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言碎语(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晓剑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朱晓剑的文字就像喝一壶好茶,闲适、熨帖,很有回味。行文间的生活哲学和智慧很适合当下行色匆匆忘记生活滋味的人好好领略一番,也许生活可以换一种态度和方式,否则便真的成为过客。

《闲言碎语》图文并茂。全书图片均由专业摄影师拍摄,展现闲适生活的瞬间,为本书锦上添花。

内容推荐

《闲言碎语》作者朱晓剑虽称自己是红尘中的闲人,却绝非游手好闲之徒,其闲闲得风趣,闲得从容,闲得颇有风雅,通过闲闲的文字娓娓道来成都人的各种休闲方式和成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看似碎语闲言却处处透出生活的智慧,看似漫不经心却有随遇而安随机而动的坦然。

《闲言碎语》由恋城记、成都活、街巷里、无所诗、房子记、书虫志五辑组成,描写了作者在成都的闲适的工作和生活,关于城市的风土人情、风花地雪和旧人旧物,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读书生活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

目录

恋城记

 成都印象

 闻香识春

 桃花下的狂欢

 成都写作

 书店的风景

 家常的古玩艺术

 搞一个文化沙龙

 方便的成都

 无夜不成都

 成都式过年

 耍在成都的风景里

 方言温润着这座城

 不懂技术的男人

 在成都,一切关系都是男女关系

 美女之城

 假打的男人

 无法不小气

 春天到成都来恋爱

 找一个红颜知己

 到成都找耍家的方向

 农家乐,成都人的钟摆生活

 成都时间

 只长右脑的城市

 一出太阳就像过节

 洋盘时代

 安静,一个下午的时光

 落花流水秋来也

街巷里

 锦里西路

 打望芳邻路

 东光小区

 科华街的前世今生

 芳草东街

 玉林西路的风情

 外双楠,外双楠

 武侯大道东

 闲看闲说北顺巷

 黄伞巷的乐趣

 双丰路的岁月静好

 海椒市街的成都味道

 汤锅里的三官堂

 小关庙街之光

 在东湖

 桃花故里记

 建设路·旧书铺·邮局

 暑袜街上“老局坊”

无所诗

 诗歌的麦加城

 让时间流入诗歌

 剪影四帧

 桃花诗村

 新都行记

 流沙河印象记

 瞧,凸凹的舒服

 刀锋上的大鸟

 从唐诗中走来的诗人

 一把好刀

 都江堰的山水

 道家的风骨

等闲者

 丁叉叉乐活了吗

 丁乂或周世通

 了不起的小马哥

 小七

 策划大师老跳

 老赵理发

 嘉人有约

 陈启林在糖画里“庄周梦蝶”

 蛋壳上享受绘画的陶蓉

 皮子的乡村

 宋朝的房子

 老潘的圈地运动

书虫志

 汉中淘书记

 网格本的缘分

 想起了林汉达

 我与“嗜书瘾君子”

 早市的魅力与狂欢

 保卫孤独

 一个人的旅行

 书房里的秘密

 一枚闲章

 精致的短句,挺好的

 书话的性情

 一本书主义

试读章节

成都印象

我是外地人,对成都谈不上有多少感情,虽然也常常能感到它的好。每天上下班必经过一条小街。街两旁是违章搭建的各式店铺:小吃店、五金店、发廊、旧书摊……鳞次栉比。街面不宽,零星的几棵小杨树,光秃秃的枝权.静静的。有时我会看见一些人从菜市场里走出来,互相打着招呼,或者停下来说两句话,他们都是老街坊了。

我喜欢听这些人说话,这些苍老的声音从不同的嘴巴里跑出来,活生生的,带着呼吸和热气。不过,城市的生活,还有什么比吃穿用度更让人动心呢?这让我想起一些小城小街,那些街坊邻居。我以为,城市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小,小代表细节、温情、真实,到底是贴己的。那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生于其中,慢慢感受它的细微和妙不可言。

这几年,成都是越来越大了。三环路也平常了,绕城高速也是越来越远了,新建的、待建的大厦都在争先恐后的拔地而起。可这些对于我来说,似乎都是有些陌生,最让我感到亲切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从我的窗外,常常能看见一方明澈的天,楼前有一棵挺拔的树,有人从树底下走过,几个小孩子在楼群的甬道上踢球……但现在,只能是想象的图景了。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成都能“小”一些,街巷“旧”一些,绿树多一些。成都的绿树虽多,但能说得上绿树成荫的地方却不多见,时不时都要把树木修剪一番,让它们变得越来越相似,千姿百态就甭谈了。因此,每次经过绿树成荫的街巷,我总会抬起头看看,因为太难得了,整个一条路安宁静谧,夏秋季节树叶环抱,不太见到整片的太阳,汽车走在里面也是静静的,这一幕总让我生出错觉,好像我不是身在成都,而是走在江南的一条小巷里。

