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吴漫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人事、天命与历史变动

在我国古代社会,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都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做出过探索。一些人将天命视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进而将人事视为天命的附庸,强调王朝的治乱兴衰、社会人事的变动都是在天命的安排下进行的;一些人认为人事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王朝的兴衰、社会的治乱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活动,与天命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些人则徘徊在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和二重性,既相信天命,言灾异之说,又看到了人事的力量,强调“尽人事以回天运,而天在我矣”①,王应麟的思想就属于第三种类型,这种历史观上的矛盾性在《困学纪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王应麟强调社会发展中人事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说:“《易》于《蛊》,终则有始;于《剥》,消息盈虚;于《复》,反复其道;皆日天行也。然则无与人事欤?日:圣人以天自处,扶阳抑阴,尽人事以回天运,而天在我矣。”又说:“气、志有交胜之理,治、乱有可易之道,故君相不可以言命。多福自我求,哲命自我贻,故圣贤可以言天。天者,理而已。”在王应麟看来,所谓的“天”,就是“理”,就是一定的法则,这种法则规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王朝的兴衰治乱。在这种法则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尽人事,就可以“扶阳抑阴”,“以回天运”。人君、宰相,只要求理、顺理,顺应这个法则,就可以使衰乱转变为治安。因此,人君不可以不尽人事而将国家的衰乱简单地归咎于命运。至于这个法则具体是什么,王应麟说:“式和民则,顺帝之则,有物有则,动作、礼义、威仪之则,皆天理之自然,有一定之成法。圣贤传心之学,唯一‘则’字。”这里的“则”讲的是天理的外化,也即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三纲五常。王应麟能够看到历史发展是在一定法则的作用下进行的,和前代的神意史观相比,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王应麟最终将这种客观的法则归纳为封建的纲常名分,则又表现出他最终没能突破一个封建理学家思想的桎梏,在历史观上具有不彻底性。

由此出发,王应麟强调统治者只要以“理”为基础,勤于人事,勤于治国,就能掌握“天命”,使统治稳固下来。他说:

《孟子》日:“天下可运于掌。”又日:“以齐王由反手也。”岂儒者之空言哉?

自唐肃宗之后,纪纲不立,叛兵逐帅,叛将胁君,习以为常,汲于五季。君如逆

旅,民坠涂炭。我艺祖受天明命,澡宇宙而新之。一阶一级,全归伏事之仪。发

于圣训,著于令甲。至若饿狼馁虎,肉视吾民而咀啖之。艺祖用儒臣为郡守,以

收节度之权;选文臣为县令,以去镇将之贪。一诏令之下,而四海之内改视易

听。运掌反手之言,于是验矣。

可见,宋朝建立之后,国家重整纲纪,宋太祖善用君王南面御臣之术,用文臣、收兵权,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由此四海之内咸听命于君主的号令,国家处于一个统一稳固的状态中,从而结束了唐末五代的大乱局面。王应麟总结宋初的历史经验,对尽人事在国家治乱兴衰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认为统治者只要勤于治国、善于治国,就能使天下之事处于运掌反手之中。

王应麟强调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反对将国家的盛衰归之于“天命”。例如,他引用刘知□的话来反对司马迁言天命的观点:“太史公日:‘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史通》日:‘论成败者,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②又如,根据历史记载,“周宣王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而赫赫宗周,有寝微之象矣。幽二年,三川竭,岐山崩,而陵谷易处,有将亡之形矣”,王应麟对此评日:“匪降白天,职竞由人。致此者人也,岂天所为哉?”国家的衰亡,实在是人为的原因,怎能说是上天的安排呢?亡国不决定于上天,创业治国,也不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决定创业建国的还是人的努力。所以王应麟又说:“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天人一也,不愧则不畏。”③只要按照封建的伦理道德来行事,天人相通,万事便会顺其自然,国家便会治理有序,即使发生了天灾人祸,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以此为基础,王应麟着重提出三点:

第一,亲贤臣,远小人。王应麟认为“勿以愉人,立政之戒也”,故极力强调人主应该用贤摒佞,并发出“君子去留,国之存亡系焉”④的呼声,要求人君用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王应麟强调人主用贤,尤应慎择宰相。与王应麟同朝的司马光曾强调人君的才德对于世之治乱安危的意义,而王应麟除了注重人君应以仁德治国外,还着重从宰臣的德才讨论历史的兴衰。他说:  建炎,李纲去而潜善、伯彦相。绍兴,赵鼎、张浚去而桧相。桧死,其党迭为

相。隆兴至淳熙,万几独运而大臣充位。庆元后,政在伲胄。嘉定后,政在弥

远。端平讫景定,更一相则日更化,然奸臣弄权之日常多。阳淑消而阴慝长,危

亡之证,所由来渐矣。阴凝冰坚,极于似道。邵子谓“祸在夕阳亭一语”,遂与西

晋同辙,哀哉!南宋衰亡的历史清楚地表明,正是奸相黄潜善、秦桧、韩□胄、史弥远以及贾似道把持朝政,才酿成国势不可收拾的惨局。王应麟说,南宋“遂与西晋同辙,哀哉”!这是切肤的亡国之痛。王应麟进而分析了与此相关的两个问题:其一,宰辅之间一定要“和”。王应麟以元□、元符、绍兴三段时间的历史说明宰执大臣不和,会为“小人所乘”。“无私无朋,所以和也”,宰执唯有无私不结朋党,才可“和”。其二,台谏的作用。南宋袁枢认为台谏作用有限,“威权在下,则主势弱,故大臣逐台谏以蔽人主之聪明;威权在上,则主势强,故大臣结台谏以遏天下之公议”,王应麟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台谏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台谏应是正直的“端士”,“是以天子之耳目,勿用愉人”。

