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波编著的《明史其实超好看大全集》选取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明朝进行解读,深入到历史事件内部,用现代的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用全新的观点、现代的语言、诙谐的文字,将明朝中的人和事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以期帮助读者真正地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指导未来。
本书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叙述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幽默风趣却不乏智慧的语言,调侃轻松却不失庄重的语调,讲述中国400多年前的历史,并试图进入到历史事件背后,深度挖掘历史人物内在的真实情感,使读者与其产生共鸣。本书运用三维结构,用历史事件来展现人性,透过历史的迷雾,解构历史中的人物,以人性洞察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前后将近300年。300年间,有金戈铁马、王朝霸业,也有乱世奢豪、阉宦横行。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登基,年号洪武,国号明。至此,元朝灭亡,大明帝国开始。太祖崩,而后有“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庆新政”,中间自有奸臣乱国、阉党横行之污流,亦有戚继光、左光斗、徐阶、张居正等人的振作?大明朝将近300年的国祚,因为有这些多彩画面,才给后人留下诸般思考。1638年,皇太极进攻明朝,将近300年的大明帝国大厦轰然倾倒,留给我们的是滚滚烟尘和无尽思索。
王光波编著的《明史其实超好看大全集》以人性解史,以趣味说史,将整个大明王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分为“收拾山河——几个给力男的个人‘奋斗史’”、“纵欲时代——子孙们的败家接力赛”、“日落黄昏——由一哥变成老弟的岁月”三个阶段,从元朝末期的群雄并起夺天下写起,用现代的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全新解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试图透过历史事件,解开其背后所隐含的玄机,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解读人物内心,使读者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明史其实超好看大全集》运用现代的语言讲述历史,不仅写活了历史,更写活了人性。
傍上了一个江湖大佬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的早上,朱元璋收拾好行李——其实就一只小布袋里的几件衣物而已,跨出皇觉寺大门,踏上了去往近邻的濠州的路途。朱元璋是要去“参军”的。
濠州城内驻扎着的数千红巾军已被元军盯上,元政府的彻里不花率大批精兵前来围攻,逼迫红巾军退到城南三十里处休整。城里城外均被一股紧张和肃杀的气氛笼罩着,稍有风吹草动,懦弱者就要害怕一阵。
此刻负责守城池的郭子兴在他的元帅府内紧锁眉头,在脑海里思索着一条完美的守城大计。这时走进一小头目,禀报说在城门口活捉到一个自称要来投军的探子,呼喊着要见大帅。苦恼于元军围困的郭子兴正在气头上,听到有“探子”来访,自然来了兴趣:官军都要杀进城来了这人还来投军,自己不妨亲自去探个究竟。
来到城门口,郭子兴下马端详来人:此人相貌甚是奇特,“地包天,下巴突出,额头也向前凸出”,头部呈上下凸出,中间凹陷形状,侧看如月牙。气质也不凡,正是“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明史·太祖本纪》)。
朱元璋可能没有料到,眼前这个带有几分威严的人竟是他一生中的大贵人,一个懂得赏识、愿意重用他的人。尽管后来的郭子兴对朱元璋也有些压制和猜忌,但仍多以信用、提拔为主。朱元璋在郭子兴的提携和栽培下,事业蒸蒸日上。
郭子兴质问他是否是探子,来此地何事,又恐吓他若敢狡辩,就立即叫人拉出去砍头。朱元璋起初还有点紧张,但对此次来投军的风险他早有准备,就索性平静下来:“都来了,还怕什么!”所以他镇定地回答了大帅的提问。
出乎郭子兴意料的是,他从眼前这个人的眼神里看到的是镇定,而非惊慌。平时看惯了手下唯唯诺诺的郭子兴,突然见了一个不惧威严的人,不禁眼前亮,心里对来人颇为欣赏。于是,郭子兴叫人放开朱元璋,细细问了详情。原来,这人确实是来投军的,部下汤和便是“中间人”。
