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并推动着文明的发展;我国古代之所以能成为经济文化大国,和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密切相关。《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印刷术)》再现了印刷术的发明历程以及历史功绩,并讲述了许多和印刷术相关的历史故事。本书由黄明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印刷术)/奇迹天工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黄明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印刷术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并推动着文明的发展;我国古代之所以能成为经济文化大国,和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密切相关。《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印刷术)》再现了印刷术的发明历程以及历史功绩,并讲述了许多和印刷术相关的历史故事。本书由黄明编著。 内容推荐 说到印刷,我们的脑海里立即会闪现出一个人的名字——毕异。是的,这位宋朝的民间发明家带给了全世界一项最重要的发明——活字印刷术。随着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世界文明发展的脚步也空前地加速。 《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印刷术)》再现了印刷术的发明历程以及历史功绩,并讲述了许多和印刷术相关的历史故事。《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印刷术)》由黄明编著。 目录 印刷术的前身 岩画——印在大自然里的书 甲骨文——神秘龙骨的真相 青铜器——承载历史的重托 宝鼎传奇 石书——刻在石碑上的历史 竹简——书本时代的开始 书本真的来了 帛上的华丽历史 千古奇绝楚帛书 印刷术的诞生 拓印——最原始的复印件 雕版印刷——印书的第一个巅峰 谁是雕版印刷的保姆 真正的印刷从雕版开始 活字印刷术——蓝领发明家的伟大创举 中国活字印刷的轨迹 并未隐退的雕版印刷 走出国门的中国印刷术 印刷术有多重要? 交子——宋代印刷的奇葩 古人防伪的超强实力 现代纸币防伪ABC 古代书本的装帧 再造印刷巅蜂——王选 命运是自己选择的 破译汉字的密码 知识是无价的 你不了解的印刷业 印刷带来的烦恼 谁给印刷带来了恶名? 谁给印刷指明了出路? 来自数字时代的冲击 后记 试读章节 古人绞尽脑汁寻找更好的办法,为自己树碑立传,向后人传经送宝。尽管他们选择了甲骨、钟鼎,因为这些器物经久耐用,也几乎能长存万年,但是它们仍然不具备书的样式,还不是印刷品,比如没有连贯的章节,没有可以翻阅的形式,不能随意携带。但是,它们等同图书的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它们为孕育成熟的印刷术默默地作着铺垫。 1965年12月,山西省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批记载盟誓的玉片和石片——《侯马盟书》。这些文字用毛笔书写,颜色一般呈朱红色,也有少量是黑色。毛笔,这一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书写工具的出现使得各种雕刻工具遭遇了强劲的对手,也促进了书写材质的发展。 《侯马盟书》的主盟人是春秋后期的赵鞅,又叫赵简子。为巩固宗族内部团结,一致对敌,政治集团、宗族内部经常进行祭祀和盟誓活动。所有宣誓的誓词都要被记录下来,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则藏入河中或地下,意在请鬼神监督,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加强盟誓的约束力。 根据这些盟誓的内容,后人可以了解很多情况,比如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时事、这些盟誓者的组成、他们盟誓的起因和目的,有时还能从记载中推断出发掘地的政治地位,了解古代盟誓制度等等。 玉片书小巧、珍贵,便于藏匿,而古代还有用很多很大的石头做的书,石碑就是其中一种。那时候,山东的泰山被认为是最高的山峰,崇高至尊,于是,帝王就到泰山祭祀天地,称“封禅”。帝王封禅后,常在大石头上刻下一些记叙功德之类的文字,礼拜天地,昭告天下。 《管子》曾记载,春秋初期,齐国的管仲在泰山看到七十二种封禅石刻,他只认识其中的十二种,可见我国很早就有石刻文字,并且有这方面的记载。 唐朝初年,陕西省宝鸡附近发现了十个同样的石鼓,上面刻着十首一组的诗歌,内容是歌颂秦国的国君打猎的。因为刻在石鼓上,所以叫“石鼓文”。石鼓文原来有六百多字,但其中九个石鼓文字已经残缺不全,一个的文字已经完全磨灭。这组石鼓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它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可惜除了石鼓,春秋战国时候的石刻都没有流传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多次巡行各地,同时树立石碑,刻上宣扬自己功德的文字,晓谕天下。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刻石有七处。