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史话》介绍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源远流长,内蕴深厚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兽皮、树叶,到后来的桑麻、棉、丝,直至如今的化纤材料等服饰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等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历经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境内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互相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从服饰的发展中可以窥见中国文明的变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服饰史话/中华文明史话 |
分类 |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
作者 | 王玉磊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服饰史话》介绍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源远流长,内蕴深厚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兽皮、树叶,到后来的桑麻、棉、丝,直至如今的化纤材料等服饰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等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历经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境内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互相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从服饰的发展中可以窥见中国文明的变迁。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史话》讲述了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统一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服饰史话》介绍了在文明蒙昧时期的远古时代,服饰的出现或多或少有偶然性的因素,取暖防寒、遮羞蔽体、美化装饰是这一时期促使服饰出现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形成了服饰最基本的三种功能。但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中国传统服饰的内涵逐渐丰富,从单纯的服饰,发展到拥有多重属性的文化元素,诸如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奴隶社会的等级分化、封建社会的政治内涵、现代社会的文明先锋等。 目录 序 引言 一、原始社会服饰 1.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 2.原始人类的服装样貌 二、夏商周服饰 1.夏代服饰 2.商代服饰 3.周代服饰 三、秦汉服饰 1.秦汉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2.秦汉服饰的面料与颜色 3.秦汉服饰的样式 四、魏晋南北朝服饰 1.魏晋时期的服饰 2.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入服饰 五、隋唐服饰 1.隋唐服饰的发展背景 2.隋唐时期的冠服制度 3.隋唐时期的女装 六、宋代服饰 1.宋代的服饰风尚 2.宋代的时装 七、辽金元服饰 1.辽金元的服饰概述 2.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 八、明代服饰 1.明代服饰的总体特征 2.明代各阶层服饰特征 九、清代服饰 1.清代服饰概览 2.旗装 3.漫话龙袍 4.清代后期的服饰改良浪潮 十、民国服饰 1.中华民国的服饰革命 2.民国时期新的服饰规定 结束语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精彩书摘 1.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很多文献典籍中都有记载,诸如《吕氏春秋》、《世本》、《淮南子》等都曾提到过,但存在较多有争议性的问题。诸如:服饰的发明创造者是黄帝、胡曹还是伯余,这些典籍似乎并没有统一的意见;远古人类创造服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裹体御寒,还是为了美观和装饰,抑或是为了蔽体遮羞,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远古时期的人类始祖,聚居在深山密林的洞穴中,过着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他们并不知道服饰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平时至多只是用植物的叶子、树皮等遮下体,后来逐渐懂得动物的皮毛可以御寒的道理,才开始用兽皮裹住身体。当然,原始人类穿着兽皮还有便于狩猎、对付战争的目的。在狩猎的时候,为了吸引猎物靠近就必须伪装自己。于是,人们往往就把自己打扮成动物的形象,比如戴着兽角、兽皮帽子,穿着用动物的皮毛缝制的衣服,把自己伪装成野兽,以便使猎物放松警惕,提高狩猎成功的几率,久而久之这种装扮便成了人们日常的打扮。另外,原始人为了在捕猎野兽、对付战争时防避利爪、矢石的伤害,或出于伪装与威慑,便又发明了原始的兽头帽、皮甲、胫衣之类的部件式衣着,并衍生成为一般的服饰。 2.原始人类的服装样貌 在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衣食之源,作为生活副产品的鱼骨、兽骨及飞鸟的羽毛等被人们收集起来,经过简单加工就形成了最原始的饰品。这一时期,原始人已经开始使用石头制成的简单工具,并不断改进旧工具、发明新的工具,开始使用磨制和钻孔的石器及骨制工具。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原始服饰开始出现,促使人类向文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1933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骨针长约82毫米,针体打磨得非常光滑,针孔窄小,针尖很锋利。经考证,当时人类已可以使用这些物品将兽皮等自然材料缝制成简单的服饰。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装饰品,如小石珠、穿孔兽牙等,其上有长期佩带的磨损腐蚀痕迹。