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庆奎编著的《家有天才(好学生炼成的20个经典故事)》中所写的这些改变孩子命运的典型事例,让家长和老师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人才!好学生是靠好老师和好家长塑造出来的。好老师一定是负责任的,对学生充满爱的,对学生很尊重的。让学生们能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尊重,老师的责任心,那么学生一定会追求上进,好好学习,感恩老师的;而如果老师轻蔑学生,对学生的好赖不去关注,不能给予及时的鼓励或批评,那么,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会受到伤害,并对老师产生失望,以致失之尊重。所以,要想培养出好学生,首先要做一名好老师。
卞庆奎编著的《家有天才(好学生炼成的20个经典故事)》针对初高中成长中的孩子,精选了20个小故事,从智商和情商等多个角度启发读者关于成长的思考,《家有天才(好学生炼成的20个经典故事)》通过朴实动人的情节,精美细腻的语言,认识亲情的伟大,友情的真挚,教导他们学会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粮,并且指明了方向。
张雯,全国初中生英语听力竞赛一手奖得主,曾是别人眼中冥顽不化的“疯丫头”、劣等生。
13岁的我,是一个叛逆的女孩,我总是奇装异服,染栗色头发,抹蓝色指甲油,写乱七八糟的诗,背着稀奇古怪的背包穿梭于行色匆匆的人群中,笑得一脸寂寞。
我在离学校不远的彩虹桥附近有一套房,完全的个人空间——别误会,我爸爸妈妈不是大款,不过他们不在一起了(离了),各自搬了出去,把这套房子留给了我,可以这么说,我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这幢老房子便是他们失败婚姻的见证。
爸爸妈妈常给我买东西,看我的眼神总是闪过一丝很内疚的样子——我想他们或许想向我证明或是补偿什么,可是证明什么呢?比如说他们爱我?可这我早知道了,如果他们不爱我,那就不会有我,我也不会有老房子。至于补偿,我发誓:我出落成今天这副古灵精怪的德行真不是他们造成的,我体内潜藏的种种不安定因素,也跟遗传无关,完全是自己的性格使然。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学六年级那年,当我发现爸妈的关系已经令我不自由的时候,我决定给他们自由。于是异常平静地对他们说:“你们分手吧!”听了我的话,父母吓了一大跳,在他们眼中,别的小孩生怕父母离异,自己得不到双亲的关爱,可我怎么这样,想得如此之开呢?
我在他们怪异的眼神注视下,缓缓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很懂事的样子,可是我想我真的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冷漠自闭的孩子,我只是觉得:爸爸妈妈真心相爱才有了我,小小的我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就代表着爱,这已经足够了。后来他们不爱,彼此并没有什么错,谁能保证爱一个人就得安安定定的爱一辈子?他们并没有伤害我,起码是没有存心伤害我。相反,正是因为我的缘故,才令他们摇摆不定,下不了离婚的决心,看来我这种人,生下来就似乎注定很麻烦,又何苦累着他们呢?
由于我的“豁达”,爸爸妈妈终于顺利离婚,并且很快都有了自己的相好。
为了照顾好我的生活起居,爸爸专门为我请了一个保姆,他和妈妈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过多的精力放在我的身上,最多只能一周回来看我一两次,有时候跟我一起过周末,或者带我到外面去玩,零花钱也给得很是大方,好像生怕我不够用似的,其实一个小孩子能用得了多少钱呢?
