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鲤偶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悦然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鲤·偶像》由张悦然主编,本期没有着眼于大时代,而从个体记忆里关于偶像的痕迹入手。殳俏曾经为了迈克尔·杰克逊苦学英语,当她真的站在梦幻庄园门口时,一个时代的偶像已经逝去。周嘉宁在十年的青春里,几次与老狼相遇,偶像亲切的像激励她成长的朋友,他们却从未交谈。榕树下网站承载了一代网民的文学梦,虚拟世界让铸造了神秘的文学偶像,如今他们各奔东西。王朔与王小波,两个文学偶像,一个因死亡而获得永生, 一个专心做一位父亲和匠人,王朔骑着二八自行车将接力棒交给更善于调侃的驾着赛车而来的韩寒。歌手田原从未将感情投射在一个人身上,她崇拜的是浓缩生活意义的普通人。

内容推荐

“鲤”由青年作家张悦然主编,在中国内地开创了 “主题书”这一全新的出版物概念。这一系列图书在形式上沿袭着书籍的形态,编辑和设计上融合了杂志的概念与光影,在内容上跨越了传统书籍的樊篱,每本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从内容安排上,以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主导,题材上关照的是当下青年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使她们找到自己在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历程里的同伴,认识真正的自己。

目录

卷首语 张悦然

态度:

谁是你的偶像 文——鲤编辑部

当梦醒来时  文——鲤编辑部

一分钟回忆  文——田原

他把你的童年带走了 文——殳俏

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文——周嘉宁

那年榕树下 文——陆悦农

王朔这样的作家,王朔这样的父亲 文——小饭

原来我也唱过你的歌  文——王击凡

宅男电台 文——程亮

华丽岛流水 文——张怡微

镜子:

镁光灯,大荧幕 摄影——Mary Ellen Mark

Mary Ellen Mark:对人的兴趣  文——Saturn

小电影:

一次成像的面孔 文——爱米 摄影——杨弘迅

小说:

七夜谈 文——七堇年

寻人启事 文——滕肖澜

死的诞生 文——钱佳楠

许多夏天:致海绵侠 文——drunkdoggy

离别的礼物  文——克莱尔·吉根 译——马爱农

今年夏天我们住在海底世界 文——荞麦麦

湖 文——张悦然

声纳:

为个人的文学 文——AT

折·叠 绘画——岑骏

茜绪茀丝小姐  文——菌柠

炸弹妞是我的姐姐 文——老非

试读章节

那时有个同年级的女孩,从小学跳舞和钢琴,常常四处表演和参赛,学校的晨会上也经常通报表彰她。她家和我家住得很近,我们常常一起坐三轮车回家,就渐渐熟络起来。她妈妈每天都细心打扮她,从服装到发型一丝不苟,她是全校的骄傲,是我们那个小舞台上的宝石。我常常看她弹琴,翻看她的钢琴谱,万分希望自己也能和她一样。我在她那里知道了巴赫、莫扎特、舒伯特等等很有嚼劲的名字,并且开始默默攒力。到了十岁,我跟家里提出要学钢琴,大家都觉得这个岁数才开始学似乎有些晚,但我很坚决,于是家人提出,若是能考个双百分就让我学。结果是,我得了双百,也顺利学上了钢琴。后来,跟那个女孩失去了联络,不知这给我刺激和动力的人,是否也算是偶像呢?

我的一个工作伙伴,平日工作非常认真、努力,因为公司换了地点,她也要搬家,问过她好几次是否需要帮助,她都说没事。此后,我们每天一起工作,常常是早出晚归,我实在好奇她怎么搬家。我想也许她有安排,便没有再过问,而后来我才知道她竟已经不动声色地就搬完了。她说因为不想耽误一整天时间,连搬家公司都没请,也不想麻烦朋友,再加上北京白天堵不堪言,所以她经常忙完,深夜里自己来来回回几次开着车像蚂蚁一样一点点地搬运。我想,她是午夜蜜蜂一样的搬家奇人。

