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革命斗争史》由马西林、王钊林所著,陇东革命斗争史是庆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甘肃陇东这块黄土地上,为争取自身解放和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历史。陇东革命斗争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一条长河。掌握陇东革命斗争史,不能不了解悠久灿烂的庆阳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陇东革命斗争史(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马西林//王钊林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陇东革命斗争史》由马西林、王钊林所著,陇东革命斗争史是庆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甘肃陇东这块黄土地上,为争取自身解放和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历史。陇东革命斗争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一条长河。掌握陇东革命斗争史,不能不了解悠久灿烂的庆阳历史。 内容推荐 《陇东革命斗争史》由马西林、王钊林所著,是一本较为系统完整地反映陇东革命斗争的地方史。它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着眼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大背景,真实全面地再现了陇东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成熟、最后全境获得解放的历史进程,书中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均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述和评价,并将共产党培育形成的宝贵的革命精神贯穿始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陇东的早期活动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第一节 陇东革命武装的初创和发展 第二节 红二十六军和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第三节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根据地的建设 第四节 在反“围剿”斗争中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的统一 第三章 抗战爆发前红军在陇东的活动 第一节 红军长征过陇东 第二节 红军西征和山城堡战斗 第三节 红军驻防陇东和庆城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四章 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形成 第一节 陇东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权建设 第二节 陇东军民反摩擦、反封锁的斗争 第五章 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 第一节 陇东的整风运动和精兵简政 第二节 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教育、文化、新闻事业 第六章 解放战争与陇东人民的伟大贡献 第一节 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和迎接三五九旅 第二节 胡马匪军入侵陇东和陇东战役的胜利 第三节 陇东全境解放和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建立 第四节 解放战争中陇东人民的伟大贡献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1924年到1927年的北伐战争,推动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这一时期的陇东,既有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也有人民群众的奋起抗争。而革命之火就在这段历史的后期,被陇东的早期共产党人所点燃。 五四运动前后,甘肃陷入了军阀互争军政大权的混乱局面。皖系军阀张广建任甘肃督军,由于政治腐败,横征暴敛,甘肃人民对其强烈反对;地方势力趁机以“甘人治甘”的主张向北京政府极力举荐当时的陇东镇守使陆洪涛督甘,而宁夏护军使马福祥也企图以武力赴兰任督,甘肃的争督风潮愈演愈烈。1920年12月31日,北京政府为平息风潮,调马福祥为绥远都统,以绥远都统蔡成勋为甘肃督军兼省长;蔡未到任前,由陆洪涛护理甘肃督军,任命马鸿宾为宁夏镇守使,张兆钾代理陇东镇守使,张广建离任甘肃。1921年6月,蔡成勋调任江西督军,甘肃督军正式由陆洪涛署理。经过长达3年的激烈争持,1924年3月,陆洪涛又兼任了甘肃省长,并改省防军为陆军第一师,自兼师长,派李长清、黄得贵为一、二旅旅长,他独掌甘肃军政大权。1925年10月,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奉命以甘肃军务督办身份进驻兰州。此时,李长青已于9月击溃黄得贵,并向陆洪涛夺得师长印信,陆离兰逃往天津,段祺瑞任命薛笃弼为甘肃省长。刘郁芬进兰后,设计于11月16日将图谋兵变的李长青等秘密处决,稳住兰州;从1926年6月开始,全面向甘肃地方军阀势力进军。7月初,攻克临洮。8月19日,进驻天水,底定陇南。8月28日,东路司令孙良诚指挥梁冠英、吉鸿昌部击溃张兆钾,进驻平凉,张兆钾兵退镇原,本人逃往大连。9月4日,国民军旅长佟麟阁击败黄得贵部,黄率7个营约千人退居宁县早胜镇。10月18日,国民军韩复榘部进驻宁县政平,11月3日,在宁县南桥子又败黄得贵,黄率残兵退入子午岭山中,国民军从而全面控制了陇东。至此,甘肃全省统一于国民军,为冯玉祥东出潼关与北伐军会师中原奠定了后方基础。1927年9月,刘郁芬正式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此时,陇东镇守使为陈毓耀,地方军权为投靠国民军被任命为第六旅旅长、陇东民团军司令的谭世麟所把持。 P1-2 序言 陇东革命斗争史,是庆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甘肃陇东这块黄土地上,为争取自身解放和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历史。陇东革命斗争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一条长河。掌握陇东革命斗争史,不能不了解悠久灿烂的庆阳历史。 庆阳位于甘肃省的最东端,习惯上称其为“陇东”。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采集,我国的第一块旧石器,就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庆阳为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活动的区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夏商时这里属《禹贡》所列“九州”中的雍州之地。周时称北豳,先周首领不窗及其后裔鞠陶、公刘曾经长期在这里“务耕种,行地宜”,复兴周道,开创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农耕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地属义渠戎国,秦代为北地郡。到了汉代,农牧业进一步发展,庆阳已是“沃野千里,民以富饶”的地方。隋代改置庆州,唐代沿袭,宋代始为庆阳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中华民国建立。1913年(民国2年),废除府制.庆阳归属陇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改属泾原行政区;1935年,国民党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西峰设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在华池县南梁成立,1937年建立了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更名为陇东分区。新中国成立后,先成立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更名为庆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又更名为庆阳专员公署,1978年10月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至今。