第二,纳谏杜谗,广开言路。王应麟认为臣下是否不畏逆鳞,直言极谏,君主能否虚怀纳谏,从谏如流,这是关系到国家政权兴衰存亡的大事,统治者不可不重视。“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燕取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田单以即墨破燕。齐王建将入秦,即墨大夫人见,画临晋、武关之策,建不听而亡。吁,何即墨之多君子也!建能听即墨大夫之谋,则齐可以胜秦矣。”由此,他发出“人君常闻危亡之言,则可保其安存矣”的慨叹。此外,王应麟对饰非拒谏、杖杀谏臣的君主也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他说:“杀诤臣者必亡。”

第三,重民。强调“民心”决定历史兴亡,是王应麟历史思想中的又一重要内容。王应麟继承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⑥的民本思想,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说:

民心之得失,此兴亡之大几也。林少颖云:“民之思汉,则王莽不能胁之使

忘;民之忘汉,则先主不能强之使思。”唐与政云:“民心思汉,王郎假之而有余;

民心去汉,孔明扶之而不足。”他将西汉灭亡,光武中兴,蜀汉鼎祚丧失,都归之于“民心”,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决定着政权的兴亡;重民、爱民者,则国运长祚;损民、虐民者,必丧天下。P18-P20

目录

王应麟生平及《困学纪闻》之撰述

《困学纪闻》版本流传考述

王应麟的历史思想

王应麟的史学思想

《困学纪闻》的注释特点

《困学纪闻》的考据学成就

《资治通鉴》“臣光日”的内涵和忧思

司马光学风三论

明人宋史撰述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明人宋史著述考论

明代宋史撰述的历史编纂学成就研究

传统与启蒙之间:晚明学者吕坤的理学反思与再造

焦竑著述考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新路径——评《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

序言

我对宋明学术的兴趣,始自对王应麟《困学纪闻》的研读。当时手边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年刊行,此版不易得。另一个是《新世纪万有文库》本,此本易于携带,常在手中翻阅,乃至翻坏一本,再购一本,终于竣成硕士论文《(困学纪闻)研究》。王应麟是南宋儒学殿军,博洽多闻,建树卓著,尤得清人赞誉。然自近代以来,学界却鲜有对其碎金所成之《困学纪闻》作深入探讨者。因而,本书从王应麟之生平及《困学纪闻》之撰述,到《困学纪闻》版本之流传、《困学纪闻》的文献学价值、历史思想及史学思想等视域,对王应麟的政治情怀、学术追求和成就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本书中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两文,撰成于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其时,既感慨于司马光志向的博大弘毅、政治的勉力而为,又赞叹其治学的严谨求实。此两篇文章皆为发明此意而作。围绕明代宋史研究而思考的三篇文章,一是对明代宋史研究专题进行了学术回顾和研究前瞻,二是展现了明人宋史撰述的概貌,三是总结了明人宋史撰述的编纂学成就。明代对于宋史的研究在同期旧史撰述中,是一种较为突显的史学现象,尤其是明人对于重修宋史的呼声随着明廷政治及民族关系的变化而波动,理应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吕坤和焦竑同为晚明学者,一北一南,均以博览多闻、倡导实学、针砭时弊而驰名学坛,一个“不虚谈高远而以践履为程”,一个“脱弃陈骸而自标灵采”,遂于晚明空疏学风下掀起一股实学思潮,于治学与经世之际突显了学者本色,因撰《晚明学者吕坤的理学反思与再造》、《焦竑著述考》以明其学术大宗。

时光在学海徜徉中悄悄溜走,不觉间,来郑已有六年时间。花开花落,自是另有一番滋味。有付出才有收获,有坚持才有正果。常常感慨初来时的新鲜和投入。其时其景,仿佛三月阳春,鸟语流啭,花香沁人,洋溢着勃发的生机。此种美景亦可映照我史海泛舟的情怀,漫步其中,对话千古圣贤,悟道人生!曾子日:“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取为座铭。生命寄予此中,亦无憾矣!遂将我在宋明学术史领域的一些思考结集付梓,一为历史的总结,二为前行的鞭策。

怀惴惴之心谨呈拙作,企盼各界先进不吝赐教。

内容推荐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编著者吴漫。

《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从王应麟之生平及《困学纪闻》之撰述,到《困学纪闻》版本之流传、《困学纪闻》的文献学价值、历史思想及史学思想等视域,对王应麟的政治情怀、学术追求和成就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郑大史学文库·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中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两文,撰成于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其时,既感慨于司马光志向的博大弘毅、政治的勉力而为,又赞叹其治学的严谨求实。此两篇文章皆为发明此意而作。

编辑推荐

由吴漫编著者的《学术的体悟与穷究--宋明学术史论稿(精)/郑大史学文库》中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两文,撰成于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其时,既感慨于司马光志向的博大弘毅、政治的勉力而为,又赞叹其治学的严谨求实。此两篇文章皆为发明此意而作。

怀惴惴之心谨呈拙作,企盼各界先进不吝赐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