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理由》精选了作者韦健华125篇小小说作品。韦健华的微型小说语言优美、精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读者开始一看就会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迫不急待地想往下看,越看越能“品味”出作品的辛辣,看到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那讽刺就到了高潮,那辛辣劲也就完全释放出来,作品也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不由读者不拍手叫好。看完小说,感到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流泪的理由(21世纪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小小说读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韦健华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流泪的理由》精选了作者韦健华125篇小小说作品。韦健华的微型小说语言优美、精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读者开始一看就会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迫不急待地想往下看,越看越能“品味”出作品的辛辣,看到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那讽刺就到了高潮,那辛辣劲也就完全释放出来,作品也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不由读者不拍手叫好。看完小说,感到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流泪的理由》精选了作者韦健华125篇小小说作品,分甜甜真情、百味人生、咸淡市井、辛辣仕途四个小辑,收录了作者全国小小说年度奖、广西小小说奖以及其他一些小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和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小小说作品。《流泪的理由》作品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手法多样、短小精悍、立意独特、风格清新;从一个点、一画面、一瞬间,展示了智慧、美好、新鲜的思想,浓缩了生活、描绘了人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生活真谛;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阳光,变得更色彩斑斓、姹紫嫣红、光彩夺目。是一本能引人入胜、让人受益匪浅、很值得一读的小小说精品集。 目录 第一辑:甜甜真情 长处 金婚 乞哥 灯 妍子 幸运 “给你一个惊喜” 不离婚的条件 检讨 理由 金字招牌 英雄的答案 “黑水村”这名 制服 乞丐真泪 第二辑:百味人生 认亲 流泪的理由 真戏假做 换工 拾霭 意外的分配 怪物 人狱 “种菜” “艺术”的疑问 “喜从天降” 降价 防匪妙法 魔高一丈 草窝与凤凰的逻辑关系 名人效应 财路 神力 误 店名 “发表”的悲剧 职务 指挥 水平 神婆婆 “书法” 称呼 该死的路灯 路灯又黑了 错误的荣誉 做官意识 官大官小 名片 机遇 回扣 窍门 神药 梦话 群众演员 日子 “贪心” 李白没当上“诗人” 失而复得 第三辑:成淡市井 倒土 我认识你家 放鞭炮的原因 够朋友 情夫情妇 神招 原因 施救 钥匙 大老板 感谢费 冤大头 谜 神秘人物 评比 奇径 外财 绕道 局长的位子 水怪 传卦 仪式 条件 最佳广告 人啊,人 假币 共识 第四辑:辛辣仕途 笔记 谦虚 药 怪病 重用 怪招 报应 马川的狗事 方局长的“文化” 征服 “581” 证据 演员 拍 绝 后记 试读章节 乞哥 正阳街的“弘宝”面馆可是一个百年老店,那味道是正阳一绝,外地人到这里少不了要到“弘宝”尝尝这拉面、饺子什么的。 虽说味道好,也是百年老店,但由于这是小县城,人口不多,更不是什么旅游城市,流动人员不多,“弘宝”的营业额也不是特别高,加上“弘宝”面店那薄利多销的经营宗旨,利润自然不是很多,因而“弘宝”面馆的房子还是三十多年前翻修过的老房子。好在正阳街不是正大街,“弘宝”的位子也不在大街上,而在一个巷口,“弘宝”在旧城改造的规划中虽说是拆建房,但有关部门还是网开了一面,让其缓拆,说是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么一个街上有这么个老房子也算是一道风景了。 