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中短篇小说集(全译本)》收录爱伦·坡最出名的作品《怪异故事集》,包括《瓶中手稿》、《陷坑和钟摆》、《泄密的心》、《毛格街血案》、《失窃的信》等。另外还有爱伦·坡的其他三十一篇小说。在西方被奉为侦探小说和心理小说的鼻祖,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有一定的影响。他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先河,用演绎心灵恐惧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地位,并以夸张怪诞的方式渲染了讽刺幽默的效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伦·坡中短篇小说集(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爱伦·坡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爱伦·坡中短篇小说集(全译本)》收录爱伦·坡最出名的作品《怪异故事集》,包括《瓶中手稿》、《陷坑和钟摆》、《泄密的心》、《毛格街血案》、《失窃的信》等。另外还有爱伦·坡的其他三十一篇小说。在西方被奉为侦探小说和心理小说的鼻祖,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有一定的影响。他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先河,用演绎心灵恐惧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地位,并以夸张怪诞的方式渲染了讽刺幽默的效果。 内容推荐 《爱伦·坡中短篇小说集(全译本)》的作者爱伦·坡在他潦倒失意的一生中,写下了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评论家对爱伦·坡的作品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有些人认为他的写作范围比较狭窄,而且缺少广泛的思想基础,评说他只是对某些韵律和节奏效果掌握得比较好。当然,批评和责难无损于他的荣誉,赞赏和追随也不能给他增加太多声望。爱伦·坡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以众多开拓之举成为美国地道文学的先驱者,一个时代的伟大探索者。《爱伦·坡中短篇小说集(全译本)》展现了他的文学成就。 目录 一、侦探推理故事 毛格街血案 玛丽·罗杰疑案 金甲虫 长方形箱子 失窃的信 “你是凶手” 二、恐怖惊悚故事 幽会 贝伦妮丝 瘟疫王 莱吉亚 埃榭大院的崩塌 椭圆形画像 “红死病”的假面舞会 陷阱和钟摆 活葬 一桶白葡萄酒 跳蛙 三、科学幻想故事 瓶中手稿 卷进大漩涡 一星期中的三个星期天 一千零二夜的故事 瓦尔德马病例真相 斯芬克司 四、道德心理故事 威廉·威尔逊 人群中的人 泄密的心 黑猫 逆反心魔 五、幽默讽刺故事 德罗梅勒特公爵 丧失呼吸 好好 钟楼魔影 被用完的人 眼镜 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 和木乃伊谈话 试读章节 上文提到过的,我这位朋友的怪念头真的是无奇不有,而且对这些怪念头我一向听之任之,因为在英文里找不出恰当的同义词。那个时候他对我可绝口不提这件人命案子,他生性就是这样。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他才突然问我,在惨案现场有没有看到什么非常特别情况。 他口气里着重“特别”这个字眼,不知怎么的,竟让我暗吃一惊。 “没,没什么特别的。”我说道, “至少,和报上看到的记载没什么两样。” “报上恐怕并没有涉及本案那惨绝人寰的恐怖性,”他答道,“可是,别去管那张报纸的无稽之谈吧。我看,这件疑案大家认为破不了,其理由倒是应该可以看成容易破案——我说的是本案的特点中那种超常的性质。因为表面上找不到动机,并不是杀人的动机,而是杀人手段这样毒辣的动机,警察局竟然还弄得一筹莫展。楼上只有被害的列士巴奈小姐,并没有旁人,再说了没有一条出路可以逃得过上楼那伙人的眼睛,这两件事和明明听到了争吵声音,表面上看来是完完全全矛盾的,这点警察局也搞得非常的莫名其妙。房里乱七八糟的,并且死尸倒塞进烟囱里,而老太太的尸体残缺不全,惨不忍睹。政府办案的碰到这样的情况,加上刚刚说到的原因,以及种种不必多提的情形,他们吹嘘的聪明自然而然是施展不出的,只能是无能为力了。他们犯了个非常大的错误,可是这倒也寻常,他们将难得看见的事错当成了奥妙透顶的事了。但是,假如是要探求事实真相,只需要打破常规,就可以摸索出一条道理来。就像咱们目前进行的查访工作一样,与其问‘出了什么事’,还不如问‘出了什么从没有出过的事’。老实说,这件疑案,我一下子就可以解决,或者说,已经解决了,我看作容易,警察却看作破不了,这恰好成为正比。” 我暗吃一惊,默不作声地盯着他。 “我现在正在等着,”他望着房门,并且接下去说,“我正在等着一个人,这人或许不是这两件惨案的凶犯,但是跟这次行凶肯定也有几分关系,并且这些罪行中惨无人道的一节恐怕跟他也丝毫无关。