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京传》作者磨剑追踪研究普京近十年,融合了普京的自述,他的家人、朋友、对手的描述,以及中俄西方各界人关于普京的著作,终得此作,呈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普京。
2.普梅之间真的翻过脸吗?每临机遇与挑战,普京如何做到完美转身、华丽升级?究竟是什么特质让普京受到叶利钦等贵人的青睐?《普京强者为王》为读者深度剖析揭秘!
3.这个身高170公分的男人却是“21世纪的彼得大帝”、俄罗斯的一哥、俄罗斯版007,也是俄罗斯的一条巨龙!
·曾经的街头“好战分子”
·赛场上的一头雪豹,发誓做个“有力量的人”
·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沉稳干练,深藏不露冷峻的面孔上有一双警惕的眼睛,时刻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一位俄罗斯人爱戴的领袖,“21世纪的彼得大帝”,人民心中的“普京大帝”
·攻车臣,灭寡头,与恐怖分子血战到底,与西方势力争锋
·闪电的速度打赢格鲁吉亚战争,斗志高昂、所向无前
·铁腕削藩,钳制地方诸侯,遏制国家的离心倾向,维护政权稳定
·创造了俄罗斯经济高速增长,重振大国雄风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领导者?难道你还不想深入了解他吗?
磨剑著的《普京传》讲述的是:出生于1952年的普京打小就是一个“好战分子”,不管是在街头打架,还是在比赛场上,他都像一头雪豹一样战斗到底,发誓要做个“有力量的人”。当政后,他攻车臣,灭寡头,与恐怖分子血战到底,与美国处处争锋,以闪电战的速度打赢格鲁吉亚战争,斗志高昂,所向无前。
普京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沉稳干练,深藏不露,冷峻的面孔上一双警惕的眼睛在时刻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对自己的特工生涯怀着深深的眷恋,掌权后毫不犹豫地重用克格勃的同僚,唤起了沉沦的“西罗维基”(强力集团),依靠他们牢牢地掌控着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普京是俄罗斯人爱戴的领袖,也是集大权于一身的“沙皇”,被誉为“普京大帝”。执政后,普京铁腕削藩,钳制地方诸侯,遏制国家的离心倾向,维护政权稳定,创造了俄罗斯经济高速增长,重振大国雄风的奇迹。
纵览普京60年的人生轨迹,他似乎一直在追逐着强大的力量,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效力克格勃16年,可谓潜龙在渊;后追随索布恰克步入政坛,龙现于野;进入克里姆林宫,普京蛟龙得水;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堪称飞龙在天;2012,普京凭借执政期间强国富民的政绩,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王者归来,是亢龙有悔还是飞龙再现?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这条戒律是否会应验在这只俄罗斯上空的雄鹰身上?他是否能够刚柔并济地化解俄罗斯的内忧外患,继续捍卫让地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的稳定和繁荣?
普京简介
普京语录
前言:强者为王——硬汉普京
引子:战神?独裁者?守护神?——古老的预言
第一章 打出一片天地——少年普京
卫国战争英雄的后代——严父慈母
大杂院里的快乐时光——第一次挨揍
锄强扶弱的街头小霸王——精通文学和历史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雪豹——打出来的运动健将
第二章 克格勃的神秘诱惑——青年普京
《盾与剑》——普京迷上了间谍英雄
人生的转折点——为了梦想孤注一掷
痛苦与欢乐交织——在大学里默默等待
一生大笑能几回——克格勃选择了普京
第三章 “潜伏”十六年——普京的克格勃岁月
露出铁腕,平息骚乱——战斗在第一线
俄版“007”——空姐与特工的浪漫
第四章 告别克格勃——普京进入政界
一生的恩师——索布恰克提携普京
关键时刻的抉择——走出克格勃
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积累从政经验
令人厌恶的选举——普京失业了
第五章 莫斯科的召唤——我要飞得更高
叶利钦为何欣赏普京?——对恩师的“忠诚”
新总理横空出世——俄罗斯的“储君”
“俄罗斯战神”——普京向叛匪亮剑
在战火中加冕——接过叶利钦的权杖
第六章 俄罗斯危机四伏——普京跳起“刀尖上的舞蹈”
库尔斯克号沉没——普京的第一个挑战
从莫斯科到别斯兰——血腥的恐怖袭击
打掉寡头的嚣张气焰——离权力远点!
动不得的全民免费蛋糕——失败的福利改革
第七章 重振大国雄风——“普京大帝的强国梦”
天时地利与人和——俄罗斯触底反弹
再造“俄罗斯之魂”——“俄罗斯新思想”
牢牢地掌控权力——加冕“普京大帝”
眺望东西方的双头鹰——普京“亲中反美”
挥动“能源大棒”——普京敲打世界
第八章 现实版“王者归来”——普京“三进宫"
君子和而不同——梅普组合
直面金融危机——拯救俄罗斯
2012,谁来竞选总统——普梅的约定
天命所归,有惊无险——普京王者归来
第九章 奇迹般的俄罗斯——普京能否兑现诺言?