离“弘宝”不远的正阳路口的人行道边上有一个中年乞丐,在这里乞讨好几年了。这乞丐看上去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他与别的乞丐不同,别的乞丐一身邋蹋,衣服脏旧,蓬头乱发,而他的衣服虽旧但不脏,头发枯黄但不乱;他也不像其他乞丐那样做出可怜样、嘴上念着乞讨的词,而是坐在那里,在用来乞讨的碗旁边放了一块纸板,上面写着“父母双亡,因病失明,无经济来源,恳请关心帮助”云云。由于这地方不是行乞的好地段,再加上他那行乞方式,他乞得的钱很少,常常一天吃不上一碗东西。不过,他每隔一段时间乞够了钱就要到“弘宝”来吃一碗最便宜的素面。久了,这附近的人都认识他了,有的还赶着现在叫“犀利哥”的“时髦”,叫他“乞哥”。 乞哥小的时候父母因车祸双双离世,他是由村里的人东家一杯西家一碗拉扯大的,以前他是能看得见东西的,后来眼睛就模糊了,看不清东西。已经成人的他为了不给乡亲们添负担,就自己来到县城乞讨,到这不热闹的正阳街乞讨也有不想让村里的人看到的原因。 乞讨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他有时好几天都是每天只能吃一碗剩饭之类的东西,更别说像以前那样靠乞讨能几天吃上一碗“弘宝”的素面了。 这天,他的乞讨碗里又有人丢进了异物,是金属声但不是钱的声音,因为纸币没有声音,硬币的声音他都能听出来。他非常地生气,经常有人把小石块、铁片、纸片丢进乞讨碗里戏弄乞丐的。他摸了一下有两个圆圆的、壹元硬币大小的金属片,他凭着手感知道这是壹元假硬币。这种假硬币样子很像,一般人还真分辨不出来。以前也有人把这种假硬币丢进过他的乞讨碗。 这一天,他就乞讨得这两枚假硬币和几张一两毛的小票。要命的是,这天的风向变化使“弘宝”的面香直向他扑来,好一段时间没吃“弘宝”面的他实在忍不住了,试探性地拿着这两枚假硬币来到“弘宝”。“弘宝”的收银员居然没认出来,给了他一碗素面。他仍如以前一样端着面到门外一角落狼吞虎咽地连面带汤一扫而光,然后把碗送回面馆。 后来,每隔两三天就有人把这种假币丢进他的乞讨碗里,“弘宝”的收银员又不认识这假币,使他每隔三两天就能侥幸地吃一碗“弘宝”素面。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乞哥不见了。有人说他到别的地方去行乞了,有人说他被市容管理部门收容了,也有人说他被驱逐去了外县!还有人说他被打伤了。不过,少了一个乞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几天后人们就把这他忘了。 三年后,“弘宝”面馆重新装修了,他们得到了香港华人刘力宏指定用于修缮“弘宝”面馆的一笔捐款,不仅是“弘宝”面馆的人高兴,正阳街的老百姓都高兴,百年老店又将焕发新姿。 在“弘宝”面馆修缮后重新开业的典礼上,刘力宏亲临现场并剪彩。突然,面馆收款的小伙子恍然大悟地叫了一声“乞哥”!这时大家都觉得有些像,但谁也不会这么想。 “街邻们,是我呀!我就是当年的乞哥呀!”刘力宏大声地说到。 当大家知道刘力宏就是乞哥时都非常地惊讶!这是谁也想不到,谁也不敢想的事呀!人们无不从偷渡、黑社会、贩毒、走私、中奖方面来想。大家更不明白的是他的眼睛咋不瞎了,莫非他当年装出来的。刘力宏自然看出了大家心中的问号。他告诉了大家答案:他有一个与他父母失散多年的堂叔在香港开了一个大公司,他堂叔没有子嗣,三年前他那病重的堂叔派人回来找到了刘力宏的家,知道他父母已去世,也知道了他。于是,派人到正阳街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到了香港,治好了他那患白内障的眼睛,让他帮着管理公司的事务。他堂叔病重去世后,他就继承了堂叔的遗产,当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可刘力宏成了大老板为什么要捐款给“弘宝”面馆?连“弘宝”的老板都不明白。是赎他当年用假币“混”吃的罪?还是报恩?他知道收银的小伙子明知是他用的假币却不说破。 可刘力宏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告诉大家:他第一次乞得那两枚假硬币后无意中在上面做了暗记,他用那假币到“弘宝”买了面,可两天后这两枚假硬币又被人放进了他的乞讨碗里,而且每次放在碗里的都是这两枚假硬币。 P6-8 序言 “怕不辣”的韵味 ——韦健华微型小说印象 (代序) 春意/文 “川贵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全州人怕不辣”这句话原本是说这几个地方的人爱吃辣椒的程度,但也从中能看出全州人吃辣椒的厉害,而这句全州人的“怕不辣”恰恰反映在广西全州县生活了45年的作家韦健华微型小说作品的风格。 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报刊上都开辟有“小辣椒”、“红辣椒”、“辣椒”、“朝天椒”之类的栏目,专门发表针砭时弊、揭露丑陋的微型小说和小品文。