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众对这一领域和相关进展还比较陌生,从事外交、军控以及核领域对外合作的人员也希望对于国际核不扩散保障核查整个机制,尤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核查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系统了解。有鉴于此,作者杨大助和傅秉一萌生了编著《核不扩散与国际保障核查》的念头。
《核不扩散与国际保障核查》以核能基本知识及核扩散的技术途径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核扩散主要途径、关键环节、高风险部位,在解读大量国际法律文书和剖析国际核保障核查体系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国际核不扩散保障核查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书、保障核查技术与方法。
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核保障核查,《核不扩散与国际保障核查》分为九章:第一、二两章介绍核能相关知识,重在分析可能造成核扩散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途径,并从技术角度指出防核扩散的重点所在。第三章回顾核不扩散保障核查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国际保障核查的法律基础,评述保障核查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讲述保障核查的基本概念、措施与方法。第五章概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职能和活动。第六章介绍国际核出口控制机制和主要核供应国出口政策。第七章评述保障核查领域发展的几个问题。第八章介绍核材料实物保护和禁产谈判等保障相关领域。第九章简要介绍中国关于核不扩散保障核查的政策、立法和实践。为便于读者参阅,《核不扩散与国际保障核查》还编写了国际核保障核查大事记和保障核查中英文缩略语附于书后。书中叙及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保障相关条约、协定类法律性文书诸多。由于它们篇幅过长,不便全部载人,本书仅选其最主要的几件列作附录供参阅。
作者杨大助和傅秉一接触和从事保障工作多年,有机会参加了一系列保障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所接触到的资料和研究活动中了解的知识及相关体会编写了本书。
第一章 核相关知识
第一节 核与核能
第二节 核材料、核武器、核试验及核扩散
第二章 核燃料循环与核扩散
第一节 核燃料循环
第二节 核扩散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核扩散关键环节 ——敏感设施和技术
第四节 核扩散高风险部位
第五节 氘、氚、锂一6的生产
第三章 国际保障核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和早期的保障核查
第三节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保障核查
第四节 加强保障的“93+2计划”和《附加议定书》
第五节 一体化保障方案
第六节 核武器国家的自愿保障
第七节 地区无核武器条约及其相关保障
第八节 区域性保障核查机制
第九节 核进出口自愿报告机制
第十节 评论与展望
第四章 保障核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保障核查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节 保障核查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国家评价和保障结论
第四节 保障核杏技术和设备
第五章 保障核查的执行管理
第一节 保障核查组织
第二节 保障核查工作量
第三节 保障核查经费
第四节 保障核查人力资源和工作人员培训
第五节 成员国支助计划
第六章 核出口控制
第一节 桑戈委员会
第二节 核供应国集团
第三节 一些国家的核出口管制政策
第七章 保障核查发展中的新课题
第一节 镎和镅的核扩散风险与核查
第二节 核燃料循环多边安排
第八章 保障核查的相关领域
第一节 核安保下的实物保护
第二节 防止核走私
第三节 禁止易裂变材料生产
第九章 中国关于核不扩散保障核查的立场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的核不扩散政策
第二节 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
第三节 签订自愿保障协定
第四节 加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第五节 签署保障协定附加议定书
第六节 参加核进出口自愿通报机制
第七节 参加桑戈委员会和核供应国集团
第八节 参加《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第九节 奉行严格核出口控制政策
第十节 签订政府问和平利用核能协定
第十一节 保障核查事务管理
第十章 国际核保障核查记事
核保障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I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
附录Ⅱ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附录Ⅲ 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各国之间的协定的结构和内容
附录Ⅳ 各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实施保障的协定的附加议定书范本
附录V 核供应国集团核转让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