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文学书籍浩若星海,人生苦短,必不能一一畅观。精选名著,必读者不过三两百篇。观其要者不过十之四五,大师们的精彩点评,影响一生的名著赏析。
《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编者方长安、曾凡解选取了最有影响、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作品,亦即名家名作,当你拿起这本书,你就会置身于一个文学的百花园中,而且有一个导游在前面指引,使你得到极大的美的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方长安//曾凡解 |
出版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今中外文学书籍浩若星海,人生苦短,必不能一一畅观。精选名著,必读者不过三两百篇。观其要者不过十之四五,大师们的精彩点评,影响一生的名著赏析。 《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编者方长安、曾凡解选取了最有影响、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作品,亦即名家名作,当你拿起这本书,你就会置身于一个文学的百花园中,而且有一个导游在前面指引,使你得到极大的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丛书》分为4卷——《中国古代文学卷》、《中国现代文学卷》、《外国古代文学卷》和《外国现代文学卷》。 方长安、曾凡解编著的《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编写的原则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精选那些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对思想内容积极健康、艺术形式精湛完美、审美价值特色鲜明的作品优先入选,至于平庸之作或审美价值不高的作品,则不予收录。 《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各篇的“导读与赏析”属点评式、感悟式的赏析文字,紧贴原作,见从己出,要言不繁,画龙点睛。 目录 小说 01 《阿Q正传》赏析 02 《伤逝》赏析 03 《肥皂》赏析 04 《沉沦》赏析 05 《春蚕》赏析 06 《骆驼祥子》赏析 07 《月牙儿》赏析 08 《边城》赏析 09 《梅雨之夕》赏析 10 《上海的狐步舞》赏析 11 《金锁记》赏析 12 《寒夜》赏析 13 《死水微澜》赏析 14 《围城》赏析 15 《青春之歌》赏析 16 《创业史》(第一部)赏析 17 《黑骏马》赏析 18 《受戒》赏析 19 《古船》赏析 20 《红高梁》赏析 诗歌 01 《小河》赏析 02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03 《瓶·六》赏析 04 《死水》赏析 05 《雪花的快乐》赏析 06 《再别康桥》赏析 07 《弃妇》赏析 08 《灯》赏析 09 《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10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11 《雨巷》赏析 12 《采莲曲》赏析 13 《断章》赏析 14 《我是一条小河》赏析 15 《预言》赏析 16 《树》赏析 17 《诗八首》赏析 18 《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 19 《远和近》赏析 20 《亚洲铜》赏析 戏剧 01 《雷雨》赏析 02 《原野》赏析 03 《上海屋檐下》赏析 04 《屈原》赏析 05 《茶馆》赏析 散文 01 《秋夜》赏析 02 《墓碣文》赏析 03 《过客》赏析 04 《乌篷船》赏析 05 《差不多先生传》赏析 06 《故都的秋》赏析 07 《沙滩》赏析 08 《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09 《雨前》赏析 10 《背影》赏析 11 《白杨礼赞》赏析 12 《香市》赏析 13 《废园外》赏析 14 《道士塔》赏析 后记 试读章节 《月牙儿》最初发表在1935年4月的《国闻周报》上。1931年,老舍曾写了一部名为《大明湖》的长篇小说。1932年日军轰炸上海闸北,把正在商务印书馆排印的《大明湖》焚毁。作者一向不留底稿,又不愿再重写,只好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提炼出来,写成《月牙儿》。 作为从《大明湖》的灰烬上升起的一缕精魂,《月牙儿》唱吐的是市民社会中被抛到生活最黑暗底层的受损害受侮辱者的一曲悲歌。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在她身上,作者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全篇荡漾着化不开的浓重的人生悲凉感。作者的目光倾注到市民社会底层,倾注到底层妇女被践踏的命运和被揉碎的心里。他以悲愤的笔调和尖锐的批判锋芒,揭示一个纯洁的灵魂如何被抛掷到污秽的泥泞之中,又如何以屈辱的代价坚韧地求生,而这颗被污秽和屈辱扭曲的灵魂最终又被人作为牺牲品送上虚伪的道德祭台。小说通过一个心地纯洁而尚思自强的女子在人间地狱毁灭的悲剧,刻画了现代小说领域少有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妓女形象。这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完全是罪恶的卖淫制度的牺牲品。而这种惨无人道的丑恶现象,又恰恰是旧中国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利害关系的产物。