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传说中的“活财神”,是千年第一财富榜样;他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无法超越的精神导师;他是古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卓越先驱;他是周庄的灵魂、南京城的缔造者以及茶马古道的奠基人。《黄金帝国沈万三传》记录了农民出身的明朝首富沈万三从乞丐到首富的传奇过程。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最终遇到了张三丰,让他的人生归于宁静。本书由马叛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金帝国沈万三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叛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传说中的“活财神”,是千年第一财富榜样;他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无法超越的精神导师;他是古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卓越先驱;他是周庄的灵魂、南京城的缔造者以及茶马古道的奠基人。《黄金帝国沈万三传》记录了农民出身的明朝首富沈万三从乞丐到首富的传奇过程。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最终遇到了张三丰,让他的人生归于宁静。本书由马叛著。 内容推荐 沈万三是被中国民众誉为“活财神”的传奇人物。他是千年第一财富榜样。胡雪岩仅复制了他的部分思维、行为方式,即功成名就。他是古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卓越先驱;他是周庄的灵魂、南京城的缔造者以及茶马古道的奠基人。《黄金帝国沈万三传》记录了农民出身的明朝首富沈万三从乞丐到首富的传奇过程。 《黄金帝国沈万三传》讲述了沈万三一生的经历,他出生于元朝末年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和朱元璋一起杀过元兵、讨过饭。之后,刘伯温一直想拥他为帝,他却一心想做生意,最终遇上奇人张三丰,归于道教。他一掷千金,和皇帝打赌,赢了个“白衣天子”的称号。他一生大起大落,体验过富可敌国,也体验过门可罗雀。他的招牌“武器”聚宝盆至今被仍被无数商家仿制,并置于店铺之中每日焚香膜拜。临死之时他效仿曹操和成吉思汗,设假墓于银子浜,暗藏重重机关,让无数盗墓者有去无回……本书由马叛著。 目录 前言 千年第一财富榜样 第一章 朱元璋要杀大明首富 第二章 巨人的起点并不高 第三章 挖到第一桶金 第四章 把刘伯温送给朱元璋 第五章 中国古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诞生 第六章 征服海盗,驰骋海上 第七章 修建半个首都 第八章 每个人都有一个聚宝盆 第九章 兔死烹狗的朱元璋 第十章 保存资本主义幼苗 第十一章 消灭锦衣卫 第十二章 带郑和下西洋 第十三章 岛国生活 第十四章 与张三丰共进退 第十五章 将牛逼进行到底 第十六章 胡雪岩的精神导师 尾声 后记 孤独百年的中国教父 试读章节 回过头来看看朱元璋和沈万三的仇是怎么结的。早在朱元璋还是朱重八的时候,沈万三一度和他关系还不错。在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娶郭子兴的干女儿马秀英之前,沈万三因为不务正业被父亲打出家门流落街头,正遇上家破人亡沦落为乞丐的朱元璋。俩人还一起乞讨过一阵子,算得上是患难之交。 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举了反元的大旗。沈万三做生意发了财之后,也投了不少钱给离沈万三家不远的盐匪张士诚和水匪陈友谅,因为他们俩也举着反元的大旗。这样算起来他们也曾志同道合过。 只是沈万三没料到元朝还没灭亡,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三个人就打了起来,这样一来,沈万三之前的资助就等于帮助了朱元璋的敌人。在朱元璋眼里,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一定是敌人。 后来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来找沈万三借钱的时候,沈万三怕借少了朱元璋不高兴,就说要帮朱元璋修半个南京城,因为是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出自己纯洁的友谊,所以沈万三修得又快又好,修好了之后,他还带着钱,想去犒赏朱元璋的士兵。 