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合花布(精)/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于德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能被誉为“空中的平民”,是因为它生存能力极强,有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无论春夏秋冬,天涯海角,处处可见其灵动活泼的身影;啼鸣说不上婉转,却是内心的歌声;离人间烟火最近,却又不愿被关在笼子里,是飞翔活跃在五大洲的唯一鸟类。小小说雅俗共赏,言近旨远。

由于德北编著的《百合花布(精)》主要内容为杭州路10号,祝福,秋夜,百合花市,信,温暖,朋友,万三,马子,世界的那端,结局……

内容推荐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于德北编著的《百合花布(精)》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

《百合花布(精)》收录了珍存,乡村,放河灯,清风是什么样的?,鸟巢,纯真最灿烂,风铃,灯笼花,自杀,驿,开花店的人,吕朝然,风铃,隔阂,包围,父亲节的礼物,二姐……

目录

第一辑 祝福

杭州路10号

祝福

秋夜

百合花市

温暖

朋友

万三

马子

世界的那端

结局

第二辑 龙卷风

崔大刀

掌门

江湖

剪纸

双白老人

纪应先生

龙卷风

徐爱兰

传奇

马吊

第三辑 民謡

水下森林

三笑

民谣

一别经年

承受

编辑

纤云

一个人生活真美好

如梦

第四辑 歧途

夜杀

袁莲说

山鬼

歧途

点绛唇

浮萍

外物

易水寒

广陵散

第五辑 金枪鱼

恐龙消息

八角街

蝴蝶

偶尔静止的旅行

大幻觉

金枪鱼

夜店

终结

逐日

务实记

第六辑 鸟巢

珍存

乡村

放河灯

清风是什么样的?

鸟巢

纯真最灿烂

第七辑 风铃

灯笼花

自杀

驿

开花店的人

吕朝然

风铃

隔阂

包围

父亲节的礼物

二姐

宽厚、博爱的文人胸怀——于德北小小说创作论/陈雍刘天平

试读章节

杭州路10号

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

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当然是从前。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是人。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诉诸数字,我依旧一天到晚吊儿郎当。

所以,我说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吃饭的时候,我忽然想出这样一种游戏: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的模样,然后,把她当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这一定很有趣。

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信怎么寄?

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都随便。”

乌——拉——!

万岁!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纸,在上边一本正经地写了“雪雪,我的上帝”几个字。这是发向天国的一封信。我颇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际上是对邻家女孩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腿双手的痛苦(这是撒谎!)。

杭州路10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说。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乡下爷爷收的信。

信寄出去了。

我很快便把它忘却。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10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信很短:谢谢您信任我,向我诉说您的痛苦。我不是上帝,但我理解您。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您的朋友雪雪。

人都有良心。我也有良心。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

这里边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我每个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执著、感人。她还寄两本书给我:《张海迪的事故》、《生命的诗篇》。

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

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我决定去看袁小雪,也算负荆请罪。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得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姐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娘。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秋天了。

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杭州路10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门,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门开了,老奶奶的一头花发映入我眼帘。我想: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一声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噢,您就是那个——写信的人?”

“是——是他的朋友。”

“噢,您,进来吧。”

我随着她走过红砖铺的小道,走进一间整洁明亮的屋子里,不难看出是书房,就在这问屋子里,我被杀死了一次。从那里出来,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她不在么?”

她转过身去,从书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声音蓦然喃喃:“人,死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些信,让我每个月寄一封……”

我的血液开始变凉。这是死的征兆。

“她?”

“骨癌。”

她指了指桌子让我看。

在一个黑色的相框里镶嵌着一张3寸黑白照片。照片是新的。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他叫骆瀚沙。

他是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

祝福

炸果子的这个女人有点瘸。

她没有丈夫,丈夫三年前出车祸死了。她有一个女孩,七岁,今年上了小学。她原是一家阀门厂的工人,后来工厂放假,她就摆摊炸果子。一张桌,几把椅子,一张案板,十斤面。她和面很有规律,一天十斤面。用刀把面划开,用啤酒瓶子滚滚压压,再用刀切成小长条,两条一拉一捏,放进油锅里用大筷子翻动几下,眼见着果子就黄黄地酥酥地地膨起来。

“浆子、果子、豆腐脑哎——”

