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淡然》编著者陈春花。
到了南极,才明白这是我不该去到的地方,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财富总是如此的静默纯粹,也许不拥有的地方才足天堂。
从梦想到现实,似乎很遥远,但真到实现梦想的那天,好像也很平常。历经两年的犹豫,终于被旅行公司发布的所谓最后一次允许大邮轮巡游南极的通告所定案——走,去南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心淡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陈春花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让心淡然》编著者陈春花。 到了南极,才明白这是我不该去到的地方,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财富总是如此的静默纯粹,也许不拥有的地方才足天堂。 从梦想到现实,似乎很遥远,但真到实现梦想的那天,好像也很平常。历经两年的犹豫,终于被旅行公司发布的所谓最后一次允许大邮轮巡游南极的通告所定案——走,去南极! 内容推荐 《让心淡然》编著者陈春花。 《让心淡然》内容提要:无论是浩瀚的大洋、无际的天宇、变幻的冰川,还是活跃的企鹅、日月同辉的天空、深不见底的海,足以衬托人之渺小。自然即为自然而然,正是其不在意自己,随境而变,随遇而安,这样的“无我”,使其自由、独立而幸福。 作者用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笔触,与读者分享了一段自我省思的南极之旅,不仅展示了南极世界的神奇壮美,还通过对自然法则的思索体认出内心的真正追求。 目录 布宜诺斯艾利斯·上船 福克兰群岛·企鹅 布朗斯菲尔海峡·冰川胡同 南设得兰群岛·梦幻岛 南极半岛巡航·南极的呼吸 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线·合恩角 乌斯怀亚·世界的尽头 乔治王岛·登陆南极大陆 后记 试读章节 凝思间,脑海中映出在西藏哲蚌寺看到的辩经场景。寺院的四周没有草木,都是砂石荒山,寺内却有几处树木繁盛的院场,这便是哲蚌寺的辩经场。介绍说每个札仓(即僧院)都有两个这样的辩经场。辩经场一般设于札仓附近,主位有一级一级的辩经台,辩经的时候喇嘛依次就坐,原则上全寺喇嘛都可辩经,但实际上能够凭着足够的佛学知识而登上辩经台的喇嘛中,只有少数能够逐级在札仓和全院性的大辩论中获胜,最终取得最高荣誉“格西”学位。 西藏的佛教僧侣对于佛教经典的学习有着十分严谨的程序,宗喀巴大师及其以后的历代祖师制定了完整的学经体系:两年学因明《量释论》,四年学《现观庄严论》,两年学《俱舍论》,两年学《人中论》,一年学《戒律论》,习完五部经典共需十一年时间。喇嘛在学习经典上有独特之处,并不是光靠师父讲经开示或死记硬背,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在辩经场上通过辩论彼此印证,互相学习,进而达到对经论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就是辩经。每个喇嘛都必须参加辩经,每个人的水平在辩论场上显露无遗。 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即使不懂藏语,观看辩经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凡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 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安静地坐在辩经场旁看着他们,开始的时候很为答不上来的人着急,并为他们受到的“嘲讽”难过,但是当我看到他们很安然的、全神投入的状态,知道自己错了。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一定是“我”在作怪,并没有融人到经学之中,并没有虔诚之心、敬仰之心。辩经所设定的规则和仪式,所渗透出来的纯粹,让学习必须成为个人最真切的认知,来不得半点含糊或者虚假,是与不是只在一念之间,需要最单纯的反应,最明确的判断。那个下午,我理解并相信,如果外在的行为与形式得以规范和明确的话,内在的认知和自我约束也就能够得到确认和沉淀。 身为大学教师的我,很想在自己的课堂引入辩经的场景,很想带着学生置身于哲蚌寺的辩经场,置身于这承受提问、各种奚落、被人高声嘘、除下佩冠的空间,唤醒学生内在沉寂已久的力量,用高昂的斗志、智慧的思考、缜密的逻辑,从而赢得尊敬和敬仰。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学生,不是因为他的出身,不是因为他天性上的优越,不是因为他聪明,更不是因为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财富,而是因为他深刻地反思,透彻地理解问题,由心而出的答案,明确而坚定的信仰。当他重新佩冠之时,呈现出智慧之光。 我也常常喜欢与那些成功的企业为伍,因为它们不受环境的影响,不为外界所困惑。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里,总有人获得超越环境的成就?特别是在低迷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很难获得成效,但是总有一些人可以取得好的结果,他们经过思考之后做出自己独特的判断,他们能够了解到低谷之后波峰来临的时机,做出正确判断,其核心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而不受环境和周边信息的干扰。当我和取得成效的人聊天时,他们的答案很简单:“只要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下跌,就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获得机会了”。换句话说,成功与无法成功,最大的差别就是有没有思考“为什么”的能力。在生活和发展中,要想获得进步,必须将既有的思考路径转换到新的思考方式上来,而悲哀的是很多人连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愿望都缺失。 P11-P12 后记 多年前看了《帝企鹅日记》之后,萌生了去南极的念头。后来看到光如在南极拍摄的照片,发现了去南极的航线。一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聊天说自己想去南极,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光伟在听我讲的当年就从香港启程去南极,带回南极的照片给我看,终于下定决心奔赴南极。