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程帆主编的《古文观止(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入选之文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宜作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文观止(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清)吴楚材//吴调侯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程帆主编的《古文观止(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入选之文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宜作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国语》、《公羊传》、《礼记》、《战国策》等多部典籍选文以及韩愈文、柳宗元文、欧阳修文、苏轼文、苏辙文、王安石文等多篇名人佳作,入选之文皆有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特点,特别适宜作为学生读者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同时,对广大古文爱好者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古文素养也有诸多益处。 程帆主编的《古文观止(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精选或质朴、或典雅的古代散文,是开卷有益的必读之作。 程帆主编的《古文观止(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用丰富的资料性图片,全方位展示古文的艺术魅力。 目录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周郑交质(《左传》) 石碚谏宠州吁(《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左传》) 曹刿论战(《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官之奇谏假道(《左传》) 子鱼论战(《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左传》) 吕相绝秦(《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左传》) 卷二周秦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单子知陈必亡(《国语》) 敬姜论劳逸(《国语》) 叔向贺贫(《国语》) 王孙圉论楚宝(《国语》) 赵宣子论比与党(《国语》)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 晋献文子成室(《礼记》)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颜周说齐王(《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 唐雎说信陵君(《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战国策》) 谏逐客书(李斯) 卷三 汉文 孔子世家赞(司马迁) 屈原列传(司马迁) 滑稽列传(节选)(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节选)(司马迁) 过秦论(上)(贾谊) 治安策(节选)(贾谊) 论贵粟疏(晁。错)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答苏武书(李陵) 报孙会宗书(杨恽)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前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 固卷四六朝唐文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北山移文(孔稚珪)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舂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李华)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原毁(韩愈) 获麟解(韩愈) 杂说一《龙说》(韩愈) 杂说四《马说》(韩愈)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 讳辩(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与于襄阳书(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送董邵南序(韩愈) 送杨少尹序(韩愈) 送石处士序(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鳄鱼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卷五唐宋文 驳复仇议(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柳宗元) 箕子碑(柳宗元)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石涧记(柳宗元) 愚溪诗序(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 钴铒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游黄溪记(柳宗元) 待漏院记(王禹傅) 黄冈竹楼记(王禹偶)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义田记(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李觏) 朋党论(欧阳修) 卷六宋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泷冈阡表(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辨奸论(苏洵) 心术(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留侯论(苏轼) 喜雨亭记(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 放鹤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卷七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阅江楼记(宋濂) 卖柑者言(刘基) 报刘一丈书(宗臣) 吴山图记(归有光) 寒花葬志(归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蔺相如完壁归赵论(王世贞)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试读章节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齐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主持祭祀。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j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不幸文公去世,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觳地,断绝同我国的友好关系,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发生觳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因此侵犯我国的图谋没有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世,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劫掠我们的王宫,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东方的道路不通,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我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命令我们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着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我大胆地将全部意思都向君王报告了,望您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鉴赏 《左传》兼有记言与纪事,其所记外交辞令,辞采丰赡,向为论家所称道。《吕相绝秦》就是其中一篇精彩作品。 综观全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说秦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也曾有过友好的时代,吕相的目的是将晋国说成是一个被欺侮被损害的国家,因而要轻描淡写,为伐秦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二、说秦罪浓墨重彩,大肆渲染。也是为伐秦找到正当的理由。三、说晋德重,夸张矫饰。为晋出兵伐秦添加筹码,于是一味夸饰晋国的德行。四、吕相绝秦书虽然有许多夸张片面甚至诬罔不实之辞,但文章写得跌宕起伏,波澜层生,言辞谦恭有礼,话语暗藏机锋,是一篇典型的外交辞令。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 P35-37 序言 中国是诗诃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散文盼国度,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晚清,绵绵数千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典籍。简练明丽的《左传》、《国语》,铺张扬厉、雄辩滔滔的《战国策》……这些散文佳作或则典奥,或则质朴,或则幽深,或则雅健,恢弘瑰丽,蔚为壮观。《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俩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编选的古文选。吴乘权,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竞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友读本《纲鉴易知录》。吴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很久。起初,他们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亨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这样,他们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二人在书序标明以“观止”作为书名的用意,即“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国语》、《公羊传》、《礼记》、《战国策》等多部典籍选文以及韩愈文、柳宗元文、欧阳修文、苏轼文、苏辙文、王安石文等多篇名人佳作,入选之文皆有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特点,特别适宜作为学生读者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同时,对广大古文爱好者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古文素养也有诸多益处。此处择取亮点,列举一二。 一是选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及重要时代作家的风貌。《古文观止》选目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先秦诸子散文,却从一《左传》开端,这是因为《左传》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样的原因,《国语》、《战国策》和《左传》一起,成为《古文观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重点收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此外收录“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也构成全书的另一个重点。重点突出,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构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发展的长廊,使读者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精粹。 二是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便于初学者诵读。《古文观止》按时代和作家编排,绝大多数是散文,只有少量几篇是骈文,长篇多达数千言,短者不足百字,叙事论辩,写景抒情,咏物明志,各体兼备。 三是编者对所选文章均进行注释串讲,同时“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毫无遗漏”(吴乘权《例言》)。编者对所选作品,既有字词语句的简要注释和音读,还有对谋篇布局的点评,更有对史事和人物的评述,颇具识见,持论也较妥帖,对文章笔法的评析大多得其真髓,发人深省。 本书译注成于众手,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