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刚、黄旭、胡婕编著的《互联网挑战银行--谁是21世纪的恐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介绍了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情况,分析了互联网概念及发展前景;第二部分“互联网企业要与商业银行掰手腕”,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挑战商业银行的急先锋是谁、商业银行当前的应对情况、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竞争中的优劣势理论分析;第三部分“谁能笑道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明天”,介绍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来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趋势,以及商业银行的深层次变革和未来战略选择。本书是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对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方面的初步尝试。
第一部分 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
1 于无声处听惊雷: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
1.1 风暴来袭:互联网企业之动物凶猛
1.1.1 风暴的中心:余额宝之最炫理财风
1.1.2 风暴的另一面:互联网金融之暗流涌动
1.1.3 风暴的背后:蜂拥而至的创业者与风投
1.2 全民热议:是颠覆还是融入?
1.2.1 颠覆论者的论证
1.2.2 融合论者的反驳
2 真理越辩越明:互联网金融界定与前景之争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之争
2.1.1 金融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的金融先行者
2.1.2 互联网金融:金融业的“外来者”
2.2 互联网金融理论溯源
2.3 前景判断之争
2.3.1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
2.3.2 互联网金融不可能颠覆传统金融
3 金融花园来争春: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
3.1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急先锋
3.1.1 第三方支付定义及类型
3.1.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发展状况
3.1.3 国际第三方支付发展情况
3.2 网络借贷:触碰传统金融的核心地带
3.2.1 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内网络借贷模式
3.2.2 监管之下稳健发展:国际主要P2P平台案例
3.3 网络资产管理:聚沙成塔的金融炼金术
3.3.1 中国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典型案例
3.3.2 美国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典型案例
3.4 第三方资信审核:传统金融的好伙伴
3.5 小型银行信息平台:想做银行的后台
4 生存、天性与欲望: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动因
4.1 跨界动因之一:互联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4.2 跨界动因之二:互联网融入金融的天性和潜力
4.3 跨界动因之三:互联网企业的扩张欲望和跨界基础
5 时势造英雄:互联网金融风暴的非技术性因素
5.1 时势之利:互联网企业的“裹挟之勇”
5.2 监管之利:政府政策的宽松宽容
5.2.1 政策的“宽松”
5.2.2 监管的“宽容”
5.3 人气之利:互联网企业的“表演天分”
5.3.1 媒体的“熟练运用”
5.3.2 马云他们“善打擦边球”
第二部分 互联网企业要与商业银行掰手腕
6 随风潜入夜:互联网企业动了银行的“奶酪”
7 BAT三国演义:谁是挑战银行的急先锋
8 面对挑战和命运抉择:商业银行一直在行动
9 银行拥抱新时代:互联网为“大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10 时空大战推演:银行互联网企业PK的终极武器
第三部分 谁能笑到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明天
11 监管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国际互联网金融案例借鉴
12 脱缰之马岂能化龙: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
13 适应社会发展、重塑商业精神:银行经营理念变革
14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互联网时代银行的竞争战略
15 渠道为刀、产品为刃:互联网时代银行的营销变革
16 发展小微,反哺实体:互联网与银行小微服务变革
17 二十一世纪的金融谁唱主角?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