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某个特殊的日子,我和老友冯巩聚到了一起,喝着啤酒,聊起了陈年旧事。聊着聊着,巩哥突然拿出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甫一亮相,我的心脏立时揪紧。照片上是冯巩、我,以及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母亲戴着氧气罩,插着输液管,躺在中间,冯巩在左,我在右。
“那天临走的时候,老太太把我一个人叫过去,跟我说了一句话,至今我都没告诉你。”
“她跟你说什么了?”我连忙追问。这事一晃已经过去四年多。
“想知道吗?”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还卖起了关子。
“嗯。”我不禁连连点头。
“把酒喝了。”我把酒杯放到嘴边胡乱地喝了两口,一心等着冯巩揭晓谜底。
“没喝干净,你这儿养金鱼呢?”
一饮而尽之后,冯巩终于公布了答案:“老太太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冯巩啊,小军已经老大不小的了,你一定要帮我劝劝他,我连做梦都希望他能有个孩子为咱妈这句话,咱喝点儿”
听着冯巩的这番话,摩挲着手中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虚弱地躺靠在病床上,却竭力让自己露出笑容,她憔悴的脸让我心里阵阵疼痛。想到就在拍下这张照片数月之后,母亲便永远离我而去,我终于难以自持,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个特殊的日子正是2005年的除夕,而这个场景正是我和冯巩共同在春晚上表演的《笑谈人生》中的一幕。从排练到正式直播,这已经是我第三十次表演这个节目,而每一次,我的泪水总是控制不住。热闹如昔的春晚舞台上,身后的布景是我最熟悉不过的《艺术人生》现场,眼前的访谈嘉宾是老友冯巩,而我一直追问的是一个我早就知道了答案的谜面,要反复面对的是最挑动我泪腺的病榻上的老母亲。《笑谈人生》以《艺术人生》为蓝本,以戏谑的口吻总结了“催泪四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乐一起,让你的眼泪流个没完。所谓“笑谈人生”,既有轻松的调侃,又有感动的泪水,现场观众的情绪也随着我们的表演起起伏伏,或哭或笑,无不出自真心。
《笑谈人生》,谈出了人生百味,也考量着我内心的情感与理智。
坦白地说,无论于我,还是冯巩,《笑谈人生》都是无法逾越的高峰,因为这个作品取材于我们各自的真实人生。“真人版”的《笑谈人生》背后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策划和编辑徐小帆,正是他帮我们把这些生活素材加工成了一部艺术作品。作品诞生当年,徐小帆便与世长辞,《笑谈人生》于他于我都堪称绝响。
2005年11月的一天,突然有人告诉我“小帆走了”。一时间我没反应过来,随口便问了一句:“去哪儿了?”作为资深的电视节目策划人、撰稿人,徐小帆也是春晚早期的主创人员之一。我们的相识是在我刚来中央电视台的时候。
那时,台里刚开始举办MTV大赛,我是工作人员,而他作为著名的词作家,担任评判工作。他为人低调,平时不太爱说话,但是做事非常认真。我们平时没有太多交流,也没有深入了解对方的机会,但他对我仿佛有种特殊的信任。有时节目做了调整,中间的串词就要随着变化,而作为撰稿人的他会很放心地对我说:“朱军,你自己看着弄去吧。”当然,这绝不是敷衍了事,如果我自己改的文字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会沉吟片刻,然后很委婉地告诉我:“你看这样会不会更好?”每次策划会他发言前总会说“我说两句,意见不成熟,仅供批判”,而他不成熟的意见不知催生了多少作品,其中就包括《艺术人生》和《笑谈人生》。
春晚和《艺术人生》是我的两大主要阵营,称小帆为“两军谋士”绝对实至名归。在小酒馆里我们聊出了《艺术人生》漂亮的凤头,在2005年的春晚舞台上,冥冥之中我们又合奏了豹尾般有力的生命绝响!小帆走得很突然,明明数月前我们还在一起备战春晚。
“朱军,你有时间的话来一下影视之家吧!”我在家里意外接到徐小帆的电话,他找我一定有正事。
“什么事?”
“冯巩的作品被毙了,我现在有个想法,咱们来一起讨论一下!”
当时距离春晚直播仅剩一个月的时间,而这已经是冯巩的作品第二次被毙掉。其他节目都在紧锣密鼓地彩排,如果不能及时拿出新的作品来,他今年上春晚铁定没戏。作为曾经在春晚舞台上合作过的好哥们儿,这个忙一定得帮。
“好的,几点?”我毫无迟疑地答应了。
“下午两点吧。”
两点,我如约到了影视之家,徐小帆和冯巩都在。
小帆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一个想法,我想把《艺术人生》和春晚的相声剧结合起来,由你采访冯巩。”
“这能有笑料吗?”《艺术人生》一向走温情路线,虽然现场也经常笑声不断,可它本质上并非搞笑的娱乐节目。
“这也正是叫你来的原因,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作品,先从理论上论证一下,看看它到底能不能立起来。”
以央视名牌栏目为蓝本创作春晚小品,已经有了类似的成功范例,比如《昨天,今天,明天》就是依托《实话实说》做起来的。可是《艺术人生》的笑点在哪里?
