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创建脸谱网并将其发展为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将地球上1/7的人口联系在一起;斥资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无论你是学生、创业者,还是公司高层、老板,由埃克特里娜·沃尔特所著的《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Facebook天才CEO的五个商业秘密)》你都不可不读。
如果脸谱网(Facebook)是一个国家,它将位列世界第三。人们上网的每7分钟里,就有1分钟是在脸谱网上。超过10亿条资讯在脸谱网上被人们分享。毋庸置疑,马克·扎克伯格的创造改变了世界。事实上,脸谱网仅凭一己之力就革新了世界上1/7人口的交流、处事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你经营了一家公司,或者准备创办一家公司,你可能会和世界范围内的组织领导者一样问同样的问题:到底马克·扎克伯格哪点做对了?人们久等的答案,就在这里。本书研究了脸谱网迅速崛起背后的五大准则。任何人都可以将书中呈现出来的可行性准则运用于任何组织、任何产业。本书还举出Zappos(美捷步)、Toms(汤姆斯鞋业)、Threadless(无线公司)、Dyson(戴森)等其他公司实践该成功准则的诸多例子。
社交帝国天才CEO、互联网思维标志性先锋、社交网络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就是马克·扎克伯格。《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Facebook天才CEO的五个商业秘密)》由埃克特里娜·沃尔特所著,《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Facebook天才CEO的五个商业秘密)》将由社会商业领域的开拓者,为您讲述扎克伯格改变世界的五大成功准则,让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助你获取灵感、洞悉世事,建立独树一帜的公司,引领长期赢利和成长。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印记。
他的故事并不是传奇,因为他的成功可以复制。
人们称他“新互联网王子”。
扎克伯格确有君王气质。孩提时期,他喜欢“文明”这款电子游戏,玩家能在游戏里构建经受时间考验的帝国。扎克的一些朋友相信,这款游戏为他日后经营公司提供了有价值的锻炼。他还曾是中学的击剑运动员(而且是队长),有时他把世界看成一场击剑比赛,尝试去制定正确的比赛策略,思考双方下一步的行动。有时他会提着剑四处走动,自言自语,倏尔猛刺出一剑。马克通晓法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至少他的大学申请表上是这么填的)。大学时代,他因能诵读史诗中的诗句而闻名,如《伊利亚特》。在脸谱网创始之初,你常能在男孩们的谈话中听到“支配”这个词。扎克具有无可置疑的支配力。最初的脸谱网在每个网页都贴有这样的标签,写着“马克·扎克伯格出品”,而且在“关于我们”的网页上,他被描述为“创立者、主军者、指挥官与全州公敌”。鉴于他通晓拉丁语,人们很容易想到他是在向亿万用户宣告:“Veni,vidi,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如人们所传公元前47年恺撒宣告胜利一般。
扎克的自信经常被解读为傲慢,他的直视让人胆寒。他对不感兴趣的话题常会出神开小差,但这难道不是一个拥有使命感的男人所为?