这些微型小说和小品文对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与官场腐败进行了辛辣讽刺,常常以区区几百字或一千多字就将人物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描绘得惟妙惟肖。在人的思想刚解禁、人们生活节奏开始加快的80年代,这类作品异常受欢迎。微型小说作为这个时代开始兴起的新兴文体,辛辣讽刺和大胆揭露也是当时微型小说的一种主要风格,当时相当数量的微型小说就是这类辛辣讽刺、大胆揭露的作品。 从那个时代开始微型小说创作的韦健华的作品不仅烙上了这种烙印,更是延续了那个时代微型小说的辛辣讽刺和大胆揭露,发扬了这种风格。他的微型小说处女作《平息》就是一篇讽刺性的作品,他近期的作品《我认识你家》、《“书法”》等更是辛辣。 《平息》写宾局长上街在百货商店见售货员与一顾客为手电筒后盖一个弹簧掉出来的事争吵。售货员认为货出柜台概不负责,顾客说商品坏了就要换,“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争吵不休,还有一大堆人围观。想平息这场争吵的宾局长便上前评判。可是,那顾客不服他的评判。不认识什么局长的顾客便与他吵了起来。正吵着,一个人挤进来,用手将弹簧按进手电筒后盖,这场争吵就平息了。本来可以用手将弹簧按进去就可以解决的事,售货员与顾客却在“货出柜台概不负责”和“不合格产品就要换”上纠缠时,作为想平息争吵的宾局长也可将弹簧按下去就能达到目的。但他没有选择去做,而是选择了当“评判员”,结果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引发了新的争吵。小说的结尾“人们都散去了,柜台前只有宾局长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点明了老百姓的态度——不为群众干实事,只耍嘴皮的官是办不成事,也不受群众喜欢,最终将孤立于群众,被群众抛弃。 这篇作品放在微型小说创作已十分繁荣的今天来看可能稍显得“直白”了些,可是在1983年那我国微型小说刚起步的时代,又是作者第一次创作的微型小说,这篇作品能有如此的“辣”味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从那以后,韦健华不仅创作出许多“辣”味十足的微型小说作品。而且一篇比一篇“辣”。看着韦健华微型小说就让人想起那辣椒,那红红的辣椒艳丽得像花,如红玫瑰,让人喜爱,甚至爱不释手,可是真正嚼起来时就感到辣劲实足,满口辣味,但“辣”过之后就能温经、散寒、健脾、开胃,口中还有些淡淡的甜。韦健华的微型小说语言优美、精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读者开始一看就会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迫不急待地想往下看,越看越能“品味”出作品的辛辣,看到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那讽刺就到了高潮,那辛辣劲也就完全释放出来,作品也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不由读者不拍手叫好。看完小说,感到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韦健华的“辣”味微型小说有讽刺市井百态的,但相当大一部分是揭示官场丑陋的作品。 在讽刺市井百态的较多成功微型小说作品中以《流泪的理由》、《认亲》、《神招》、《放鞭炮的原因》、《钥匙》、《理由》、《条件》、《情夫情妇》、《施救》、《拾遗》、《倒土》等几十篇更佳。 《流泪的理由》中硬汉子孙海听到一女子身患绝症的消息而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却因此引发了许多人的猜想,最后的猜测集中到了孙海与这女子的婚外情方面。孙海万般无奈,只好为自己的流泪“找”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同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如今在一些人的眼里,人的这种本能的存在却需要有理由。这不能不说辛辣了! 《神招》这篇作品讲的是一个科技推广站站长引导村民种植良种桃树以脱贫致富,可村民不相信、也不干。无奈之下,他只好请他农科大的同学扮成神汉,以“神”的名义“指点迷津”让村民种那种桃树,结果村民们却主动地种上了那良种桃树。科学要依附“鬼神”来推广,不能不让人啼笑皆非。 《施救》说的本来就是一件小事:一个老人在街头昏倒了,许多人围观着却怕惹事上身而不敢施救,两个外国姑娘挤进人群便大胆地施救。作者在小说的最后点了题“这两个外国女孩是来学习中国文明史的留学生”,让读者意识到文明在我们这个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一些人脑子里减退;同时也提醒着:如果不加强文明建设,我们将落后于其他国家。 在揭露官场丑陋现象的众多成功作品中《我认识你家》、《“书法”》、《谦虚》、《称呼》、《怪病》、《误》、《职务》、《李白没当上“诗人”》、《“发表”的悲剧》、《路灯黑了》、《路灯又黑了》、《传卦》、《水怪》等等几十篇更是无不叫人拍手叫绝。 