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下的现代性选择与建构——李大钊思想新解》对李大钊思想的研究,就是将其放置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历史脉络之中,深入分析李大钊对于中国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问题的若干创见,并力图通过这种总结,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深化我们对中国近代思想历程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今年(2011)也恰逢建党九十周年,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无论人格还是思想,都让人对其肃然起敬。本书由郭继承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下的现代性选择与建构--李大钊思想新解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郭继承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下的现代性选择与建构——李大钊思想新解》对李大钊思想的研究,就是将其放置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历史脉络之中,深入分析李大钊对于中国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问题的若干创见,并力图通过这种总结,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深化我们对中国近代思想历程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今年(2011)也恰逢建党九十周年,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无论人格还是思想,都让人对其肃然起敬。本书由郭继承著。 内容推荐 现代性虽然发轫于西方,却代表了“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向。在“世界历史”的格局中,一个民族如何回应现代性的冲击,接受现代性的挑战,如何在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性纬度中,做出适合本民族的选择和创造,决定着该民族的存亡与兴衰。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被卷入了世界现代性的潮流之中,李大钊是这一时代大潮阶段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李大钊的思想直面现代性的冲击与挑战,努力探求现代性中国的历史课题,折射了中国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互动逻辑,是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回应、选择、创造现代性的“里程碑”式的案例。《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下的现代性选择与建构——李大钊思想新解》对李大钊思想的研究,就是将其置于“世界历史”的大格局下,置于中国回应和追求现代性的大背景中,置于中国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历史脉络之中,以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历史逻辑作为考察李大钊的思想的主线,一方面解读李大钊的思想“何以如此”,梳理李大钊关于现代性中国的论证与思考,重塑李大钊的思想在中国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肯定李大钊的思想所给予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问题的种种启示;另一方面。以李大钊的思想为切入点,总结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中国近代以来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宏观架构中,整体检视李大钊做出的种种思考。 本书的第一章,目的在于以现代性的视野重构中国近代社会内在逻辑与思想历史,梳理李大钊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思想背景,阐释时代背景给予李大钊思想的深刻影响,解读李大钊思想的内在张力与整体架构,这是我们理解李大钊思想的宏观基础与逻辑起点。第二章从现代性冲击、升华、洗礼、改造、淬砺民族性的角度,分析主体性思想对于李大钊思想的渗透,解读李大钊关于现代性中国思想的哲学根基,及其对现代性中国的种种思考与建构。第三章从中国民族性回应现代性挑战的独特性方式的角度,论证李大钊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第四章将李大钊置于追求现代性中国的历史进程之中,站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融合的角度,整体审视、评价、总结李大钊思想的现代价值,同时以李大钊的思想为透视点,总结其对于现代性与民族性融合“何以可能”的启示。 通过《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下的现代性选择与建构——李大钊思想新解》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李大钊的思想,既体现了现代性生成的内在要求,又具有民族性视野,折射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近代中国对现代文明的理解所能达到的高度。从现代性的视野来看,李大钊一生致力于现代性中国的思考与建构,呼唤尊重人权,鼓呼解放,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精神,堪称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者;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能够做到在现代性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肯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民主主义的扬弃与超越,这吻合思想史的本来逻辑,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价值。从民族性的视野来看,早期李大钊阐发“民彝”理论,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究中国现代性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问题;后期的李大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命题,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探索的步伐;在融合中国文化、民主主义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论证和建构平民主义。李大钊的所有这些努力,推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与思想探索,无论是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本书由郭继承著。 目录 前言 内容摘要 引言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第一章 近代民族危机与现代性挑战——李大钊思想的时代境遇与内在张力 第一节 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互动——李大钊思想背后的历史逻辑 一、“世界历史”格局与中国近代历史逻辑 二、中国近代思想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中国向何处去——李大钊思想的思想史背景 一、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二、理解、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李大钊思想的内在张力 一、传统与现代 二、中国与西方 三、不同现代性方案的选择与超越 第二章 李大钊对现代性中国的思考与建构 第一节 现代性中国思想的哲学根基——主体性对李大钊思想的渗透 一、主体性——现代性中国的哲学根基 二、李大钊主体性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三、主体性对于李大钊思想的影响及学术意义 第二节 现代性中国的宣言——青春中华之创造 一、拥抱现代性——“青春中华”的实质 二、青年——创造“青春中华”的主体力量 三、对“青春中华”必然性的论证 四、“青春中华”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三节 现代性中国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人权、解放、自由、民主、平等、法治 一、李大钊的人权观 二、李大钊的解放观 三、李大钊的自由观 四、李大钊的平等观 五、李大钊的民主观 六、李大钊的法治观 第四节 对现代性中国的论证与建构——“民彝”与“平民主义” 一、“民彝”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民彝”的內涵与对现代性中国的论证 三、“民彝”思想评析 四、平民主义的时代背景 五、平民主义的内涵与对现代性中国的建构 六、平民主义思想评析 第五节 对现代性的创造性解读 一、创造性解读的內涵 二、李大钊的创造性解读 第三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必然结果——李大钊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第一节 现代性自我超越的投射 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阶级结构与民族解放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困境 一、近代中国文化的历史任务与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现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节 历史情境与主体选择 一、救国道路的屡次挫败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反省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转向背后的个性因素 一、李大钊的价值观 二、李大钊的思维方式 三、李大钊的政治认知 第四章 李大钊思想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第一节 现代性中国——未完成的事业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 第三节 李大钊思想的启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何以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