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已有112年,获奖者也有八百多位。由于诺贝尔奖历史悠久,又一直颇有诚信,奖金数目也一直最大,所以它的影响比其他奖项更大、更深远。但是树大招风,这个奖项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也招来许许多多的非议,不了解这个奖项的人也许会心存疑惑。
杨建邺、陈珩编著的《啊,还有这样的事?——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讲述了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可供中学生、大学生、科学史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啊还有这样的事--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科学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杨建邺//陈珩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已有112年,获奖者也有八百多位。由于诺贝尔奖历史悠久,又一直颇有诚信,奖金数目也一直最大,所以它的影响比其他奖项更大、更深远。但是树大招风,这个奖项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也招来许许多多的非议,不了解这个奖项的人也许会心存疑惑。 杨建邺、陈珩编著的《啊,还有这样的事?——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讲述了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可供中学生、大学生、科学史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科学家是人还是神?科学发展是波澜不惊还是跌宕起伏?“科学文化丛书”向您打开了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发展的另一扇窗户,描述了科学发展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或囵,或糗,或有趣,或令人吃惊,离散地还原了科学发展的生动形象。杨建邺、陈珩编著的《啊,还有这样的事?——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可供中学生、大学生、科学史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啊,还有这样的事?——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讲述了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令人不忍释手。 目录 一 颁奖盛典中的故事 1 12月6日开始的“诺贝尔活动周” 2 12月10日的盛典 3 “诺贝尔演讲” 4 12月13日圣露西亚节 5 奖金、奖章和证书 6 不遵守规矩的获奖者 二 得知获奖的那一刻 1 “勇敢的水手”——海明威 2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 3 哀泣的“缪斯”——布罗茨基 4 李远哲很奇怪 5 生死攸关的获奖消息 6 得知没有获奖的那一刻 三 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的人 1 爱迪生拒绝过诺贝尔奖吗? 2 帕斯捷尔纳克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3 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奖 4 黎德寿拒领诺贝尔和平奖 5 生前拒绝死后获奖的卡尔菲特 四 命运坎坷的获奖者 1 红十字会的创始人——杜南 2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3 仁爱一生——特里萨修女 4 玛雅人的子孙——里戈维塔·门楚 5 坐牢27年的曼德拉 6 在和平集会上遇刺的拉宾 7 受尽磨难的金大中 8 为什么有人行刺帕慕克? 五 无法出席颁奖盛典的获奖者 1 在囚牢里的奥西茨基 2 决不放弃诺贝尔奖的索尔仁尼琴 3 苏联功臣萨哈诺夫为何不能出国领奖? 4 被软禁21年的昂山素季 六 女性获奖者的艰难 1 “我要怎么干才能得奖啊?” 2 情有独钟的孤身女杰 3 “停止工作等于死亡” 七 诺贝尔奖与犹太人 1 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 2 再次改变时间观念的人——普里戈金 3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卢里亚 4 博弈论再创者之一——豪尔绍尼 5 现代希伯来文学巨匠——阿格农 6 外交奇才——基辛格 八 误入歧途的获奖者 1 因叛国罪受审的哈姆生 2 为德国研制毒气的哈伯 3 两位获奖的纳粹党徒 4 不幸的海森伯 5 一群高贵的囚徒 九 诺贝尔奖留下的遗憾 1 大文豪托尔斯泰何以没有获奖? 