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上编 文化视野:老舍创作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第一章 老舍的创作特质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2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3
二、北京文化的滋养/8
三、满族文化的浸润/11
四、五四文化的启迪/14
五、西方文化的吸收/17
第二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民族化问题/20
一、面对“全球化”的两种偏向/21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的应对策略/22
三、文学民族化的三个维度/26
第三章 老舍创作的民族意识/31
一、民族意识向着“文化”问题的聚焦/31
二、从底层人物塑造看老舍民族意识的嬗变/33
第四章 老舍创作的民族形式/44
一、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44
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48
三、出神入化的描写方法/52
第五章 老舍创作的现代性递嬗与转换/58
一、老舍创作思想观念的现代性/58
二、老舍创作民族形式的现代化/61
中编 文本视野:老舍创作文本细读与阐释
第一章 从《二马》看老舍民族情的书写/66
一、京味与满味——浓郁民族情的流露与反思/67
二、李子荣——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71
三、对西方社会民族歧视的揭露和批判/72
四、主张取法西方改造中国的国民性/74
第二章 《骆驼祥子》:丰富多元的思想价值/77
一、对黑暗社会和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78
二、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明病”的反思/82
三、虎妞:一个集可恶可爱可怜于一身的复杂形象/86
第三章 《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90
第四章 《离婚》:对庸人哲学的批判/95
第五章 《猫城记》:忧国忧民的寓言童话/103
第六章 梦与诗的建构与消解——《微神》的情感世界/108
一、永远珍藏心中的梦与诗/109
二、残酷现实对梦与诗的消解/113
第七章 一曲凄婉的悲歌——《月牙儿》的艺术世界/116
第八章 从《老张的哲学》到《正红旗下》:老舍幽默艺术的发展与成熟/120
一、早期探索阶段——老舍幽默艺术的初步形成/121
二、悲喜交融的艺术追求——老舍幽默艺术的发展/124
三、从容节制的艺术风格——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125
第九章 老舍散文中的真、善、美/129
一、风景怡人之关/129
二、生活情趣之善/132
三、心灵感悟之真/135
下编 比较视野:老舍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
第一章 在眷恋、反思与批判之间:老舍与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40
一、改造国民性:先驱者与继承者/140
二、老舍之“痛”与鲁迅之“恨”/148
三、鲁迅的“庸众”与老舍的“平民”/153
第二章 在时代规范与艺术诉求之间:老舍与曹禺的殊途同归/166
一、自由心灵的不同呈现/167
二、战争时代共同的艺术转型/177
三、转型的意义与局限/182
第三章 诚与真:老舍与巴金的艺术人格/189
一、真诚:文学的定尺/189
二、巴金的激情与老舍含泪的笑/191
三、两种史诗:壮阔的与温婉的/196
第四章 城与人:老舍与张爱玲的城市表述/213
一、北京与上海:视角与对象/213
二、老舍与张爱玲笔下的“城”与“人”/218
三、不同的“城”与同样的“人”/225
第五章 城与乡:老舍与沈从文的文化视阈/235
一、文化批判与人性解剖:现实主义的不同表达/236
二、都市经验与生存记忆:城市的守望者与他者/242
三、文化象征与文学的乌托邦/250
主要参考文献/261
后记/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