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心眼特别小,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看到沈万三春风得意,他暗地里就下了杀心,但又没有特别好的理由,也只能先忍着。 后来刘伯温跟沈万三说了他修城修得太快,还想犒赏军队的事儿让朱元璋不高兴了,沈万三就让刘伯温出面安排了一次请朱元璋吃饭的机会,想将功补过,结果这一次,让朱元璋杀沈万三的心更坚定了。 沈万三为了讨好朱元璋,搞了许多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而朱元璋是个土包子,出身贫寒,后来又一直打仗,根本没见过沈万三搞的那些菜。再加上他本来就记恨着沈万三,只想尽快找理由把这人干掉。 沈万三端出一盘鱼,朱元璋看到之后说:“你这家伙怎么这么小气,你都富可敌国了,请朕和诚意伯吃饭还上这么小的鱼?” 沈万三赶紧解释说:“这鱼是金枪鱼,是日本国的鱼,中国没有。日本人叫它马骨骆。这鱼即使在日本国也是很名贵的,不但味道好,营养也不错,吃了对身体好。” 朱元璋丢了一次人,还不服气,又指着一样菜说:“你看,你这萝卜也不切碎点,就这么整块放在盘子里,佐料也没一样,完全是粗制滥造!不把朕放在眼里啊。” 沈万三赶紧又解释:“这不是萝卜;是甜瓜,中国也没有。出产在几千里以外的特番里国,又软又绵,吃下去香气满嘴。皇上尝尝,味道很不错的。” 朱元璋接连碰了两个钉子,就学乖了,不想再问了。刘伯温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就让沈万三赶紧上酒。结果沈万三的仆人拿起酒壶给他们倒酒,刚倒进杯里,就把朱元璋吓得大叫起来:“沈万三,你竟然敢拿鸡血当酒来给朕喝,你是不想活了吧。” 沈万三哭笑不得,只得又解释说:“皇上,这是红葡萄酒,很名贵的,国内都没有,产自欧罗巴,我费了好大劲才弄到的。” 吃完饭,喝完酒之后,沈万三把歌妓撤下去说:“皇上,这些舞蹈都是我们中国的,看过太多遍了就没多大意思了。这次我从外国带回来一些波斯舞娘,专门献给皇上您欣赏。” 那波斯舞娘上身只有两个巴掌大的红圆罩,半遮着两个丰满的乳房。下身的彩裙是五颜六色的长条布围在腰间,飞旋时四面飘散,透出了里面鲜红的三角裤头。这种开放的舞蹈是朱元璋从来没见过的,他觉得有伤风化。但又着实好看,于是他就忍了,想等舞蹈结束再说。 一支舞结束之后,波斯女子婀娜多姿的舞蹈、晶莹嫩白的皮肤和姣好的面容完全征服了朱元璋,他问沈万三,这女人是不是献给自己的。沈万三说只是献舞,不是献人。沈万三还说这种舞蹈靠天然美丽的身段来展示舞姿,与中国传统的靠五彩缤纷的衣裙来吸引观众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然后沈万三又反问道:“难道皇上只是喜欢美人,不喜欢这舞蹈?” 朱元璋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艺术品位,只是好色,于是在酒宴上就没发作。但他的杀心已经谁也无法动摇了。过了没多久,朱元璋想到一个吃饭能吃出的死罪,就让刘伯温联系沈万三安排了一桌酒宴,而且他还特意嘱咐刘伯温,他要吃猪蹄。 因为朱元璋姓朱,他当了皇帝之后,全国人民都得避讳说猪,更不能随便说杀猪了。到了沈万三家之后,朱元璋故意为难沈万三,问沈万三这个猪蹄怎么吃。如果沈万三用刀,那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他一个杀“朱”之罪。沈万三当然不傻,他从猪蹄膀里抽出一根细的骨头来,以骨切肉,让朱元璋哑口无言。但朱元璋还是不服气,他吃了之后,故意装傻问沈万三,这是什么菜啊,我怎么没吃过,也是国外的吗? 沈万三不敢说猪蹄,想了半天,只好说道,这是万三蹄。这随口编的理由和随机想的吃法,却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了一道名菜,成了周庄美食的代表。像北京烤鸭、东坡肘子一样知名。 朱元璋接连几次碰壁,就不再去见沈万三了,而是让锦衣卫查沈万三钱财的主要来源,最后查出来发现是出海经商得来的。于是他就下了道圣旨,说要闭关锁国,不允许国人跟外国人做买卖,否则就以通番罪论处。 而沈万三却觉得禁止海上贸易是于国于民都不利的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沈万三铤而走险,违抗了圣旨,本是死罪,靠着马皇后求情,才免于一死,最后被发配到了云南。这是后话,要了解沈万三,还是得从他的童年开始。P11-14 序言 中国历史曾经出过数十位财富多到几把火都烧不完的人物,比尔·盖茨之类的人的财物和他们比起来,也只是牛之一毛,豹之一斑。远的不说,仅是元、明、清三个朝代,这样的财富巨人就有六位——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沈万三和胡雪岩。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忽必烈都是元朝的帝王,是靠抢钱抢粮抢地盘发家致富的。