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徒生童话全集(共3册经典珍藏版)/世界最美经典童话故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丹)安徒生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巨著,它是由丹麦著名诗人、童话作家安徒生历时近40年创作而成。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他用童话故事的魔力征服了世界,他的童话被译成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出版。安徒生编著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收录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166篇经典童话作品。

内容推荐

在安徒生编著的《安徒生童话全集》中每篇童话或故事后面,翻译作者写了一点有关作品的写作和出版的背景,以及作者个人对有关作品的体会。作者引了有关作品的个别语句来作为我的“体会”的依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安徒生有关作品的特点及其创作意图,同时也给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安徒生的童话虽然表面上是“为孩子们讲的故事”,但实际上也都适合成年人和老年人阅读。作者的这些“体会”自然也可以为他们作参考。

目录

打火匣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豌豆上的公主

小意达的花儿

拇指姑娘

顽皮的孩子

旅伴

海的女儿

皇帝的新装

幸运的套鞋

雏菊

坚定的锡兵

野天鹅

天国花园

飞箱

鹳鸟

铜猪

永恒的友情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梦神

玫瑰花精

猪倌

荞麦

安琪儿

夜莺

恋人

丑小鸭

枞树

白雪皇后

接骨木树妈妈

织补针

钟声

祖母

妖山

红鞋

跳高者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丹麦人荷尔格

卖火柴的小女孩

城堡上的一幅画

瓦尔都窗前的一瞥

老路灯

邻居们

小杜克

影子

老房子

一滴水

幸福的家庭

母亲的故事

衬衫领子

亚麻

凤凰

一个故事

一本不说话的书

区别

目录

老墓碑

世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花

一年的故事

最后的一天

完全是真的

天鹅的窝

好心境

伤心事

各得其所

小鬼和小商人

一千年之内

柳树下的梦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她是一个废物

最后的珠子

两个姑娘

在辽远的海极

钱猪

依卜和小克丽斯玎

笨汉汉斯

光荣的荆棘路

犹太女子

瓶颈

聪明人的宝石

香肠栓熬的汤

单身汉的睡帽

一点成绩

识字课本

老栎树的梦——一个圣诞节的童话

沼泽王的女儿

赛跑者

钟渊

恶毒的王子——一个传说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踩着面包走的女孩

守塔人奥列

安妮·莉斯贝

孩子们的闲话

一串珍珠

笔和墨水壶

墓里的孩子

两只公鸡

“美”

沙丘的故事

演木偶戏的人

两兄弟

古教堂的钟——为席勒纪念册而作

乘邮车来的十二位旅客

甲虫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雪人

在养鸭场里

新世纪的女神

冰姑娘

蝴蝶

目录

素琪

蜗牛和玫瑰树

风车

茶壶

鬼火进城了

一枚银毫

波尔格龙的主教和他的亲族

在小宝宝的房间里

金黄的宝贝

风暴把招牌换了

民歌的鸟儿

小小的绿东西

小鬼和太太

贝脱、比脱和比尔

藏着并不等于遗忘

看门人的儿子

迁居的日子

夏日痴

姑妈

癞蛤蟆

干爸爸的画册

幸运可能就在一根棒上

彗星

一星期的日子

阳光的故事

曾祖父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全家人讲的话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海蟒

园丁和主人

烂布片

两个海岛

谁是最幸运的

树精

家禽麦格的一家

蓟的遭遇

创造

跳蚤和教授

老约翰妮讲的故事

开门的钥匙

跛子

牙痛姑妈

老上帝还没有灭亡

神方

寓言说这就是你呀

哇哇报

书法家

纸牌

幸运的贝儿

没有画的画册

请你去问牙买加的女人

穷女人和她的小金丝鸟

乌兰纽斯

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代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一整夜她老是想着那个学生告诉她的事情。当她自己要上床去睡的时候,她不得不先在拉拢了的窗帘后面瞧瞧。沿着窗子陈列着她母亲的一些美丽的花儿——有风信子,也有番红花。她偷偷地对它们低声说:“我知道,今晚你们要去参加一个舞会的。”不过这些花儿装作一句话也听不懂,连一片叶儿也不动一下。可是小意达自己心里有数。

