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厘巴厘(一个中国人的30次巴厘岛之行)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郭平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个笑话:许多人知道巴厘岛是天堂岛、神仙岛,却不知道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美得令人目眩,巴厘之美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她处处有神明,处处有艺术——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各种各样的美,都来自她的历史积淀,也来自多种文化融合,来自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小岛上的人们,对艺术、信仰的执着,即使面对入侵者的屠刀,也以一种“布布坦”仪式——身着盛装,头簪鲜花,从容赴死。作者郭平赴巴厘岛三十余次,静谧的村庄,热闹的集市,碧海蓝天,艺术殿堂,深得巴厘岛之神韵。在本书《巴厘巴厘》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游览巴厘的几条经典路线——东部之旅的王宫、寺庙群……中部的工艺品集市、木雕村……南部的库塔海滩、海神庙……他还提供大量极有实用价值的建议,怎么去巴厘、什么时候去巴厘、该准备些什么、吃什么、怎么购物,使我们能更好地看巴厘,更好地体味巴厘。

内容推荐

《巴厘巴厘》是作者郭平亲历巴厘岛30多次的旅行笔记。在长达8年的游历中,作者走遍了巴厘的山山水水,流连于巴厘静谧的农田、热闹的集市,沉浸于巴厘丰富的艺术世界,享受巴厘碧海蓝天的惠赐,逐渐从一个观山水的普通游客,转为深谙巴厘内涵的传播者。作者认为,巴厘的美,不止在于其形,更在于其神。《巴厘巴厘》中,作者还提供了游览巴厘的几条经典路线,实用个性的旅游建议。

目录

推荐序一 世上最美的小岛/Gede Nurjaya

推荐序二 用心体会巴厘岛/廖彩珍

推荐序三 阅读巴厘的文化内涵/傅孙炎

神秘巴厘

 天堂岛在哪里?

 前世之巴厘

巴厘之美

 目眩巴厘

 处处有神明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游巴厘

 东部之旅

 古代巴厘王宫,百沙基寺庙群,原住民村Tenganan

 Nusa Penida

 刺激的水上项目,孤岛探险

 从中部向Kintamani

 工艺品集市,木雕村Mars,乌布村,“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南部向Singaraja

 古老花园,巴厘粮仓Tabanan,巴厘乡村生活,Singaraja的海豚

 登巴萨(Denpasar)

 巴厘博物馆,巴东市场

 南部之旅

 Kuta海滩,海神庙Ulu Watu, 酒店云集的Nusa Dua

走,去巴厘!

 怎么去巴厘?

 什么时节去巴厘?

 必要的准备

 先住下来

 吃什么?

 享受Spa

 购物

后记

附录:巴厘旅游资讯

试读章节

巴厘农耕

到村子里看农^耕作、收获,那种美感绝不亚于在海边看日升日落。

巴厘水稻一年种、收两季以上,与中国依照季节耕种不同,这里几乎随时可以播种。因此,在巴厘的农田常能看到一边稻子黄澄澄的待收割、另一边绿油油的且未抽穗的情形。

也正因为农田起伏不平的状况,巴厘农业还是古老传统的方式,牛耕,手割,人工脱粒。

农人在炎热的天气里干活,出了汗,往往就近在田野小河、溪流边宽衣解带洗浴,旁若无人。

事实上,以前巴厘女子日常生活是裸露上身的,甚至去寺庙敬神献花也不穿上衣。劳动造就的健美,加之纯洁心思焕发的明洁神情,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时移世易,如今已很难看到巴厘姑娘光着上身的情形。这里的人这么说:“以前是外国人跑到巴厘来,看光着上身的巴厘女子。现在外国女人还会到巴厘来,为的是在海滩上光着上身给大家看。”