就在这天,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如愿加入了红巾军,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的战斗生涯。他被编入郭子兴的亲兵队伍,郭大帅成了他的直属上司。
朱元璋在军营中渐渐崭露头角。他看得出郭子兴对自己有意栽培,如同找到了组织一般认真肯干,甚是卖力。路遥知马力,认识朱元璋越久,他身上异于同龄农民士兵的特点就越发被郭子兴看好:这个年轻人思路清晰,说话做事有条不紊,交给他的事无不办得妥帖至极;他不浮躁,不莽撞,没有一个同龄人有他的那份稳重干练。 朱元璋在沙场上也是勇敢无比,“从旁翼卫,跳荡无前,斩首捕生过当”,在亲兵里可谓出类拔萃。两个月后,朱元璋顺理成章地被提拔为九夫长,开始领导九人的队伍。他总是身先士卒,所获的战利品却从不中饱私囊,队伍里的人都乐意听其指挥,连职位高他一截的汤和都经常围着他转,小事大事都前来咨询一番。
郭子兴其实是个草头王,地主出身的他全凭自己一手壮大起来的队伍守卫着濠州城池。他想广聚天下英才,培养一帮自己的亲信,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眼前这个朱元璋确实不凡,郭子兴有意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除了父子、兄弟关系最亲外,再有,就是姻亲关系了。
郭大帅一拍脑袋,自己不正有个适龄的义女吗?
这个义女年方二十,姓马,名字不详,民间习惯称呼她“马秀英”。马秀英早年母亲亡故,父亲生前与郭子兴交好,父亲去世后郭子兴便收她为义女。据说这马姑娘有一双天足,人称“马大脚”。生于贫困人家的马姑娘经历过艰难困苦,个性坚韧,做事谨慎。她“有智鉴,好书史”(《明通鉴》);肚子里有货,看人自然也准,自然对朱元璋另眼相看。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以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有一回,在岳父大人猜忌及被他人怂恿之下,朱元璋被关了禁闭。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欲趁机置他于死地,想活活饿死他。两天后,妻子马秀英得知这一消息,随即烙了一块饼,准备趁看丈夫时悄悄带给他。快到关押的地方门口时,马秀英看到郭子兴的几个儿子远远走来,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刚烙好的饼揣入怀中,等把饼送到丈夫手里时,怀里的那块皮肉已经被烫伤了。
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话用在马姑娘身上可一点儿也不假。马姑娘旺夫,随丈夫南征北战的她最终助夫君成就了帝王之业。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后”中就有她(其余三位是东汉光武帝阴皇后、唐太宗长孙皇后、元世祖察必皇后)。
成为义军元帅的女婿后,朱元璋第一次有了地位,前途也越发远大。军人生涯虽然风险最大,但收益也高。这是朱元璋生平第一次这样喜欢军人生活;他甚至发现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军事才能,无需军校培养。
不久,朱元璋从小队长一路高升,先是镇抚,很快又升为总兵官。年纪轻轻,资历又浅,晋升太快的朱元璋难免引来郭子兴手下其他总兵官的不服、不忿,甚至嫉妒。风头过健,往往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过,能成为众矢之的,往往因为人家的能力就摆在那儿。
终于,朱元璋的声名威望均位列总兵官之首——按理说,头把交椅自然由他来坐,然老资格军官却为此大为不解。流言飞语越传越离谱,说什么朱元璋是靠“娇客”的身份上位的,说什么“出生人死不如娶个好老婆”,等等。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朱元璋首先放下身段,以退为进。古代既是“以右为尊”,他就吩咐在兵官例会前把会议室的椅子换成长凳,开会时各人可以自由挑选座位。不出朱元璋所料,他有意迟到的这天,各位将领毫不客气地占据了右边的位。他二话不说,顺势坐在了左边的位置上。
会议正式开始。讨论军事问题的时候,从右边第一人开始发言;然而这些大老粗们吭哧半天,也说不出几句有水平的话。最后轮到朱元璋发言,他侃侃而谈,分析得人情人理,听得大家频频点头,最后意见获得采纳。几次会议过后,各个兵官自觉把右首的位置留给朱元璋。朱元璋的威信就这样树立起来了。
