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内联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七情,外合自然界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的有机整体。不管是什么样的保健方式,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对五脏的养护上。当然,养五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吃好、喝好,还应该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根据五脏生理功能特点进行保养。因为只有当我们的五脏功能正常了,才能够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这也才是五脏养生的真正意义。王淼主编的《五行五色润五脏》首次将五行五色与五脏六腑养生结合起来,从手法按摩、饮食调养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五脏六腑养生的实用操作方法。
王淼主编的《五行五色润五脏》打破市场养生书的常规,首次将五行五色与五脏六腑养生结合起来,从手法按摩、饮食调养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五脏六腑养生的实用操作方法,相信大家能够通过《五行五色润五脏》真正获益,强身健体,保健五脏。
《黄帝内经》中出现的五行体质养生法
世间的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用五行归纳法进行分类。比如音乐有五音,蔬菜有五蔬,谷物有五谷,水果有五果等。而在我们的身体内,按照部位也可以分为五脏。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最早提出了关于体质的分类理论,分别有“阴阳二十五人”、“太少阴阳人”、“逆顺肥瘦人”、“膏、脂、肉三型”、“刚柔、勇怯”和“形志苦乐”等体质分类法。
到了后来,人们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之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一套系统的“五行体质养生法”,把人的体质分成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并且又根据五行的不同特性,给予不同体质人不同的保健、养生方法。可以说“五行体质养生法”不仅遵循了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而且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养生保健的认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行体质分类法对于保健养生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方向。
第一是认清楚自己的五行属性。对于状态平和的人,则应该考虑如何维持自己能够在此属性的正常状态;处于过分状态者,则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属性能够恢复到平和的状态;处于衰弱状态者,则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属性不断达到正常的标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你是一个木行体质者,因为自身属木,所以不管是养生还是在饮食方面,都必须要根据“木”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需要适当的添加具有梳理木气的疗法,这就好像我们要在中药内添加1~2味引经药一样。
第二是要去了解我们身边能够利用的万事万物的五行属性,在我们养生保健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物质。我还是用木行体质者来举例,如果他的木性太过,我们就要考虑用一些降低木性的食疗方或者药物,总之要让其自身的木陛恢复到一种平和的状态。
其实,每一种体质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运气”。在中医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黄帝内经》中详细论述过的“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而其中“运”主要是运行之意,是指反复而交替流转的物质运行规律;“气”指大气,也就是大自然的气候变化。
在古代,人们把人世间的物质分成了五大类,因此赋予五运之说,即木、火、土、金、水五大运行规律,用以探讨一年季节变化的规律;古人又总结出气候变化的六大特点,即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具有不同特征的自然气候现象,称之为六气。
以五运和六气讲述的按运行规律的所占时间及其相应气候特点来探讨的时间医学,并用这种时间医学来指导养生治病的思想,就是五运六气学说。
而五运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在《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有记载:“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时候对于气候的划分,主要是依据“五方”的观念,即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
但是又因为热能生火,湿热成暑,因此最后则有了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并且还对应上经络之三阴三阳学说,之后又衍生出了配合五运的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太阴湿土运气学说。
P2-3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一直都是我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财富。可是,现如今,在各种各样的养生咨询面前,很多人变得越来越茫然、困惑,甚至走向了一条错误的保健养生之路。
其实,养生既不是神话,更不神秘。所谓“养”就是顺应自然、顺天应时,给我们的身体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保养;“生”就是健康有活力的生命,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把身体调养好了,才能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健康绝对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选择,大自然把人类健康的决定权交给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健康。
而养生保健就是实现健康和长寿的各种活动,它贯穿于人的生、长、壮、老、死的全过程,更融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还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强身益寿活动。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传统中医学中也素有一种五色养生法之说,“青色入肝,红色入心,白色入肺,黄色入脾,黑色入肾”,并且有“五色浅淡可补五脏,深浓可泻五脏”之说。
中医学认为,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内联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七情,外合自然界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的有机整体。不管是什么样的保健方式,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对五脏的养护上。
当然,养五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吃好、喝好,还应该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根据五脏生理功能特点进行保养。因为只有当我们的五脏功能正常了,才能够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这也才是五脏养生的真正意义。
本书打破市场养生书的常规,首次将五行五色与五脏六腑养生结合起来,从手法按摩、饮食调养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五脏六腑养生的实用操作方法,相信大家能够通过本书真正获益,强身健体,保健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