地里除了水稻,还生长着大量的水果:芒果、香蕉、蛇皮果、菠萝蜜、橘子、柠檬、“水果之王”榴莲、“水果之后”山竺……

巴厘农人耕作之时,大多要借耕牛之力。巴厘的牛长得非常漂亮,皮肤棕黄洁净、身材匀称俊秀、臀部和四蹄分别是白色的,人们戏称之为穿白色三角内裤白棉袜的巴厘牛。

或许是巴厘岛土地肥沃的原因,也或是因为巴厘人认为高山更近神明而大海则为邪魔的领地,相比而言,巴厘人更倾向于耕作稻菽而非向本来蕴藏也极丰富的大海索取生活资本。于是,处于山际林间、溪边湖畔的巴厘农田便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景观。因为整个巴厘岛的核心被火山山脉占据,岛上的农田便不同于平原田畴的那种辽阔,而大多是见缝插针式地种植。要想在巴厘获得一望无际的农田观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巴厘的农田有一种与山河共生的生命力和随物赋形的自然变化趣味,看巴厘田,绝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巴厘火山山脉把巴厘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的塔巴南、Badung、Gianyar、Bangli地区因土地肥沃,成了巴厘富饶的“粮仓”,山脉以北的狭长的布勒冷地区则在形貌、物产及人们的生活状况上与南部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一带不合适种稻米,却盛产咖啡、花生、丁香等经济作物。印尼是世界著名的咖啡产地,苏拉威西多拉加咖啡、苏门答腊咖啡都蜚声国际,巴厘的咖啡也相当不错。

公允地说,若是谈风景奇崛,巴厘的自然山水比不上中国。巴厘人所奉为神明的阿贡山,对于到过黄山、桂林、张家界的中国人来说,大概不会有特别神奇的感觉。但在巴厘的山水田野中行走游历,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便会被某种东西融化,巴厘的自然,到底美在哪里,一时难以名状。大概在于她那种与人的生存需要非常贴合,她没有令人惊呼的奇异,没有令人一见之下的震撼,却从容自在地、恰当地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

巴厘所处之地的气候、土壤、风物,决定了巴厘人安详平和的天性。万物永远都处在滋茂生长的状态,绿色从来没离开过巴厘人的视野,鲜花仿佛永远没有凋谢的时候。这与四季分明、在生长和收获之间总有漫长萧瑟寂静秋冬的中国迥然不同。长时间不见生长、没有收获的处境,致使中国人向来节俭而勤勉,积攒财物、量人为出甚至居安思危。而巴厘人尽管也勤于耕作,却极少有人担忧明天将瓮中无米。这是天地赐予巴厘人的福分。

乡村不仅是最多的巴厘人世代生活的地方,也是特别美、特别令人羡慕的景观。在巴厘岛,我特别喜欢雇一辆车,什么景点都不去,专往没有游人的乡村钻,看到可心的田野,或高高的山梁之上,或幽深的峡谷之间,随行随停。踏上田埂,肆意往返,往往日暮方归,弄得在路边久等我的车夫以为我逃入深林呢!

巴厘岛雨季和旱季大致各半年,雨季时雨水充沛,旱季近半年的时间却几乎滴水不落。照说旱季时这座小岛一定会干旱得冒烟。事实却并非如此。清澈的流水依然源源不断地穿流于山谷,流经每一片渴望甘泉的农田。哪怕到了旱季的尾声阶段也是如此。几乎整个巴厘岛的农田,都受惠于中北部山脉上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水,灌溉系统也围绕山脉南部,如楼梯般盘旋而下。因此,你只要在田野附近,总能听到淙淙汩汩穿林越谷的流水声——令人愉悦的希望之声。

围绕巴厘农田的,大多是香蕉树和椰子树。不过这种情况接近高山之巅就有了变化。因为椰树到了太高的山上长不成,比如巴杜尔火山所在的金塔玛尼一带,便基本见不到了。

不妨这么说,巴厘岛的村村落落,基本上都是在不同高度的“楼梯”上,要看到一望无垠的田野,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的视野总是被一道又一道山梁阻挡。可以说,往巴厘的纵深走,除了看高昂的山峦、曲折的梯田,便是幽深的峡谷了。峡谷两侧,有时密集地居住着人家,有时只有高耸的椰林、茂盛的杂树,山溪蜿蜒于峡谷之中,偶尔露出清澈秀丽的面貌,又响动着钻入浓荫,既俏皮,又神秘。

