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以后,散文随笔成为现代文学百花园中广受关注的佼佼者。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无数散文大家,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文人与装鳖》由陈益民编著,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散文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随笔佳作。让我们从这些充满灵性的文学中,体会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国事、家事和人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人与装鳖/民国名家随笔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益民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新文化运动以后,散文随笔成为现代文学百花园中广受关注的佼佼者。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无数散文大家,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文人与装鳖》由陈益民编著,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散文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随笔佳作。让我们从这些充满灵性的文学中,体会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国事、家事和人事…… 内容推荐 本丛书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文人与装鳖》由陈益民编著,是“民国名家随笔丛书”的其中一本,供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杂感家的见解 游击战的杂感 关于爱国者 林琴南与罗振玉 关于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赞颂 给E.G. “能言鹦鹉毒于蛇” 尾巴主义发凡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 论穆时英 娱园 九儒十丐 屈原与钟馗 ——纪念诗人节联想之一 当了丫头还砍头 孙行者的际遇 ——读《西游记》札记之 《红楼梦》里的小红 ——无定居谈“红楼”之 历史的公断 “京派”和“海派” 卖书 自剖 再剖 求医——续自剖 我所知道的朱自清先生 文人与装鳖——又名《读(论语)》 论乌鸦 买书 失题 无花的蔷薇之二 说翻译和创作之类 谈小品文 有不为斋解 论“第三种人” 山核桃 文人在上海 说浪漫 谈灵感 论语社同人戒条 缘起 “《论语》一年”——借此又谈萧伯纳 我的话——《论语》三周年 《论语》复刊词 书店 北平旧书肆 书店里 巴黎的旧书摊 东京的旧书铺和旧书摊 “之乎者也”之类 血腥的桂冠 “作家”与“人” “文人” 试读章节 林琴南先生死了。五六年前,他卫道,卫古文,与《新青年》里的朋友大斗其法。后来他老先生气极了,做了一篇有名的《荆生》,把“金心异”的眼镜打破,于是这场战事告终,林先生的名誉也一时扫地了。林先生确是清室孝廉,那篇小说也不免做的有点卑劣,但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功绩是不可泯没的。胡适之先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里说,“《茶花女》的成绩,遂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又说,“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样大的成绩”。别一方面,他介绍外国文学,虽然用了班马的古文,其努力与成绩决不在任何人之下。一九○一年所译《黑奴吁天录》例言之六云,“是书开场伏脉接笋结穴,处处均得古文家义法”,虽似说的可笑,但他的意思想使学者因此“勿遽贬西书,谓其文境不如中国也”,却是很可感的居心。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很模仿过他的译文。他所译的百余种小说中当然玉石混淆,有许多是无价值的作品,但世界名著实也不少:达孚的《鲁滨孙漂流记》,司各得的《劫后英雄略》,迭更司的《块肉余生述》等,小仲马的《茶花女》,圣彼得(St.Pi-erre)的《离恨天》,都是英法的名作,此外欧文的《拊掌录》,斯威夫德的《海外轩渠录》,以及西万提司的《魔侠传》,虽然译的不好,也是古今有名的原本,由林先生的介绍才人中国。“文学革命”以后,人人都有了骂林先生的权利,但有没有人像他那样的尽力于介绍外国文学,译过几本世界的名著?中国现在连人力车夫都说英文,专门的英语家也是车载斗量,在社会上出尽风头,——但是英国文学的杰作呢?除了林先生的几本古文译本以外可有些什么!就是那德配天地的莎士比亚,也何尝动手,只有田寿昌先生的一二种新译以及林先生的一本古怪的《亨利第四》。我们回想头脑陈旧,文笔古怪,又是不懂原文的林先生,在过去二十几年中竟译出了好好丑丑这百余种小说,回头一看我们趾高气扬而懒惰的青年,真正惭愧煞人。林先生不懂什么文学和主义,只是他这种忠于他的工作的精神,终是我们的师,这个我不惜承认,虽然有时也有爱真理过于爱吾师的时候。 P11-13 序言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无数散文大家,就像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为时人赞叹,为后世仰止。虽说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思想、立场和观点,但他们在现代散文创作上的贡献,终究是不会轻易淡出世人的视野。 本丛书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章总的格调是沉重的,悲凉的主题占据主流,即使间或夹杂幽默闲情一类的文字,也仍不脱对人世嘲讽的风格。阳光灿烂的日子荡起双桨感受迎面吹来和煦的风,类似这样明快而充满幸福感的文字,我们从当时的散文中是难以看到的。而这正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文章表达着作者的心声,折射出他们对人世的切肤感受。刺世的芒花不必带有牡丹的娇艳,它只向世界透着冷峻与悲悯。回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是怎样一个动荡变乱的时代?从北洋军阀的横行,到国民政府武力“统一”后的动荡,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连天,最后又是一场刀光剑影的内战,可以说,三十年间国家未曾有过安定的日子,社会黑暗,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真所谓“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无边的苦难弥漫人间,身处这样穷困、无望的国度,作家们又有谁能作出莺歌燕舞式的文章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就让今天的我们,面对这记录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国事、家事和人事的文字,去感悟我们深爱着的祖国,曾经走过怎样的岁月,又该走向何方。 陈益民 2011年3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