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莽发迹史/全民读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磨剑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王莽“野心家”和“伪君子”的面目已经定格。他大奸似忠,一贯以谦恭、简朴、大公无私的面目示人,但最终还是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夺取了刘汉的江山社稷。结果,他和他的王朝在流民暴动和豪族叛乱中被埋葬,死无全尸。

这张脸谱就是王莽的本来面目吗?似乎不是。胡适说他是一个大政治家,黄仁宇说他是一个大书呆子。野心家、伪君子、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磨剑编写的《王莽发迹史》力争在史实的基础上还原一个真实的、矛盾的、复杂的王莽,至于历史空白的地方,作者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虚构和演绎。

内容推荐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

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

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王莽发迹史》是“全民读史”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政坛新星冉冉升起

 说说王家那些人

 品学兼优的杰出青年

 位置越高,姿态越低

 一次名誉危机

第二章 第五位大司马

 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何享受胜利果实

第三章 政坛风云突变

 仕途陡起波澜

 潜伏的日子

 也有风流韵事

 重返政治心脏

 耐心地等待

第四章 不流血的政变

 惊心动魄的一天

 东山再起

 大清洗运动

第五章 代汉第一步:安汉公

 野鸡带来的麻烦

 躲不掉的安汉公

 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六章 惊天大案:血门风波

 阴谋败露了

 又处死一个儿子

 危险的大清洗

第七章 不得不当的皇帝岳父

 王莽的另一副面孔

 命运无情的捉弄

第八章 代汉第二步:宰衡

 前无古人的封号

 推不掉的“宰衡”

 生机勃勃的帝国

第九章 代汉第三步:加九锡

 策命九锡的全民运动

 又一场拉锯战

 暗中较劲的姑侄

第十章 毒杀平帝,立孺子婴

 无助的小皇帝

 平帝之死

 立孺子婴

第十一章 代汉第四步:假皇帝

 “白石丹书”掀起风波

 皇帝也能代理

 武装倒莽的第一枪

第十二章 暴风雨终于来了

 腹背受敌

 书生就是书生

 危险终于过去了

第十三章 “假皇帝”变身“真皇帝”

 一场流产的政变阴谋

 在恶搞中诞生的皇帝

 新旧王朝代言人的交锋

 登顶的那一幕

第十四章 急于求成的复古改革

 花拳绣腿的政治改革

 绞尽脑汁反腐败

 虎头蛇尾的经济改革

第十五章 内忧外患的帝国

 一个疯子惹的祸

 权力核心瓦解了

 难缠的匈奴

第十六章 焦头烂额的王莽

 被诅咒的家族

 最倒霉的皇帝

第十七章 烽火燎原

 如火如荼的流民叛乱

 裂雄并起的豪强地主

第十八章 身败名裂

 谁都不能信任了

 一个真正的朋友

 悲惨的结局

试读章节

由于汉成帝没有子嗣,皇位继承成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定陶恭王刘康的儿子刘欣被选中,即汉哀帝。 成帝之死和哀帝即位,对于王莽来说是风云突变。正在他摩拳擦掌,要大展宏图的时候,老板突然换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哀帝怎么会放着自己人不用,原封不动地保留成帝留下的老班底呢?

哀帝尊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王政君经历了无数的政坛风云,她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她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以退为进,主动让贤。她下诏给王莽,让他辞职回家,把权力和位置让给哀帝的外戚家族。王莽听话地给刚刚坐上皇位的哀帝打了一个退休报告。

权力的滋味就像毒品一样让人成瘾。进一步攫取更大的权力几乎是人的本能反应。而退一步,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力。则是常人所无法做到的,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头脑。明哲保身、急流勇退,识大体、顾大局。说时容易做时难啊!