老舍寄深切同情于这些苦难姐妹,将强烈的道德义愤指向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他用自己滴着血和泪的申诉告诉读者,那个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如何灭绝人性地毁灭人生的价值和美,如何堵死善良的无辜者的生路,如何把人变成非人,如何一再地制造人生和社会悲剧。 “妈妈”是个被金钱吞食了灵魂的人。她原先善良、温柔、吃苦耐劳,像所有的慈母那样疼爱自己的女儿。后来,在生活的逼迫和贫困的压榨下,她变了。在外表上,她从年轻美貌变得像个活鬼似的,剩下的只是白发与皱纹。心灵深处,她变得粗鄙而冷酷,抛弃女儿之后,又进而劝诱女儿为娼。母女之亲,人的体面与尊严都被通通抛在一边,她的心已变得和金钱一样硬。一个受尽了屈辱的人,就这样在屈辱中丧失了人的尊严,从人变成了鬼和兽。 “我”是《月牙儿》的主人公。本来,“我”是不甘堕落、自重自爱的。她希望能凭自己的能力老老实实地做人,本本分分地生活。然而那个“谁坏谁就有便宜”的“狼吞虎咽的世界”却容不得她。贫困使她在孩提时代就领略了人生的悲苦。生父早亡,母亲易嫁,饥寒难耐’,典当难堪,都使她幼小的心灵蒙受了创伤。母亲沦为暗娼,更使她承受了深重的痛苦.没有温饱,没有母爱,没有了家,一个浪荡公子又骗走了她的青春,残酷的人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绝境。被骗失身以后,她还曾极力维护过自己做人的尊严和清白,在做女招待的生涯中,拒绝出卖色相。然而,社会容不得她冰清玉洁,连这么一个小小的谋生之路也被堵住了。社会逼着她一步步走向深渊,因为她剩下的惟一活路便是出卖自己的肉体了。于是,原先的努力和挣扎中包含的希望和幻想破灭了。她终于认识到“世界很小”、“没有她的立锥之地”,她活着“还不如一条狗”。她愤怒地呼喊:“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她不再为谁负道德责任,她决定浪漫地挣饭吃,浪漫可以治饿。饥饿就这样扑灭了一个弱女子心中可贵的光亮。在当暗娼的日子里,她看透了这个可怕可憎的吃人世界,认识到“钱比人更厉害,人是兽,钱是胆子”。到最后,在狱中,回顾自己一生中的坎坷、沦丧和残败,她发出了愤怒的控诉!这样一个富有人性光辉的悲剧形象,是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坛的一大贡献。 作为老舍小说中的一株奇葩,《月牙儿》的独特性还在于它浓郁的抒情性质。这种抒情风格是老舍所独有的。它凄凉悲切,有着悲剧的格调,然而给人的却不是撕心裂肺的大悲大痛,而是一种压抑、憋闷的钝痛。这种抒情效果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与老舍的性格有关。老舍性情温厚,少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其写作姿态也相对比较平和,使得作品情节没有陡转,没有大起大落,悲喜对比也并不强烈。在《月牙儿》里,厄运是一步步逼近的,主人公有思想准备却又无法摆脱,带给人们的只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感。其次,作者常借一些琐细的事物来抒发感情。譬如“我”与妈妈去上坟一节,孤女寡母是很凄苦的。“妈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罗儿纸。妈那天对我特别的好,我走不动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还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似乎是琐事,又带着孩子特有的心理和口吻,给人以涩涩的苦味和长长的惆怅,、却不容易激起猛烈的感情冲动。另外,主人公的叙述往往带有无奈的嘲讽语气,时时掺杂着苦笑,却并不将内心的苦照实倾诉出来。这种悲戚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属于老舍的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它与老舍的幽默相联。老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态,再加上其创作受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追求幽默的风格,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一种更为内敛的写作风格。他的幽默含着苦味,悲剧性小说《月牙儿》虽然并不属于幽默,但在苦笑这一点上与幽默是相通的,表现了对人民痛苦命运的基本相同态度和理解。 作为这篇散文诗型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月牙儿的意像在文中反复出现达十余处之多。它照见爸爸病逝时的面容,照见母女上坟时的寒影,照见“我”上当铺时的泪痕,照见“我”被人骗取爱情的苦笑。全文笼罩在一线残月的黯淡余辉之中,巧妙地衬托着一个纯洁女子的苦海挣扎。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抒情手段,它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小说以月牙儿起笔,在情节开展之前先烘托气氛,叙述之后再写月牙儿,则是用它来抒发感情,如上坟回来时那“纹出一道冷光”的月牙儿,就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悲痛、凄凉的内心感受。它还可以寄托情绪,将之变成可触可感的东西,从而形象化地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更重要的,月牙儿是她的惟一伴侣。