面对重重挑战——普京没有逃避
刚柔并济不低头——普京纵横捭阖
第十章 铮铮铁骨,当当铁腕——硬汉普京
谁是硬汉的偶像——斯托雷平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铁骨柔肠
美女爱英雄——普京能否红袖添香?
结语
2016,普京时代终结?
参考文献
卫国战争英雄的后代——严父慈母
1952年10月7日,苏共第十九次党代会召开,在这次党代会上,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或者“联布”)正式更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就在同一天,一个叫普京的小男孩出生在列宁格勒n’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按照我们的习惯,普京是属龙的,2012年是普京的本命年,刚好60岁。在2012年新年致辞中,身为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借花献佛:“顺便说一下,明年按东方纪年是龙年。我是龙年生人。按以往的经验,这是我的好年头。我希望,这次龙同样将给每一个俄罗斯家庭和百姓带来成功、收获和幸福!”看来,在俄罗斯这块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土地上,中国的古老文化已经落地生根,普京送出的祝福同样适用于中国人。
俄罗斯人的姓名:俄罗斯人的名字包括三个部分,依次是名字、父称(由父亲的名字相应的后缀构成)和姓氏。以普京的名字为例,普京的全名为弗拉基米尔(名)·弗拉基米罗维奇(父称)·普京(姓)。普京与父亲同名,他的父亲全名为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俄罗斯女人有婚后改从夫姓的习俗,所以普京母亲的姓为普京娜。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到老”,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他个性中的主要方面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当然也不能忽视后天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探索他童年时期的表现,发掘他精神世界和命运链条中最隐秘的环节。
普京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和母亲玛利亚·伊万诺夫娜·普京娜都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在普京之前,他们有过两个儿子,遗憾的是两个孩子都天折了。老来得子,夫妇二人的心情可想而知,难免会对儿子有些溺爱。这从普京一上小学父亲就送给他一块讲究的“胜利”牌手表,后来他上大学后,又把一辆抽奖得到的“日古利”牌小汽车送给了普京,就可以看出端倪。在当时,这是绝对的奢侈品。
从普京家里有电视、电话这些东西也可以看出,虽然普京没有显赫的出身,但家庭的经济条件仍然是相对宽裕的。这可能与普京的父亲参加了卫国战争并负伤致残,退伍后在工厂里担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受到国家的优待有关。
普京的父亲是一个严肃的人,性格坚毅、少言寡语,做事规规矩矩,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从普京的身上,可以看到父亲的影子——不过,从外貌上来看,普京和他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舅舅彼得·伊万诺维奇·舍洛莫夫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普京还有一个慈爱的母亲,父亲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实际上很少有时间与普京在一起,普京更多的时候是由母亲陪伴着。为了照顾普京,玛利亚·伊万诺夫娜一度放弃了工作,后来也只是找一些上晚班的零工,以便白天有时间在家里照顾普京,她干过清洁工,“曾经在面包房里干过夜班,专门负责卸烤面包的盘子,她还干过寄卖商店的夜间值班员”。
为了照顾儿子,玛利亚·伊万诺夫娜做了一个母亲所能做的一切。登上国家的权力顶峰之后,普京依然会深情地回忆起母亲在他这个宝贝儿子身上花费的大量心血,给他讲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带着他出去玩儿……普京刚刚出生,她就瞒着共产党员丈夫悄悄把孩子抱到教堂接受了洗礼。
P14-16
强者为王——硬汉普京
普京在总结他小时候第一次打架的教训时——那是在他上学之前,他被一个“不起眼儿的丑八怪”暴打了一顿,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这给普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他身居国家权力顶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普京的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也好,错也好——都应该做个有力量的人,这样才有可能回击别人。”“要随时准备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击你所遭到的侮辱。一个字,就是出手要‘快’!”普京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要把战斗进行到底”。
纵览普京60年的人生轨迹,他似乎一直在追逐着强大的力量,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所以,早年普京热衷于拳击、摔跤、柔道等体育训练,为的是锻造一副强壮的体魄;成年后他加入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强力组织——克格勃;登上权力金字塔的塔尖后,他又致力于重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他凭借一副铁腕打击车臣叛匪,消灭恐怖分子,摧毁寡头阶层,制服桀骜不驯的地方诸侯,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自由地使用着他所掌握的巨大力量。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体力、意志和政治上的强人、硬汉。
2012年,普京上演了真人版的“王者归来”,但他凭借的不是一枚传说中的“魔戒”,而是他执政期间强国富民的政绩,是他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崇高的威望。俄罗斯人视他为父、为神,他是俄罗斯不可替代的领袖和救世主。强者为王,舍我其谁!