《“书法”》写文化局长想讨好新来的县委书记,他将县委书记以前写在某地方的两个字中的一个拓下来并评为全县书法大赛特等奖。在获奖书法展中,县委书记的这一“书法作品”引发了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的诸多感慨。然而,真正让读者感慨的是作品最后一句话的交待:县委书记这一“书法作品”是他二十年前在县农机厂实习时补写在厕所外墙上的“厕所”的“所”字。 《谦虚》里讲一个新上任的局长在其下属跟他讲悄悄话时他坚决制止,博得了光明磊落的好名声;领导跟他讲话时他总是前趋着身子认真听,给领导留下了谦虚的印象;他也因此而得到了提升。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内幕”:其实那是因为这新局长的听力不好。 《我认识你家》更加辛辣,说一个长相很“凶”的个体户因无意中说了一句“我认识你家”,让一些执法部门的人不仅不收他的费,反而讨好他——因为。“我认识你家”是“黑社会”团伙的人常说的一句话。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韦健华“辣”味微型小说主要创作手法,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微型小说很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如临其境,使读者在阅读中与作者在心灵上形成互动;更是通过这种手法把市侩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官场百态。然而,韦健华的“辣”味微型小说也有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神药》就是一篇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好作品。这篇小说描写单位的领导官僚习气非常浓,动辄就责骂部下,让人非常的难受。这个单位的一小职员得到一道人给的一粒药,吃下去后骂声变成了笑声、凶相变成了笑颜,领导怎么骂他都很高兴,给领导感觉他很有“奴”性,因此小职员被提拔。可是,当那神药的药效过了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骂声不再是笑声,又成了他受不了的骂声时,他急忙地想再找这种药。可是,道人留在锦囊里的字条告诉他世界上没有这种药,让他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读者也许也会问:哪有这种药?有该多好呀!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辣”味微型小说创作往往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绝妙效果。 韦健华微型小说创作上的“怕不辣”还体现他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来增加小说的“辣”味,运用姊妹篇的形式来增加“辣”味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他的《路灯黑了》和《路灯又黑了》就是一对微型小说姊妹篇,《路灯黑了》是说快过年时,与副局长住对门的小干部刘南怕领导进出不方便就将近日频频损坏的楼梯过道那路灯修好,原以为可以讨得对门那副局长的欢心,结果被“批”了——因为这路灯亮着会妨碍别人上副局长家送礼。而《路灯又黑了》说这年快过年时刘南家与已升为局长的那位领导家之间过道那路灯又黑了,刘南吸取了教训而没去修那路灯,结果又因给领导造成不方便被批评了——因为领导收礼的方式已经改变,没人直接把“礼”送到领导家,而是送到领导车子的后箱由领导自己拿回家。这两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连起来读;单独读每一篇都“辣”味实足,连起来读就感到后一篇补充了前一篇的“辣”味,使两篇的“辣”味超过了两篇之和,“辣”味更浓,更加有趣、更加耐人回味。 当然,韦健华的作品中也有一部分歌颂美的,但“辣”味微型小说占了韦健华微型小说的大部分,也可以说是韦健华微型小说的主流。他的许多获奖和被报刊选载的微型小说就是这种“辣”味的作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韦健华的微型小说那辛辣讽刺与深刻揭露的风格不仅没收敛,反而越来越强烈了,那“怕不辣”的风格也更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从他不久前在广西区纪委、宣传部、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反腐倡廉小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书法”的由来》就可窥一斑。 