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了凡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能做到事事顺其自然,不贪心,不妄取,不过分执著自我,我们的内心就会安宁。只有这样,当你再遇到“你幸福吗?”这句问话的时候,你才会有最肯定的答案:“嗯,我幸福极了!”

了凡编著的《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收纳了多位著名禅师沉淀人生的经典智慧,引导人们该如何享有戒除贪念、懂得惜福、学会感恩的心态,做一个顺其自然、乐观豁达、自在随缘的人。

内容推荐

了凡编著的《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用饱含禅意的语言,阐释了世俗社会的纷繁世事,勘破纷扰表象,旨在引导人们懂得戒除贪念、懂得惜福、学会感恩的心态,做一个顺其自然、乐观豁达、自在随缘的人。

《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收纳了很多富有深意的禅理故事和生活哲理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体悟“不贪心”的生命真谛。同时教导世人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应秉持什么样的心态,告诉人们真的幸福不是得到更多而是贪求更少,从而获得“最珍贵”的平常心。

目录

第一章 “贪、嗔、痴”,贪是人生首恶 001

1.人的本心,不要被物欲所困 003

2.不贪过去,不贪未来 007

3.世间种种,顺其自然最重要 012

4.持平常心,内心清净就是福 016

5.贪心少了,自然就会满足 021

第二章 贪心,是与生俱来的烦恼 025

1.烦恼多因有贪念,去除烦恼在自心 027

2.贪心不足,早晚要还的 031

3.知足常乐,是最大的幸事 034

4.不要贪图安逸,确立自己的目标 038

5. “难得糊涂”,化解人性弱点 042

第三章 不奢求、懂感恩,才能有快乐 049

1.欲望无止境,宜甩掉束缚 051

2.心外无物,才能度越一世 055

3.认识生死,就会少了奢求 059

4.学会息心,抵抗烦恼 064

5.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不贪心 068

6.施惠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070

7.做官常存贪念,官位难保 073

第四章 世人皆有嫉妒心,不宜放纵 077

1.少生嫉妒心,要成人之美 079

2.懂得分享,不要独揽荣誉 082

3.功名都是别人给,你争不来的 085

4.嫉妒生事端,平常心最要紧 092

5.面对他人的嫉妒心,泰然处之 097

6.名越高越要谦虚,以免嫉妒招祸 100

7.一世功名,要学会自我解脱 104

第五章 看淡金钱,惜当下之福 109

1.没钱不行,钱太多未必是福 111

2.求财有道,莫贪求 116

3.不要为了钱,丢了人格和良心 121

4.钱财少,未必幸福快乐少 124

5.金钱是一种态度,珍惜当下之福 128

第六章 取舍之间,该放下就放下 131

1.拿得起,放得下 133

2.“放下”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智慧 136

3.学会选择 141

4.放不下,那就把它担起来 145

5.取舍之间,就是找到我们自己 148

第七章 凡事忍一忍,吃亏是福气 153

1.忍让是金,定有福报 155

2.古今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160

3.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今如此 165

4.戒除私心,忍让就是福 168

5.忍让不是怯懦愤怒或是无礼 175

第八章 不计较,多几分和气 181

1.不较真,能容人 183

2.君子不报仇,用爱化解 189

3.不抱怨,就是不计较 194

4.面对恶语中伤,不计较 198

5.以君子之心对无礼之举 202

6.我即是佛,要宽恕众生 205

试读章节

3.世间种种,顺其自然最重要

大部分人没有活在“当下’,_一不是活在“从前”,就是活在“以后”。人生中的许多宝贵时刻就这样溜走了,因为我们的心都被过去和未来占满了。“活在当下”这个观念并不深奥,却很少有人做到。”

活在当下,就是要承认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提前预支未来。当下做事情的原则是:顺其自然。

一个学禅的弟子问他的老师:“师父,什么是禅?”