刚好广州开始有旅行社启动这个航线,遂报名在2011年寒假圆南极梦。 开始准备去南极的行装,就已经让自己兴奋异常,去买羽绒衣裤、保暖内衣、棉帽、羽绒手套、户外装备、万能围巾,甚至为相机也买了“棉外套”,光如从香港送来了防紫外线的防风镜,光伟分享了南极途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舒郡和老周也从北京送来了皮毛帽子和头套以及一个可以在冰雪地上拖行的背囊。尚未启动,已经收获了美好。 24天的南极之旅中有很多惊喜和快乐,略记几件以作纪念。同行有几位企业家让我钦佩不已,他们创立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一位是70多岁的郭老先生,他携夫人同行,一路上欢喜、达观,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夫妇两个人有着年轻人的心态,喜欢接触新的东西,愿意尝试不同的体验,呈现出热爱美好生活的热情给我巨大的感染。南海来的阿瑛,不仅仅企业经营得好,教育下一代也非常成功,这一次儿子陪她同行,年轻人已经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并拥有着明朗而阳光的个性,母子俩快乐又智慧。另一位周老先生也有70高龄,女儿陪他前来,据他女儿介绍,在来南极之前,郭老先生已经完成了环游世界之旅,环球之旅的行程是四个半月。这一次老人家坚持一同坐飞机登陆南极大陆,当飞机抵达南极大陆的时候,他走出机舱,已经看得出身体的不适应,我陪着他走到最靠近跑道的休息处,他坐下来说不再往南极大陆深处去走,同行的人为他可惜,但是我却为他感动,我知道他再一次超越了自己,成就了梦想。在几位企业家身上,我感受到:创造成功、享受生命、实现梦想的美好。 船上17天的航程,饮食成了我们的一个问题,起初的几天,餐饮让大家很惊喜,但是西餐毕竟还不是我们最习惯的,所以过了几天,四川、重庆、云南、广东来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辣酱、榨菜、咸菜到餐厅吃饭,每天两餐大家都一起吃饭,带来的菜很快吃完。为~1'il-服务的餐厅服务员是一位西班牙籍的菲律宾人,他细心地发现我们没有自己的菜吃了,有一天竟然端来他让厨师帮助我们做的“中式”辣椒酱,大家惊呼,四川来的卢姐、重庆来的何姐、X-南来的张姐开始教服务员做中国菜,到了最后几天,甚至可以吃到“四川火锅”,有了这位善解人意的服务员,我们享受到了“中国风味”,这份用心和创造,让我们感动和开心。 航行中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服务的美好。下船后我曾经在自己的管理专栏上以这件事为案例,写了一篇题为“什么是真正服务”的文章。事情是这样的,同舱的团友找不到自己的手机,我们翻遍了房间里的所有地方,还是无法找到,所以就和负责我们房间卫生的服务生说,手机不见了,请他留意,希望可以找到。和服务生说好之后就到餐厅去吃饭。回房间的路上,团友还说:“你说,我的手机会找到吗?”,我还安慰她说“应该会找到”。当打开舱门的时候,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一只白色的小企鹅,握着团友的手机在等着我们回来,真是太惊奇了,那一刹那,我们都惊呼了起来,不是因为看到手机,是因为看到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服务生不仅找到手机,还用白毛巾折叠了一只企鹅,让企鹅握着手机,真的是太神奇了,那份带给我们的惊喜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这一刻,我开始理解服务的真谛是什么:就是用心创造出意外的惊喜。 到南极是一个比较需要耐力的旅程,但是因为一个手机的失而复得,一个“中国菜”的创造,反而让这个充满惊喜的行程具有了温馨的色彩。一个真正带来顾客忠诚度的服务,一定是给予顾客意外的惊喜,并超越顾客的期望价值,这说出来好像很难,但是如果员工愿意用心去做,又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员工的创意以及对于顾客导向的价值认同,用心,一切创意皆有可能。 24天南极之旅的感受真是很多,回来后我就想写出这份感受。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表达,因为总是有一种情绪触动我的心底,这种情绪是什么?无法界定和明确,不是兴奋,不是完成南极之旅的骄傲,甚至不是简单的快乐,我无法寻找到最合适的表达,只好把写作的想法放下。 2012年暑假,去不丹静修,让心安静下来,去理解空性,才忽然明白,南极那触动心底的感觉是什么,那情绪是什么。这情绪是内疚,是反省;是对于自我全新的认识,是对于自然的全新体认。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南极,我不该去到的地方。 自然运行的法则,在南极之旅中真正触动了我的知觉。无论是浩瀚的大洋、无际的天宇、变幻的冰川,还是活跃的企鹅,日月同辉的天空、深不见底的海,足以衬托人之渺小。如若太过在意自己,用自然的视角来看,“一样的虚空胜过事实”。自然即为自然而然,正是其不在意自己,随境而变,随遇而安。这样的“无我”,使其自由、独立而幸福。当我萌生奔赴南极欲望之时,“我”之存在是那样的迫切而明确,这份自我的追求,冲破了自然的安静。当身在南极之中,除了更大的对自然敬畏感之外,内心的不安也与日俱增,不安中明了钱穆先生关于“不朽”的定义:“凡属超我而存在,外于我而独立,不与我而俱尽的,那就是不朽。” 有了明确的认知之后,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但是限于自己对于南极之认识的匮乏,我借助了很多科普数据,也浏览和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著作和著述,这些阅读极大地启发了我,让我现在可以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将这本书呈现给大家,但请原谅我理解的不周甚至也可能有误,也请原谅我没有一一注明出处。因藉由此书我更想展示自己内心的变化,而不为贡献其他价值,若有冒犯之处敬请谅解。 书稿完成的时候,因责任之故,我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这是再一次超越自我的选择,也是回归自然的选择。期待着与同事们面对自我、回归经营本质之旅,我庆幸自己能够获得这样的省思,能够理解到真正的自然法则,能够明了体认自己只需要寻求内心,而不是借助于外境检验自己极限之道。借用苏轼在《送参寥师》中的一句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来表达我所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