无边的暗夜把这个失去父亲的小姑娘,把这个逐渐成长的纯洁少女一口口吞噬了,只有这清冷孤独的残月陪伴和倾听着她凄惨的诉说。而这正衬托出她的孤单和可怜,因为大干世界竟没有一个同情、关心她的朋友,而这惟一的“朋友”却永远只是冷冷地凝望着她,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作为全文的抒情线索,月牙儿贯穿人物的全部经历,使小说流畅、完整而和谐。 月牙儿意像的反复出现,还把整篇小说升华到了一种象征诗的境界。主人公说:“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象比喻起来,必是月牙形的。它无依无靠地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这头一句,比喻是苦处,后一句就当成自己了。这个象征体和主人公本人有多方面的吻合。月牙儿的残损形象好像她的命运:微弱而无力。月牙儿的孤单更似她的无助。月牙儿周围总是暗夜,时时有被吞没的危险,则像她的处境。然而月牙儿又是清澈的,那是她心灵的象征。作者以“月牙儿”作为篇名,本身就包含着双关的意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李进鉴赏) P50-52 序言 近年来,各种赏析、导读之类的读物大量出版,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编得好的却并不太多,有的甚至是粗制滥造之作。究其原因,无非是编选者急功近利,而且本身鉴赏水平不高。 令人欣喜的是,由欧阳友权君主编的《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丛书》与上面提到的那种粗制滥造之作迥然不同。这套丛书从编写班子的组织到文字作品的选择,再到各篇作品的赏析,都十分注意一个“精”字。 首先是班子精干。丛书主编欧阳友权君和各分卷主编季水河君、吴建国君、方长安君和曾凡静君都是多年从事美学或中外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年富力强的教授或博士,他们熟谙中外文学,长于审美评析。丛书各卷由他们分别编写,可谓是各得其所。 其次是选材精当。丛书分为4卷——《中国古代文学卷》、《中国现代文学卷》、《外国古代文学卷》和《外国现代文学卷》。编写的原则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精选那些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对思想内容积极健康、艺术形式精湛完美、审美价值特色鲜明的作品优先入选,至于平庸之作或审美价值不高的作品,则不予收录。总之,编写者强调选编最有影响、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作品,亦即名家名作,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内容的精典性。 再次是评析精辟。一部选本的质量,虽然要看选材是否精当,更要看评析是否精辟。这是决定它的学术价值的重要条件。本丛书各篇的“导读与赏析”属点评式、感悟式的赏析文字,紧贴原作,见从己出,要言不繁,画龙点睛。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本丛书各篇的赏析就是一种再创造,但编写者并未把话说尽,而是留有余地,给读者留下了再创造的空间。 总之,拿起这套丛书,你就会置身于一个文学的百花园中,而且有一个导游在前面指引,使你得到极大的美的享受。我相信,读者将会获得与我同样的感受。 张铁夫 后记 本书是《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的修订版。它于1998年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此次修订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文字上也做了少许修改、润色,但整体风格没有变化。文学精品有两种,一种是文学史上的精品,指那些在文学史特殊阶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作品,它们可能是艺术品位极高的,能流芳百世,也可能是艺术价值并不太高,但对于某一流派的形成,或对于某一阶段文学风尚的出现起过先锋作风,具有开拓性,因而能进入文学史。另一种是纯文学精品,即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它们是超越时空的,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读者所喜欢。 中国20世纪文学中,两类精品极多。但考虑到本套书的目的是提高青年人的文学素质,培养他们的艺术兴味,所以,我们是以纯艺术的尺度去选取作品的,即本书所收作品均为纯文学精品。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人的文学,是孕育新的美学原则的现代性文学,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以古典文学精品的尺度去衡量20世纪的文学精品。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虽有相似的民族精神内脉,但现代性与古典性将它们区别开来,这是阅读20世纪文学时应有的一种认识。20世纪文学正逐渐化为一种新的传统,对21世纪中国文学走向起着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青年人不仅要读古典精品。更应读20世纪的现代精品。 希望本书能将读者导入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做一次美的旅行。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