2 因错误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3 谁也没有想到的获奖者 4 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赵忠尧 5 物理学第一夫人——吴健雄 6 弗里曼·戴森的遗憾 7 诺贝尔委员会最严重的错误:奥巴马获得和平奖 十 都是获奖惹的祸 1 为什么会有人替迈特纳打抱不平 2 玻恩墓碑上的故事 3 辉煌合作厄运难逃 4 都是奖金惹的祸 5 美好关系由此破裂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5 生死攸关的获奖消息 里戈维塔·门楚(Rigoberta Menchu,1959—)“因为在尊重土著民族权利基础上争取社会正义和种族文化和解的工作”,获得199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里戈维塔·门楚,从一个卑微的打工仔、一个女佣,为维护南美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利,免受奴役和残酷的剥削,经过生与死、火与剑的考验,最终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所有八百多名获奖者中,她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她是最年轻的和平奖获得者以外,还找不到一个像里戈维塔这样出生卑微、目不识丁的人。当年与她同时参加和平奖竞选的人,不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就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哪一个不是地位显赫、闻名四海的人物?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年仅33岁的印第安妇女居然拔得头筹。 如果我们知道,她的祖国危地马拉的军政府还使尽了种种阴谋诡计,企图阻挡里戈维塔得奖,那我们就会更加知道她的获奖如何来之不易。当时危地马拉的总统塞拉诺·埃利亚斯唯恐一个卑微的印第安人获得和平奖,认为那岂不是社会乱了套、国将不国了!因而他利用他的一切权势大造舆论,说像里戈维塔这样一个出身卑微、文化程度很低的印第安妇女,根本没有资格获得这么重大的奖,甚至说如果这个奖给了她,就有损该奖的信誉。危地马拉政府另外推出一位拉迪诺妇女莫利娜·德斯泰赫女士和里戈维塔竞选。莫利娜女士是危地马拉一家慈善机构聋哑人协会的创建人。为了加重她的分量,危地马拉政府还装模作样地给她颁发了一枚“格查尔勋章”。危地马拉各大报纸和媒体还大造声势,企图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施压,并想让民众认为只有拉迪诺人才配得上这一荣誉,而印第安人根本不配。 门楚本人和她的支持者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稳操胜券,虽然各路消息说今年诺贝尔和平奖非她莫属,但是没有最后宣布谁也不能把话说死。 1992年10月14日,门楚必须从她当时的居住地墨西哥赶到危地马拉,因为15日凌晨4点左右,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要宣布获奖人的名字。如果她真的获奖,她必须15日凌晨在危地马拉首都露面。当门楚途经一些城市时,到处有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迎接她,游行队伍里有人高呼口号向她表示敬意: “有没有诺贝尔奖,我们都一样爱你,门楚!” “没有诺贝尔奖我们照样爱你,玛雅人的女儿!” 15日凌晨,门楚和她的竞选班子以及一群记者都折腾了几天,十分劳累,都想抓紧时间睡一小会儿。门楚也倒头睡下,像一个天真的小女孩一样睡得非常香甜。 4点差12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和身边的人一下惊醒了。门楚赶忙起来接听电话,是挪威驻墨西哥大使打来的,他兴奋地告诉她:“9分钟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向全世界宣布:授予您——里戈维塔·门楚诺贝尔和平奖!” 门楚不放心地问:“这是正式消息吗?” 大使笑了:“我是挪威王国驻墨西哥大使,所以由我打电话提前告诉您。” 门楚放下电话,一时大脑处于一片空白状态,愣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旁边的人还以为大事不好,焦急地问:“怎么啦?”“噢,诺贝尔奖是我们的了。” 身边的人一下子都哭起来了,是高兴?还是想起了一年多为竞选经历的艰辛、委曲?他们哭得又伤心又欣慰,似乎忘记了许多重要的事情还等着他们去干。幸亏一位神父提醒他们,应该立即去敲钟、放焰火,这是约定的获奖信号。接着,整个城市都响起了爆竹,美丽的焰火烟花也照亮了城市的上空,教堂威严的钟声此起彼伏,响彻全城。天亮后,门楚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招待会。激动的她只说了一句话:“生命就是和平,我多么希望我的亲人们能活着和我在一起!我为生命祝福,为实现和平祝福。” 1992年12月10日,是挪威首府奥斯陆一年一度向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颁奖的日子。今年这个城市迎来的贵宾是从1901年颁发和平奖以来最年轻的一个获奖者,而且是一位印第安女性。人们怀着尊敬而好奇的心情,注视着这位历经生死磨难的伟大女性。身着印第安女人最隆重盛装的门楚,用一条红发带把头发束在脑后,脖子上挂着一条古银币穿成的项链。她看起来容光焕发、成熟稳健。 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门楚的眼睛湿润了。