刘瑾、和珅是明清时期的大贪官,是靠贪污腐败压榨百姓发家致富的。只有明朝的沈万三和清朝的胡雪岩是出身贫寒之家,靠头脑和努力经商致富的。 在物质文明空前发达的今天,大家都想做一个富有的人。靠贪污腐败发家致富这种遗臭万年的事儿,我们也干不来。这六位富豪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只有沈万三和胡雪岩。 民间有句俗话,叫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可是当你真的把目光聚焦在胡雪岩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很多手段你学不来,比如依靠军队、权势发展自己的企业,利用女人为自己打通关系,等等。虽然他不偷不抢,但也不够光明磊落。再者现在女人的地位已经和男人平等甚至超越男人了,想把女人当成商品来做买卖几乎不可能了。 这样对比下来,千年来值得我们学习的财富榜样就只剩下沈万三了,他一不靠政府、军队,二不靠女人,完全凭智慧摆平一切。甚至有时候还会跟帝王作对,做一些利国利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儿。沈万三的取财之道可以解决我们求富时的迷茫,告诉我们怎样致富。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富了之后怎么办,怎么让这些财富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帝王掌控一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富可敌国通常不是什么好事。那时候虽然没有福布斯排行榜,但沈万三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富豪。他的财富大都来源于海上贸易,这个在今天看来非常正当的生意,在当时却是通番的死罪。事实上在古代,任何一个通过国家规划之外的方法产生的,掌握在老百姓手中的财富,都会被视为是危险的。拥有这些财富的人都会成为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刘瑾、和珅、沈万三、胡雪岩这四个人富可敌国之后有一个共同的遭遇,那就是被帝王抄家。 但是除了沈万三之外,剩下的那三位被抄家之后就死了,只有沈万三是例外。周庄的家被抄了之后,又在大理弄了个更富有更有情调的家,大理被抄之后,他又把子孙后代安排到了贵州。搞得朱元璋的后半生都是在抄沈万三的家,抄到死也没抄完。这就是沈万三的过人之处,他善于利用财富来转危为安,让自己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是被财富所束缚,这是刘瑾、和珅、胡雪岩等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的富豪所不能比的。 沈万三不是帝王却胜过帝王,出身贫寒却创造了百亿财富。直到现在,南京的城墙、苏州的观前街、周庄的一草一木、云南的茶马古道上,还都闪耀着他的智慧之光。 胡雪岩临死前曾对家人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超越他的精神导师沈万三,他们同样出身贫寒,同样靠经商起家,沈万三失败的次数远远超过他,失败之后又爬起来的次数也超过他。最终他只赚到了两千万身家,不及沈万三的百分之一,就是这百分之一,还被慈禧太后抄得一干二净。 刘伯温死后被后人比作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子房即张良,军事家,刘邦统一天下的第一智囊)而刘伯温生前最敬仰的人却并非诸葛亮或者子房,而是一心为民不恋权贵的沈万三。他还拜沈万三为大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冒死为沈万三求情。 还有张三丰,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伟大人物,在金庸笔下和各种古装电视剧中被简化成了一个武林高手,他活了上百岁,朱元璋两次下诏书请他,他都避而不见。朱棣在武当山花了十年给他建造宫殿,才得以见他一面。而沈万三在世的时候,不但能经常见到张三丰,张三丰还收他为弟子,想让沈万三帮他弘扬道家文化。 沈万三几次被定死罪,都有无数人求情,除了陪在朱元璋身边帮他打天下的马皇后、刘伯温和太子朱标,更多是那些手无寸铁却有一颗良心的平民百姓。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谁当皇帝谁坐天下不要紧,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可以了。可是在重农抑商的明朝,老百姓打拼一生也难以摆脱穷苦的生活。国家对财富的垄断常常会造成国富民穷的局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像沈万三这样可以带领百姓走上致富之路的人。