她上了床以后,静静地躺了很久。她想,要是能够看到这些可爱的花儿在国王的宫殿里跳舞,那该是多么有趣啊!“我不知道我的花儿真的到那儿去过没有?”于是她就睡着了。夜里她又醒来;她梦见了那些花儿和那位枢密顾问官常常责备他的学生。小意达睡的房间是很安静的。灯还在桌子上亮着,爸爸和妈妈已经睡着了。

“我不知道我的花儿是不是仍旧睡在苏菲亚的床上?”她对自己说。“我多么希望知道啊!”她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对那半掩着的房门看了一眼。她的花儿和她的一切玩具都放在门里。她静静地听着。她这时好像听到了隔壁房间里有个人在弹钢琴,弹得很美,很轻柔,她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琴声。

“现在花儿一定在那儿跳起舞来了!”她说,“哦,上帝,我是多么想瞧瞧它们啊!”可是她不敢起床,因为她个削京醒了她的爸爸和妈妈。

“我只希望它们到这儿来!”她说。可是花儿并不走进来。音乐还是继续在演奏着,非常悦耳。她再也忍不住了,因为这一切太美了。她爬出小床,静静地走到门那儿去,朝着外边那个房间偷偷地望。啊,她所瞧见的那幅景象是多么有趣啊!

那个房间里没有点灯,但是仍然很亮,因为月光射进窗子,正照在地板的中央。房间里亮得差不多像白天一样。所有的风信子和番红花排成两行在地板上站着。窗槛上现在一朵花儿也没有了,只有一些空空的花盆。各种花儿在地板上团团地舞起来,它们是那么娇美。它们形成一条整齐的、长长的舞链:它们把绿色的长叶子联结起来,扭动着腰肢;钢琴旁边坐着一朵高大的黄百合花。无疑地,小意达在夏天看到过它一次,因为她记得很清楚,那个学生曾经说过:“这朵花儿多么像莉妮小姐啊!”那时大家都笑他。不过现在小意达的确觉得这朵高大的黄花像那位小姐。她弹钢琴的样子跟她一模一样——把她那鹅蛋形的黄脸庞一忽儿偏向这边,一忽儿又偏向那边,同时还不时点点头,合着这美妙音乐打拍子!任何花都没有注意到小意达。她看到一朵很大的蓝色早春花跳到桌子的中央来。玩具就放在那上面。它一直走到那个玩偶的床旁边去,把窗帘向两边拉开。那些生病的花儿正躺在床上,但是它们马上站起来,向一些别的花儿点着头,表示它们也想参加跳舞。那个年老的扫烟囱的玩偶站了起来,它的下嘴唇有一个缺口,它对这些美丽的花儿打了一个恭。这些花儿一点也不像害病的样子。它们跳下床来,跟其他的花儿混在一起,非常快乐。

这时好像有一件什么东西从桌上落了下来。小意达朝那儿望去。那原来是一根桦木条①从桌子上跳了下来,它也以为它是这些花儿中的一员。它的样子也是很可爱的。一个小小的蜡人骑在它的身上。他头上戴着一顶宽大的帽子,跟枢密顾问官所戴的那顶差不多。这桦木条用它的三条红腿子径直跳到花群中去,重重地在地板上跺着脚,因为它在跳玛祖卡舞②啦。可是别的花儿没有办法跳这种舞,因为它们的身段很轻,不能够那样跺脚。

骑在桦木条上的那个蜡人忽然变得又高又大了。他像一阵旋风一样扑向纸花那儿去,说:“居然把这样的怪念头灌进一个孩子的脑子里去!全是些没有道理的幻想!”这蜡人跟那位戴宽帽子的枢密顾问官一模一样,而且他的那副面孔也是跟顾问官的一样发黄和生气。可是那些纸花在他的瘦腿子上打了一下:于是他缩作一团,又变成了一个渺小的蜡人。瞧他这副神气倒是蛮有趣的!小意达忍不住要大笑起来了。桦木条继续跳它的舞,弄得这位枢密顾问官也不得不跳了。现在不管他变得粗大也好,瘦长也好,或者仍然是一个戴大黑帽子的黄蜡人也好,完全没有关系。这时一些别的花儿,尤其是曾经在玩偶的床上睡过一阵子的那几朵花儿,就对他说了两句恭维话,于是那根桦木条也就停下让他休息了。

这时抽屉里忽然起了一阵很大的敲击声——小意达的玩偶苏菲亚跟其他许多玩具都睡在里面。那个扫烟囱的人赶快跑到桌子旁边去,直直地趴在地上,拱起腰把抽屉顶出了一点。这时苏菲亚坐起来,向四周望了一眼,非常惊奇。

“这儿一定有一个舞会,”她说。“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呢?”