几轮策划过后,针对当时《艺术人生》“含水量”过高的评论,我们决定将计就计,就从大家关注的煽情入手,围绕我和冯巩想方设法让对方流泪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笑料展开。尤其当把所谓的“催泪四招”艺术性地抽离出来之后,我自己看了都不禁哑然失笑,还真像那么回事。当时《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还提出过“抗议”:“朱哥,这不好吧,咱们的节目哪是这样的啊?”
我解释说:“首先这个剧叫笑谈人生,而非艺术人生,并不是把咱们的节目原模原样地搬上舞台,让大家看看刻意而为和真正节目的差别也好。再者,敢于自嘲说明咱有自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表明我们的态度。”
“立项”之后,我和冯巩便开始聊起了彼此的“艺术人生”。回忆起用家里的床板为即将插队的姐姐做箱子的经历,他变得兴奋起来,随后把小时候因家里困难而经常捡煤球之类的事抖了出来。后来聊到冯巩曾经和我一起回兰州看望病重住院的母亲时,徐小帆敏感起来:“还有这么一段?快细说说!”
2000年8月,母亲当时正在住院,我和冯巩一起去兰州演出。演出是晚上开始,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要返回北京。刚在兰州下了飞机,冯巩就对我说:“兄弟,我在兰州有几个好哥们儿,咱中午一起聚聚怎么样?”
P2-5
零点时刻
每年主持春晚的时节,都是朱军一年中最瘦的时候。
这与工作的忙碌有关,更是朱军的刻意而为。为了保证以最佳形象和状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近几年他会有意识地控制体重。每年距离春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开始基本上不碰主食。那段时间,我和妈妈每天变着法儿煲点营养汤,准备一些维生素片剂给他吃。有时候看他实在饿得难受,忍不住劝他吃点主食。他摸摸微微有些凸起的腹部,一咬牙,转身离开饭桌。
看到丈夫的背影,些许的感叹常常在我心里流淌,但我想具体描摹时,又忽然感到语言是如此苍白。
就像亨利·沃德所言,爱情是世界上的生命之河。在这条长河里,我与他共同游弋和泅渡,到今年已经接近20年的时光。他的感性,他的泪水,在众人的口中被评判和解读,他的坚硬,他的执著,谁又曾经目睹?
从饮食的节制到时间上的把控,朱军的中年心境越来越进入了自由的格局,于自由中求规矩,在规矩中趋自然。作为妻子,我的感叹中又增添了宽慰、欣喜和钦佩。
从人生的舞台到春晚的舞台,作为妻子,作为观众,我们和春晚都在发生着嬗变。这些年,朱军站在台上主持春晚,我坐在电视机前看他主持春晚。年年岁岁,春晚在变,我们也在变,经历着人生的起起落落,经历着从外表到心境的各种变化。然而无论怎么变化,我们有一点没变,还是那句话:你好,我就好。
如果说“零点时刻”是象征意义上的人生拐点,我们可谓共同经历了许多刻骨铭心的“零点时刻”。我们的起点很低,一对“裸婚”的小夫妻,赤手空拳从兰州来到北京闯世界,我们一起吃过苦,一起当过“蚁族”。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曾有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辛酸。而正是每次归零后的重新出发,激情奋斗,才会迎来今日的美好生活。
这本书的出炉,是朱军在繁复的录制节目、紧张的MFA论文修改的空隙,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写成的。当他开始起笔,让我帮忙搜集材料的时候,我不禁有些疑虑地问他:“时间太紧了吧?”朱军笑了笑,只是说了旬:“除了每天画画,就是忙它了。”坚守在字与画的世界里,他似乎很享受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为了写好这本书,朱军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回忆梳理过程。在此过程中,愉悦夹杂痛苦,有时候他控制不住激情,洋洋洒洒,有时候他遏制不住伤感,几度搁笔,无法继续。作为共同记忆的参与者,我只对他提了一个建议——拿出诚意用心书写。
我希望这是一本直达心灵的心理励志书,目的不是让人看到高不可攀的成功男人朱军,而是撇去浮在表面上的那层光鲜,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朱军。成功肯定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汗水。我希望他能为读者展示隐藏在光鲜背后那些更真实、更阳光、更美好的东西,那也是一个更为立体、真实、全面的朱军。希望所有人读了这本书,看了朱军的故事,都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于己有益的启发,从而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这样,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每个人的成长史都不是个体奋斗史,我们俩的今天同样得益于周围诸多力量的提携和帮助。在这里,借朱军新书出版之际,我们向这些年来倍伴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向尊敬的师长,向亲爱的朋友和工作伙伴们表示真诚的谢意。感谢你们,愿我们的情谊伴随岁月的流逝更加坚固。
