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江南
江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名。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南北朝时的丘迟,只用了这样寥寥数语,便让叛逃北方的陈伯之心甘情愿回归了梁朝,回归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动情的回忆,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宋代词人柳永妙笔生花之下的江南如诗如画,引得金主完颜亮顿生倾慕,继而挥鞭南下。
太多的诗词歌赋情系江南,所以,对江南最好的眷恋,便如同《梦江南》一曲所唱: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身边。
只是,江南在何处呢?在诗词里,文人们提及最多的苏州、杭州、西湖、太湖均位于长江之南,而“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却是在长江之北,所以用“长江之南”来解释显然不正确。再回到历史追溯开去,江南的概念也是纠缠而模糊的。《国家地理杂志》曾请各个领域的学者将他们心目中的江南在地图上圈出来,最后得到的重叠部分,就是今日的江浙地区,也就是太湖和西湖的周边地区。他们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
然而这个结论很多人并不在乎,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江南就在自己的心里:
这个江南,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山水画卷;
这个江南,是“山色空漾雨亦奇”、“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干家”的梦里水乡;
这个江南,更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游人只合江南老”的人间天堂。
那里垂柳依依,莲叶田田,烟雨蒙蒙;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雪干树;那里歌舞升平,美人似玉,情怀如水……
那里,是所有人心底一个不醒的梦境。在梦里,一切都唯美缥缈。如果你愿意在这样的梦里徜徉,等待你的会是一场醉心的相遇。
江南初养成
江南,这颗我国历史上的明珠,在其之名形成之前,度过了虽不暗淡,却无比漫长的成长岁月。
远在新石器时代,江南地区就已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春秋时代,吴越两国在江南地区,经历了一系列权谋交织的生死之战。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南京)称帝,建立了三国时期的江南地方政权一东吴。这时,长江沿岸出现了许多屯田,人烟渐渐稠密。
江南的第一个大的转折期——东晋,缓缓从历史中走来。北方的人开始大规模移居江南,南下的农民补充了当地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而文质彬彬的士族,则将吴越的强悍个性,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全面改造。到了隋朝,江南人已经变得讲究礼仪,温和淳朴,仿佛中原旧俗。
隋朝为加强中央控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成为江南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从洛阳到杭州,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唐代的江南,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赋出于天下,江南居什九”。江南富庶四方传诵,扬州的绫罗丝缎、铜镜笔纸、糯米,都远赴千里,送进帝王家。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