不知从几时,我发现我对这个城市越来越陌生,那些习以为常的街道变得阔大起来,好像大户人家的少爷,多了一层浮躁。这还没完,还要街道整齐划一,连商家的店招都只能形似,好像这样一来,城市就文明了,就发达了,就时尚了。在我的印象里,成都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

说实话,成都是个很诗意的城市,它资讯发达,但喧嚣浮躁;它越来越现代化,却丢失了个性。我以为,“现代化”可以跟任何城市搭上关系,就是不能跟成都这样的城市有关联。我们已经看到,在粗暴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城市正像甩包袱一样甩掉了很多古韵,而我们竟一点都不痛惜。比如成都街道的改名、古建筑的拆迁等等,都曾让不少老成都人感叹。而这些正被我们看见,它们将与成都擦肩而过。这也似乎在昭示我们要好好地爱护这些记忆,千万不可轻易地把它们抽去。

我想,“现代化”这东西,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力的表现,而不是几幢高楼就能糊弄的了的。成都在打造“城市名片工程”时,还是应当保留它的古韵的。这样,关于成都的记忆才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不至于使这一段成为历史空白。

闻香识春

在刚进入二月时,周围的一些朋友都按捺不住郊外出游的念头了。不时地传递着缤纷的花事,油菜花次第绽放,梨花也是,就连桃花也快了。春天,是成都引以为豪的季节。在早春三月,一样有不同的花香。

那天,办公室的几个人闲着,就聊起了往年春天的故事。那简直是热闹非凡的场景:众人纷纷出游、赏花,在农家乐,那令人沉醉的春风里,简直是无上的享受,加之无限温柔的阳光,冬天的阴冷、潮湿早就驱逐干净了。今年呢,也许跟去年大不一样,这其间的区别不过是细微的差异吧。而我却想着是不是带着家人出游一下,不管是去看花,还是看看绿色的田野。以前我可没这样的习惯,总觉得这是费力又费时间的事,以至于错过成都的好几个春天:每次出行,老婆总会带回些艾蒿馍馍啥的,拍一些色彩纷呈的照片。这有些夸张,不就是几朵花吗?这只能说明成都人对各种花事情有独钟。

确实,在成都,春天不只是令人享受的季节。在三月,媒体总是随时跟踪报道,出游有多少多少人,自驾车排了多长的队。在去年,去梨花沟我就体验到这样的风光,报纸上的缤纷图片更是将花事渲染到极致,即便像我这样的懒虫也难免想象一下它的美好,享受着被物质日益剥落的诗意。老婆最近老在念叨是不是周末出去耍一下呢,我说这是早春,花都没得开,去看啥子嘛。她就拿出几份报纸来:“你看,这花开得怎么样?”看着那醒目的文字我无语了。在小区散步的时候,我注意到院子头的几株花草现出了些许花朵;在锦江边,一些搞摄影的对着还没盛开的桃花狂拍……春天就这么着来了?

朋友老杨前两天在电话中说:“好久不来我们龙泉看桃花?”随后他就不断地描述他居住的桃花仙境是何等的风光,让我晓得他就在一个奢侈的世外桃源里生活。我一连迭地说要得,有时间一定过来。幸好他没有开一家桃园,要不,这个春天早就被他预定了不是。桃花下的狂欢  每年三月是外出踏青、春游的最好时节。成都人的三月必去龙泉驿看桃花。艳丽的桃花漫山遍野地开放,形成花的海洋、美的世界:花山、花坡、花岭、花沟、花村、花路、花园、花岛。所以,一踩三月的边,就有人去看桃花了,回来报告桃花开的时节,哪儿的桃花开的最好之类的事情。

等到桃花初绽,成都人都急不可待了,驾起私家车或乘出租车纷纷向龙泉涌去,去的人可真多呵。天不亮就出发,赶到五桂桥就堵上了。大家就摆龙门阵,摆些家长里短的事,就这么边走边摆,到龙泉已近中午了。刚好饥肠辘辘,就在路边的农家吃饭。这时的龙泉可谓家家户户都把家里屋外清扫一遍,犹如贵客来临一般。品尝一下当地的野菜或者老腊肉,那环境尽是让人舒坦,远处近处的桃花有的刚开,有的含苞,如少女一般别有风情,胡乱看一回,就吆上几个兄弟伙把麻将摆起。于是,桃花下,尽是噼里啪啦的麻将声,临到天黑才收起摊摊,约定改天到龙泉再战。

P2-7

序言

下午茶的辰光,读《加西亚·马尔克斯传》。有一段说的是,我从不谈文学,因为我不知文学为何物,再说,我相信,即使没文学,世界依然如故。写这段话时候的马尔克斯才39岁,名不见经传。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次70后诗歌论坛上,有天的晚上,我借着酒胆问参加诗会的老诗人新诗人:“你写了那么多年的诗了,你知道啥是诗歌吗?”这问话当然没有恶意,我只是觉得诗人写诗写来写去,都很牛叉的样子,却不知道诗歌是什么东西了。