行署所在地西峰镇于1985年改为县级市。 悠久的历史给庆阳地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发掘于庆阳县三十里铺的“环江翼龙”化石和合水板桥的“黄河古象”化石,使世界为之瞩目。秦长城横跨华池、环县、镇原3县进入固原,沿途烽燧相望。秦直道沿子午岭纵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4县,遗迹至今尚存。开凿于北魏时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环县、华池、肖金、宁县等地有唐宋至明朝的砖石塔,结构严谨,姿态雄伟。境内尚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的古遗址和历代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近千处,成为宝贵的历史见证。庆阳历代名人辈出,傅介子、傅玄、王符、李梦阳等人,留下了世所称道的著作和政绩。悠久的历史也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皮影、剪纸、道情和民歌堪称陇东文化的“四绝”,是祖国文化艺术花苑里盛开不衰的奇葩。 庆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人民久有习兵尚武精神。北接宁夏的环县,山峁连绵不绝,史称“实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东靠陕北的合水县,“原阜盘旋,沟涧辐辏”,与子午岭浑然相接,成为天然屏障;南临关中的宁县,史说“联络关陇,襟带邠岐,川谷高深,地形险固”;西当六盘山的镇原,“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战略地位也很突出。险要的地理形势,使庆阳地区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人民习兵尚武精神和勇于反抗意识得以陶冶和磨炼,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深深根植于这块古老的黄土地。 发生于现代史上的革命斗争,是庆阳历史上壮丽的一页。这段历史,从1925年革命先驱王孝锡浴血播火开始,到1949年7月庆阳全境解放为止,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党在陇东的早期活动时期、陕甘边时期和陕甘宁边区时期三个阶段。 党在陇东的早期活动,始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1925年,出生于宁县太昌镇的青年王孝锡在家乡组织了“青年社”,在苦难深重的庆阳大地上建立起了第一个进步组织。当年入党后,他于1927年秘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第一个农村支部——“中共邠宁支部”,宣传革命真理,点燃革命火种。1928年,王孝锡不幸被捕牺牲,党在陇东的革命活动受到严重挫折。 1930年初,刘志丹、谢子长到陕甘边界宣传群众,开展兵运活动和武装斗争,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华池县南梁成立。在打破敌人数次“围剿”后,1935年8月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1935年10月,长征红军经宁夏固原进入庆阳地区,途经镇原、环县、华池3县的20多个乡镇,行程约260公里。1936年冬,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最后一战——环县山城堡战斗,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结束。全国性抗战爆发后,西北革命根据地定名为陕甘宁边区,陇东根据地即成为党中央、毛泽东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革命斗争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陇东,在抗日战争阶段,党政军民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抗日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文艺事业一片辉煌,区内经济空前繁荣。这对我党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粉碎其军事进攻,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陇东老区成为当时全国最为光明和进步的地方之一。在解放战争阶段,陇东党政军民一方面就地开展对敌斗争,配合野战部队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屡次进犯,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另一方面随军作战和踊跃支前,为解放大西北和解放全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烈士鲜血洒满了老区的土地,老区人民倾其所有养育了革命。 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庆阳老区人民在党中央、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在同国内外敌人和各种艰难困苦进行的英勇卓绝的斗争中,创造了慷慨悲壮的英雄业绩,炼就了垂裕后昆的老区精神。老区精神的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在创建人民政权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年代,老区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大政治优势。 对于陇东革命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地方党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各级党委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员从事征集、挖掘和整理工作,形成了一批内容比较全面、史料比较翔实的资料。过去曾在陇东这块热土上战斗和生活过的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革命的老同志也陆续写作出版了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区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和有志于此的党政干部,或以理论文章或以文艺形式,对某些方面作过难得的反映。研究陕甘宁边区历史和甘肃近现代史的有关专著也涉及了陇东根据地的部分史实,等等。总之,以正史形式比较准确完整地反映陇东老区革命斗争历史的条件成熟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对历史负责,同时也是为我们这一代和黄土地的后人负责。 本书的编写,我们是把庆阳地区的这一段历史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和研究的。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庆阳老区的革命斗争不能脱离中国革命斗争而独立存在,所以本书大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分期仍与中国革命史的分期保持一致。但由于这是庆阳老区这一特定地区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斗争史,所以又有体现庆阳老区革命斗争特点的历史分期。为了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采用了寓庆阳老区革命斗争历史分期于中国革命史分期之中的作法,这应当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在翻检凡是能拿到手的大量资料和反复印证的基础上,我们以目前看法基本一致的材料为依据,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力求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庆阳老区这一段历史的进程和基本规律,并从中挖掘出在血与火的熔炼中铸就的精神财富,作为主旨贯穿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之中,以期收到掌握历史和得到教益之效——历史,从来就是一面镜子。 著 者 二○○一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