因为在南方长大,我从小只吃米粉,对面很反感,从来不吃。而有一次在东京的根津,我和朋友们进了一家面馆,别无选择,我只能点一碗咖喱乌冬面。当时我坐在吧台,清楚看见一个长相清秀的男孩在给我做面,他安静而巧妙地点火,煮水,然后轻轻拉起一把面放在小秤上确定重量,只是做一碗面,他做起来却有种仪式感,神圣而不可侵犯。当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放到我面前时,我的胃和心都打开了。那碗面异常美味,我一口口认真吃完,并且爱上了吃面。

P10

序言

小学时去郊外春游,在水边的祠堂里看到一尊李清照的铜像。霉绿的脸和身体,长袍及地,衣摆上布满皱褶,看上去像裸露的树根。据说她曾在此地生活,于是新造了这样一座故居。祠堂很小,但还是显得空旷。她站在一道屏风前面,午后虽有阳光射进来,却照不到她的脸上。她太高了。

我走近了看着她。眉头微蹙,嘴角紧紧地抿着,神情中显露出哀愁。人们喜欢她的哀愁,因为其中有他们想要的意义——一种牵系着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哀愁。正如后面屏风上那首《声声慢》所要表达的一样。可是这哀愁是铜铸的,如同戴在脸上的面具,若是摘下来,人们就不认识她了。塑像就是把一个人锁进简陋的壳子里,一种粗暴的纪念方式。

偶像其实也是人们所塑的雕像。虽然有些时候,偶像本人也会参与制作过程,但偶像终归是脱离本人而独立存在的。为了获得广泛的拥戴,雕像必须摒弃本人身上的细节.只保留大致的轮廓,用以言明某种态度,呈现某种姿态,对于大众来说,它必须是一目了然的。时间久了,雕像的轮廓就会变形,甚至被篡改得完全两样,又或是被打倒了,再重新立起来。雕像塑得再坚稳,它的命运依然飘摇。蒙受抄家,掘坟,拉下庙堂砸得粉碎等灾难之时,孔子能否想到四十多年后自己能够以巨人之躯屹立于都城正中央、然后又挪回国家博物馆呢?他能否想到,被捣毁的孔家店,可以到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去开分店,自己的肖像会变得像永远微笑的肯德基大叔山德士上校一样有名呢?他或许想不到,他也根本不必去想,这些早就和他无关。好在是无关了。

那次春游回来。老师让每个人写一篇游记。我没有写那些压抑的感受,而是乖巧地接受了雕像的暗示,从它的哀愁里看出了国家忧患,民族气节,并深深动容.钦佩不已。老师在评语里写道:很有真情实感。

类似的作文还写过很多,鲁迅,毛主席,孔子,赖宁,张海迪,每次都写得很有感情,但他们不是我的偶像。我的偶像是谁呢?在主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努力回忆,却还是拽不到这样一个人。我发现自己不需要偶像。或许是那些作文透支了寄托在偶像身上的感情,——其中的感情,可能真的是真的。

我无法把感情交托给一个偶像,是因为不想归入南拥护者组成的集体。在早年的记忆里,偶像就像集合的哨声,把很多人聚拢到一起,编排成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朝某个方向前进。有的偶像原本还是自由和反抗精神的化身,然而最终却使拥护他的人失去自由,放弃反抗。也许不是放弃反抗,而是自动驯顺,他们被催眠,陷入梦游的状态。梦游并不痛苦,痛苦的是忽然当头一棒,梦碎了,人从里面掉出来。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大梦的残骸还没有清理干净,有可能就是它们,损害了人们对偶像的感情。

写到末尾,我忽然想起我的偶像是谁。我的父亲。以前每次被人问到,你的偶像是谁,我总是回答,我的父亲。这个答案令人失望,他们不认识我的父亲,无法知道这个偶像究竟是什么样。他喜欢吃甜食,下围棋,唱罗大佑的《恋曲1990》的样子很迷人。所有这些,都只有我知道,他是我一个人的偶像。我知道很多人都这样回答,说偶像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偶像,对他的感情只放在心里,很安全,永远都不会被人潮冲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