其中5件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项饰,另有25件用赤铁矿粉染上了颜色。可以推测,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缝纫的原理,并能从事简单的缝纫,将猎取到的各种野兽皮毛缝制成衣服抵御严寒,摆脱了赤身露体的状态,开始了穿着兽皮的历史,自此拉开了中国服饰文化史的序幕。 距今约1万年以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从采集、狩猎进入了渔猎、畜牧和原始种植业阶段。他们在长期使用动物皮毛、植物茎叶编织衣物的基础上,发明了原始的纺织工具——陶、石质纺轮,对短纤维纺织物如亚麻、动物毛发等进行纺织制作衣物。人类新的纺织技术的发明,使得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的样式和功能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贯头衣和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进而也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诸如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狼山地区岩画、甘肃省吴家川岩画、山东省辛店文化陶器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境的岩画等,都曾经对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样式进行过描绘。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考古工作者还从一些陶塑遗物中发现了冠、靴、头饰、佩饰以及簪发椎髻用的骨、石、玉笄等物。这些服饰品种在当时已被广泛接受、传播,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的简单衣着,改善了中国先民的服饰样式,为服装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兽皮裹身发展到用麻布缝制衣服,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然而,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样式又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由于年代久远,考古发掘的文物有限,还很难确定。但是,从中国古代文献和原始人类遗址出土文物上的图样推断,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应该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开端。另根据中国传统的服饰理论,中国原始服饰应该由服装和饰品两部分组成,其中服装包括有头衣(主要指头巾和帽子)、衣裳(上身穿着的称为衣,下身穿着的是裳)、足装(主要是鞋、袜)等。而且,上衣下裳的服装样式,大致也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服装款式。 二 夏商周服饰 据中国古代历史记载。治水有功的大禹通过禅让制接替舜成为部落联盟领袖。但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却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从此,王位实行世袭制度,开始了“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从此步入阶级社会。同时,伴随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也逐步反映了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其间出现的冠服制度也是中国最早的服饰制度。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以及出土文物资料的记载,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逐步完善于西周时期,至春秋战国时已被纳入礼仪制度中。冠服制度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王室公卿在不同的礼仪场合,头上带的帽子要根据官阶的不同有所差别,身上穿的服饰也必须采用不同的样式、颜色和图案等。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祭祀有吉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而且还要根据地位的高低,在服饰的装饰纹样和颜色上有所区别。更甚者周王朝还专门设有司服这一官职,主要掌管王室服饰。 1.夏代服饰 夏代处在中国社会制度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虽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然保存着原始社会的种种痕迹,但是与原始社会相比,夏代的服饰特征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晚期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被人工半割切过的蚕茧,之后又在另一个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一块染成朱红色的麻布。依据这些物品我们可以推断,夏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丝绸、麻布制作衣服,并用朱砂给衣料染颜色。至于夏代服装款式的具体样貌,我们尚没有在中国现存的古代书籍中发现相关的详细记载。但是,据一些古书的简略记载,我们似乎可以推断,早在夏代,由于阶级和贫富的分化,服饰的品类就已经存在着分化现象,时人已经可以借助服饰的品类来区分着衣者的等级尊卑。 服饰品类是对服饰面料、款式及饰品材料、质地进行评价的一种标准。服饰材料的好坏、种类的多少、制作的精细与否、款式的新旧等都会影响服饰的品类,所以通常情况下品类越高的服饰越值钱。夏代服饰的衣料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平民阶层的衣料主要是粗麻粗葛织物,还有人使用秋天干黄的植物茎叶制作衣服:而贵族阶层的服饰主要是用棉绣丝织物、细葛麻等制作。应该说,夏代服饰的色彩和样式已经与等级制度联系在一起,但各阶层还没有严格规范的服饰制度,人们仅仅是从观念上维持等级之间的服饰差别。因此,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周代服饰等级制度建立的准备时期。 P4-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