哀帝的位子还没坐稳,自然不敢轻易批准王莽的退休报告,他还需要王莽和王氏家族来帮助他稳定局面。成帝留下的班底当然要换,但不能换得太快、太急,否则就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说不定这可爱的龙椅都会得而复失的。

所以,哀帝坚决不同意王莽退休。他下诏给王莽说:“先帝把朝政托付给您而抛弃了自己的臣子们,我继承皇位,奉祀宗庙,真心地希望与您同心同德地治理天下。现在您要求病退,不就显得我不能遵照先帝的遗志办事了吗,我很伤心啊!我已经下诏让尚书告知您,等待您上朝议事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哀帝又派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等人禀报太后,说:“我听闻您下诏让王莽退休,很伤心啊!大司马如果不上朝议事,我就不敢听政了!”戏演到这个份上,太后王政君也不能再坚持了,就命令王莽重新出来辅政。

但成帝和哀帝的两个外戚集团——即王莽家族和哀帝的祖母傅氏家族、母亲丁氏家族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趋炎附势、想搞政治投机的人,在政坛风云变幻的时候就冒了出来。

按照礼制的规定,哀帝作为成帝的继子继承皇位之后,必须首先尊奉成帝的亲属,而自己的亲属要次一等。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双方的尊号问题上,也就成了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而点燃导火索的人是高昌侯董宏。

董宏上奏说,按照《春秋》大义,母凭子贵,所以哀帝的亲生母亲丁氏应该获得尊贵的称号。这遭到了王莽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些尊贵的尊号只能归属于成帝一系的亲属,董宏的建议无疑是违背礼制的。结果,哀帝迫于大臣们的压力,将董宏废为庶人。

但这件事激怒了哀帝的祖母傅氏。哀帝是傅氏一手拉扯大的,两个人感情很深。她的侄女、堂兄弟傅晏的女儿还嫁给了哀帝。在傅氏的压力下,哀帝尊其父刘康为恭皇,其母丁氏为帝太后,其祖母傅氏为皇太太后。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也就是四太后并立——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皇太后赵飞燕、帝太后丁氏。

傅氏和丁氏家族的成员鸡犬升天。哀帝的舅舅丁明被封为阳安侯,丁明的儿子、哀帝的表兄弟丁满被封为平周侯,哀帝的岳父、傅太后的堂兄弟傅晏被封为孔乡侯。

矛盾并没有就此化解,这只是更加激烈的冲突的前奏而已。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六月,哀帝在未央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宴会上,服务人员把傅太后与王太后的席位并列。王莽发现之后,严厉地斥责说:“定陶太后不过是藩王的太后,先皇的妾,怎么能与先皇的正妻王太后并列呢?”当即下令将席位调整。

傅太后闻讯后,拒绝参加宴会,搞得大家不欢而散。王莽只好再次打退休报告,哀帝也顺水推舟,加以批准,并赏赐给王莽黄金五百斤,车一辆、马四匹。朝臣们对王莽报以极大的同情,把他看成了捍卫礼制的殉道者,故意在哀帝面前称颂王莽。

迫于舆论压力,哀帝加重了对王莽的赏赐——在王莽的府中安排专使侍候,派中黄门(宫中的宦官)每十天给王莽送一次酒宴,并装模作样地下诏说:“新都侯王莽为国家殚精竭虑,坚持原则,朕几乎想和他一起治理国家了。太皇太后让他辞职回家,朕非常惋惜。将黄邮聚(河南南阳境内)的三百五十户加封给王莽,授予特进(西汉末始置,授予有特殊地位的列侯)的荣誉职位和给事中(给事殿中,备顾问,论政事)的官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按照接见三公的礼仪接见他,可以乘坐绿车(皇孙所乘之车)随从皇帝的车驾。”

王莽就这样体面地下了台。这是他步入仕途之后的一次严重挫折。

王莽下台后,风波并没有就此平息。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对哀帝和他的祖母、母亲外戚集团的忠诚,把矛头继续对准王莽,要把他彻底打垮。这其中就包括王莽过去的朋友,现在的敌人,也就是王莽给他送过女人的那位朱博。