“你愿意跟我跳舞么?”扫烟囱的人说。

“你倒是一个蛮漂亮的舞伴啦!,’她回答说,把背掉向他。

于是她在抽屉上坐下来,她以为一定会有一朵花儿来请她跳舞的。可是什么花儿也没有来。因此她就故意咳嗽了一声:“哼!哼!哼!”然而还是没有花儿来请她。扫烟囱的人这时独自在跳舞,而且跳得还不坏哩。P39-40

序言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1875)是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的童话作家。100多年来,从终年积雪的冰岛到烈日炎炎的赤道,到处都流传着他那美丽动人的童话。这些童话以各种民族的文字刊I印发行,总册数已经不可数计了。

童话,自人类在摇篮时候起就已经产生,通过奶奶、母亲们的编织,在人类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人民中间,最初以口头传播的形式出现。在文字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一些有心的学者把散在民间的这类故事以民间文学的方式收集、加工成册,使其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地生存下来。在这方面作出最大成绩的人,恐怕自首先得推法国的贝洛尔(1628—1703),接着便是德国的格林兄弟(1785—1863和1786—1859)。他们所收集的民间童话都成为世界名著。安徒生是继他们之后的一位童话大师,但他又不同于他们。他不是童话的收集者,而是直接的创造者,因而更为重要。他开辟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新时代,使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有广泛的活动空间。现在,世界儿童文学在题材、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等各个方面能够如此丰富多彩,不能不说是始于安徒生在这方面的大胆创新。应该说,安徒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安徒生把他用40年心血所精心编织的168篇童话故事,用一个丹麦字Eventvr加以概括。它的意义要比我们所理解的童话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故事”,还涉及以“浪漫主义幻想”手法所写的儿童“散文”、“散文诗”和以现实主义手法所写儿童“小说”。他写的童话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甚至令人“着迷”。这是他的童话艺术的独到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他以童话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其社会生活,深厚地表达了平凡人的感情和意愿。他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尖锐地揭露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丑恶,以此来衬托人民的心灵美,使读者从感人的诗境和意境中发现真理,发现人类灵魂中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东西,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这一点上讲,安徒生堪称是一位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安徒生不只是一个童话作家。他是从写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写过诗、小说、剧本和游记,其中也有不少的名篇。不过他对丹麦文学——从而也对世界文学贡献最大的却是童话。他这方面的作品,对世界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所起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自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两年的1873年止,其间很少中断过,发表了168篇作品,在世界的童话作家中,很少有人像他为小朋友们写过这样多的东西。他的童话作品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种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民主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的对立面是封建主义的残暴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无情剥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人民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安徒生在语言风格上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在作品的内容上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两种结合使他的作品在儿童文学中放出异彩,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35一1845)——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从1835到1845的10年问,他所写的童话是专门给孩子们看的,所以他把这一时期的作品叫做“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就在安徒生开始从事童话创作的第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这是一本仅有6l页的小册子,收入了《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部代表他早期作品的集子充满了美丽的想象,其中不时洋溢着浓厚的诗情。因为它们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所以内容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这之中,我们还可以明显地看出他早年所听到的关于《一千零一夜》中某些故事的痕迹。如《打火匣》与《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的神灯》的情节就有类似的地方。《打火匣》充满了奇妙的幻想,通过一个普通士兵当上国王的故事,否定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宣传了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当时,丹麦是个半封建国家,故事中关于刑场造反的生动描写,正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是一篇富于幻想的童话,但它却反映了现实生活。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为了钱,为了财产,不惜互相暗害,甚至对老祖母也不留情。从曲折生动的故事中,读者所领悟到的是社会中存在的人间的残忍,反映了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资产阶级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特点。在这个小册子的后面两篇童话中,安徒生摆脱了民间故事的影子,推陈出新,创作了《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两篇具有个人特色的童话.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想象。这为他后来的童话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豌豆上的公主》是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童话。难道“公主”的皮肤真的是那么嫩,连20床垫被下的一粒豌豆她都能感觉得出来?这里面有虚伪和诈骗。仅凭这一粒豌豆的测验,她居然就被证明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和王子结了婚,那颗豌豆还被放在博物馆里作为文物。某些统治者就是这等荒唐!但《小意达的花儿》却是一篇诗意浓郁、富于幻想的童话。它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的丰富想象和美好意境。单这两篇童话就已经展示出安徒生的才华,但却遭到了当时一些文人的攻击和谴责。连安徒生的几位朋友也说他没有写童话的天才,要他以后放弃这方面的创作。有人甚至还攻击这个集子:“不仅没有趣味,还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奉劝安徒生“切莫白白浪费时间”。安徒生说:“经这样一说,我倒更要写了。”安徒生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现在要开始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你要知道,我要争取下一代!”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谈到他坚持要为儿童创作的时候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从这时起,他把全部精力和生命都贡献给了这“未来的一代”。他对这“不朽的工作”非常勤奋,每年圣诞节他都要献给小读者一本童话集,作为礼物。圣诞节在欧洲是孩子们的节日,他选择了这个节日出版他的童话,这不仅说明他对孩子们的感情,也表示出他认为童话创作是他毕生的严肃事业。

