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稻盛和夫的中国功夫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定民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备受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推崇。《稻盛和夫的“中国功夫”》由定民编著,是在充分研究稻盛和夫思想及其著作的基础上,将有关他的经营哲学的内容整理出来,并全面阐述了稻盛哲学体系的中国文化基础,结合案例,解析透彻,对于国内本土企业管理者更具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稻盛和夫被世人称为“经营之圣”,他白手起家,创立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他于古稀之年将危在旦夕的日航扭亏为盈。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究竟有怎样的管理手法呢?他的经营哲学的根源又是什么?定民编著的《稻盛和夫的“中国功夫”》一书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读后定让你受益匪浅。

《稻盛和夫的“中国功夫”》适合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活用中国典籍智慧

 1. 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国

 2. 日本企业的中国文化源泉

 3. 中国智慧,日式管理

 4. 从《礼记?大学》中汲取创新思想

 5. 活用中国典籍智慧

 6. 《呻吟语》中的用人智慧

 7. 《西游记》与阿米巴哲学

 8. 《了凡四训》中的意识雷达

 9. “深挖地,广积粮”——增强企业体质的秘诀

第2章 一生俯首向阳明

 1. 知行合一

 2. “霸道”vs.“王道”——胜者为“王”

 3.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4. 一生俯首向阳明

 5. 我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

 6. 拷问自己动机的真伪

 7. 积极而伟大的“心相”

 8. 与员工共成长

 9. 回报社会

第3章 以儒家修身准则磨炼自己

 1. 所谓儒商——修身齐家治企业

 2. 中国儒家的正心修炼

 3. 以儒家修身准则磨炼自己

 4. 一日三省吾身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正人必先正己

 7. “克己复礼”: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第4章 经营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哲学

 1. “满招损”vs.“谦受福”

 2. 信仰为本

 3. 向善的力量——“积善之家有余庆”

 4. 得意而不忘形,得志而不忘本

 5. 50年的人生经验:利他者自利

 6. 盈利有道

 7. 奉行积极的道德伦理

 8. 远离伪私放奢之患

第5章 道法自然,功成不居

 1. 企业是“命运共同体”

 2. 成功=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3. 企业的“心灵”需要经营

 4. 质朴的工作观

 5.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6. 工作现场有“神灵”

 7. 业务的“外行”,经营的“专家”

 8. “有意注意”的学问

 9. 做一个正确的人

 10. 拈一朵微笑的花

后记

试读章节

1.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国

日本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强调人文精神。这要归功于其企业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思想以及和谐精神的影响。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朋友可以选择,邻居无法选择”,以此说服国人坦然接受与日本和平共处的现状,建立友谊邦交。也许正是这种邻里关系,使得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一直存在不解之缘,这从中日两国历史长河中的各种记载与传说的字里行间可见一斑。

关于日本国家的形成与建立就有一段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传说。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大秦帝国之后,曾派五百童男童女到外寻求长生不老仙药,历时多年,仙药也未寻得。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表现出的暴虐让外出的人们深知,寻药未果回国也必是死路一条,倒不如索性不回,于是他们在遥远的海天之处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于是有了岛国日本。被秦始皇派出寻药的男男女女们,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或许这只是稗官野史,不足为信,但秦时东渡的徐福和日本派来的遣唐使都见于正史。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文化、思想、技术和艺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备受周边小国的推崇与膜拜,这其中就包括日本。

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自唐归日,带茶种播于比睿山麓,第二年由弘法大师携回茶种由行脚僧遍传全国,这就是日本茶叶种植的起源。日本茶道成熟于丰臣秀吉将军统一日本之后,时值中国的明朝,有名的茶师千利休就是丰臣秀吉的首席茶道老师。从此,中国茶道得以在一衣带水的邻邦发扬光大。

日本的剑道也发源于中国的剑术。中国的剑术在隋唐时期传入东瀛,日本人在其基础上研习修改,取长补短,形成独特的刀法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注入了浓烈的禅宗思想,使得剑术从在古代被当做用来保家卫国的武术,到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变成改用竹刀、穿着护具的对打,如今演变成为现今的“剑道”运动。