那一天,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实,我知道,这也注定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出来。这就好像我们对世界注定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不管是宽容还是多元,都只是它的一面罢了。有一段时间,热衷跟一拨写禅诗的人厮混在一起,但我还是有点不满意,禅诗写来写去,都在某一处打转,看不到更多的气象不说,就连表达、意象,猛一看很好,看多了却并不是想象的那般美好。一花一世界也好,一沙一世界也罢,但那其中的境界却是有着差异的呢。

我有一位同学,前几天在同学会上见了,他是坚持了十五年没正儿八经的去上班。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让我羡慕又让我嫉妒,曾经多少次的梦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在、舒适。可我终究学不会,只好去上班,只好去东奔西跑,这也是一个上班族的宿命吧。但有时候又忍不住猜想,芸芸众生,像我这样的世俗生活,也并不见得就不美好。

在老家有一句俗话说,少了一个你。地球照样转。不可或缺或稀有性多半是生活的假象,明了这一层就知道自己有时真的很傻,许多道理并非只有自己明白,而是大家都清楚,只是说破不说破罢了。这么说,好像自己已经很懂得世事沧桑了。

哪里是懂得,根本是不懂。所以,趁着下午荼的闲暇,翻翻书,也是在寻找一种自我吧。又看《明代衣食住行》,那时的生活,距今早已远了,有话说“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那时的饮食风流也引人遐想,张岱曾写《斗茶檄》:“……瓜子炒豆,何须瑞草桥边。橘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内。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于今想来也颇为有味。只是我们却又懂得了这其中的许多,虽然也时常在茶馆忙进忙出,喝的哪里是一个闲情。

这就好像我们的下午茶,虽然同样被称之为下午茶,却跟英国的下午茶迥异——那边是一种饮茶的文化传统,而这边厢却给人附庸风雅的感觉。好在,这绅士并不是一日就能练习出来的。这就好像我们所说的奢侈生活,实在不是在于奢侈品的多寡,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一份对生活信念的执著,对美好的执著。倘若有,那即便是粗布衣裳,却一样可以过得诗意,过得繁花似锦。有时候,我不免想,我们所谓的怀念旧时光,并非是贪念它的美和好,而是对当下的生活生出了厌倦,在心底却依然对日常生活有一种别致视角:在想象的那个世界里,美,依然如故。

《闲话成都》里所谈论的人物、故事、街道、场景。在今天看来,也是旧时光的一部分了。但在我看来,虽然生活匆匆,却还是有一些东西是值得珍藏的。

朱晓剑于2012年秋日午后

后记

坐在时光里苍老

晃荡达人舒国治来成都玩,我带着他逛街、尝小吃。

坐在茶馆里泡下去,下午的阳光不热烈,刚刚好。露天的茶馆里到处是人,亦有掏耳朵者、算命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好像那么相关又那么无关。有一位老者,表演把啤酒瓶翻来覆去地颠倒,放在嘴里衔着的木筷上……他说起旧事,早已遥远不在,那已是民国年间的事。

去逛古镇,看残破的房含以及被开发成商业场所的旧居、新建的私人会所。站在河边打望,河水浩浩荡荡东流去,多少岁月掩藏在码头里,船只罩已成了过眼烟云。

后来,坐在夏家古茶楼里泡一杯花茶,跟老板闲聊起那旧事,从茶楼的开初至今传了四代,那是怎样的历史烟云,躲过了岁月的浩劫。时近傍晚,茶楼里没有一个茶客,若不是我们突然光临,想必半掩的门已经关上了。茶淡了,话也已说了不少。舒国治说京都的景象也大致如此。还好,我们不必太赶,在这样的地方喝一碗茶,总是相宜的。在台北生活是不是也能有这样的悠闲?他说,每个月写两三篇稿足矣,不操心买房,不担心生活问题。这样的一种生活哲学被他保存了六十年。一晃。岁月都老了。

一起晃荡了两天,跟他直接对话却并不是很多。许多话并不需要说出来,那一个眼神足以表达一种情思。我想起诗人的诗句,有点时光错乱。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希望奔跑向前,再向前一点儿,生怕一不小心错过了什么。买房、买车,凡此等等似乎都不可缺少,倘若没有的话又能怎样?舒国治说,不管钱多钱少,最重要的是开心就好。开一间面馆,每天只追求卖两百碗,卖完收工,过自己的生活,这追求不奢华却实在、幸福。不必羡慕别人的名车豪宅,那既得不到想想也是枉然,不如在现实中快乐一点。

要说我们没生活哲学,那可真是偏见,因为羡慕物质世界也是一种哲学,虽然那是拜物教。有时,坐在时光里苍老,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只是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看不见那美好的事物:太多的风流蕴藉之事,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你皆可扮上一个动作,披上一片布幔,挥动一件道具,而数百年来中国早已失落的雅观风致,或在你的履践中不自禁地消受了。

末了,感谢蜜蜂出版张业宏先生的不弃,才有了《闲言碎语》的面世。至于书中的文字如何,就敬请读者多做批评了。

朱晓剑

2012年秋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