《易经》将事物的发生、发展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潜龙在渊、龙现于野、蛟龙得水、飞龙在天、亢龙有悔。1975年,普京走出校门,走向人生的大舞台。16年的特工生涯看起来默默无闻,他扮演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实际上处理的也是日复一日、干篇一律的烦琐事务,克格勃的经历远远不是少年时代的他想象的那么浪漫。但就在这种平凡的日子里,普京得到了磨练,一步步地成长、成熟,他学习着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收集和处理信息,有效率地完成日常工作……普京潜龙在渊。
1990年,柏林墙倒塌后,派驻民主德国的普京被调回国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追随自己过去的老师、列宁格勒这座俄罗斯“欧洲首都”现在的一把手——阿纳托利·索布恰克。普京凭借自己的忠诚、出色的办事能力和低调的作风,从一名普通的顾问节节上升,成为索布恰克最倚重和最得力的助手——列宁格勒的第一副市长,迈出了走上俄罗斯政坛的关键一步。普京龙现于野。《易经·乾卦》上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说,龙出现在田野上,有利于英雄人物出现。
索布恰克竞选连任失败后,普京也丢掉了工作,但却因祸得福,被引荐到克里姆林宫。从1996年到1999年,普京几乎是坐着直升飞机上升。从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到监察局局长再到联邦安全局局长,从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到第一副主任再到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接着是被叶利钦任命为总理,成为俄罗斯首任总统的接班人。普京这段时期的经历用“蛟龙得水”来形容,绝不为过。
1999年12月31日,20世纪的最后一天,叶利钦戏剧性地辞职,普京成为了代总统。他凭借车臣战争中的赫赫武功,从一个无名之辈一跃而成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人望最高的政治家、光芒四射的政坛新星。那些在俄罗斯政坛上混迹多年的老油条,都在普京的面前黯然失色。普京飞龙在天。
“普京当选总理的支持率由8月份的2%增加到9月底的15%,被社会学家评价为不寻常的增长;到10月底,普京的支持率提高到25%,人们称之为‘史无前例的增长’;等到11月底,当普京的支持率达到40%时,几乎所有观察家和政治学家都说,政府总理的支持率‘超越现实的高度’,再不可能提高了;但是,12月份,当国家杜马选举结束后,普京的支持率已增长到接近50%。这么高的支持率在俄罗斯现有的政治家中还尚未出现过。”n’当普京的支持率达到更高的。70%、80%的时候,没有人说话了,所有的人都习惯了。
这时候,再去回顾俄罗斯(《总结》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就让人觉得很可笑了。“鲍里斯·叶利钦从自己换来换去的一堆平庸属下里,拖出一个矮小难看的联邦安全局局长,并宣布他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毫无超凡脱俗能力,也无一点个人魅力,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的晦暗人物,他能做成什么?”生活教育我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普京在8年的总统任期中,创造了俄罗斯经济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的奇迹,国力上升,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俄罗斯重新崛起于世界舞台,开始恢复往日的大国雄风。在他总统任期即将届满之时,支持率一度高达80%以上,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希望修改宪法关于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条款,让普京继续当总统。但普京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就此下台,他巧妙地安排梅德韦杰夫担任过渡时期的总统,自己屈尊担任总理,4年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了总统的宝座上。
俄罗斯人,至少是大部分俄罗斯人欢迎普京回来,延续他在任期间的辉煌。除了他,还有谁能带领俄罗斯走向安定和繁荣呢?也有人说普京规避宪法、调戏民主、践踏宪政精神,是个抓着权力不放的独裁者。普京的支持率从高峰时的80%一度滑落到不足50%,后来经过调整竞选策略,摆出改革姿态,随着大选的临近,普京的支持率再度攀升到50%以上,为赢得选举奠定了基础。但这种波动本身就体现了民意的变化。或许正如某些人所说的,俄罗斯人对普京“审美疲劳”了,他们渴望变化,渴望看到一张新面孔。但俄罗斯人冷静下来之后,大部分人最终仍然选择了普京,将他再次推上权力的顶峰。普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亢龙有悔”说的就是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条戒律是否会应验在普京身上,就看他未来6年,或者是12年的表现了。如果他能刚柔并济地化解俄罗斯的内忧外患,让地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在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增进人民的福祉,捍卫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地位和尊严,俄罗斯人会像以前一样对他报以“深深的谢意”。属龙的普京会继续翱翔于俄罗斯广袤的天空。
作者无意神化普京,更不想像他的政敌那样攻击和污蔑他,因为他是中国人的朋友。作者只想全面、客观、理性地评价普京,俄罗斯人崇拜普京这样的强人,他就像是站在高高的云端的神,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应该穿越环绕在他身边的云雾,去认识一个真实的、有着正常人的思想、情绪、欲望、优势和缺陷的普京,就用看待我们的邻居、朋友、同事那样的眼光去看待普京。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阅读了大量的材料,既有普京的自述,也有他的家人、朋友、对手的描述,还有西方人、中国人、俄罗斯人撰写的关于普京的著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将从各种角度看到的普京的不同侧影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普京形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才是客观真实的。
研究普京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意义。普京从叶利钦的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危机重重、动荡不安的烂摊子,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创造了社会稳定、经济复兴、重振国威的奇迹。我们常讲要居安思危,不能丧失忧患意识,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面临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历的困境,能否最大限度地减轻类似俄罗斯遭受过的痛苦,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出低谷?要做到这一点的话,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选择什么样的领袖来领导国家摆脱危机?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