朱军又在画画。我问他,假如要你为春晚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
他放下画笔,很认真地思索了一阵,对我说:“我会在前景画一些草花,比如萱草、凌霄、蒲公英、野菊花;在中景画很艳丽的花,比如茶花,比如木棉,黄鹂鸟、翠鸟、蜂鸟、蜜蜂、蜻蜓在花间振翅飞舞;远景,整个大背景会是层峦叠嶂的高山,山上倾泻着汹涌的瀑布……”
有优美,有盛大,有恢弘,有层次,有意境,有留白。
我想,这就是朱军心中的“零点时刻”。
谭梅
2011年12月1日
人生没有彩排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 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这是钱钟书先生的话。他一语道尽了人与岁月的争斗。
当又一个节日盛典即将来临,不远处已开始飘荡甜美的气息。放下日常生活的“困惑”,我再次拿起了“快乐”,它是我每年都会送出去的大礼,给我的亿万观众,给我的亲朋好友,也给我自己。
零点时刻,是赞美快乐、感恩岁月的高潮时刻。
这是一个极富仪式感的神圣时刻,但它和华美的场面、恢宏的乐曲无关,它上演于每一颗鲜活的心灵里:回顾过往,珍惜当下,畅想未来。就在这个关节口上,每个生命都进行着与自己的对话,与命运的交手。
人生没有彩排,生活每天都在直播,身为春晚主持人,只不过这个“零点时刻”是在万众瞩目下直播。当我从前辈的经验中主动创新,以“倒计时”的方式切入这段特殊的时刻,10,9,8,7,6,5,4,3,2,1,零点的钟声响起,举国欢腾,鞭炮齐鸣,那个在零点悠长的钟声里被无限放大的“快乐”彻底击碎了我心头的紧张、焦虑,甚至痛苦!
这是一份因特殊职业而带来的特殊的快感,在忠诚维护“零误差”直播的过程中,虽然我有过失误,也有过救场,但就在这高潮低谷的颠簸间,我的视野穿越屏幕,看到了生命更辽阔的风景。在旧岁新春相继的零点,钟声渺远,零点之“0”也同样意味深长。旧的一年自动归零,新的一年自此开始。据说“0”是印度的大乘空宗所创,意为“空”。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这看似一无所有的“0”却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旧岁圆满?新年伊始?大概都囊括了吧!
舞台上下的实践与感悟,润泽着我的心魄。在“中国的狂欢节”,我对脚下的这方舞台刹那间百感交集。
自1997年开始,我便与春晚结缘,作为其中的深度参与者,我与它已经携手走过了整整数十载。这十几年,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华:从三十而立,拿青春赌明天,到四十得子,与爱情相濡以沫。无论我经历低谷,还是高潮,无论我拥有荣光,还是失落,春晚总会赐予我无上的荣耀,让我与十几亿电视观众在中国最盛大的节日相遇,纵时空阻隔仍心有灵犀。数十载除夕,我都会以最为光鲜的形象如约出现,与你相遇在“春晚”金碧辉煌的演播大厅中,与你相遇在大大小小的屏幕里。在亲爱的观众面前,我从而立走过不惑,从青涩走向成熟。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大场面,亦是你的良辰美景除夕夜。世界上还有哪一台晚会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万众瞩目,全民狂欢。零点时刻,是回眸,是高潮,是畅想,无论对于文艺晚会,还是真实人生,它永远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关节点:怀旧、感伤、极乐、失落、希望,百味杂陈,万般滋味,飘荡在热闹又空旷的演播室,奔突于虚拟又真实的舞台上。
艺术与生命是一致的,但又是分裂的。而春晚,正是一个与我的生命深度交集的艺术大舞台
朱军
2011年12月1日
《我的零点时刻》这本书,是朱军的坦诚之作。他以近乎率真的笔触,写下了这些故事。
《我的零点时刻》记录了1997-2011年朱军的春晚感悟和人生转承。
《我的零点时刻》记录了朱军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有荣光时,有黯然时,有欢歌时,有悲泣时……每一次的感悟,都使生命愈加厚重。
在《我的零点时刻》一书中,朱军首次披露自己数年来主持春节联欢晚会的台前幕后,首次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朱军在书中回忆了那些属于他自己的“零点时刻”:荣光时、黯然时、欢歌时、悲泣时……每一时刻的感悟,都使他的生命愈加厚重。
在书中,朱军将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放弃兰州的优越生活,毅然选择北漂?他是怎样突出重围,战胜对手,成为央视晚会的当家主持?他和范曾、赵本山、周涛、董卿、冯巩等人的情谊,以及春晚舞台上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