但愿这个推测不错,那是因为所有的破案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了。在这间房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那人光临。是的,他也许不会来,但是多半会来。要是来了,就一定要把他留下,这是手枪,我们两个都知道到时候怎么样使枪。” 我拿了手枪,简直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相信不了自己的耳朵,迪潘却这么说下去,很大程度上像在自言自语。我早就已经交代过了,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总是心不在焉。他那番话明显的是对我说的,虽然声音不高,可是那副腔调却是一般用来跟老远的人说话的,眼睛茫然望着墙上。 “在楼梯上大伙听到的吵架声音,并不是那两个女人的,这点完完全全就由证人证实了,”他说道,“咱们完全就可以放心,更不必怀疑老太太是不是先害死女儿,之后再自杀。我说到这件事,主要就是为了说明凶杀的方法。由于列士巴奈太太的力气不会那么大,如果想要将她女儿的尸体塞在事后发现尸体的烟囱里的话,那是肯定绝对办不到,再说了她自己还遍体鳞伤,人家绝不可能会认为她是自杀。所以,凶杀这件事就是第三者干的,而第三者的声音呢,差不多也就是大家所听见的吵架声。现在我来谈谈证人的供词吧,先不谈有关这些声音的所有的供词,单谈那种供词中的特殊的地方,你可以看到有什么特殊的吗?” 我就说道,所有的证人认为粗声粗气的那个是法国人,但是说到尖声尖气的那个,或者,照其中一人说是刺耳的声音,那就是各有各的说法。 “那就是证据,”迪潘道,“但不是证据的特殊点。你没有看出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这里头有一点得注意,也就是正如你所说的,证人都觉得粗声粗气的那个是法国人,大家在这问题上意见都是一致的。但是说到尖声尖气的那个的时候,特殊点就有了,特殊点倒不是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因为这些证人,不论是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只要一说到那个声音,人人都说是外国人的声音。人人都可以肯定不是他们本国人的声音。没一个将这个声音比作他通晓的所有国家的语言——而、恰恰相反,法国人觉得是西班牙人的声音,‘如果他懂西班牙话,就听得懂几个字眼。’荷兰人一定说是法国人的声音。但是在他的供词里却说:‘不懂法国话,证人事实上是通过翻译受审的。’英国人会认为这是德国人的声音,可是‘并不懂得德国话’,西班牙人‘肯定’这是英国人的声音,但是他完全是‘根据说话腔调来判断的’,‘由于他一点英国话都不懂。’意大利人却认为是俄国人的声音,但‘从没有和俄国人谈过话’。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法国人跟头一个法国人说法又不相同,他肯定那是意大利人的声音,但是,并不知道那种语言,就像那个西班牙人一样, ‘根据说话腔调’。瞧,那个时候那声音真的是多么稀奇啊,看看这种供词,能够证实那是哪种声音呢!——这种声调,就连欧洲五大区域的公民都没有听惯!你会说那也许就是亚洲人的声音,是非洲人的声音吧。但是在巴黎,亚洲人可没有几个,非洲人也为数不多。可是,先不去否定这种推论,现在只可以提出三点,请你注意了。一个证人说这声音‘与其说是尖声尖气,还不如说是刺耳’。同时还有两个证人说是‘又快又乱’,没一个证人可以提到他听得出什么字——像什么字眼的声音。” “我不知道,”迪潘接着说,“听了我这番话,你心里有什么谱,但是不瞒你说,就凭借供词上谈到尖声尖气和粗声粗气的这一部分,就可以作出合理的推论,这种推论完完全全足够让人产生疑问。依据这个疑问顺藤摸瓜,就可以进一步调查这样的疑案。我刚刚说‘合理的推论’,但是我的意思并没全部表达出来。我原来想说这种推论是唯一合适的推论,这样的推论的唯一结果一定就是产生疑问。可是是什么疑问暂时还不说,但是只要你记住,我心里这个疑团完完全全是有根有据的,足以让我在搜查那间寝室的时候,对大致目标和搜查方式心里有个谱。 咱们现在就算到那间寝室去了吧。先找什么呢?当然就是凶手逃走的方法。咱们俩谁都不相信这些不可思议的怪事,这是不用说的。列士巴奈太太母女俩是不可能被妖怪杀害。行凶的肯定是个有血有肉的,逃走的时候也不能化为一缕轻烟。那么是怎么逃的呢?多亏了这问题只有了一种推论的方式,依靠着了这方式肯定就能得到个明确的判断。咱们将凶手可能采取的逃走方法,一一加以研究吧。大伙上楼的时候,凶手明显的就在发现列士巴奈小姐尸体的房里,至少就可以说是在隔壁房里。所以只要在这两间房里找出口就好了。警察已经将四处地板、砖墙和天花板全都查看得一清二楚。根本就没什么秘密出口逃得过他们的法眼的,但是,我根本就信不过他们的眼力,于是就亲自查了一下。查过了,确实就没有秘密出口。过道的两扇房门全部都锁得严严密密,钥匙也全都插在里面。回头去看看烟囱吧,这些烟囱尽管和普通烟囱一样宽,离开炉边也有八九尺高,但是从头到尾连只大猫的身子都容不下。以上所说的两个地方,既然都绝对不可能作为逃走的出路,那就只好就从窗子着手了。如果从前门房窗口逃走,那肯定也逃不过街上一伙人的眼睛。