朱博因为淳于长和王立一案被罢官,哀帝即位后,他被重新启用,担任京兆尹。在给哀帝的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上尊号的问题上,朱博与王莽针锋相对,赢得了哀帝和他的外戚集团的信任,被提升为丞相。

P37-39

序言

王莽这个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末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诗成为评价王莽最著名的句子。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王莽“野心家”和“伪君子”的面目已经定格。他大奸似忠,一贯以谦恭、简朴、大公无私的面目示人,但最终还是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夺取了刘汉的江山社稷。结果,他和他的王朝在流民暴动和豪族叛乱中被埋葬,死无全尸,这就是“野心家”和“伪君子”应有的下场。

这张脸谱就是王莽的本来面目吗?似乎不是。胡适说他是一个大政治家,黄仁宇说他是一个大书呆子。野心家、伪君子、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认为,王莽在本质上是一个书生,有着严重的书呆子气。他迷信书本,准确地说是迷信儒家的经典,照搬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硬是要把现实社会改造成书本上描述的大同世界、太平盛世。所以,他搞复古改革,推行井田制,平均分配土地;更改官名、爵名、地名、人名、币名,以符合古制;搞五均六筅,也就是平抑物价,重要的行业和财源由国家专营。

这些改革的依据就是经典上或传说中的千百年前的古制,至于这些古制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效果如何,王莽并不深究,只要儒家的经典上有记载,他就当成不容置疑的真理。王莽从书本上寻找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答案,用书本来裁割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这种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缺乏准备、急躁冒进的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也是王莽国破家亡、身败名裂的根本原因,一个书生政治家的悲哀。

王莽的谦恭、孝敬、俭朴、仁爱、大公无私、胸怀天下,并不能说是伪君子的表演。其中当然不乏作秀的成分,但主调是真诚的。对于这些儒家倡的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王莽一直忠诚地实践着。这也是书生单纯、可爱的一面。他之所以能够登上高位,靠的就是这种道德感召力,因此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在强大的民意推动下,他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

所以说,王莽是成也书生,败也书生。他的发迹与西汉末年的特殊社会环境和显赫的家族背景是分不开,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浸淫社会一百多年,人们认为能够拯救社会危机的人,就是儒家的圣贤。于是,具有道德魅力和圣贤气象的王莽被时代选中,被渴望圣贤出来拯救世界的人们神化了。人们像追星一样狂热地崇拜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这种造神运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结果,王莽终于不堪重负。他挑起的是一个书生无法承载的重担——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作为书生,他不具备一个开国君主的雄才大略,除了制礼作乐,搞思想文化建设,比较擅长外,他不懂军事、不懂用人、不懂治国。一发生叛乱,王莽除了对着上天和列祖列宗的牌位痛哭,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在他败亡的前夜,王莽不吃饭、不睡觉,整日整夜地研究兵书,那个场景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心酸。

王莽是个超我高度发达的道德超人。在他身上,似乎很少看到道德的瑕疵,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确是个圣人。但圣人也是人,也会偶尔表露出人性的一面。王莽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严厉,曾经因为种种原因逼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但对女儿却流露出一个父亲的脉脉温情;在低谷时期,王莽也曾偶尔一次放纵,与侍婢私通,借情欲的满足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还有了几个私生子女。

本书力争在史实的基础上还原一个真实的、矛盾的、复杂的王莽,至于历史空白的地方,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虚构和演绎。九十年前,胡适曾为王莽喊冤,说“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我们想借这本书为王莽说一句公道话——“这个可怜的书呆子!”

书评(媒体评论)

王莽确实一个大整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

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力”,要“均众庶,仰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

(王莽复古改革)其旨趣是相当进步而且合理的,但是要实施这些新政,到底作了多少准备,就简直令人不胜寒心了。

——宫崎市定《中国史》

刘秀注重实际的组织,有步骤地达到他的目的。王莽则眼高手低,只能宣扬天下大局应当如是,做事经常文不对题,可能被他自己的宣传所蒙蔽...这位改革专家,实际上仍是一个大书呆子。

——黄仁宇《何以改革者又是书呆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