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部分 选拔性招生的起源,1900—1933
第一章 精英教育与新教精神
第二章 实施选拔性招生前的三巨头
第三章 哈佛同限制的斗争
第四章 耶鲁和普林斯顿的“犹太人问题”
第二部分 精英统治的斗争,1933—1965
第五章 哈佛的科南特:生平与思想
第六章 科南特时代的招生现实
第七章 耶鲁:不情愿的改革
第八章 普林斯顿:扩招的俱乐部
第九章 威尔伯 本德及其影响
第十章 老拿骚的传统与变革
第十一章 耶鲁:从偏狭到兼容并包
第三部分 兼容并包及特权的存留,1965—2005
第十二章 印克 克拉克、金曼 布鲁斯特和耶鲁的变革
第十三章 种族冲突和黑人的融合
第十四章 男女同校和性别平等的抗争
第十五章 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反叛
第十六章 多元化、巴克案以及大学自主权保卫战
第十七章 金钱、市场精神和排名竞争
第十八章 “才能”之争
译后记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是迄今为止最具经典性的社会与文化史扛鼎之作,它清晰地阐述了美国顶尖大学三巨头——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生动地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美国权力与精英特权的变迁。书中描绘了各色人物(包括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和金曼·布鲁斯特等),解释了围绕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招生竞争如何塑造了美国精英,并且形成了今日美国所拥有的奇特的大学入学制度。
作者力图揭示三巨头大学录取标准不断改变的原因、历次变更中的获益群体和被牺牲者,以及所有这些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影响。其中也包含着关于既有社会秩序——财富和权力不平等的分配格局如何得以维持的隐喻。通过这三校录取政策变化的历史叙述,从20世纪20年代的排犹浪潮,到20世纪中叶“贤能主义”的崛起,再到今日围绕反歧视行动而展开的争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实际上摒弃了将学业能力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信奉学生录取政策一定要符合学校自身利益的铁律,并可一察这些政策所透露的社会排斥倾向,洞悉20世纪美国社会波诡奇谲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精英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这些顶尖大学的取舍标准。杰罗姆·卡拉贝尔著的《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详细讲述了三大名校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入学标准的变迁史,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美国精英观念一百多年来的演化,是美国社会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杰罗姆·卡拉贝尔著的《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研究的核心是美国的顶尖大学“三巨头”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描述了他们延续至今的招生系统,以及在这标准上对细枝末节部分的修补。它实际摒弃了将学业能力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的做法,信奉学生录取的政策一定要符合学校的自身利益的铁律。书中对三校20世纪以来在录取学生时所采纳的“能力”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力图揭示录取标准不断改变的原因,历次变更中的获益群体和牺牲品,以及所有这些对国家的影响。其中也包含着关于既有社会秩序、财富和权力不平等的分配格局如何得以维持的隐喻。对我们了解国外大学的录取标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也非常具有启示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