所以,凶手肯定就是从后房窗口逃跑的。好了,既然是这样就可以得出了这么明显的结论,那么,作为推论的人,就不能因为看来不通而予以否定。咱们只可以去证明这些看来‘不通’的理由事实上就是通的。 寝室里有两痢窗子,一扇窗子没有被家具堵住,完全看得见。而另一扇窗子的下半扇,被笨重的床架一头紧紧地抵住,遮得看不见了。没遮住的那扇窗子里面还是紧紧拴住的,就是尽管使尽浑身力气也别想着拉得动。左面窗框上钻了个很大的钉眼,钉眼里钉着一个挺结实的钉子,并且就快钉到了头。而再看看另一扇窗子,也有同样的一枚钉子,同样钉着,哪怕使用了九牛二虎的力量,也别想拉得起这扇窗。警察看了就完完全全的相信出路不在这两个窗口上。所以,他们认为拔掉钉子,打开窗子是不可能的。 我进行的调查是比较严格的,这样做,理由就是刚刚所说的——就是因为,我知道,凡是看来不通的事物,结果表明事实上未必这样。 我就这样下手琢磨了——并且从结果去推溯原因,凶手一定从这两扇窗子的一扇逃走的。就算是这样,凶手出去了可没有办法再从里边闩上窗框,要知道大家所看到的窗框就是闩着的。而这事非常明显,警察才不会就在这方面追根究底,但是窗框是闩紧的:这样的话,一定可以自动闩上。这个结论一定是错不了的,我走到那个没有堵上的窗口,动了番手脚才拔去钉子,打算将窗框推上。然而不出我所料,理所当然的是怎么推都推不上。我这才知道,准是暗装一道弹簧,同样的我的想法证实了。就这样相信不管这钉子的情况看来依然是多么玄妙,至少我的前提是对的,我仔细找了一下,立刻就找出这个机关来了。我一按之后,对这个发现心里挺满意,于是忍住了,没去推上窗框。 就在这个时候重新放好钉子,并且留神打量一通。一个人如果跳出这个窗子,窗子就会重新关上,并且弹簧也会碰上,而钉子不会重新钉好。这个结论非常清楚,我的侦查范围就这样缩小了。凶手肯定就从另一个窗子逃走。大概两个窗子的弹簧是相同的,假如这样的话,钉子上肯定就有个不同的地方,至少钉法上不同。我探出头踏上床架的棚子,仔细朝床头之后另一个窗子仔细端详一番。到床头伸手向后面一摸,一下子就摸到弹簧,一按,果然不出所料,就和那扇窗子一模一样。看看钉子。正和另一枚钉子一样结实,并且分明是一样的钉法,而且也快钉到了头。P14-16 序言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十九世纪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被认为是“非正统”的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西方被奉为侦探小说和心理小说的鼻祖,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小说能与马克·吐温和福克纳等大家的小说相提并论,他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先河,用演绎心灵恐惧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地位,并以夸张怪诞的方式渲染了讽刺幽默的效果。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功勋卓越、成绩斐然的文学家生前却饱受辛劳,被主流社会所抛弃,死后还受到种种非议,引发文坛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他勤勉稳重,正直果敢,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天才小说家,同时也是富有见识的哲理大师。但在那些对他心存偏见和误解的人眼里,他又成了恶棍和酒鬼,不折不扣的疯子,其实,无论将他视为天使也好,魔鬼也罢,他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他既写诗又写散文,但主要是以短篇小说闻名。其中最出名的作品集有《怪异故事集》,包括《瓶中手稿》、《陷坑和钟摆》、《泄密的心》、《毛格街血案》、《失窃的信》等。这些作品都可以在本书中读到,另外还有爱伦·坡的其他三十一篇小说。 《埃榭大院的崩塌》毫无疑问,是最能体现爱伦·坡艺术风格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公认的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故事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他首先描述自己在秋天骑着马前往埃榭府,看到府邸周围的满目苍凉,心中有一种不祥预感。然后开始陈述叙述者与府邸主人的关系,主人及其家族的性格。接着,又开始大篇幅描绘府邸及其周边的阴森腐朽,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阴郁涌上心头…… 爱伦·坡在《埃榭大院的崩塌》这部短篇小说中,几乎触及了人类感到可怕的所有主题,死亡、谋杀、鬼魂、邪恶、罪犯、人格分裂等。