P33-37

序言

世上最美的小岛

巴厘是坐落于印尼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至今因被人们认定为世界旅游胜地而闻名于世。各界对它的许多赞美,加强了它本身固有的这个地位。人们称赞它拥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给予人们和平的氛围。

国际社会给予巴厘“世上最美的小岛”的荣誉称呼,若能加以正确与真实的报道,指出在风景的背后,存在着巴厘社会独特的生活内容与文化内容,这将有助于人们对巴厘的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我对《一个中国人在巴厘》(注:此为原拟书名)这本书的出版,表示感动与佩服。这本书报道与刊登了高质量的关于巴厘文化艺术与生活的图片与消息,同时其表现手法,与一般的作品有区别。希望该著作能唤起外界、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读者对巴厘的信心。

最后,我希望该书也可以成为中国游客在巴厘的旅游指南。祝旅游愉快。

后记

在印尼工作了三年,期间去了巴厘岛二十八次。结束所有的工作回国后,为了补充此书的图片,又专门去了三次。去年11月初应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邀请担任《走遍亚洲·印尼篇》七集专题片的策划,与三个摄制组一道赴印尼,又一次去了巴厘。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现在,这本书也已完稿,关于巴厘,要说的似乎还很多。然而,一旦对什么想说的话太多,反而又不太想说了,只愿以发呆的状态待着,以多年来习惯的情况活着,每天去游泳池游一个小时,泳池很短,适合我这个泳技平平的人,而一旦将头埋入水中,就能“看”到巴厘。

也接触、感受过众多的境界,有自己真心热爱的艺术和思想,自己国家深厚的文化传统,外国的巨擘大师。潇洒烂漫也好,沉厚简劲也好,冲淡超迈也罢,迷离浑融也罢,都一直让我赞叹钦慕。然而巴厘之美依然有无与伦比之处。相比于巴厘,以往我一直着迷的那些境界,总有说不出的不幸福的味道,它们在某一个方面震动我,是因为我内心本有着与它们应和的根因。巴厘不一样,巴厘的幸福让我惭愧,让我深知许多自以为是的道理其实都是不得已的结果,并非本来愿望。

我很清楚,以旅游的方式去巴厘,看到的、感受到的巴厘与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的一定有所不同,这很正常。其实连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都只是一些皮毛甚至假象。我很愿意人们能稍许接纳我的建议,在寻常的游历中注意稍微深入地注目留心于巴厘的形与神。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对美好巴厘看得更透,也能够从中汲取价值,活得就有可能更宽容明慧、更坦然自在、更快乐幸福。

巴厘不是消费品,时间证明了她恒久的、非凡的美,她是全人类的财富。但谁敢肯定她可以永远如此美好下去呢?无数美好的事物已经被人——这世间最强大的高级灵长动物——消灭了,不幸地成了人对幸福的追忆,巴厘,可以如此美好到永远吗?

要深深地感谢许多印尼朋友,他们是:傅孙炎先生一家、林集修先生一家、施柏松廖彩珍夫妇、李乔树先生、黄国仁翁秀莲夫妇、江连福先生、林明胜先生、何敦明先生、梁长厚先生、林胜源先生、符福金先生、张玲玲女士、淑珊小姐、古国胜先生、江睿先生、甘景维先生、Darmo先生、Cok Raka先生、Cok Gus先生、Gede Nurjaya先生、陈福盛先生、蔡竹星先生、陈炳棠先生,一夫水先生,等等。

感谢李培林先生在图片处理方面的帮助。

感谢三联书店的张琳和黄新萍在出版过程中的热忱帮助。

感谢巴厘。

更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和儿子。

郭平

2010年夏于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