她喊一声,尾音拖得长长的。

她知道,她喊过一声之后,她的第一个顾客就该到了。

果然,朦朦中那个终年一身蓝衣裤的哑男人拖着扫帚过来。

哑男人是市保洁大队红卫中队的工人,他负责扫这条街,他四十几岁的年纪,没家没业,白天扫街,晚上回中队打更,无烟酒嗜好,爱吹口琴,又不识谱,死记硬背了两支歌,一支《红湖赤卫队》,一支《铁道游击队》。心情好了就吹“赤卫队”,心里郁闷就吹“游击队”,他的口琴和他形影不离。

他到女人的摊上吃早点,一碗豆腐脑,三根果子,完后喝一碗豆浆。

女人说:“你很会生活。”

他抬头笑笑,从口袋里掏出半截白毛巾在嘴上擦了又擦。

他是一个干净人,一条毛巾剪成两半,两半毛巾像两个爱脸面的女孩子,一个赛着一个地白。他自己洗衣服,那套不下身的衣服已经由蓝变白,领口袖头都起了毛边。P2-5

序言

诗人气质与浪漫寻找——于德北小小说印象

杨晓敏

1988年,在一次全国赛事中获得大奖的于德北,虽不似须臾间的昙花绽放,但也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偏离了小小说写作的轨道。据说是一度迷恋上儿童文学。直到1995年冬天,我因参加全国的发行会议,才在长春见到了这个“毛孩子”似的于德北。当时的于德三十岁刚出头,却蓄着略显峥嵘的满脸分布无序的长须。他在一家颇有风味的小酒馆,来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记得应邀而来的还有当地的名流、出版社的编辑家兼作家文牧先生。窗外雪花跳跃,寒风凛冽;室内热气氤氲,酒香人酣。高度近视镜的镜片后,闪动着一双聪慧而敏感的眼睛。德北用和年龄不相称的低沉中音,向我表现着他的“少年老成”。面前是酸菜鱼、东北烧酒、大馅儿饺子和小小说话题。我回到郑州不久,德北说他受此感染,精心创作了一组小小说。希望能一次性刊出。我吃惊的是,那一沓小小说居然有十六篇之多。的确是一组力作,内容也相对连贯。考虑到当时的《百花园》用稿的一贯做法,我无法满足这个类乎异想天开的“创意”。我踌躇再三,和熟悉的朋友——《河北文学》主编通了电话。《河北文学》一次性刊出后,《小小说选刊》破天荒地分三次转载了九篇作品。此时的德北英姿勃发,大有舍我其谁之势,相继发表了《三笑》、《朋友》、《承受》、《铁道边的孩子》、《民谣》等等。

由于特别会讲故事,于德北的小小说强项是叙述,细微的描写较少。他的叙述技能显得训练有素,从容,大气,收放皆备于我,可以看出他对叙述语言的高度自觉。于德北小小说的选材也有自己的特点,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作为故事中的主角或配角:我是临时工;我是诗人;我是失恋者;我是……名篇《杭州路10号》的开头就是:我讲一个我的故事。于德北善于在平淡的、为人们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其中的戏剧性和诗意,把普通的故事经营得声情并茂。这个特长,在《三笑》和《酒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三笑》的故事发生在苏州。我们从前听说过“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岂不知,作为东北汉子、浪迹天涯的才子文人也有如此这般的浪漫情怀呢!这个戴着眼镜、长髯飘拂的旅行者,在苏州怡园饮春茶的时候,一下子爱上了这里的一切:美丽的茶姑、吟诗的老人、古老的楹联。所有的人物对话都充满诗情,女孩斟茶时说的是“静坐观众妙,清潭适我情”,老翁饮茶时说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那种清雅的气氛令人神往不已。这篇小小说的语言委婉有致,与题中之旨相得益彰。《三笑》的儒雅之美、纯净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德北2006年发表的《酒事》是他的“青春期成长系列小小说”中较为出色的一篇。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离家外出打工,因为没技术让人瞧不起,苦与累更让他陷入苦闷和彷徨。他的师傅、建筑公司的劳模老李看在眼里,在一次艰苦的任务完成后,李师傅请客让弟兄们喝酒,并把一大碗烧酒端给了少年。痛饮之后,李师傅教育徒弟的话谁也想象不到:“喊一声,喊一声什么都好了。”于是,师徒二人,还有那些穷哥们儿一起)中着如注的大雨放声大喊:“啊——”那声音撕心裂肺,神鬼皆惊,如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透出一股男人的硬朗和豪气。读完这篇小小说,那嘶哑的喊声犹响在耳,心潮难平。同样是诗意,《酒事》和《三笑》风格迥异,显示出于德北情感积累的厚度。他能大雅,亦能大俗,能纤细如苏州女孩的眉毛,也能粗犷如民工汉子们的放声一吼。诗意的忧伤相比于诗意的喜悦甚至更能打动人。小小说就是这样,看似寻常,只要有一个艺术焦点,或者也可以说照亮全篇的情感制高点,一下子就活了,胜过千言万语。就好像我们想起亲人,想起朋友,总有几句难忘的话在耳边萦绕一样。