由上述种种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巨大而长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日本民族精神的塑造和近现代综合国力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的发展是由人的文明与智慧推动的,是由企业的成功与壮大激发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促使美国开始对其思想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强调人文精神,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即形成企业和员工间的“共识”,重视员工的精神素质。从人文精神出发进行注重人性的管理调控,这要归功于其企业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思想以及和谐精神的影响。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哲学核心思想就是“敬天爱人”。所谓的敬天,即敬畏上天,虔诚地遵循宇宙意志和客观规律,追求共生共存;所谓的爱人,即热爱众生。这两点恰恰就是我国古代道家“无为”和儒家“泛爱众”思想的当代运用。

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无处不体现出集体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这其实源于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而成的儒家文化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仁、义、礼三学,强调天命和做人的道理。

仁学是儒学的核心思想,注重“人”与“人际关系”,是一种关于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说。“以心为本”也是稻盛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贯穿稻盛从修身到经营的整个思想体系。他著名的“经营三要诀”的其中两项—“让员工信赖你、钦佩你,为你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和“让员工有正确的哲学”,都属于“以心为本”的具体表述。

儒家义学,讲求权宜之变。《易经》上有句话是“穷则变,变则通”,即为此理。日本企业管理,讲求施义,要求企业每个成员讲大义和知变通。稻盛和夫把人生目的与追求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确立光明正大而又意义深远的目的。公司的经营理念从“运用自己的技术获取社会的承认”到“追求全体员工的物、心两方面的幸福”,再发展到“为人类和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体现了稻盛和夫追求的轨迹。

儒家礼学思想,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日本企业要求每个成员都应依照自己所处地位扮演合适的角色,表现合理的行为,使每个成员工作行为合理化,生活行为秩序化。在处理企业生产和销售人员的关系时,稻盛和夫就充分体现出这方面的智慧。

订单不多时生产人员会对销售人员发牢骚“销售卖得不好”,而销售员反过来又怪生产者“你们没有生产出能畅销的产品”,相互之间争吵不休。

稻盛和夫让生产人员也去卖东西,让他们明白销售不容易。生产人员有了销售的经验,就能够理解销售人员的辛苦,销售人员也会感谢生产人员,这样就会促进两者的和谐,有利于双方更好地配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所谓“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是也。

其实日本很早就接受了儒家思想,重视“家”、“忠”、“仁”等概念。“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儒家文化的空间范围是以家为中心的,但更重要的是它把国也当成家来思考。

日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也会对职工提出“以企(业)为家”的要求,注重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前提是职工“以企为家”,只有职工做到“以企为家”,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职工只有首先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和责任主体,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

稻盛和夫曾这么回应抱怨公司待遇不好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公司规模确实还小,设备、制度都不健全。但是,从今以后,使它成为出色的公司、成为福利待遇丰厚的企业不正是你们的任务吗?不要要求他人去做,而要由你们自己去创造。”这就是“以企为家”思想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源源不断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染中,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和魂”就是指日本的民族精神,而“和魂”实质上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是“汉魂”的变种和东洋化。

P4-7

序言

放眼全球,20世纪涌现了大量的世界级优秀企业,像美国的IBM、惠普,日本的松下、索尼等等,它们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然而,能够20年、50年持续创造高收益、从未出现过亏损的企业,却着实是凤毛麟角。

令人惊喜的是,就有这么一家日本企业,从1959年创立至今50多年来持续盈利,从未出现过亏损,这家企业就是“京瓷”。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商业奇迹呢?他就是著名的企业经营家和哲学家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27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京瓷公司、日本第二电信电话公司(KDDI)。稻盛和夫65岁时从经营第一线引退,此后将心血倾注在“盛和塾”及“京都奖”等公益活动上。

13年后,在日本政府的再三恳请之下,在既无行业经验、又无专业技术的情况下,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进入完全陌生的交通行业,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零薪董事长,并在上任后半年之内奇迹般地将日航扭亏为盈。