扎克很早时便深知软件和社交关系之间交叉的重要性。他在哈佛求学时钻研心理学和电脑科技。他编写过很多小程序来探索人与人在网上的交往。他从每个小程序里都学到一些新东西。他想把人们线下的交流方式带入网上呈爆炸式增长的人际交流世界之中,这是他的激情所在。他的激情增强了自信。《快公司》杂志的作者艾伦·麦克格特(Ellen McGil-t)曾在她的一篇故事里说:“他不是傲慢——他是深深地确信。”
马克对技术的着迷源自他的父亲爱德华·扎克伯格(Edward Zuckerberg)。作为一名牙医,爱德华崇拜技术。早期的电脑,他能买的都买下了。1978年,他购入了生平第一台雅达利800系列(Atari 800)个人电脑,那款电脑是为普通的计算爱好者设计,马克正是用那台电脑学习编码。很快,扎克伯格家购入了IBM公司的XT系列电脑,放置在扎克父亲的家庭办公室里。爱德华喜欢涉足技术领域,自己也学着使用电脑编码。对摆弄机器的喜好,马克可不比他父亲少。爱德华给马克以及自己的其他孩子加油:“你得鼓励他们去追逐自己的激情。”
扎克的初期编码尝试是在他19岁多的时候。那时在家里给人看牙病的父亲腻烦了一有人来看病就在一间屋子向另一间屋子喊话的情形,他想要一种更高效的办法。于是马克编写了一个叫做“扎克网”(Zucknet)的通信系统,它能让一所房子里面的电脑向另外一所房子里的电脑发送留言。这套系统不只在扎克父亲的办公室受欢迎,扎克和他的三个姊妹(兰迪、唐娜和阿丽艾尔)在各自的房间中也是通过这套系统互相交流。扎克的程序比美国在线即时通(AOL’S Instant Messenger)早一年推出,前者就是后者的简化版本。
马克特别喜欢开发能让人们彼此交流的电脑程序,他常常编程到凌晨。哈佛的朋友还记得他常穿的一件T恤衫,上面画着只小猿猴,印有“编码猴”的字样。高中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马克编写过几个小程序,其中包括Synapse、CourseMatch和Facemash。你可以说Facemash就是他建脸谱网的初衷。我们后面还会详细介绍。
Synapse媒体播放器是扎克在飞利浦埃克塞特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读高三时与人合编的一款程序,它运用人工智能了解听音乐人的习惯,以此来为用户建议其他符合听者习惯的歌曲。这款程序吸引了微软和美国在线的注意。它们试图招募马克,但是他却进入哈佛就读。
扎克在刚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周就编写了CourseMatch这款选课程序,它能让学生们发现哪些学生选了哪些课程。不管约会辣妹还是结交很“酷”的朋友,这款程序都能吸引那些哈佛校园里有地位意识的学生。它在帮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参加特定课程方面也极其有用。戴维·柯克帕特里克(DavidKirkpati-ick)在自己所著的《Facebook效应》一书中提到,扎克编写了一款学生想用的程序。
受到(CourseMatch成功的鼓励,马克迫不及待地去试验更多的新想法。第二个月,他编写了Facemash,目的是让学生去搜寻校园里最火辣或者最帅气的人。这次他更大胆,邀请用户比较同性别的两张不同的面庞,然后投票评选更好看的那张。这款扎克仅用8小时写出来的程序一经推出就炙手可热,大家都忍不住要去用一用。
自此,麻烦来了。哈佛关停了马克的网络接人,哈佛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也传唤了他(同时被传唤的还有参与编写Facemash程序的其他两名学生)。问题就在于他非法入侵学校系统,获得了“参评学生”的姓名和照片,而且未经学校或者学生的许可。哈佛有12所学生公寓,马克当时能获得其中9所里面的学生信息(要么通过非法入侵,要么使用朋友的账号登录)。哈佛认定他行为不当且未经授权使用个人信息。他受到留校察看的处分,并被要求接受指导老师帮助。网站被关闭之前,哈佛学生们总共给22000对照片进行过投票。
P20-22
许多人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最早来自电影《社交网络》,这部影片改编自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单从名字上看,这部小说就有迎合好菜坞各种偏好之嫌。
这部影片追溯了脸谱网(Facebook)的起源,影片中扎克伯格被描绘为一个天才黑客,他失恋后入侵了学校系统,为的只是盗取漂亮女孩的个人资料。最后种豆得瓜,误打误撞成就了后来的脸谱网。这部影片贬损了扎克伯格的声誉,仿佛他是一个自负、靠背叛亲友来获取性、金钱和权力的坏孩子。以至于在影片播出的2010年,当扎克伯格向新泽西的几所公立学校捐赠1亿美元时,也被人们误解为扎克伯格不过是借此来挽回他败落的名声,尽管事实的真相是这些捐赠是扎克伯格很早就计划采取的行动。
这种贬损并不完全因为本·麦兹里奇,而是脸谱网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向麦兹里奇提供了素材,这位联合创始人正因为纠结于利益和扎克伯格分道扬镳。
扎克伯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2013年9月,我访问了脸谱网总部,采访了扎克伯格,我也多次与前面提及的那位联合创始人会面。对比两者的印象,我更相信扎克伯格是一个新时代的马克·奥勒留(Marcus·Aurelius,古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或者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这两个生活时代相差2000年的人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影响了整个世界,拥有极大的权力,为千万人追捧,但他们同时又注定孤独;驱动他们的不是欲望,而是来自内心的使命感;他们都拥有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雄心,同时又严于律己;即使拥有创造一切享乐的财富条件,他们却懂得宽容和谦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纯粹。