师父回答道:“禅是该扫地的时候扫地,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

弟子说:“师父,这太简单了。”

“没错,”师父说,“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大部分的人很少处于眼前的时刻,因而错失了许多机会。注意此刻,每一个人都做得到,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不论工作或休闲,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手里的事情。

要掌握此刻,我们首先必须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或三件事。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又想着另外一件事,这是矛盾的。如果想着别的事情,就不能放手做手里目前的事。

禅语说:“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人生在世,现实常常让我们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一边是事业,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富足,一边是快乐;一边是健康,一边是交际……如果不允许站在中间,就只能选择站在某一边。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

从内心说,我们极度渴望兼得。但是,人生想做到兼得事业与家庭、友情与爱情、富足与快乐,真是少之又少。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不该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自己的内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还有一点,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不要贪多,不要索取得不到的,顺其自然。

凡事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反倒有了一番收获。为求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

其实,就如我们遇上难以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

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要做好当下的事情,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是锻造好自己的内心。

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能力,即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一个人要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持正确的认识,面临问题时,我们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一个人内心境界高远,方能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

二是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人要面对各种诱惑,处理各种复杂的人生问题,我们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量使自己有完成目标的可能。这样,心情就会十分愉悦。  三是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因此生活中应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换个方法变个方式思考,你将大有收获。

向朋友、亲人倾诉,以疏散郁闷情绪。自我放松,多参加休闲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搞好人际关系,你会发觉你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对世俗复杂环境能避开的就避开,不要轻信别人的胡言乱语,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你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自己当机立断,远离小人,你的事业才会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尽管我们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人间,但彼此都只是过客,没有谁会为谁永远停留。到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过往的恩宠皆已吹作浮云。

禅语说:“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果真如此啊。

P12-15

序言

幸福是不贪心、不妄取

时下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你幸福吗?”

相信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我们收入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好,吃喝穿用都不愁了,为什么反倒没有了过苦日子时候的幸福滋味了呢?!

而感慨过后,人们就又投入到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去了。大家用奔忙显示自己的重要,用不停的工作换取生活的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有一个目标:挣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谋取更高的职位……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证明,我是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们却很少会想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这么着急去追求房子、车子、金钱、爱情、权力,我们的心里真正幸福吗?是不是太贪心了?

佛说:贪念是一切罪恶之源。

在佛经上,“贪”有好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它又叫做“欲”,也就是希望、追求、渴求的意思。人到底希望什么?又渴求什么呢?人在身心的需求上,最主要的不外是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眼睛贪好看的、耳朵贪美声、鼻子贪香、舌头贪好味、身体贪接触的舒适感。总之,凡是好的都喜欢贪。

但是,人本来就不能不吃饭、不睡觉,眼睛不能不看,耳朵也不能不听。所以,贪是指我们过分的要求,实际上,人们真正的需要并不多,譬如我们睡觉只需要一个床铺,吃饭只要吃饱就够了……可是人仍然想要追求、获得很多东西,为什么会这么贪得无厌呢?这和人的心理有关。

人的心理有一种想永远据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一般人想要贪着的东西都是不能永远保有的,但是当拥有以后又开始担心会失去。以金钱为例,我们日常所需的花费并不多,但是一般人总是害怕得到的金钱很快就会用完,所以希望财产能够愈积愈多,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变得贪得无厌。

贪心的人就像一只爬在结满果实的桃树上的猴子,它看到满树饱满欲滴的桃子,每一颗都想吃,结果摘了一个往手里放,又摘两个夹在腋下;摘到最后,不但一颗桃子都没有吃到,还把自己累死了。人往往就是这样,被贪心带来的许多烦恼给累死了。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人并不只是贪图财物,对很多东西也都是贪得无厌地追求、争取。人和人之间很多的摩擦和不协调,也都是因此而起的。所以,贪心不仅为自己带来困扰,也会为社会、自然带来灾难。

本来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并不多,如果是在个人的需要之外,为全体大众的需要考虑,这就不叫做贪,譬如希望大众能够有衣服穿、有车子坐、有房子住,为社会众生造福,就不叫做贪。

因此,我们除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外,不可要得太多。适可而止需要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看自己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其实,贪心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个人都对自我太执著了,也就是欲望太多了,总是抱着既得的东西不想放下。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常常感觉不出生活变得更好了。我们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包围着,变得浮躁和势利,再加上攀比抵消了很多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逐渐地,不满足感反倒是越来越重了。

要知道物质不过是帮助我们维持生活而已,若不懂得节制,贪无止境,不但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失去规矩,也可能招来他人的毁谤,以及自己无穷的烦恼。日常生活中,不要有非分之想,取物要适可而止;否则贪心一起,就像掉落无底洞,让人不可自拔。

如果能做到事事顺其自然,不贪心,不妄取,不过分执著自我,我们的内心就会安宁。只有这样,当你再遇到“你幸福吗?”这句问话的时候,你才会有最肯定的答案:“嗯,我幸福极了!”

作者谨识

2013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