于德北的小小说在展示现实人生时,往往有意避开纷扰的命运沧桑和人世纠葛,而专意探求那些富有诗意的层面。他不回避生活的复杂性,但赋予人物以隐忍、从容的生活态度;他不回避生活的矛盾性,但给予人物以乐观的单纯的理想精神。除了脍炙人口的《三笑》,他的《秋夜》、《杭州路10号》、《民谣》、《剪纸》等都明晰地传达了这种追求。《秋夜》写三个业余诗人在乡下聚会,少不了饮酒诵诗,背诵的是普希金、雪莱、泰戈尔、惠特曼的传世经典。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背诵者名叫佳卫,从来不喝酒的他那天喝了不少酒,他背诵的是普希金的《致大海》。点燃篝火之后,他喃喃地说:“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这些场景都是实写,实在是让人神往的雅兴和情调,在今天这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少之又少啊!虚写的是,业余诗人佳卫还是一位消防队长,不久后因救火而牺牲。于德北写他,不写他怎么赴汤蹈火,而写他背诵诗时眼中的泪光。更让我们相信:他是凤凰,他涅了。《秋夜》在选材上的实写和虚写,看得出于德北执着于艺术品格的诗意追求。

于德北的《秋夜》,通篇流淌着诗情,如炽热浪漫的音符在跳动,韵律铿锵。评论家伊水对《秋夜》的评价是:“充分展示了小说写作者对情节控制的能力,从诗意的秋夜到佳卫献身的陡转,处理得圆润而流畅,这真是功夫。”诗人气质,诗意结构,诗质叙述,读德北的作品,会让人有平静中的率真感悟,字里行间悸动着内在的本色性情。可以这么说,在当今小小说创作领域,经得起近乎二十年的大浪淘沙,依然固守小小说阵地,并能在至高水平线上写作的经典作家,德北显然是一个“异数”。这和一些只求数量累积的“写手”是大相径庭的。

《杭州路10号》是当代小小说史上可以留下印记的一篇。此篇情节稍感复杂。一个自甘颓废、百无聊赖的待业小青年,于苦闷的心境中自编自导了一个写信的游戏,他在信中倾诉了自己对人生的悲观态度和痛苦,甚至把自己描绘成残疾人,完全无法解脱和自救。信写完后随便编了个地址姓名“杭州路10号袁小雪”就塞进了邮筒。连他自己也把这当成一场游戏,类似于“乡下爷爷收”。没想到的是,他果真收到了署名“您的朋友雪雪,,的来信。自此,每个月,鸿雁传书般,他都能收到一封来信(虽然他因为羞愧而从来不回),甚至还有《生命的诗篇》、《张海迪》这样的书。这些来信让他警醒自省,他决定要去探望并当面感谢袁小雪,并果真找到了杭州路10号。令人震惊的是,写信者是一位刚刚去世两个月的老教授,他临死前为陌生的失意者写了很多信,并叮嘱老伴儿每个月寄出一封。人世间隐藏的大爱和至善,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具象甚至超越了生死。《杭州路10号》出现以后,类似的题材一度绝还。这篇小小说也成为小小说理论研究者关注的名篇。

于德北是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获得者,如今也年过不惑,但他心中涌动的诗意的潮水却没有丝毫消退。近年他的小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那种诗意盎然的表述,那种阅尽沧桑之后的恬淡、飘逸的叙述,伴随着喜悦的感伤、沉重的轻松、苦涩的甜蜜、成熟的幼稚和严肃的幽默,永远是于德北小小说中充分展示个人才情的质地。

(杨晓敏,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曾荣获“小小说事业家”等荣誉称号)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青春派作家,于德北的小小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一一他的叙事方式尤显豪放大气、清新自然。那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字和婉约的叙事风格,让我们的阅读过程充满神秘感和审美期待。近年来,他用真挚的爱心去挖掘民间生活中蕴涵的诗意,向人们展示着平凡的小人物的人性美。于德北讲述的故事并不离奇,但他注重对人的文化性格、文化心理的审视与探究,最大限度地逼近人的精神深层的真实状态。他的参评小小说,秉承浪漫主义品格,仿佛是含着泪水的微笑,深情咏唱着来自底层人生的生命恋歌。

——金麻雀奖颁奖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