事实上,扎克伯格没有让自己沉溺于财富的迷狂中,他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挑战。仅以个人挑战为例,2010年,他努力学习中文,挑战这种对英语为母语者来说最难的语言;2011年,他挑战嗜肉的习惯,除非是他自己宰杀的动物;2012年,他则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他则坚持每天认识每一个不同的人。
扎克伯格创立的脸谱网,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如果单从数量上算,脸谱网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大国”。他不仅缔造了一个千亿美元的公司,而且更积极投身于慈善,仅2012年,扎克伯格就向硅谷社区基金会捐赠4.98亿美元,主要用于教育和医疗等,捐款金额仅次于巴菲特而排名当年全美慈善榜第二位,而2013年扎克伯格以9.7亿美元的捐赠金额荣登全美慈善榜榜首。
扎克伯格的成功源自他宏大的内心。正如这本《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所提到的细节一样,他常随身带一个名为“’Fhe Book ofChange”(也可以理解为《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其身”。现在,扎克伯格的下一个雄心是intemet.org,这是为了让全球50亿人能够上网。在脸谱网的理念中,如果更多的人通过脸谱网联系起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要理解扎克伯格和他十余年的奋斗史是一项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既要理解他的愿景,还要能理解美国文化的许多特质(无论是就创业环境还是就互联网发展而言),你要能理解扎克伯格的天才和智慧,也要能辨识他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因此本书提供了一个5P:从激情(passion)、目的(purl)ose)、人(people)、产品(product)以及伙伴(pannerships),为更容易也更深刻理解扎克伯格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也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深水区,这将开拓一个远比之前十余年电商时代要大得多的市场。抛开美国文人的春秋笔法,了解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扎克伯格,学习和借鉴扎克伯格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对我们不无裨益。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余晨
★2013年9月我到Facebook总部拜访了扎克伯格,深为他改变世界的热情和雄心而感动。在这本《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中也有提及,小扎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也可以理解为《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预变世界,先变其身”。这本《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出自名家埃克特里娜·沃尔特之手,在5P的框架下娓娓道来的故事,既能高仰扎克伯格济世的情怀,又能细察他过人的商业智慧,确实值得一读。
——余晨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如何推动成功。如果你想从工作中获得更多,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如果你有想建立某种永恒价值的灼热欲望,此书即为向导。
——戴维·米尔曼·斯科特
★畅销书作者,著有《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
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公司CEO,或者是正在大学寝室里的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你都必读此书。竖双手大拇指称赞!
——戴夫·可本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著有《赞起来,开始拉拢顾客变粉丝》及《可爱的商业》真正的成功出现在激情和目标碰撞的地方——这本书将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地。
——约翰·詹斯奇
★畅销书作者,著有《胶带营销》和《影响力(口碑实战版)》对于每一个想利用脸谱网的成功经验来推动和实现自己远见的创新者、社会创业者或者公司老板,本书必须一读。
——西蒙·梅因沃林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著有《我们领先一步》
★这本书带你走过一生的旅程,向你呈现成功的风景。问题是:该付出怎样的努力7埃克特里娜给了我们答案!
——杰弗里·海兹利特 全球商业名流,畅销书作者,著有《历尽艰辛》
★你能从《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一书中发现重要的准则,从而为你的商业战略注入新的意义并鼓励变革。别光顾着读,学会用!
——肖恩·埃科尔 国际畅销书作者,著有《快乐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