朱元璋手上的砝码多了起来,岳父的事业也如日中天。岳父的恩情朱元璋从未忘怀,从此对岳父更加尽心尽力——冲锋陷阵,固守城池,化解矛盾,还曾极力救回岳父大人的一条性命。然而,在称王这件事上,朱元璋一直不支持郭子兴。因为他从来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历史从来都是识时务者的天下。
P7-8
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以人为本,历史才有意义。每个历史人物身上都有很多可以评说的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有位西方历史学家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思想史。”他觉得,只有透过历史事件,进入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才能了解历史。我们选取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几个朝代,如汉朝、宋朝、明朝、清朝等进行解读,深入到历史事件内部,用现代的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用全新的观点、现代的语言、诙谐的文字,将这些朝代中的人和事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以期帮助读者真正地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指导未来。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登基,年号洪武,国号明。至此,元朝灭亡,大明帝国开始。
太祖崩,而后有“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庆新政”,中间自有奸臣乱国,阉党横行之污流,亦有戚继光、左光斗、徐阶、张居正等人的振作。大明朝将近300年的国祚,因为有这些多彩画面,才给后人留下诸般思考。
1638年,皇太极进攻明朝,将近300年的大明帝国大厦轰然倾倒,留给我们的是滚滚烟尘和无尽思索。
明朝是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大明帝国将封建帝制文化传统推到了极致,是中国两千年帝王政治的集大成者,其对于中国政治传统、文化传统的影响既深且巨。
明朝诞生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但又被农民起义所灭亡。它的由盛到衰富于戏剧性,期间出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独特离奇:有中国古代唯一一位曾经当过和尚的皇帝,恐怖的特务统治,祸乱沿海的“倭寇”,痴迷于木工的木匠皇帝,自封为“威武大将军”的玩乐皇帝,迷离的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奇案,剧烈的党争,自缢的亡国之君,等等。
读明史,我们看到了明朝帝王频繁更替下的各种较量——大臣之间,文丞武尉,明争暗斗;主仆之间,利用、胁迫与真隋、慈悲交织;手足之间,面临欲望与义理的抉择;敌我之间,充斥着实力与心智的博弈。
读明史,我们看到了一个帝国由兴而衰、由盛而亡的背后故事——骨肉相残之痛,权宦迭起之恨,奸贼横行之怒,宫闱恃宠之躁,流寇殃民之殇,加之朝堂上纷纷扰扰的派系之争、虎视眈眈的强敌,曾经的锦绣河山终弄得一败涂地,拱手让人,可悲可叹。
书写一部历史,不是为了向世人展现往昔的人情世故,叫人为王者感叹踌躇,而是为了与历史的人物身影交错,携手同游,共经盛世兴衰的波澜,体味人生的豪迈与遗憾,捕捉人性中的善与恶。《明史其实超好看大全集》正是这样一部书。
本书以人性解史,以趣味说史,将整个大明王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分为“收拾山河——几个给力男的个人‘奋斗史”’、“纵欲时代——子孙们的败家接力赛”、“日落黄昏——由一哥变成老弟的岁月”三个阶段,从元朝末期的群雄并起夺天下写起,全新解读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本书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叙述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幽默风趣却不乏智慧的语言,调侃轻松却不失庄重的语调,讲述中国400多年前的历史,并试图进入到历史事件背后,深度挖掘历史人物内在的真实情感,使读者与其产生共鸣。本书运用三维结构,用历史事件来展现人性,透过历史的迷雾,解构历史中的人物,以人性洞察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