密里河流域去。因为清朝政府和俄罗斯帝国先前勘定国界时,那一带被划归中国,那里还留有我们的血缘同胞。 正当整个部落动荡不定、破败不堪之时,巴赫提亚尔却在处理一件棘手的部落里的百姓事务。 盘古至今,哈萨克氏族部落社会造就了许多明镜高悬、断事公正的毕官,最后一位铁面无私的毕官就是巴赫提亚尔。前些日子,他遇到了一件伤风败俗、给整个部落抹黑的缺德事。不出一个月,他像割掉手上突然长出的一粒瘊子一样,迅速解决了这件事,没有让部落蒙受羞辱。 P1-3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