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也是人生一课/中国儿童文学大家随笔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孙幼军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典阅读是学校、家长、社会普遍看好与开展的阅读形式。孙幼军所著的《也是人生一课(中国儿童文学大家随笔书系)》是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撰写的随笔和散文,将甜、酸、苦完美地集于一身,历时久而余香犹存,姿态优雅。

内容推荐

孙幼军所著的《也是人生一课(中国儿童文学大家随笔书系)》内容简介:阅读是引领孩子成长的明灯。 在这里,遍地开着幸福的花朵,到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也是人生一课(中国儿童文学大家随笔书系)》涵盖最初的记忆、亲情·友情、生活·闲趣、书简等四个部分。

目录

第一辑 最初的记忆

 杏黄色的小枕头

 一盘花式蛋糕

 悔

 弟弟是从哪儿来的

 桃园的大鸡和小鸡

 两个讨厌小子

 小黑

 草帽事件

 光腚大会和遗书

 老头儿和担子摔一跤

 我的黑驴

 我当“小书迷”的日子

 小影迷兼小歌手

 逃难记

第二辑 亲情·友情

 我的不周山

 好人一生平安

 我的书呆子大哥

 我家毛毛

 家有小女

 我有个二弟叫幼忱

 我的好朋友樊发稼先生

 老师和朋友——忆文井师

 话说我与之路的友情

 送别至善老师

 忆念张美妮

 三位当年的小读者

第三辑 生活·闲趣

 冰上翱翔的日子

 可怜的蛇

 经理专用车

 “小坦克”的新贡献

 走马上任——“洋教头”手记(之一)

 冰块变苹果——“洋教头”手记(之二)

 一等秘书官白先生——“洋教头”手记(之三)

 旅美随笔

 你瞧瞧这个头儿!——渔友趣事录(之一)

 踩上地雷了——渔友趣事录(之二)

 要面子,不要鱼——渔友趣事录(之三)

 也是人生一课

第四辑 书简

 给樊发稼(两封)

 给孙绍振

 给保冬妮(两封)

 给梅子涵(两封)

 给王一梅(两封)

 给董宏猷

 给黄幼芬

 给郁雨君

 给严文井(两封)

 给阿甲

 给单瑛琪

附录

 附录一:永存童心孙幼军

 附录二:舍教授而取童话

试读章节

弟弟是从哪儿来的

据说我出生在哈尔滨南岗沙沟街,那一带是哈尔滨白俄居民密集的地区,那里有我爷爷年轻时买的一座俄式宅院。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在那里长大,直到结婚和生儿育女。小时候我常听爸爸和叔叔、姑姑们谈论沙沟街,他们提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总是充满亲切和怀念之情。可惜铁路花园旁那座老宅对我来说只是个空中楼阁,它在我的想象中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变成那样,如梦幻一般。

我最初的记忆只同海关街四十号联系着。四十号也是一座俄式宅院,不过要小得多。院子四周有绿色的木板条栅栏包围着。临街的那道矮栅栏从坡顶一直延伸到坡底,里边围的并不独是我家。东邻和西邻各有一座房子,但中间有更高的绿栅栏板隔开。这样,我们还是各自有单独的庭院。妈妈说,那一带都是“老毛子铁路”的“官房”(“公家房子”的意思),想来另两户也是铁路局的职工。东邻有个小女孩子叫黑香,很小很小,猫崽子似的。妈妈后来告诉我,她跟我同岁,那么说,我那会儿也是那么一副德性,至多像个狗崽子。黑香常常在我家院子里跟我一起玩儿,我记不起她是绕道从临街的院门进来的,还是隔开我们的那道高栅栏上有洞,可以钻来钻去。

那天晚上灯光昏暗,一位我不认识的阿姨跑到我家来。她脱下厚厚的皮外套,里边是白大褂儿。姥姥把我扯进我的小屋,不许我出去。我觉得家里发生了什么异乎寻常的事,心中很不安。后来听见妈妈大声哭叫,我着急了,想冲出去看。可是姥姥按住房门,对我说,穿白大褂儿的阿姨要给我打针,咱们还是藏在这儿吧。我给吓住了,又不明白:妈妈打针,也拼命哭叫吗?