第一集童话出版之后,他基本上摆脱了一些以民间故事为素材的框框,而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放手发挥他浪漫主义的幻想,写出一篇篇富有创造性的童话。当时以诗人厄楞士雷革(1779一1850)为首的“浪漫主义”运动正在丹麦盛行。表面上看来安徒生很像是这个运动中的一名后起之秀,但他对于浪漫主义者所憧憬的那种中世纪的生活却不感兴趣,他对于北欧的神话也不像当时的浪漫主义者那么热衷,他从来没有在这些神话上来发挥他的“幻想”。他和当时的浪漫主义者不同,他那种富于想象的活泼文体丝毫也没有华而不实的味道,而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1836年,安徒生的第二集童话出版。这一集的代表作品有《拇指姑娘》《顽童》《旅伴》三篇故事。《拇指姑娘》中的那个被人瞧不起、处处受到奚落的拇指姑娘,她追求光明的世界,她逃出了癞蛤蟆在泥巴底下的黑暗的家,逃出了鼹鼠没有阳光的地洞,凭她的善良和伟大的同情心,终于得到她救活的那只燕子的帮助,飞到光明的国度里去。拇指姑娘是那些勤劳、勇敢和正直的“平民”的代表,他们不是消耗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出了丰富的生活。在他们的创造过程中,表现出他们无比的智慧和勇敢。他们虽然“寒微”和“渺小”,但他们却有一颗明朗和伟大的心。

……

这个全集是根据安徒生的出生城市奥登塞的佛伦斯德特出版社与安徒生博物馆合作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全集》(EventyrogHistorier)翻译的。全集的主编是安徒生博物馆的原馆长斯汶·拉尔生(svendLaesen)——现已退休。这个版本共有16册,是迄今一个最权威的丹麦文版本。丹麦文字的拼法和写法在本世纪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革,但这个全集仍按照安徒生创作这些童话和故事创作时的手稿排版,缀字没有“现代化”,为的是保存原样。所以这个版本同时也是一个“学院派”的版本,可供安徒生研究者研究安徒生时参考。当然,这种文字学上的特点,在我的译文中看不出来。

20世纪80年代我曾再度多次去哥本哈根,并多次访问了那里的丹麦皇家图书馆。在安徒生的一些手稿和信件中我发现了两个小故事,迄今世界各国的“安徒生童话全集”都不曾收进去过。我现在把它们译出来,加进这个新编的全集。因为它们过去没有发表过,所以也就没有发表年代。它们是:《穷女人和她的小金丝鸟》和《乌兰纽斯》。  在每篇童话或故事后面,我写了一点有关作品的写作和出版的背景,以及我个人对有关作品的粗浅体会——说不上是解释,只能说是“见仁见智”的理解。我引了有关作品的个别语句来作为我的“体会”的依据。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安徒生有关作品的特点及其创作意图,同时也给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安徒生的童话虽然表面上是“为孩子们讲的故事”,但实际上也都适合成年人和老年人阅读。我的这些“体会”自然也可以为他们作参考。