这样的人百姓拼死也会拥戴。这样的人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的奋斗史就是一本写满智慧秘诀的羊皮卷,他的经历就像一盏明灯,在指引成功方向的同时,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后记 《金瓶梅》里面潘金莲说:“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到现在江浙一带还是有许多人把沈万三当作富豪的代名词,可见他在世时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大。可是一转眼,他已经去世六百多年了。 六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大富豪的位置已经被能源大亨和通信大亨们占据,靠买进卖出赚取差价这种方法做生意已经很难跻身世界顶级富豪的行列。不过沈万三的精神依旧值得我们学习,而他那些做生意的方法,对想做一个亚洲首富、国内首富的现代人来说,还是不无帮助的。他曾经生活过的周庄,如今也已经成为日纳万金的旅游观光景点。 郑和也去世五百多年了,沈万三死在岛上,郑和死后被葬于明朝的皇陵,虽然遭遇不同,后人对他们的肯定却是相同的。在他们死后的数百年里,各地也纷纷修寺庙纪念他们。沈万三留下了万三蹄等食物,郑和也留下了三宝姜和三宝茶。这对父子可以说是为明朝初年的繁盛做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不是后来的帝王闭关锁国的话,那么从明朝开始,我们中国都会一直处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就不会有后来的鸦片战争,更不会有小日本的侵略。 “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句话在明朝的流行程度不亚于当下的那句“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然而“神马都是浮云”,在明朝红极一时,作为天下首富家喻户晓的沈万三,到了近代,竟鲜为人知了。 首先,连他的名字都搞不清楚,余秋雨说他叫沈万山,《明史》说他叫沈万三,我们是该相信当代大师,还是古代的史官?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可能就会发现,信谁也不如信自己,正史也有忽悠人的时候,大师也会相信传说。 还有他财富的来源,也是众说纷坛。流传最广的是关于聚宝盆的传说,说沈万三贫时,见一农夫携蛙百余,他便好心买来放生。哪知到了第二天,众蛙聚在一瓦盆附近不散。沈万三于是将瓦盆带回家,用来洗手。有一次他妻子洗手时不慎将一支银钗掉进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就变出满满一盆,不计其数,沈万三于是富甲天下。 还有人说是因为元代吴江一带有一个名叫陆德源的大富翁,沈万三为他管账治财。后来陆德源看破红尘出家了,将万贯家财拱手送给沈万三,沈万三由此一跃成为“江南巨富”。 不过更接近现实,更让人容易接受的是,沈万三是靠捡雨花石,卖儿童玩具,勤劳致富的。虽然有陆先生的资助,但其富甲天下靠的却是海上贸易和开遍全国的连锁店。 沈万三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壮举是修筑南京城,修完南京城之后又替皇帝犒军,一个士兵一两银子,犒赏了朱元璋的百万雄师之后,沈万三竟像逛街遇到乞丐随便丢五毛钱一样不当回事。然而他不当回事,朱元璋却心里不平衡了,他担心沈万三富可敌国,同时又想吞了沈万三的财产,于是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沈万三发配到云南去了。 然而这段来源于《明史》的记载,却被许多人当做笑话。因为在沈万三的儿女亲家莫旦撰的《吴江志》里清楚的写道:“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逝世,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张士诚占据东吴的时间是元朝末年,那时候离朱元璋建立明朝还有十多年年头。沈万三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去给朱元璋修城墙。而且在沈荣(沈万三的儿子)的墓志铭上,写着他逝世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八月,享年七十一岁。由此推算,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年)的时候,沈荣已经六十二岁了。就算这时候沈万三还活着,作为沈荣的老爹,起码也得八十多岁了。 