现在只有琅琊台刻石还有残石留存,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汉代刻石的风气非常盛行。把文字直接刻在山岩上的叫“摩崖”。其中,长方形的刻字石头叫“碑”,头上圆形的方形石板则叫“碣”。刻在石头上的文字除少数官府文书以外,大都是纪念性质的,这种做法一直流传到今天。 汉代熹平年间,有个官员叫蔡邕,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发现当时传抄书籍,错误极多,而且很多传授者也是信口开河,以讹传讹,于是奏请政府,正定经文。得到允许后,他亲笔题写,命人雕刻,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门前,一共刻了46块石碑,内容包括《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共20.9万字,每碑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正反面各5000字,历时8年完成。这套碑刻被称为《鸿都石经》,又叫《汉石经》或《熹平石经》。据说,石经立成后,每天前来观看及摹写人坐的车就有上千辆。 如果抛开外形笨重、呆板的局限,《汉石经》内容统一完整,有连贯的形式,也具备了传递知识、权威教诲等特点,可以说是正规的石头书。那一块块排列展示的石碑,就像是一页页正背面印满文字的图书。P15-18 序言 说到印刷,我们的脑海里立即会闪现出一个人的名字——毕异。是的,这位宋朝的民间发明家带给了全世界一项最重要的发明——活字印刷术。 人类从史前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记述生活,这些记述有的被刻画在岩壁上,有的留在了各种器皿上。随着生活阅历不断丰富,开发的资源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寻找更为轻巧、方便的材质和载体来完成对生活的记忆和对知识的传递。这里每一种材质,无论是竹简、纤维纸张还是纸莎草、泥板、贝叶,也无论人们是用刀刻斧凿还是用笔墨勾勒,所完成的就是书写记录,这些书写记录的过程也都具有印刷的性质。直到北宋年间,雕版印刷出现,中国的工匠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才真正成为一种工艺、一种科学技术。随着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世界文明发展的脚步也空前地加速。 后记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就像文章里写的,于我来讲,捧一本书,随便歪在树下湖边,真是一种享受。 写这本书,其实是一个随着时光旅行的历程,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中国曾经因为四大发明,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但是,我们有技术,善于动手,却不善于总结和归纳。直到现在,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人们在趋之若鹜连夜排队抢购某某品牌手机的时候,却没有发现,我们还是没有摆脱只用不开发、只接受不思考的老路。过去,我们是慷慨地输出引以为傲的文明,现在则是花费巨大代价来换取表面的先进,真正的技术都不在我们的手里。曾经的落后者已经在我们这些曾经的巨人的肩膀上,摘取了更高更好的果实,再回过来“赏赐”给我们。 什么时候,我们只有学会了思考,并把动手和思考结合在一起,把创新和实践完美交融,才会获得真正的自尊和独立,才会强大! 我们钦佩古人的聪明和勤奋,惊叹他们在有限的知识积累下,顽强地、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从最粗拙的在石岩上刀刻斧凿,到把柔软的纸莎草、棉絮树皮加工成纸张,再到雕版活字,让知识更快更多地走近普通百姓。印刷术就是这样伴着人类成长,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人类是多么聪明,多么伟大! 然而,随着各种类型电子产品的出现,印刷术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担心,印刷术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消失。在我看来,现在就为传统印刷术唱挽歌,未免为时尚早。且不说印刷术的应用范围如此之宽,前景无可限量,就算是纸质图书也依然有存在的理由。 你可以诟病传统印刷术的种种弊端,也可以为电子产品贴上绿色的标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印刷也是双面刃。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当各种电子垃圾的困扰和电子读物、电子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时,我相信,人们会认识到绿色印刷的价值,认识到健康对我们的意义,这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我相信,在客观现实面前,人们会更为理性地认识到纸质印刷物和电子产品的价值,只要把握好度,两者并存,互为弥补,未尝不可。 最后我也暗自庆幸,作为一名编辑,我们的工作依然还有价值。无论是电子书包,还是网络媒体,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没有文字工作者的努力,大家会读到什么样的产品呢? 我愿意伴着墨香,在网络时代,依然享受书本的柔软和馨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