她激动地在致答辞中说: 授予我诺贝尔和平奖,也反映了国际上愈来愈关注和理解土著人民的权利,关注和理解生活在我们美洲的6000万印第安人的遭遇和他们遭受了500年压迫的抗议呼声…… 诺贝尔和平奖奖金高达一百多万美元,记者问:“请问您将用这笔巨额奖金做些什么?” 门楚立即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笔钱将用于维护印第安人的权益和救助需要帮助的印第安弟兄。” 在获奖后不久,门楚就用这笔奖金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命名为“里戈维塔·门楚·佟基金会”。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捍卫印第安人的权益,支持维护和平及宣传印第安人的斗争、事业和价值观。 P42-45 序言 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已有112年,获奖者也有八百多位。由于诺贝尔奖历史悠久,又一直颇有诚信,奖金数目也一直最大,所以它的影响比其他奖项更大、更深远。但是树大招风,这个奖项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也招来许许多多的非议,不了解这个奖项的人也许会心存疑惑。下面列举的只是其中最敏感的一些问题。 对这个重要的奖项,大多数人恐怕也不甚了解。有人可能听说这个奖很受科学家、文学家的重视,因为一旦获得了这个奖,获奖者立即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会精英。有不少获奖者还从此成为霸主,雄霸一方、不可一世。例如美国的密立根就是这样,被他下面的一群年轻科学家恨之入骨。文学家们甚至说“诺贝尔奖是死亡之吻”,意思是说获奖者从获奖以后就享受美名和无尽的赞誉,结果就什么好作品也写不出来了。还有一些获奖者在获奖后,由于某些原因与原来非常亲密的合作伙伴从此形同陌路,有的还成为仇敌,无法和解。更有甚者,有的获奖者还由于骄傲自满,误入歧途成为人类的罪人。 八百多位获奖者是一大群人,但是妇女至今还没有超过40人,占的比例不到5%,实在是少得屈指可数。为什么会这样呢? 与此相反的是,犹太人口在全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0.2%,但是犹太人获奖者的人数居然占全球获奖者总数的18%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奇迹,非常值得研究。但是在我们国内似乎很少有人研究这件奇怪的事。 有一些科学家或者文学家在很多人看来绝对应该获奖,但是没有;相反,有一些贡献平平,根本不应该得奖的却又获奖;还有一些科学家的发现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们却也获得了奖。 虽然99%以上的获奖者都兴高采烈地参加了颁奖盛典,但是也有几位自愿拒绝了这个奖项;还有几位则被他们的政府胁迫而拒绝或者不能参加盛典。 这也许讲的都是一些太严肃的事。其实,也有许多好玩的事情。例如,你知道诺贝尔奖章是什么样的吗?诺贝尔奖证书里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吗?有,数不胜数!诺贝尔奖证书只有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证书没有一点艺术色彩,只干巴巴地写着诺贝尔的一句话,而其他各奖项的证书,都是由著名艺术家设计制作的,那真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啊!难怪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一肚子牢骚,非常不满,有的还发出过抗议。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那些负责发奖的机构或者官员有改正的迹象。为什么会这样? 颁发诺贝尔奖奖章、奖金和证书的盛大庆典,是全世界的一个狂欢节,更是瑞典人在半年黑夜中的一个盛大狂欢节。获奖者为了从瑞典国王手中接受奖章、奖金和证书,那可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训练的,可不能在那庄严的时刻发生错误;可怜一些年龄大的获奖者在参加庆典前胆战心惊,急得无法入眠;还有一些获奖者尽管什么都想得十分周到,但是正好在关键时刻出娄子,好在他们处变不惊,总算化险为夷,平安度过了那可怕的一刻! 出席庆典的服装有严格的规定:白色衬衣、白色蝴蝶结、黑色燕尾服,黑色皮鞋。现在的人谁还有什么燕尾服呀!于是瑞典人有机会做一桩好生意:出租燕尾服!获奖者多半不富裕,于是打个小算盘就在自己国内租一套岂不省一点钱吗? 但是也有一些获奖者就是不穿什么燕尾服,偏要穿上引以为傲的民族服装,好不显眼!丁肇中教授倒是穿得符合规定,似乎不会出什么乱子,但是在轮到他致谢辞时,他偏要用汉语讲。在斯德哥尔摩找到会汉语的不容易,评委会想让丁教授还是用英语讲,但丁教授不答应。最后,他妥协了,他先用汉语讲一遍,然后再用英语讲一次。有人好奇:“你干吗这样啊?”他回答说:“好玩!”你看,这些获奖者真是无奇不有。按照规定,到斯德哥尔摩的领奖者,每一位最多只能带七八位亲朋好友来,但是有一些领奖者(主要是文学家们),一带就是几十位!据说有一位还带来前后四任妻子。你看怪不怪? 好了,这里面的故事千奇百怪,多得几天几夜也讲不完,而且也不能都在这儿讲了。还是等读者您亲自“品尝”吧! 是为前言。 杨建邺 2012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