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建筑》中罗列了笔者张钦楠对20余栋国内外建筑的“阅读”体会,除了二三栋是“纯书本”的阅读外,其余的都是笔者直接观察和体验过。它们跨越了历史的各个时代,也遍布在世上各个地域。对它们的阅读帮助笔者理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取得了建筑美的享受。
在姐妹篇《阅读城市》中,笔者总结了自己“阅读”城市的方法,归纳为“三个拿来”,但它们并不适用于建筑。城市和建筑的差别,就像经济学中的宏观与微观那样,要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与理解。在本书中,笔者归纳了自己用现象学原理阅读建筑的几种方法,提供读者参考。
本书是作者张钦楠另一本著作《阅读城市》的姐妹篇。与阅读城市的同时,当然也离不开阅读城市的“细胞”——建筑。然而,当阅读对象从“宏观”的“城市”转向“微观”的“建筑”时,作者发现其阅读方法也随之变化。因此,作者在《阅读建筑》中,通过对国内外古今二十几栋建筑,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建筑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从埃及金字塔开始到21世纪初哈迪德的《未来宣言》等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来探讨其文化意义,并通过它们来理解建筑的时代与地域精神;
第二部分选择对从中国汉代的台阙建筑到当代亭阁进行观察,试图理解梁思成教授对我国古建筑的“豪劲、醇和、羁直”三阶段的风格演变过程,并探讨中国进入现代后建筑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作者用自己对现象学的理解,来阐述“阅读”建筑的基本方法。
本书对于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和城市规划工作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我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对建筑历史、建筑理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