后记

我最初接触到安徒生童话,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学习英文的时候。那时学英文是用英国出版的课本,里面选有安徒生的童话。我记得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野天鹅》,童话中的主人公艾丽莎,为了救助她几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现出的决心、毅力和勇气,深深地感动了我。后来我在世界语中又读到了更多的安徒生童话。原来世界语的创造者柴门霍夫,为了使他的语言成为文学语言,从而奠定它的牢固基础,亲自译了许多世界名著,其中包括从德文转译的当时他所能搜集到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这篇故事,更触动了我的心,我一直忘不了“小人鱼”的生动形象和她在爱情上所遭到的悲惨结局。

抗战期间,我生活倥偬,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读这些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我在英国战时宣传部工作,向英国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战事迹,以配合英国准备开辟欧陆第二战场的国内动员。大战结束后我去剑桥大学英王学院研究西方文学,生活变得意外地安静起来。在这情况下,我又不时翻阅起安徒生的童话来——特别是在夜间感到疲劳的时候。我一进入童话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我的感情也就立时活跃起来了。由此安徒生的国家和人民也引起了我的兴趣。1946年以后,战时一度消沉了的剑桥大学又变得生气勃勃。许多服兵役的大学生又回到了学校,外国留学生和学者也不少。我在他们中间结识了一些北欧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寒暑假期间常常邀请我去他们的国家度假。从1947年开始,几乎每个寒暑假我都去瑞典或丹麦,住在他们的家中。丹麦我去的次数最多,有两个家庭几乎把我看做是他们中的成员——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我“丹麦国旗勋章”时,我又应丹麦文化部的邀请同老伴访问了丹麦三个星期。

当年住在丹麦,自然要看每天的丹麦报纸。我得学丹麦文——为了同一目的我也学了瑞典文。逐渐我也通过丹麦文读了一些安徒生的童话。我发现过去通过英文或法文所读的那些童话,不少与原作大相径庭。首先,那些译者可能为了适应本国图书市场的需要,常常在译文中作些删节或改写,有的改写对原作的损害——甚至歪曲——相当严重。至于原作中的浓厚诗情和幽默以及简洁、朴素的文体,那些译文几乎完全没有表达出来。很明显,有些译者只是把这些童话当作有趣的儿童故事,而未意识到这些作品是诗,是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于是我便感到手痒,想把这些作品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直接从丹麦文译成中文,我在剑桥,空闲时候就开始做这件工作。

翻译本身是一种语言的训练,是对作品及其作者深入理解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痛苦,也有愉快。如何把一种语言转化成为另一种语言,而又使原作的思想、感情、风格,甚至行文的节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但这项工作完成后,心情上总是无例外地感到一阵轻松,因为许多难点克服了。我当然没有什么翻译计划,只是在有空时把我最欣赏的作品译出来。

在欧洲住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后,特别是在那宁静的大学城剑桥一口气住了五年以后,我的视野、感觉、甚至心态,也就慢慢适应了那里的气氛——大概也不得不如此。回到国内以后,遍地都是人,城市不论大小,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下一代其数目自然也是庞大无比。这又使我联想到我在西欧所见到的情景,那里每逢圣诞节,所有的书店,不论大小,总要摆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供成年人选购,赠送给他们的儿童作为礼物。伦敦《泰晤士报》的文学增刊,每个季度还要出一期儿童读物专号,评介新出的儿童书籍。那专号一般约有20万字的篇幅,这也说明他们所出版的儿童读物之多。儿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成长和培育的重视,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在我们中间,情况却不尽如此。我们当然也重视儿童,但往往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过去儿童发蒙不久,能认识几个字,就得背诵《四书》、《五经》——我小时候在私塾所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至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儿童文学”,即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等,那时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东西,都在禁止之列。中国本来有很丰富的、由民间创造的儿童文学,但没有出现像德国格林兄弟那样的学者和像法国贝洛尔那样的作家,把它们记载下来或再创造。我们的那些民间故事和童话,大都失传了。