第二天,我看见妈妈身边有个红脸的小娃娃正安安静静地睡觉,感到十分奇怪。妈妈笑着告诉我,这是弟弟。我问妈妈,弟弟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那位阿姨送来的呀,没见她提着个圆铁盒子?

我看见那个圆铁盒子了,电镀的,很亮很亮,上面还有好些小洞洞。我在院子的草地里抓到蚂蚱,放在纸盒子里,姥姥就用锥子在盒盖上扎许多小洞洞,说这样蚂蚱就不会憋死。装弟弟的那个闪光的圆铁盒子上有洞,估计也是怕弟弟会憋死才扎的,我想。

那个红脸的小娃娃就是幼忱。他比我小四岁,就是说,他出生的时候,我应该是四岁。怎么四岁了还那么傻?难道我从来就没看出妈妈的肚子很大?然后妈妈的肚子忽然又变小了,也没引起我注意?反正,我当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认定弟弟是用那只电镀的圆铁盒子送来的。我自己呢,不用说,也是用那东西送来的。后来我在医院里看见那东西,还得意地炫耀自己的知识,对妈妈说,看,那是给人家送小孩子用的!

最初的记忆太深刻,我对人的来源这样一种认识一直持续到将近八岁的时候。那时我家早已离开海关街四十号,流亡到关内第一站——傍依大海的秦皇岛。

爸爸租了“劳工里”三号孙大爷(记得他叫孙宝元)的一问小屋,劳工里在“道南”,紧挨着将这座小城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的铁路大干线。它是由两幢黄色石块砌就的低矮二层楼房和中间的一条狭巷组成的,楼里住的全是贫困的码头工人。三号靠近劳工里巷口北端,走出去就能看见一座大仓库和一大片堆积如山的原木。谁也想不到,那座仓库里居然还藏着一所小学。

爸爸也把我送进了那所小学。想起来怪好玩的:大仓库里有一半地方堆放着水泥袋子、木板、煤,另一半排列着四组桌椅,分别属于一至四年级百十来号学生。每逢上课,值班老师亲自举起大铜铃,使劲摇动,四个年级的学生就纷纷就坐。四位老师一齐走到前边,各自给本年级的学生讲课。为了使自己的学生不被别的老师吸引过去,四位老师都拼命提高嗓门儿。假如走进一位参观者,他一定会被这场面逗得笑弯了腰。但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谁也不觉得可笑。  仓库外面一大堆一大堆的原木就是我们课间休息的游戏场。不过,它也属于劳工里大多数没有钱入学的“野孩子”。他们白天提着小篮子剥树皮,傍晚时分就在那上面疯跑。我跟他们打得火热,一放学就混到一起。

一个傍晚,我们捉迷藏,玩“打仗”,后来累得跑不动了,几个人坐在自己用巨大的原木盖的“城堡”里胡吹牛。一个大些的孩子说:“你们知不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哈!”接着他就神秘兮兮地讲起来。他说人是从娘肚子里爬出来的,还讲了那是因为小虫子钻进了肚子。最骇人听闻的部分是那只小虫子怎么跑进了肚子的。

不能说他的生理卫生课讲得很科学,很准确,但它肯定比用电镀圆盒子送来的要科学得多。爸爸妈妈从来没给我讲过,很会讲故事的姥姥也没给我讲过。我们大仓库小学的尹老师也只讲“天亮了”(语文课本第一课全文),“弟弟妹妹快起床”(第二课全文),绝不涉及弟弟妹妹是从哪儿来的。我从此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真是“人不可貌相”,我的第一位性知识启蒙老师,竟是个边讲边把流出来的大鼻涕吸回去的“野孩子”。P10-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