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定是中国水利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继年初中央出台l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7月又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将水利提升到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新高度,对加强水利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再次吹响了中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嘹亮号角,掀开治水惠民的新篇章……
这本《放歌水利--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征文获奖作品选》(作者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学会)收录了此次征文活动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作品共48篇。这些作品,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细节描写;既有情景透视,也有人物刻画;既有对现实的体察,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这本《放歌水利--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征文获奖作品选》收录了此次征文活动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作品共48篇。这些作品,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细节描写;既有情景透视,也有人物刻画;既有对现实的体察,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放歌水利--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征文获奖作品选》的作者是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学会。
她,天姿国色,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京东第一大河,被亲切地称为京东的“母亲河”、北京的“莱茵河”;
她,天空海阔,在北京地区的流域面积5700平方公里,为所有河系之首,占北京总面积的1/3还要多;
她,天赋异禀,流域涉及北京延庆、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不可或缺的元素;
她,天道酬勤,平均每年向城市供水9,2亿立方米,接近全市年供水总量的1/3,已成为首都重要的水源地;
她的名字久远却不失动听,因其两条汇合支流,一条“时作响如潮”称作潮河,一条“河多沙、沙洁白”称作白河,故名——潮白河。
可是她,近年来过得却并不尽如人意,。1998年以后部分河段出现断流,有水的河段多为污水,绿化杂乱无序,水源地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盗采后的河床已是满目疮痍。
何去何从?
历史常常告诉我们,有时倒退不仅不是倒退,反而是一种前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潮白河终于迎来柳暗花明之时。
特别是在2011年初,中央1号文件锁定水利,在京城百姓的翘首企盼下,潮白河综合治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一幅浴火重生的蓝图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通常大江大河都是很有脾气的,潮白河也不例外。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潮白河是一条多变、游荡的河流,有“逍遥自在河之称”。当地有“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之谚。两岸沙白不毛,东西数里。
潮河、白河由于水势凶猛,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东汉以前,潮河、白河本是“潮水不犯白水”,各成独立水系;在北魏时,据《水经校注》注述:“鲍丘水又西南,历狐奴城东。又西南流,注之沽河,乱流而南。”在今北京通州区的东北部汇合成一条河。
随着历史的推移,两河汇流点逐步向北迁移,至五代时期已经转移到今天的顺义牛栏山地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当时的执政者开发了潮白河的漕运功能,经过人工治理,潮河、白河在密云县西南9公里处的河漕村汇流。从此,这两条均发源于燕山山脉的支流,蜿蜒奔腾之后汇合,又不知疲倦地奔向大海。
尽管水势无常,潮白河更多地还是给予一方百姓母亲般的关爱,作为行洪河道,历史上担负起沿河农田灌溉、漕运转粮、防御外敌以及为北运河补水等多项任务,那时的潮白河真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相继建成,潮白河下游的洪灾基本上得到控制。直到20世纪70年代,潮白河依然是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主力军”,京密引水、潮河灌区、白河灌区等大型引水和灌溉工程相继投入运行。除北京外,每年还向河北、天津地区供水约3亿立方米。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潮白河的恢弘博爱,孕育了兼容并蓄、源远流长的潮白文明!
翻开潮白河的史志,《后汉书·张堪传》记载:渔阳太守张堪在今天的顺义地区狐奴“开稻田八千顷,劝民耕种,以至殷富”。在潮白河水的滋润下,这里成为北京地区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使狐奴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从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可见,作为当政者能大兴水利,惠及民生,是多么容易被老百姓所铭记,从而得到真心的拥护和爱戴!
数说潮白之殇 潮白河贯穿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省市。覆盖了北京延庆北部,密云、怀柔、顺义大部及通州东部地区。担负着确保首都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长桥横卧碧溪头,操纵能教石不流。
引水有方通渤海,空槽无际作沙洲。
潮平六百龙蟠闸,浪卷千层鲤跃舟。
得意乘风飞去也,天光云影共悠悠。
这首《洋桥破浪》出自《顺义县志(民国)》,是写民国14年在顺义苏庄潮白河上修建的一座大型水闸工程,这是我国引进西方水工技术建成的较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当时是为了治理连年水患,并增加北运河水量而兴建的。30孔泄水闸,每孔宽2丈、高1丈。闸上建钢制大桥,长80余丈。在当时算是相当宏大,也让现代人有足够的空间去遥想当时潮白河水有多么的波澜壮阔。
但是,潮白河的汹涌澎湃毕竟已是历史,诗中所描绘的“每值开闸放水,飞花溅浪,波涛汹吼,声闻数十里”的壮美景观和现实比起来,更适用于那句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如今北京水少,这是不争的事实。P3-5
2011年,注定是中国水利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继年初中央出台l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7月又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将水利提升到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新高度,对加强水利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再次吹响了中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嘹亮号角,掀开治水惠民的新篇章。乘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的东风,广大水利工作者豪情满怀、因地制宜描绘治水蓝图,大胆创新谋划兴水良策,干群合力大搞水利建设,迎来了水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伟大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了隆重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充分展现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效,生动反映水利人的新风貌、新思想、新观念,进一步繁荣水利文学创作,2012年3~7月,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在全国水利系统举办了“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表现水利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水利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他们精选题材,挖掘素材,潜心创作,踊跃投稿,不论是报告文学,还是诗歌、散文,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应该说,征文活动恰逢其时,对于讴歌水利、传播理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出有利于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集子收录了此次征文活动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作品共48篇。这些作品,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细节描写;既有情景透视,也有人物刻画;既有对现实的体察,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落实中央精神、治水兴水的生动实践及成效……虽然在体裁的驾驭上,在文学手法的把握上还略显稚嫩,但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水利的春天。譬如:报告文学《你好,潮白河》叙述了北京水利人通过各种努力使潮白河由缺水断流、严重污染到碧水奔流、生机盎然,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潮白河巨大变化,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详略剪裁得当。诗歌《辘轳体七律·和谐人水大篇章》巧妙运用了辘轳体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一层深一层地抒发着诗人慷慨激昂的情感,作品感染力强,令人印象深刻。散文《水之歌》视角独特,语言生动,叙述别具一格,以酣畅的笔墨表现了水利人不畏艰难、排除水患险情的决心、毅力以及奉献精神。从这些作品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曲高亢激昂、团结治水的交响曲,体会到了水利人求真务实、执着追求的赤子情怀。
当前,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热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2011年以来,我曾带领中国作协作家采风团先后沿着黄河和长江行走、采风,亲眼目睹了黄河、长江这两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壮美风姿,亲身感受了三峡、小浪底工程的巧夺天工和巨大功效。而这期间,水利人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更是深深打动着我。他们长年与江河湖泊为伴,用忠诚、智慧和汗水守卫着江河安澜,呵护着青山绿水。这些都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丰富源泉,广大水利文学爱好者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深入生活,挖掘鲜活素材,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佳作。
“文章在眼每森然,力弱才疏挽不前”。搞好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言,需要勤读、勤察、勤思、勤写。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和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笔耕不辍,就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衷心希望广大水利文学爱好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水利实践,积极开展文学创作,通过自己的作品见证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水利、支持水利,推动水利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