我们现在开始从新的角度重视对儿童的培养,有了专业的儿童书籍出版社和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了大量儿童文学读物,但数量和品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我们没有太多厚实的儿童文学传统和遗产,我们的作家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借鉴外国优秀儿童文学的必要。由此我自然就想起了安徒生,他的童话是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遗产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向他借鉴。把他的全部童话移植过来,以丰富我们的儿童文学读物、并为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提供一份重要的参考,也成为必要。我就是这样决定有计划地把他的全部童话作品译完,在我国分册出版。

这些分册很快就在少年儿童和成年人中得到广泛的欢迎。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也认真研读,并且鼓励我不断改进译文质量。我开始意识到作为译者的责任重大,在分册出齐后,我决心把译文从头到尾仔细修订,事实上等于是重译,最后汇集成为全集,补进过去不曾发表过的新发现的篇章,并且在每篇作品的篇后加上简洁的评注。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既然如此,就不能只限于对原手稿、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考据和推敲,从而在文字上“精确”地表现出原作字面上的意义,那只是把一种文字机械地移植到另一种文字的生硬过程——过去所谓的“直译”大概就是如此吧。也许对数学论文和机械说明书人们可以这样做,但即使这样做,也还得具有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个标准中的两个标准,即“信,,和“达”。文学翻译则还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雅”。但这三个标准也还不过是“文字”的标准,我想还应该加一个“文学”的标准。安徒生是诗人、哲学家、民主主义者,他的童话作品,也像世界许多其他的名著一样,也是诗、哲学和政治思想的结晶,虽然这些作品是“为讲给孩子们听’’而写的——其实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欢读,特别是老年人,生活阅历深,最能从中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但对这种“真谛”的实质,并非人人都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其所以“不同”,也就是各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准和政治及哲学素养的差异。我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就是我在各方面的“素养”的一种表现。我的译文的所谓“风格”就为我的这种理解所制约,因此这里面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成分。尽管我在翻译时逐字逐句紧抠原意,但当我把它们转变成为中文的“文章”时,我个人的“文字风格”就发生作用了。我所选择的词汇及通过它们我所希望产生的联想和所掀起的感情冲动,就带有很深的个人色彩——所谓“文如其人”,在这里也露出了它的马脚。但有一点认识我是坚持的,即安徒生的童话是诗,因此我希望我的译文也能具有“诗”的效果——是否达到了这个愿望,那当然只能由读者去判断了。

在安徒生以前,大多数作家所写的童话基本上都是民间故事的复述,如上述的格林兄弟和贝洛尔就是这样。安徒生早期有极少数的童话,也带有民间故事的痕迹,如《打火匣》,但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素材,再注入他个人的想象和哲学观点——也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就大大地开拓了童话创作的领域,把这种创作提高到与其他文学创作同样的深度和广度,使童话也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同样重要的品种。

安徒生童话在世界上有各种文字的译本,在有些文字中还出现了好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译本。基于前面说过的有关翻译的一些因素,有的译本站住了,流传下来;有的译本经过时间的考验已经自动消亡。新的翻译总在不断地出现。但有些译文,如果他们真的具有独特的优点,也可以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或一个文学时代的成就而永垂不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我的这种译文当然也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将来也许会被时间所淘汰。不过在目前,根据哥本哈根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汉学家埃格罗教授在“丹麦、挪威、瑞典东方学会”出版的《东方世界》上所写的有关我的中译本的评论认为,这个译本可以与美国让·赫尔舒特的译本并列,是“当今世界上的两个最好的译本”。正因为如此,丹麦的跨国公司宝隆洋行特从中文的全集中选出一本《安徒生童话选》于1979年出版(以后又陆续重版过),作为非卖品,赠给与该公司有联系的海外华文机构和读者。安徒生博物馆附属的弗伦斯德出版社也与哥本哈根的汉斯’莱泽尔出版社从中译文中选出一本《安徒生童话选》,联合在丹麦出版。丹麦当然不会有多少读者购买这样一个中文选本,但作为文献,安徒生博物馆还是认为有必要在丹麦出版这样一本书。这是一种重视严肃文学翻译的友好姿态,也是对我作为一个译者的鼓励,当然我也认为这是我做完这项工作后所得的另一份奖赏。

叶君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