笔者怀着对集“经营之圣”和“经营哲学家”双重角色于一身的稻盛和夫的崇敬与膜拜之心,以深入密室探寻宝藏般的小心翼翼,细细捕捉这位巨人体内蕴藏的巨大能量,追根溯源展露其不容错过的精彩和传世后人的智慧精粹,惊喜地发现这位商业奇才的很多思想信念和经典论述都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异曲同工,于是笔者精心整理出稻盛和夫的“中国功夫”,以飨读者。

日本几千年来与中国的联系千丝万缕,早已浸润着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记,笔者从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着手,探寻日本企业家潜意识中的中国文化。这种东方情结在稻盛和夫身上又表现得尤为突出。

儒家情怀、王道乐土、居安思危和阳明禅宗,这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深刻影响着稻盛和夫,并经由他的思考总结,形成其独特的“敬天爱人”的做人哲学。

这一哲学不仅是他修身养性的做人准则,更是他经营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力挽日航于危难的经营准则。稻盛和夫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正向思维的心灵磁场和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更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的垂范效应。

笔者按照渊源、情结、哲学、思维、理念、垂范的思路分章阐述,整合材料,并在末篇不揣浅陋总结出稻盛和夫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

稻盛和夫自身的论著也有很多,最广为人知的莫过讲述生活本源的《活法》和揭示人为什么要工作的《干法》。本书采撷稻盛和夫多部著作精华,是广大读者和企业经营者了解稻盛和夫其人其事其经营哲学的快速通道。

后记

笔者是一名追随稻盛和夫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的研究者、传播者。实际上,稻盛和夫在30岁以前就形成了他的哲学。在艰难的创业岁月中,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的理念传达给他的员工,激励他们和自己一起奋斗。

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数次为稻盛和夫孜孜以求的工作热情所折服,为稻盛和夫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准则所感动。

我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虽与稻盛和夫素昧平生,但读过稻盛所撰写的《新日本新经营》一书他就发出这样的评论:“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始。”

稻盛和夫34岁时,京瓷成立刚刚7年,与稻盛和夫仅有一面之缘的平井老先生在所作赠歌中写道:“你那哲学将风靡世界。”

在稻盛和夫还在松风工业打工时,当时日本商业界的大人物、三井物产的吉田先生,听了稻盛对公司经营的看法后说:“年轻人,真不简单,你已经有了自己的Philosophy(哲学)。”

还有一位宫木电机公司的专务西枝先生,时年55岁,他同当时仅26岁的稻盛见面谈话后,不仅出资帮助稻盛成立公司,而且竟用自家的房屋土地作担保向银行借了一千万日元充当公司的流动资金。可见稻盛身上有一种怎样的魅力。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稻盛和夫的著作,研习了他领导企业经营的案例,这其中有他年幼胆怯的囧事、因祸得福的顿悟、少年立志的勇气、穷且益坚的意志,亦不乏他独自创业的谋略、独当一面的魄力、正心修身的禅念和教导后人的无私。

稻盛和夫身体力行地将中国国学与企业管理融会贯通,完美地施展了“中国功夫”的拳脚。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很难将所学的国学运用到企业经营之中,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难以跨越的鸿沟,缺乏真正有效的转换,至少今天还没有人能够真正把这个问题解决。

这需要企业家既精通国学本身,又精通现代企业管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极难的课题,如果没有这样的专家或者专家团队出现,那么,国学的现代企业应用将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渗透着中国国学的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实学已经自成体系,他不仅清楚地、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经营哲学,更用了50年时间认真地实践他的哲学,而且不仅如此,他更取得了令人钦佩的商业成就。

这说明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也不是一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而是有现实生命力的他的经营哲学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可运用的经营哲学。

笔者在此书的写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生僻晦涩的词句转而用通俗平实的语言来叙述,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转而用鲜活明快的实例来佐证,力求读者能在轻松愉悦中吸收稻盛和夫的思想精粹,学习稻盛企业的经营哲学,从中受到启迪。

最后,本书参考了大量经济领域的研究资料,在此一一表示感谢!本书编写过程中,潘卫民、吴建军、吴会玲、吴旭、张新伟、张伟、张志钦、张志展、张巍、陈晓燕、李俊超、李会展、李清云、李远景、王浩、杨雪强、贾霏、赵素华、王永丽、靳扬扬、毋江涛等人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整理及部分小节的编撰工作,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