近年来,许多报刊因“和谐”原因,怕“刺激”而不太用这类“辣”味的微型小说,可韦健华却没有半点“收敛”,反而痴心不改地坚持这类小说的创作。 有人问过韦健华:为什么喜欢写这种“辣”味的微型小说,而不写些歌颂和展现美的微型小说。韦健华告诉说,其实揭露与批判丑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与歌颂美;揭露与批判丑越厉害,美在人们心中就更美,就是更好地歌颂美;通过批评丑的而会使丑减少,让社会更关;对丑的揭露与批判得越多,丑陋就减少得越快,社会就会更关。是呀!不是他心里看不到关,也不是他不愿意歌颂美,他是为了更关而在奋力地揭露与批判! 这就是韦健华微型小说“怕不辣”的原因,也是他微型小说“怕不辣”的韵味。 后记 最早接触小小说那是1983年的事了,那时小小说在国内“起步”不久,连名称都是“千姿百态”的,一分钟小说、五分钟小说、袖珍小说、一袋烟小说、短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 我学习写小小说也是1983年的事,我的第一篇小小说也是1983年10月创作的《平息》,这可以说是我的小小说处女作,我也从那时就开始了小小说创作。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白天干我的本职工作,晚上和节假日搞创作。上世纪80年代中叶到90年代初我又被聘为《桂林财会》的兼职文学编辑,还得编辑、审稿,那时非常地艰难。刚开始搞创作时写过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小品文、相声稿、小品稿,但写得最多的还是小小说,我发表的第一篇小小说应该是刊登在《全州财会》1985年第3期上的《厂长的助理》。 记得刚开始写小小说时认为小小说“小”、短,好写!但写过一阵子后发现这小小说不好写,比短篇小说还难写,那么少的字要将主题表现出来,不仅语言要十分精炼,结构更是要巧妙;因此越写这小小说就越觉得自己知识贫乏,便一边创作一边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学系函授学习,又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充实了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就是这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写作,20多年来也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的百多家报刊上发表了近400篇小小说,一些小小说还被《微型小说选刊》等一些刊物选载,好些小小说被选入了一些文集,可还不敢说自己的小小说创作入了门,只能说是远远地看到小小说的“门”了,还得努力地朝那奔,以尽可能地接近“门”,然后摸到那“门”,并力争入门。前些年为了写那长篇小说《蓝色虹》几乎将小小说写作荒废了,几乎没写什么小小说,就是偶有几篇发表也多是翻出以前的旧稿子投的,近两年才重新投入小小说创作写了一些作品。此外,我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发表的小小说被选入了近一两年出版的一些文集中,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因此,这本集子中的小小说有不少近年来全国小小说奖、省(自治区)和市级小小说奖的获奖作品,也有些是好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作品。 几年前就想出一本小小说集,可当时也是因为写长篇小说的事而没能整理,在长篇小说出版后才一边创作一边进行整理。恰逢张海君老师编这套丛书,让我这本小小说集有机会得以出版。这本小小说集的出版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更能给自己鞭策与鼓舞,让自己在小小说创作、在文学创作的这条路上走得更好。 在整理这本集子时考虑了选入各类题材、各个时段、各种风格的作品,有各种类型的小小说,诸如600字左右的蚂蚁小说、140字以下的微小说等,因此有些作品虽然不是很理想,但代表了某类题材、某一时期、某一类型的作品。 因为以上已叙的原因,再加上整理也比较匆忙,因此这本集子中一定有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请读者多批评指正。如果这本小小说集能带给读者哪怕是一点点、一丝丝的快乐与感慨,那我就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欣慰。 再次感谢张海君老师和其他关心我小小说创作与这本小小说集出版的老师、朋友、读者们。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于广西全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