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陈桥兵变
出征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汴梁沉浸于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全城的官民都在尽情庆祝这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张贴对联,爆竹声此起彼伏,到处喜气洋洋。
大道上,两骑马风驰电掣奔向汴梁城。路人见两骑跑得如此急促,眼里都露出惊异之色,暗自思忖,这个年恐怕又过不安宁了。马上的骑士,顾不得路人的惊恐神情,仍然快马加鞭,从北门人了汴梁城,直向宫城驰去。
刚继位的皇帝柴宗训还是一个孩子,值此新春佳节,他也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在一群太监、宫女的陪伴下,尽情地玩闹嬉戏。符太后坐在绣榻上,看着他们玩乐,十分惬意。
就在这个时候,宰相范质和王溥慌慌张张地跑进宫,向小皇上和皇太后奏报重大军情:镇州、定州飞骑传书,北汉刘钧勾结辽兵,兴兵南侵,声势甚大,请朝廷发兵增援。
皇帝柴宗训还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只晓得嘻嘻哈哈地玩耍,哪知道什么军国大事,符太后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封皇后不到一个月便成了寡妇,哪里见过如此阵式?一时间,小皇上和皇太后都吓呆了。
范质是个文弱书生,不懂带兵打仗。他只晓得先皇在的时候,每逢打仗,都是叫赵匡胤带兵,而且赵匡胤打仗百战百胜,叫人放心。他急忙向符太后建议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智勇双全,勇冠三军,可命他为统帅;副点检慕容延钊骁勇善战,是一员悍将,可以命令他为先锋;再命各位将军会合,一同北征,都归赵匡胤调遣。这样一来,就能化险为夷了。”
符太后准奏,命赵匡胤会师北上,并让慕容延钊率军先行出发。
赵匡胤领旨后,立即对人员和部队进行了周密部署。赵普、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随大军出征。石守信、王审琦留守汴梁。命先锋慕容延钊率领前军先行,开拔前线。他自己率领大军随后出发。
大队人马出城不久,京城突然谣言四起,百姓们沸沸扬扬地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谣言越传越广,似乎真的又要改朝换代了,闹得汴梁人心惶惶。
皇宫里并不知宫外之事,仍然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皇宫与外界,本来就有一道墙,如果有人故意要封锁消息的话,那宫里可就与世隔绝了。
谣言到底从何而来,谁在暗中捣鬼?不得而知。大凡散布谣言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想必散布这个谣言的人,也是别有所图吧!
前队中有一个叫苗训的指挥使,他通晓天文,见天上的太阳出现重影,就对赵匡胤的心腹楚昭辅说:“你看,天上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
楚昭辅仔细观察,果然看见日下有日,互相掩映,若隐若现,熔为一团黑光,过了一会儿,一个太阳消失了,天空仍然是一个太阳,而这太阳,比刚才两个太阳的光彩更加明媚,紫云环绕,绚丽多彩。
天上同时出现两个太阳,其实是日晕的一种特殊形式,叫幻日,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
楚昭辅问道:“这是吉兆,还是凶兆?”
苗训神秘地说:“这叫天命,先落下去的太阳代表大周,后落下去的太阳代表点检。”
楚昭辅问道:“什么时候应验?”
苗训活灵活现地说:“天象已现,应验就在眼前。”
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出城之后,一路向北进发。令人奇怪的是,部队出城之时,似乎是风风火火;出城之后,行军速度却明显放慢,似乎并不急着赶路,好像在等什么,到下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才走了四十多里路程,来到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赵匡胤下令扎营,准备第二天早晨继续赶路。
陈桥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即将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使这个地名与中国古代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永载史册。
当天晚上,天空出现两个太阳的事情,迅速在军营中传开了。天上两个太阳,一个阳光灿烂,一个即将坠落,灿烂的是都点检、坠落的是幼主的谣言,迅速在军营中传开。
这时,从中军帐里走出了两个人,一个是赵匡胤的亲信郭延赟,一个是赵匡胤的亲信、归德节度使掌书记赵普。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