从那以后,我便过上了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在家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高兴的时候就做家庭作业,不高兴的时候连笔都懒得拿,保姆没有权力管我的学习,她只能看我的脸色行事。
在学校里,我的表现也不怎么好,成绩很差劲,上数学课老是爱打瞌睡,看到什么代数啊、几何之类的玩意儿就觉得头痛;英语作业我很少做;政治历史更是蠢得要死,我总觉得那些家伙整天死记硬背的,把个原本好好的人弄得跟念经的和尚似的,简直太让人郁闷了。
在学校的时间是充足而漫长的,但我也没有白闲着,而是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了,言情小说我不看,这种下三烂的东西我也会写,只是不想弄脏我的笔;武打小说我偶尔会看,但总觉得没有看电视剧过瘾;我只看厚重的文学名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分量,我喜欢。看的书越多,我的视力也随之下降得更加厉害了。即便每天与书相伴,可奇怪的是我的语文成绩依旧不咋的,连全班的平均分都超不过。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考试,只要一看到老师发试卷,我就觉得自己的头有些大了,“嗡”的一声响,拿起笔来便不知从哪里下手。
怎么办呢?一张58分的数学试卷让班主任痛心疾首,我满书包不及格的试卷还没有拿出来给他欣赏呢!对于我来说,学习实在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你不想学,偏偏有人逼你学,而且还要学好,不过想想,不学又能干什么?现在大人都兴下岗,像我这样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能到哪里找工作?每天混在学校里,我觉得心里异常荒凉,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我感冒了,很高兴,因为病了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请假了,然后回到家躺在床上看《蜡笔小新》静静地休养,爸爸妈妈在我身边的时候也明显增多了。吃了几天药不见丁点儿好转,妈妈说我抗药性太强,不知该如何是好。她心急如焚,我却一点儿都无所谓,甚至想着:那好,那我不是可以顺利去见马克思了吗?倘若见到他老人家的话,我要问他好多事情。只是没想到,过了几天,感冒居然好了,妈妈很高兴,我却很难过:一个人背运的时候想死也不能成为现实,太可悲了,只能怪自己运道不好。
病好了就没有借口再赖在床上了,只得继续背着书包上学。
但我觉得上学真的很无聊,班上的女生觉得我太“疯狂”了——经常做出不可思议的惊人之举,所以都不愿意跟我玩,没办法,我只好跟男生玩,做个假小子,只是那些男生没有一个好东西,个个都是典型的小痞子,我跟他们一起嬉笑,一起搞恶作剧,总是闹得别的女生哭哭啼啼。
老师从来不会正眼看我:你看你哪里还有一点女生相哦?我在一旁伸伸舌头,做出很无辜的样子。
某天,我和两名男生合伙,悄悄地把同桌的凳子锯了一条腿,上课的时候,我没有心情听课,光注意看同桌的小屁股去了,其实我没有这么“色”(哦,忘记了,本人原本就是女生),我只是在关注她什么时候才能摔在地上。这一刻很快就来临了,只见同桌挪了挪小屁股,随即只听“哐嗒”一声巨响,三条腿的凳子被同桌坐塌了,她的头磕在桌角上,疼得当堂就哭了起来,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觉得很惊愕,只有我在得意地哈哈大笑。P2-4
我国17岁以下约3.4亿的未成年人中,保守地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超过3000万人,如何转化这些“差生”和“坏孩子”,的确是教育界的一项大课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杰出人才”名单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某日,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学校,声称是来预测“未来杰出人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最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份将来有可能成为“杰出人才”的学生名单,并郑重要求校方一定要对学生名单严格保密,并声称,这份名单只能让校长和班主任知道,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再次到这所学校进行复查验收,并将学生名单公布于众。果然,这些学生都是学校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有意思的是,他们之中一些原本成绩较差、表现不良的学生,现在也变成了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教师、家长、学生无不惊叹他们的预测能力,认为这种预测真是“太神了”!
这些“杰出人才”究竟是如何预测出来的呢?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罗森塔尔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上次根本就没有对学生进行任何预测,那张名单,其实是根据学校学生的花名册,采用随机等距离抽样的方法,即每隔50名同学抽取一个而罗列出来的。因此,在被抽取的学生中,没有掺杂任何人为的主观意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名单上的学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很简单,当班主任老师拿到杰出人才名单之后,会不自觉地对名单中提及到的学生产生相当高的期望值,并在下意识中倾注更多的心血,教师的这种情绪影响到学生,能使其增强自信心,更加刻苦努力地改变自己,于是,“奇迹”产生了。
这个经典实验让我陷入了沉思:一份依靠“随机等距离抽样”炮制而出的“杰出人才”名单竟然化腐朽为神奇地让名单之中“一些原本成绩较差、表现不良的学生”全都变成了“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是不是也预示了通常被教师和家长所唾弃的“差生”和“坏孩子”只是相对的?只要施教者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激励机制,照样能使他们成为杰出人才?
带着“如何才能有效改造孩子”的疑问,笔者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奔波采访。通过与多位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交谈,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采访过程中,我见到了许多杰出的教师和优秀的家长,他们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可谓呕心沥血,听完一个个“误入歧途”的孩子被成功转化的感人故事,我的双眼一次次被泪水浸润;我还看到了许多张充满朝气的脸,他们滔滔不绝地向我表达着对恩师和父母的无限敬意,让我唏嘘不已。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师;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 诚然如是,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巴尔扎克、爱迪生、达尔文和达·芬奇……
我希望通过书中所写的这些改变孩子命运的典型事例,让家长和老师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人才!我也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读完本书后,能有所警示,并能积极主动调整好自己的人生航向,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