不仅如此,他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手法完美地烘托了独特的艺术主题,将恐怖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精心营造的故事氛围,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扭曲失常的人物性格无不加强了故事的恐怖色彩,使作品更加扣人心弦。 另一名篇《瓶中手稿》在当时出版时颇受挫折,不过,也正是这篇小说为他带来了经济利益,缓解了他生活上的窘迫之境,而且也大大鼓舞了他创作的信心。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有教养的自我放逐者在航行去巽他群岛的途中遇到了灾难,除了叙述者和另一个乘客以外,所有人都被巨浪扫进了海中,最后都丧生了。但是,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两个人在极度恐惧中度过了五天,第六天,他们遇见了一艘古怪的三桅船并登上了它。这是一艘什么样的船,为什么它会在这里?叙述者在上面看到了忙忙碌碌但是对他的存在毫无知觉的一群人,他进去翻看他们的航海日记,越看越恐怖。最糟糕的是,这艘神秘的三桅船也不稳定,它沿着一股潮流漂流着,最后一头撞进了旋涡。叙述者用笔墨纸张以航海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所见所感,并把手稿密封进瓶子,投入大海。爱伦·坡在这篇小说中模仿当时流行的海洋小说笔触,讽刺了船长的奇思妙想,这也是他第一篇科学小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哲学主题。 一八三九年,爱伦·坡创作了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威廉·威尔逊》,这部作品并不属于爱伦·坡以往创作的三种小说——恐怖、科幻、侦探,在这部小说中,爱伦·坡叙述了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威廉·威尔逊之间的斗争。早年邪恶的威廉·威尔逊在学校里、在伊顿、在牛津赌博,在外国诱拐少女,在他每次产生邪恶的念头的时候,正直的那个威廉·威尔逊便出现在叙述者——邪恶的威廉·威尔逊的身边,监督着他,破坏他的好事。叙述者对这个威廉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却又不得不感觉到,他和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就像他的镜子,照出他的所有的污点。他在他的面前抬不起头来。这让他更加恨他,甚至让他动了杀人的念头。最后,在罗马,当他企图再次勾引女人时,正直的威廉又出来阻止他。他一气之下,拔剑刺进这个威廉的胸膛。威廉呻吟待毙,但他也没有觉得自己得到了解放。在墙上的镜子里,他看到了身上插着剑的自己。他杀死的是自己的影子,是他自己。 小说对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究,人通常都是很复杂的,都有其两面性,这两方面通常也在不停地斗争,这造成了我们的犹豫和自责。但是,爱伦·坡的这篇小说把这种斗争升级了,他干脆让正直的自我和邪恶的自我成为除了性格以外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并将他们安排在同样的境地。作品展示矛盾冲突的同时,揭示了主人公善与恶两种人格间的持久斗争,这也是作者对人物心理探索的成功尝试。 一八四八年,爱伦·坡创作了《钟》一诗,诗中的每句话、每个标点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琢磨过,爱伦·坡在诗中对钟声的描写正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最好总结——最先度过的是快乐短暂的童年,接着经历半生的痛苦和磨难,最后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走向终点。爱伦·坡在晚年失掉多位知音后,非常痛苦,痛苦之余还是满怀希望地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曾与多位女性发生恋情,但都是无果而终。心力交瘁的爱伦·坡无奈之下只好借酒消愁。 一八四九年十月三日,酒后的爱伦·坡被送到华盛顿大学医院。十月七日凌晨,爱伦·坡说了声“上帝保佑我”后便猝然而亡。一颗耀眼的文学巨星就这样告别了人世,年仅四十岁。 爱伦·坡在他潦倒失意的一生中,写下了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评论家对爱伦·坡的作品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有些人认为他的写作范围比较狭窄,而且缺少广泛的思想基础,评说他只是对某些韵律和节奏效果掌握得比较好。当然,批评和责难无损于他的荣誉,赞赏和追随也不能给他增加太多声望。爱伦·坡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以众多开拓之举成为美国地道文学的先驱者,一个时代的伟大探索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