朱元璋解放云南是在建立明朝十多年后了,这时候沈万三已经一百多岁的人了,可以说是一推就倒,一倒就爬不起了,就算得罪了朱元璋,也没有必要将他远远的流放到云南了。 如果我们相信莫旦的记载,相信墓志铭上的数据的话,那沈万三生是元朝的人,死是元朝的死人。根本不可能帮朱元璋修城墙犒赏军队,甚至压根就不认识朱元璋。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下定论,因为《明史》上还记载了另外一个传奇人物张三丰,这人在宋朝的时候创建了武当派,一直活到元朝灭亡了还在行侠仗义,朱元璋和朱棣都跟他打过交道。如果张三丰历经宋元明三朝是真的,那沈万三只不过是从元末活到了明初,八成也是真的。 历史就是这样真假难辨,但你若带着轻松的心态去看待,这又是一件好玩的事儿。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传说,而不愿意去触碰真相呢? 莫说古人如此,就是在民国时期,政府部门还去南京城墙下挖过聚宝盆,挖出了一个可以装一个连队的大洞也没挖到。在解放初年,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时,一镢揭开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径1.5米,水位2.1米,石砌结构完整,表层风化变黄,经过调查研究,专家发现这眼古井就是当年沈万三用过的水井。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一句话,那就是正史可能是假的,传说可能是真的。我等凡夫俗子,没有火眼金睛,辨不出真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看到趣味。 在这本书里,我力图讲尽沈万三的一生,从出身贫寒,到少小离家,从大难不死贵人相助,到飞黄腾达富可敌国。别的故事讲到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也就完了,可是对沈万三来说,这才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悲剧的开始。 因为朱元璋觉得财富是原罪,导致明朝所有的富人都要遭殃,排在首位的沈万三自然不能幸免,之后去云南到贵州漂流海上,张三丰、郑和、建文帝都和沈万三的命运密不可分。但人必有一死,沈万三还是死了。不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沈万三就属于后者,他死了,他的精神还在,受他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的弟弟沈万四,以及他们沈家的放牛娃胡雪岩。还有我这个作者和广大的读者。 从二零一一年四月开始到现在,我的生活就和沈万三密不可分了,导致我女朋友甚至开玩笑说你对沈万三比对我都亲,每天都在研究他讨论他。不过无论如何,现在终于是写完了。每次到写后记的时候,我都很开心,就像爬山一样,终于登顶了,这一刻的快乐可以抵消途中付出的所有艰辛。 从秦舞阳到吕布,再到沈万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言行和写作内容都在从玩世不恭变得一本正经。用一本正经也许有些不妥,应该说是成熟沉稳,或者说是从不靠谱变得渐渐靠谱了。 在元史、明史和一些杂记演义中,沈万三有时是个机警有趣的人,有时又是一个满身铜臭的人,有时贪生怕死,有时重利轻义。有时候在同一本书里,他的价值观和做事方法都是颠三倒四的像一个精神病人,作者叙述的逻辑也常常是混乱的。 所以这本书的诞生除了我个人的兴趣所在,更重要的意义是还原历史人物的全貌,帮助人更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沈万三这个已远去千年的人物。他能够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必然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他的魅力应该不仅仅在经商上,看他的故事的时候,我总会忍不住想起两本外国小说,一本叫《教父》,另外一本叫《百年孤独》。沈万三的做事手法很像中国版的教父,而他的性格又像《百年孤独》里的奥雷里亚诺上校。 …… 以前别人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说的是云游世界。等写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愿望已经变成把沈万三或者郑和曾经走过的路再走上一遍,虽然没有一个世界,但也足够用一生去经历了。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后,也会有这样的愿望。 …… 天涯蝴蝶浪子 2011年初稿于成都 2012年定稿于长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